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心电图监测分析心衰患者室性心律失常

时间:2022-04-14 02:48:30

动态心电图监测分析心衰患者室性心律失常

【摘要】 目的:分析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及动态心电图监测意义。方法 应用24h动态心电图记录分析119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并按NYHA分级标准将其分为4组,比较各组间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及心功能分级与心律失常程度进行比较分析。并对54例心衰患者进行了为期3年的随访,比较各组生存情况。结果 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随心衰级别的加重而增高。结论 动态心电图记录了心衰患者24小时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对心衰患者的病情估计及预后判断都极有临床价值。

【关键词】充血性心力衰竭;室性心律失常;动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 ;预后分析

【中图分类号】R541.7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4-0465-01

心力衰竭(CHF简称心衰)是各种心脏疾病导致心功能不全的一种综合症,是各种心脏病的严重阶段。心力衰竭患者不管其基础病因是什么,都会出现各类心律失常,这两种情况常同时出现又互相恶化。在心衰合并心律失常中,又以室性心律失常多见且危害大。恶性的室性心律失常可直接导致患者死亡,复杂类型的室性早搏和非持续性室速又与心衰患者的猝死发生密切相关[1]。本文通过对119例心衰患者24小时动态心电图分析,了解心功能损害而致室性心律失常发生情况及其与室性心律失常程度间的关系,并对其中54例心力衰竭患者进行为期3年的随访,意在探讨动态心电图在心衰诊治中的临床意义,及各级心功能不全的预后情况。

1资料和方法

1 对象 2005年1月~2007年1月年间已确诊住院心衰患者119例,男65例,女54例:年龄17~86(平均52.3±5.3)岁。按纽约心脏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Ⅰ级19(15.9%),Ⅱ级51例(42 .8%),Ⅲ级29例(24.2%),Ⅳ级20例(17.6%)。此外其它基础疾病均已确诊:冠心病49例(41.2%),高血压合并冠心病29例(24.3%),风湿性心脏病4例(3.5%)扩张型心肌病25例(21%),其它心脏病12例(10 %)。

1. 2 动态心电图监测 采用美国HP Explyder动态心电图记录仪,、选择模拟MLⅡ,CMV1,CMV5三通道动态心电图检测系统,激光打印结果。心电图分析由计算机处理后专人修改分析,最后取得完整的动态心电图报告。受检者自行记录一日内活动及不适症状。

1.3 超声心动图测量 采用GEsystam FIVE超声心动图仪,磁头频率25MHz,在胸骨旁左室长轴切面用M超测量左室收缩末及舒张末内径,以男性左室舒张末内径≤5.5mm、女性≤50mm者为正常组。

1.4 随访 对54例患者连续跟踪1~3年,其主要方式为定期门诊、电话联系,部分患者反复多次住院。每月登记患者生存情况。

1.5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0.0软件包分析,样本率比较采用χ2检验,率的比较采用以ρ

2 结果

3 讨论

动态心电图提供的是24小时内各种负荷状态下心脏情况,作为一种长程、动态记录心电图的技术,信息量比普通心电图扩大了2000倍以上[3],对于心律失常的发现率有其他检查方法不能取代的重要临床意义。

早搏在人群中发病是普遍的。正常人可因交感神经及血液循环中儿茶酚胺活动性强,引起正常蒲肯野氏纤维自律性增强并发生舒张期自动除极,当除极达到阈电位时就形成室性早搏[4]。而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除血流动力学障碍外,还有与机械功能恶化相一致的各种心律失常,其发生机制比较复杂,不仅可以发生折返,而且可以发生触发活动及自律性异常。

通过动态心电图的监测,发现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程度对病人病情的估计和预后判断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陈明龙,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进展[J].心血管病学进展:2007,28(3)351

[2] 陈清启,杨庭树,卢喜烈等,心电图学[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447

[3] WENGER N K. Cardiovascular[M]//CK. Geriatric Medicine. 3rded.New York:Springer,1997:357-360

上一篇:内科护理安全管理探讨 下一篇:对巨野县创建省级环卫城市相关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