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国家奖助学金评定中问题及对策研究

时间:2022-04-18 05:47:48

高职院校国家奖助学金评定中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 要】国家奖助学金是资助贫困学生以完成学业的有力保障,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难免遭遇贫困生认定、评选程序、评选公平、评选理念的困境,出现一些问题。本文从从主、客观两方面详细分析了导致问题存在的原因,并对高职院校在奖助学金评选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国家奖助学金;资助;问题;措施

奖助学金的评定是辅导员和班主任的重点工作和难点工作,评选方式和方法直接影响到奖助学金的资助效能。笔者结合在近几年奖助学金工作中所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结合近几年评选发放工作中的具体实践,分析出现问题并提出对策。

一、国家奖助学金评定现状

1.对学生的影响

国家奖助学金数目较大,最高的国家奖学金有8000元,其次有5000元、4000元等等。使得原本传统的学校奖学金显得黯然失色,因为学校奖学金只有2000元、1000元、500元等。国家奖助学金吸引了不少学生眼球,学生不再想通过刻苦学习全面提高自己素质去获得学校奖学金,而是去弄各种贫困证明材料,更有甚者弄假证明去获得奖励数额更大的国家奖助学金。这些由于追求利益所产生的行为,势必会影响到学生的价值观和道德行为,甚至会阻碍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同时也背离的国家奖助学金发放的最初意义。

从奖学金评定规则来看,大学教育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全能型学生。而实际情况是德育和文体素质用学生干部加分。如此众多与学习成绩无关的因素,奖学金的评定岂能不走样?导致许多学生把精力过多放在不必要的事情上面,甚至产生了投机取巧的心态,却不能专注于自己的课业学习。

目前大学奖学金评定的背后隐藏的是学生日益增强的功利心,奖学金评定方式日益暴露出弊端。学生如何调整心态?大学教育要培养全才,还是专才?在呼吁素质教育的今天,有太多的问题值得思考。

此外,部分学生依赖于国家助学金,认为自己是贫困生,理所当然享受这种待遇。而不是通过勤工助学的劳动和力所能及的兼职来改变贫困现状。久而久之导致思想倦怠、不求进取,惰性心理由此产生,从而造成物质和精神上的“双困”现象。

2. 贫困认定过程的困境

贫困认定方法科学与否、认定过程的是否做到严谨、细致,这些直接影响这评定结果的真实性、公正性和最终资助效果。目前学校认定依据主要是《贫困生申请表》、《学生及家庭情况调查表》。这两个表的认定是否合格也主要是看是否有村、县、市三级的公章。实际一些职能部门在出具证明时,出于种种原因,与实际情况大相径庭。而一些家庭真正贫困的家庭由于人际关系匮乏、居住远散、信息来源不畅通和交通不便等原因,有时候很难拿到证明材料。往往一些家庭条件好的家长凭借在当地广泛的人脉资源又很容易获取各级证明材料。学校通过材料来认定贫困就会出现偏差。[1]

3. 缺乏相应的国家奖助学金使用管理措施来约束受资助的学生

受资助名单公示以及奖助学金发放到贫困生手中之后,一般就认定资助工作结束了,由于资助工作人员数量有限,对学生如何使用资助金没有相关部门和人员来监督管理。学生中也很少有反馈不良消费的现象,导致部分学生在拿到助学金后宴请、购买昂贵电脑和手机、出游等这些与学习无关的支出上。还有学生以自己贫困为理由,恶意将学费欠几千元,然后以要缴清学费为由,要求学校给予认定。

二、解决问题的措施

1.科学优化评定程序

奖助学金的指标分配贯穿着整个评定过程,我们不提倡“平均分配”,这种方法虽然保证了大体范围内的公平性,但是带来了隐形的不公平。所以既要确保大体情况下的平均,也要避免“一刀切”的武断,真正做到深入到学生生活之中,了解最准确的掌握学生的信息。班主任应该在平时对班内学生平时的生活表现、家庭情况等考察,秉着公正、中立的态度对待每位学生,并对掌握的资料不断进行更新修改,以得到学生最完整的动态数据资料。只有做到这些,辅导员、班主任对指标的分配才最具有发言权,同样对于确定具体受助名单才有参考依据。[2]

