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资源共享系统绩效评估要素的分析与确定

时间:2022-04-13 07:38:07

信息资源共享系统绩效评估要素的分析与确定

[摘要]在国内外关于信息资源共享系统绩效评估要素研究基础上,归纳系统观、资源观和功能观三种不同视角的要素分析,提出利用统计标准和利用模型是两种确定信息资源共享系统绩效评估要素的主要方法。依据不同视角和不同方法的特点,信息资源共享系统绩效评估可根据不同的评估目标综合应用多种视角并采用两种方法兼具的评估策略。

[关键词]信息资源共享系统 绩效评估 要素 指标体系

[分类号]G250.7

对信息资源共享系统实施绩效评估需要科学地确定评估的要素,以便设计系统的信息资源共享系统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对于信息资源共享系统这个特定的绩效评估对象而言,其要素的确定因不同的视角而不同。综合不同视角的要素加以分析和优化,并选择合适的要素确定方法,是形成信息资源共享系统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关键,也是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兼备科学性和合理性的必要保证。

1 不同视角的信息资源共享系统绩效评估要素分析

1.1系统观的信息资源共享系统绩效评估要素

从系统观出发确立信息资源共享系统的评估要素是围绕着整个系统的功能、运行和管理确立的,也是以系统为绩效评估对象最常用的角度。在信息资源共享系统绩效评估已有的研究中,McClure率先从信息资源共享系统的构成要素(技术基础设施、内容、服务、支持、管理)出发,运用“六大”信息资源共享系统的绩效评估要素,要涵盖上述五个系统构成要素,并确保可以用量化的指标来表达:①用户――利用信息资源共享系统网络的用户数量、类型和频次;②成本――花费到信息资源共享系统实际运作的财政资本的数量和类型;③系统网络传输――整个信息资源共享系统传输的数量和类型;④利用――支撑信息资源共享系统运作的利用数量和类型;⑤服务――信息资源共享系统所提供的服务和实际的利用;⑥支持――信息资源共享系统管理者为用户利用所提供帮助的类型。

国内也有学者将图书馆联盟的绩效评估要素确定为读者满意度、服务效果、信息获取、联盟敏捷性、盟员合作能力、联盟效益六个要素,其中前三个为定性指标,后三个为定量指标。

系统观的信息资源共享系统要素确立的关键是如何将评估的要素覆盖到信息资源共享系统的各个方面,用 静态的要素反映绩效动态的变化以及如何确立要素之间的关系来反映和体现评估的目标。

1.2资源观的信息资源共享系统绩效评估要素

我国学者在20世纪90年代就已对文献资源共享从系统角度进行了分析,研究将文献资源共享按照其所涉及到的文献生产、供应、采集、加工、贮存和开发利用等环节,划分其子系统,只有当各子系统相互联系、协调运行时,文献资源共享系统才能发挥其最佳的整体效益。这种以资源建设为出发点的思想,从某种意义上,影响着信息资源共享系统绩效评估的要素界定。由于信息资源的共知与共用是信息资源共享的核心内容,有的学者从信息资源共享系统资源体系的角度出发,将实现便利地共知与共用视为文献资源共享服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并将信息资源共享系统中资源的可知晓性(Accessible)、可获取性(Acquirable)和获取便利性(Attainable)作为考量信息资源服务共享水平的关键(简称“3A要素”),据此提出信息资源共享服务的基本评估要素,包括:①共享系统信息资源的书目揭示;②共享系统信息资源的可流动性;③获取共享信息资源的便利性。

资源观确立信息资源共享系统绩效评估要素的理论基础是信息资源共享保障理论,它强调了对信息资源共享系统所具备的保障能力的评估。这“3A要素”的实质是评估信息资源共享系统具备的保障能力,而没有涉及到在信息资源共享系统实际运作中所发挥的效用、效果和效益,因此,在信息资源共享系统评估时,弱化了系统的实际动态变化“绩效”,强化了信息资源共享系统理想状态下的静态“能力”。不可否认的是,资源观的要素仍对信息资源共享系统绩效评估中在资源能力方面的评估具有借鉴意义。

