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业企业社会责任建设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时间:2022-04-14 07:25:22

中国制造业企业社会责任建设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摘 要:制造业作为中国的支柱产业,在国民经济中一直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特别是经过改革开放后三十多年的发展,中国制造业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式发展,制造业生产总值已经成为世界第一,中国已经成为制造大国。但是,中国制造业在企业社会责任建设上还处于初级阶段,长期以来,盲目追求经济效益,在发展中暴露出诸多问题,如劳工问题、生产责任事故、偷税漏税、食品药品安全等。要想实现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进一步加强企业社会责任建设已经是大势所趋。

关键词:制造业;企业社会责任;对策

中图分类号:F272-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29-0024-02

引言

工业作为最重要的物质生产部门之一,决定着国民经济现代化的速度、规模以及水平。制造业作为一个国家工业的主导力量,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中国制造业已经通过国际分工进入到全球价值链体系。2011年,中国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了102 594亿元,同比增长31.8%2,按产出计算,占世界制造业产出的19.8%,超过了美国的19.4%3,成为名副其实的“制造大国”。中国制造业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出现了盲目追求经济效益,侵害员工、消费者、资源及环境等利益的一系列问题。本文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分析中国制造业企业社会责任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帮助企业持续、稳定发展,使中国真正实现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

一、中国制造业企业社会责任建设的整体现状

今天,中国制造业已经普遍意识到经营环境发生了本质的改变,企业的利益相关者——股东、债权人、员工、政府、社会、消费者等都已经作为变量在影响着企业的发展,企业经营已经进入到多元化的环境之中。但是,盲目追求经济效益,以股东利益最大化为唯一经营准则仍是中国企业家根深蒂固的观念。当下,企业社会责任建设往往只是停留在政府号召及企业口头承诺的基础上,还没有真正落实到行动中去。与西方企业相比,中国制造业企业社会责任意识淡薄,社会责任理念认识不清,尤其当短期经济利益与企业社会责任建设发生冲突时,企业往往追逐经济利益忽视社会责任。由此来看,中国制造业企业社会责任建设仅仅处于起步阶段,整体状况亟待提高。

二、中国制造业对于利益相关者的责任缺失

(一)企业对于员工的责任缺失

1.工作环境枯燥,缺乏企业关爱。自2010年1月23日富士康员工发生第一起跳楼事件起,截至2012年6月13日,共发生15起跳楼事件,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造成了恶劣的影响,富士康也一度被称为“血汗工厂”。这体现出企业在结果导向的过程中,一味追求高效率,没有给予员工应有的关爱和尊重,没有将员工视为推动企业发展的人力资源财富,员工几近变为生产机器,将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几乎全部用在了生产线上,也因为缺少信仰及沟通而造沙漠。

2.不签劳动合同,侵害员工权益。为了逃避法律约束,很多制造业企业不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只是一味压榨员工剩余价值,当遇到工伤、职业病、劳资纠纷、无故被辞退等问题时,员工往往成为弱势群体,成为利益被侵害的对象。近年来,农民工工资拖欠、工伤投诉无门等现象的集中出现,正是这一问题的有力佐证。

3.安全事故频发、职业健康无保障。仅仅在2012年8月27日至9月2日这段时间内,中国就发生特别重大生产事故1起,死亡46人;发生重大事故4起,死亡51人;发生较大生产事故22起,死亡91人。事故死亡人数、较大事故、重大事故同比均呈上升趋势,安全生产形势十分严峻。与此同时,很多企业无视《劳动者权益保护法》,普遍存在过度加班问题,这与制造业的行业特点有关,也是最难解决的问题。因此,近年来过劳死、工作时猝死、职业病等情况频发,严重侵害了员工权益。

员工为企业创造财富,其合法权益理应受到企业的保护。但是,有的企业往往由于社会责任感的缺失,忽视员工的利益保障,导致员工对企业的认同程度降低,内部凝聚力下降,影响企业的整体竞争力。同时,员工出于自我保护的需要,出现高离职率和高人才流失率。

(二)企业对于消费者的责任缺失

1.产品质量安全。2008年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导致4名婴儿死亡,也使品牌价值曾经高达149.07亿元的中国知名乳品企业三鹿集团宣告破产。事件引起各国的高度关注和对乳制品安全的担忧。此外,包括伊利、蒙牛、光明、圣元及雅士利在内的多个厂家的奶粉均检出三聚氰胺。此事件重创了中国乳企的声誉,引起国人对于中国食品制造业的严重质疑。截至2011年,中央电视台《每周质量报告》调查发现,仍有7成中国民众不敢购买国产乳制品。自此之后,食品安全危机在中国一再爆发,如双汇瘦肉精事件、地沟油事件、毒馒头事件等等。近日,旗下拥有“太太口服液”、“鹰牌花旗参”等知名品牌的中国上市公司——健康元药业集团又被传出使用地沟油制药的消息,食品药品安全再度引发广泛关注。同时,根据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不完全统计,2012年上半年共受理消费者投诉256713件,根据投诉性质划分:质量问题占52.2%,安全问题占2.0%,共计54.2%。由此可知,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已经成为企业对消费者责任缺失的主要方面。

