如何把握语文教学的细节

时间:2022-04-18 06:21:33

如何把握语文教学的细节

“课堂应是向未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 叶澜先生如是说。这里所说的“随时都可能发现”,是强调发现的非定性。“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看似偶然,其实却内藏必然,这个“偶然”,就在于教师在课堂上关注细节的多与少,关注越多,必然因素就越大,因而,发现的概率也越大。今天 ,教了苏教版七下文言文《黔之驴》,我想从四个方面来谈谈语文课,我们究竟如何把握课堂教学的细节。

一、揣摩课堂学生活动的可操作性细节

指导学生朗读文言文《黔之驴》,最初定位为读准字词,读准节奏,读顺课文。有教者一开始就要求学生读出感情,这样的要求是否略显模糊呢?是否过于套式化?是否有其提出的价值?

试想:没能理解文意,何来感情?即使语感好的,朗读基本功扎实的能读出一点感情味,也未必是学生真正的情感体验。也有教者,先示范感情朗读,然后呢?学生硬逼着自己瞎仿;更有甚者,抛开文本,花大量时间进行朗读技巧的指导,乍一听学生的朗读,确实不错,但是否与语境相符,正如音乐与舞蹈是否合拍一样,值得反思。所说的感情,是作者柳宗元的感情,还是文本角色当时的感情,还是学生自己的情感体验?以“虎跳踉大,断其喉,尽其肉,乃去”为例,是读出作者对老虎如此果断行事的肯定与褒扬之感,还是老虎志在必得后的喜悦之感,还是学生自我朗读时的随性情感?

读出感情是不是要求朗读的最佳境界?

刚才一例,细细想来,字里行间好像未必藏着虎的喜悦之感。倘若要求读出当时的语境味,即结合动词“跳踉大,断,尽”,这样的细节描写,要感受到老虎动作的迅速,形象的威猛,要求学生语速加快,读得干脆利索,气势如猛虎扑来一样,这样的指导才是具体可操作的,有必要的,学生才能享受到朗读的真正乐趣。

课堂教学细节,不仅仅是一种过程,更是师生生命活动的状态。如果我们的指导不具有可操性,学生的课堂活动质量自然要打折,又何以达成课堂教学目标,优化教学品质?

二、 预设学生解读内容的引导细节

如何有效打开课堂教学突破口,关键在于教者对文本内容的解读是否细致全面、深刻透彻,唯有如此,才能让学生有恍悟之感,进而充分享受文字的魅力,学习的快乐。比如:分析老虎的形象时,学生的确很容易总结出老虎是小心谨慎、机智勇敢的样子,但是作者是通过怎样的手法,怎样的文字来体现的,学生往往很难说清楚。说到“终不敢搏”,学生只能读出老虎心里的“怕”。倘若扣住“始”字分析,着一字而境界全出,理解就更深一层了。“始”意味着老虎多次产生要与驴搏斗的念头,虽然老虎对驴进行了一次次的试探后,还是不能判定驴的本领是否真正“无异能”,不能确定自己的胜算有多少,所以再次试探摸清底细的心理一目了然,这是多么小心谨慎的老虎呀!

再引导,学生想想老虎一开始见到驴子的怕,比较后又会发现前面的怕是担心驴吃了自己,现在的怕是担心自己吃不了驴。同是害怕,形象却从被动变主动,弱势变强势,其智其勇,学生才能内化、顿悟,才能从心底产生对老虎的敬畏感,才会对柳宗元这个唐文学家产生佩服感,字虽少,却描写细腻,字字精练,句句皆形象。

课堂内容的解读引导可以渗透到每一个具体的教学环节,比如:课堂结束语中可以隐藏着对主旨的解读引导。“一则寓言讲述一则故事,但一则故事洞察的却是整个人生。面对困难、挫折甚至灾难,我们要视它们为外强中干的笨驴,我们不但不会被它们吓倒,相反,定会像猛虎一样凭着自己的机智和勇敢,把它们一个个摞倒!”这样无痕的解读引导,是不是更值得学生回味呢?

三、应对课堂教学问题的处理细节

这里所说的文章的课堂教学问题,是指非预设性的问题,它是课堂生成的产物。无论是学生还是老师,思维是灵活的而不是僵化的,所以,教者对问题的处理也应是活的。比如:学生提出如何理解“荡倚冲冒”这四个字。“初中文言文学习,要学会看注释哟!”很多老师第一反应就是:这四个字的理解,书下注解是有的。于是,简简单单的提醒,结束了。学生是真的没看见,还是看见了却没能读懂,悟透?是觉得4个字逐个翻译进行组合好,还是怎样稍加改变翻译更顺畅?再惑是觉得这样的翻译太难记忆而求助老师更好的理解?不得而知,也难怪做教师的常常感慨:这些内容,我都讲过了,怎么考起试来,学生还错呢?静下心来想想,讲过了,讲得有实效了吗?如果在课堂上,多问一次:“书下有注解,你觉得还有的困惑是什么?”然后,可以让学生简单做些相应的分析作,一起体会老虎当时动作的轻狂与性,我相信,这样的课堂就更有实效了。

课堂问题的处理细节,不是“蜻蜓点水”的表面功夫,也不是根据设计而刻意为之的生硬之举,更不是“跑龙套”,是教师对文本深入理解和把握后的自然灵活的处理,它不只需要我们用“眼”去观察,更需用“心”去揣摩。细察细揣,才能在过程中发现起决定作用的那一步,抓住转瞬即逝的教育时机,使细节成为教学的突破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他们善疑善思善学的好习惯。

四、重视课堂教学自身的教态细节

这里所说的教态,不只是局限于平常所说的教学姿态,还有教者的心态。有人说,一个优秀的教者,站在学生面前,是循循善诱的指导者;站在学生后面,是和蔼可亲的组织者;站在学生旁边,是全神惯注的欣赏者;站在学生中间,则是亲密无间的学习伙伴。我想,用这样的说法来解读教学姿态和心态的细节,是相对明确了。弯下腰,在学生书本上用手指点着讲解;露出笑容,用鼓励与信任的目光与学生交流,深得其心;轻拍学生肩膀,以示师生关系的亲密……教态细节多得数不胜数,我想就运用课堂评价语的心态细节再来谈谈。

课堂评价语并非随意可为。表扬,要不露痕迹,要恰到好处才行。那些应付过场式的评价:“很好”、“不错”、“真聪明”等,用久了,学生会感到听力疲劳,乏味无趣。要求学生有个性化的解读,教者就必须用个性化语言的评价。如:有学生说到老虎前后心理变化的词时,“能扣住老虎前后心理的变化来分析,你的理解自然深入多了,一个懂得前后比较分析的孩子,绝对是阅读的高手,学习的能手!”这样的评价,除了答案的肯定,还有方法的总结,对学生的期待。由此想到,很多教者急于完成教W任务,“匆忙”二字浮在脸上,自然更谈不上课堂的评价语,这样的教学心态,最多只是完成了几个教学步骤,谈不上完成教学任务,更谈不上高效达成教学目标了。

教学细节是外显的教学行为的最小单位,它的形成与产生离不开特定的教学现场,可以是预设的,也可以是生成的。它可能在一次对话,一次互动,一次合作之中,也可能在一次总结,一次批改作业之中,但只要有平和的心态,总能处理好这些细节问题。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市实验初中(226500)

上一篇:开业一周日销10万+ 首航330平小店做了哪些手术 下一篇:飞机数字化设计制造一体化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