1.3功能观的信息资源共享系统绩效评估要素

1972年,Ruth Partfick在其撰写的研究报告中,将信息资源共享系统的功能总结为借阅特许、馆际互借服务、联合目录或资源目录共享、复印优惠、参考咨询服务协作和传递服务。“国际图书馆联盟联合体”(ICOLC)则将图书馆联盟的基本功能总结为七项,即藏书建设协调、电子资源集团采购、电子资源存储与运行、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联合目录、人员培训和藏书保护。信息资源共享系统的功能是成员不断发展和扩充的基础,也是系统运作的内容,是信息资源共享系统中共享活动绩效状况的主要体现。相关学者正是基于信息资源共享系统的功能设定了信息资源共享系统绩效评估要素:①藏书协调和合作资源建设;②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③电子资源集团采购;④联机合作编目;⑤联合参考咨询;⑥系统资源共享;⑦联盟管理和交流。

功能观的信息资源共享系统绩效评估要素能有效地表达系统,一是如何组织成员进行共享活动;二是成员之间通过什么样的活动进行合作;三是分别花费了哪些成本并产生了哪些效益。这些都是关于信息资源共享系统绩效来源的绩效评估。功能观确定的要素之所以能有效反映系统具体共享活动的绩效,是因为信息资源共享系统对不同的共享活动实施项目管理和流程控制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然而,功能观在某种程度上分割了系统整体的功能,如信息资源共享系统的资源保障和服务整合,就难以综合衡量系统整体的绩效,特别是系统整体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除此以外,由于各个信息资源共享系统在实际功能划分中的差别,使得功能观的绩效评估要素的确立难以建立统一的、可比较和参照的横向指标。但是我们也应该认识到,在面向过程的信息资源共享系统绩效评估中,对信息资源共享活动的评估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功能观的信息资源共享系统绩效评估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2.1利用统计标准确定信息资源共享系统绩效评估要素

利用统计标准确定信息资源共享系统绩效评估要素的方法并没有从信息资源共享系统相关的理论出发,而是从现有国际通用的图书馆评估相关标准中抽取出和信息资源共享系统直接相关的指标,进行合并以确定信息资源共享系统绩效评估的要素。受图书馆实用主义的影响,利用统计标准确定信息资源共享系统绩效评估要素的方法既能便捷而快速地在不同的信息资源共享系统中得到应用和推广,而且还能建立系统间可比较的参照体系,设定信息资源共享系统绩效的基准;同时,由于这些标准现已被多数图书馆采用并已成为日常获得的数据资料,数据的采集和获取也得到了成员的普遍接受。与此同时,由于能帮助系统便捷获取数据绩效分析,因而在大大降低进行系统绩效评估的成本的同时,促进了系统绩效评估的程序化、规范化和精细化。

自2001年起,Bertot就试图运用纯定量指标来进

行信息资源共享系统绩效评估,其基本思路是先在信息资源共享系统中采用统一的、易获取的数据进行简易的绩效评估,再不断修正和完善绩效评估的指标体系,进而提高系统绩效评估的信度和效度。根据这些可获得的数据,加以归类以形成信息资源共享系统绩效评估的要素。根据ISO、NISO、COUNTER、ICOLC、EQUINOX、AIA、ARL评估项目和相关标准,基本确定了信息资源共享系统绩效评估的七大要素,分别是:①电子资源;②财政和支出;③服务;④平台;⑤利用;⑥存取期;⑦用户导向和培训。表1是E-Metrics在信息资源共享系统绩效评估中的统计应用:

利用统计标准确定信息资源共享系统绩效评估要素,保证了要素中评估指标数据的易获取性,但由于局限于相关的统计标准,使得要素未能通过指标得到最充分的阐释。需要说明的是,任何一个信息资源共享系统都很难同时采用多个统计标准,但考虑到成员的接受程度和系统的实际综合需要,且只能择其部分统计标准。同时,不同标准对要素各有侧重,选择一种全面覆盖各个要素并能详尽和充分表达各个要素的标准是十分困难的,这是因为这些标准体系都不是为信息资源共享系统绩效评估所专门设计的。在实际的绩效评估操作中,这些标准获取数据的方式,多数还是通过安装在各个成员馆的软件长期直接统计获取的;而很多与信息资源共享系统绩效相关的要素不能被量化和采用这种方式获取,如果单纯依赖现有标准划分要素的方式,必然忽视关键的信息资源共享系统绩效评估要素。