另外许多同学为了加分而参加文艺体育活动,为了加分而参加志愿者活动,为了加分去参加各种资格认证考试,为了加分而进行社会实践活动,一切的一切,只要能加分,即使你并不情愿这些。这样一来,真正学习成绩前三名的同学可能由于额外加分少而得不到一等奖学金,学习成绩中等而加分多的同学却很有可能拿到一等奖学金。有如此玄机,许多大学生对加分的功利性追求就不难理解了。

2. 增加量化考核方式

大学生的奖学金的评定工作往往使得教师、班干部焦头烂额。时常都有学生拿着自己参加活动的证书,发表的各种作品证明来算加分。有许多学生自己也感叹,自己并不想变得这么功利,但是如果不去争取加分,别人会加。弥漫在大学校园里的竞争气氛,让越来越多的同学不得不练就了一双功利的眼睛。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笔者所在的大学贯彻以学为主,德、智、体全面衡量的原则,以每学期的学习成绩作为基础分,把学生德、智、体等方面的表现作为附加分,合并后得出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成绩。以此成绩为准划定奖学金的等级。

国家奖助学金评定方式的透明性、科学性直接影响着评定结果,所以必须对评定方式予以研究和细化。采用一些可以测量和比较的数据,并结合定性与量化的方式,保证评定方式的科学性。例如,在开设贫困证明时,要求填写家庭年总收入。要求出具证明的部门对出具的证明要承担责任,一旦提高了对证明人的承担责任要求,就会适当的避免一些假证明的出现。

另外,学生平时生活消费也是可以量化的,假如可以建立一套校园卡机制,学生的生活消费通过刷卡消费,然后通过观察学生平均每月的生活支出来作为参考依据。当然这种方式存在局限性,可以用于发挥辅助作用。同时结合班级其他同学对认定为贫困生的学生进行评价来共同起到监督作用。[3]

3. 开展诚信教育

针对在国家奖助学金评定过程中出来的诸多弄虚作假现象,对学生加大诚信教育的力度。部分学生享受资助却不懂得感恩和珍惜,不仅没有将资助用到该用的地方,反而助长了大手大脚铺张浪费风气。更有学生因为没有得到资助而怨声载道。

学校开展诚信教育绝不能流于形式、传达思想,而要真正使学生受到教育并得以启发。学校可以通过设计一些活动来代替传统的讲座、报告等形式,班级内部开展座谈会、匿名书信交流等都是很好的方式。这些既能相互监督,又能增加同学间的感情。

4.增加辅助机制

国家奖助学金的发放,缓解了或消除了贫困生的经济压力,但并不能单纯的理解为“送钱”,而要提倡“自立、自强、自尊、自助”的优良作风。通过奖学金和助学金相结合的方式,为更多学生带来更多的机会,不仅在小班级内形成公平,也对惰性心理的产生起到防止作用。

对于“双困生”,班主任应该时刻予以关注,尽可能多的设置勤工助学岗位,鼓励贫困积极的去参加实践劳动,通过自己双手劳动缓解自己经济困难,并形成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参考文献:

[1]龚彦忠.当前国家助学金政策实施:问题及建议[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0,(06):1.

[2]谢琴,李陈武. 对国家助学金的新思考[J].高教高职研究(文教资料),2009,(04):187.

[3]胡芳.当前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的困境及对策[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9,(06):102.

作者简介:

张爽爽(1982.3-),男,湖北宜昌,本科,讲师,研究方向:电工电子技术。

上一篇:游戏的理想与现实 下一篇:城镇保障性住房体系构成与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