2.虚假广告,侵害消费者知情权。制造业企业中普遍存在为了追逐短期经济效益、提高销售量而虚假宣传,致使商品宣传内容与实际质量不符,或诱使消费者对商品的真实情况产生错误联想,从而影响其购买决策的问题。仅仅2012年上半年,因经营者有欺诈行为而得到加倍赔偿的投诉就有3 320件,加倍赔偿金额达到了555万元。与2011年同期相比,该比例呈现上升趋势。

消费者作为制造业企业产品的主要购买者,在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市场机制不健全,信息不对称,企业社会责任的缺失,导致消费者利益被侵害的事件层出不穷。这将直接导致消费者对于企业产生畏惧心理,企业品牌和信誉将消失殆尽,严重影响企业的持续经营。

(三)企业对于环境保护的责任缺失

随着制造业经济的迅猛发展,企业追求经济效益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国家提倡企业在发展的同时,注重生态保护,追求绿色发展。因此,提出了绿色GDP的概念,用以在衡量经济增长水平的同时,体现经济增长与自然环境和谐统一的程度,实质上反映国民经济增长的净正效应。然而,企业社会责任的缺失导致众多制造业企业,尤其是非国营企业,在利益驱使下以污染和破坏环境为代价来换取企业的短期发展。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发展势必是一种短视行为,随着资源的枯竭及环境的持续恶化,势必影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中国制造业企业社会责任建设的提升对策

(一)政府层面

1.健全法律制度,推进法制建设。自中国于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已经制定诸多法律法规与世界接轨。但是,在企业社会责任的立法方面,中国还处于初级阶段。一方面,政府还应该健全相关法律制度,出台相关法律文件具体规范企业社会责任建设,形成完备的立法体系;另一方面,还要强化制造业企业的守法行为,加强诸如公司法、合同法、劳动法、工会法、环境法、税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的执法力度[1],推进法制建设。

2.构建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积极应对国际标准挑战。国际通行的社会责任标准SA8000,对中国企业,尤其是制造业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但是它作为一种道德层面的要求,在发展中国家的约束力还极其脆弱。因此,政府应将其视为企业社会责任建设的基本条件,结合中国发展国情,构建中国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不断提高中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

3.加强政府监督职能,完善督导机制。在当今中国制造业企业社会责任认识亟待提高、实践尚待落实的背景下,政府作为社会公众利益的代表,应进一步加强对于企业社会责任建设的督导职能,继续推进企业追求社会与企业的共赢。

(二)企业层面

1.强化企业社会责任意识,树立社会责任观。与西方国家相比,中国制造业企业社会责任意识普遍淡薄。意识决定态度,态度决定行为。因此,为了进一步推动中国制造业企业社会责任建设,必须首先牢固树立起社会责任的观念,强化企业社会责任意识。制造业企业管理人员应该意识到“社会责任就是品牌”,将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竞争力及长期发展联系在一起[2],谋求可持续发展及企业竞争力的综合提升。

2.提升企业社会责任建设的自律性。纵观中国制造业实施社会责任建设的动力来源,具有非常明显的政府驱动特征。根据《财富》2009年中国企业责任调查,大多数企业管理者认为,政府的政策和指导是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最重要动力[2]。虽然现在的企业决策层已经认识到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但与此同时,这些企业经营者也在关注履行社会责任的成本,或者将其视为一种公关手段,将提升企业品牌形象作为企业推行社会责任建设的唯一动因。实际上CSR建设能为企业带来的远不止于此:企业可以与利益相关者和谐相处,实现共赢,推动中国制造业整体良性、有序运转,提升整个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同时,能够改变企业形象,改善企业内外部经营环境,降低交易成本。虽然这些不能在短时间内带来经济效益,但是,长远来看,却能提高企业的持续获利能力[3]。企业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才能获得持久的内部驱动力,提升企业社会责任建设的自律性和积极性。

(三)公众层面

当前,中国公众法律意识、监督意识和维权意识的薄弱大大降低了CSR建设的外部监督力度。这就要求进一步以社会公众和团体为依托,完善中国制造业CSR建设的外部监督机制。一方面,公众应加强相关法律知识的学习,提高监督和维权意识,加强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监督;另一方面,积极发挥社会团体的监督作业,比如消协、环境保护协会等,鼓励其发挥监督职能[4]。

参考文献:

[1] 张菊,宋玲,蔡敏.企业社会责任与经营绩效——基于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0,(15):77.

[2] 李颖.中国企业社会责任事件的现状及成因分析[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11,(24):107.

[3] 崔乐.利益相关者视角下的企业社会责任分析[D].大连:东北财经大学,2007.

[4] 杨新锋.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11.[责任编辑 仲 琪]

上一篇:独自照相的女孩儿 下一篇:孕妈妈夏日防蚊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