2.2利用模型确定信息资源共享系统绩效评估要素

利用绩效评估相关理论和方法选择和设计信息资源共享系统绩效评估模型,然后将模型中所界定的影响因素作为评估要素,在对信息资源共享系统进行绩效评估研究和实践中已有先例。这种方法的优点在,既易于确定各个绩效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又易于对信息资源共享系统绩效从哪里来、怎样来、体现在哪些方面等问题做出判断,从而更好地为整个系统的绩效管理提供依据。

Steve等正是运用上述方法确定TEBNET(Taiwane-book)的绩效评估要素,在设计确定信息资源共享系统的关键因素的基础上,利用PATOP模型建立了这些“关键因素”之间的联系(见图1),推导出TEBNET评估要素,把要素进一步分解为相关绩效评估指标,再对实际TEBNET进行绩效评估。

PATOP模型中,P(Philosophy)决定信息资源共享系统的绩效评估的视角,体现了信息资源共享系统的核心价值;A(Assumptions)设定了信息资源共享系统的任务,体现了信息资源共享系统努力的目标;TO(Theory of Organising)则涉及到信息资源共享系统的战略、结构、体系和过程,是基于信息资源共享系统的任务而设计和组织的系统要素;P(Practices)则反映结果,就是考察实际系统运作情况,进行绩效评价的实践。

PATOP模型的利用,是将TEBNET的绩效评估和提高绩效融为一体,以达到在系统运作中边评估边革新的效果,如表2所示:

通过对TEBNET进行视角、任务、战略行动计划,结构、系统和过程的分析,绩效评估要素在其实践的绩效评估和绩效管理中得以确定,分别为收益、运作成本和资金三个要素。在对这三个要素相关的各个指标采集数据及进行评估之后,即可制定避免绩效评估和绩效提高相脱节的策略调整方案,以分别作用于提升系统短期绩效并保证系统的长期稳定,使得绩效评估的结果能迅速在TEBNET绩效管理中得以体现,确保TEBNET战略的顺利实施。

3 确定信息资源共享系统绩效评估要素的途径

不同的视角虽然侧重点不同,但却能为信息资源共享系统绩效评估要素的确定提供了丰富的思路。信息资源共享系统绩效评估可根据不同的评估目标综合应用多种视角,例如在对信息资源共享系统绩效评估资源建设绩效状况的考察中,可着重应用资源观的视角进行分析;在对信息资源共享系统各个服务子项目和服务功能的考察中,可采用功能观的视角。同时,功能观更适用于对单个子项目的全面评估,如应用于服务子项目验收的专门评估能强调以利用为导向的服务绩效的测评;而系统观则较为全面地对信息资源共享系统的要素进行统揽和归纳,适用于对信息资源共享系统进行全面绩效评估。这三种视角都是从信息资源共享系统的相关理论出发,能促成信息资源共享系统绩效评估各要素之间建立理论关联,进而构成统一的有机整体,为绩效评估结果的解析提供依据。

在要素形成的两种方法中,利用统计标准确定信息资源共享系统绩效评估的要素是偏重实践可操作的考虑,所形成的要素最符合定量评估的要求,有利于系统形成自动采集定量绩效评估数据的机制;利用模型则是一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它能明确要素之间的关联,便于在绩效评估实践中检验其相关度,还能为绩效管理提供指导,是一种兼具理论性和实践性的绩效评估要素确定方法。因此,在实际的信息资源共享系统绩效评估要素选择中,研究的重点应该放在如何构建科学和合理的信息资源共享系统绩效评估模型,并以此为蓝本形成信息资源共享系统的绩效评估要素。在此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借助相关统计标准中的定量指标来描述信息资源共享系统的绩效状况,即在要素的选择中尽量覆盖与图书馆标准确定的相关指标,在具体评估的定量分析中数据采集尽量采用已有的标准中涉及到的数据,并根据具体评估目标的不同侧重点,发挥系统观、资源观和功能观各自不同视角的特点。只有这样,才能确定最具适用性并能覆盖评估内容的信息资源共享系统绩效评估要素。

上一篇:开放 平等 免费 多元化 个性化 教育性 下一篇:信息资源共享系统绩效评估的理论意义与实践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