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陶瓷鉴赏与研究

时间:2022-04-12 09:32:05

古代陶瓷鉴赏与研究

摘要:通过对陶瓷的产生和发展解说。来辨别古代陶瓷的真伪和其历史文化。通常通过对陶瓷的胎子、釉料、造型、颜色和底款鉴别和欣赏。可以了解当时的制造工艺和技术,通过造型、釉料、和颜色了解古瓷所处时代的生活风俗和审美情趣。

关键词:陶瓷;器皿;鉴赏;造型

中图分类号:J5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3-198-1在现代文明发展日新月异的现在,我们的生活也产生了巨大的变化。陶瓷对我们历史与生活有着巨大贡献。在石器时代的后期,人类用粘土加水混合后,制作成各式各样的器物。晾干后用火烧制出来。这就是陶瓷的雏形。在如今的社会对古代陶瓷行业里鉴别和收藏不仅要有慧眼识珠的眼睛,还要对陶瓷历史文化有着较高的修养。

当我们看见一件古瓷时,我们可以从它的装饰纹样、釉料和款识(年款,是在一件瓷器的器皿底中央、器皿心里,身的中部或口缘等部位,写上某某皇帝的年号)等知道这件瓷出自哪个年代。这个要求我们对陶瓷乃至历史、文化、风俗等要有比较深的了解。

鉴别古代陶瓷真伪的基本方法:第一,胎子的重量不是过重就是过轻,这是因为仿品与真品使用的材料不同,也不可能相同。第二,仿造者惟恐做得不精不细不真,胎釉料加工时多充分利用眼下的生产技术条件。使得胎质、釉质过于精细。真品釉面无耀眼的浮光,光泽静穆如玉,仿品则有耀眼的浮光。真品中的低温铅釉,釉面可见一层银色,瓜皮绿釉较明显,仿品却没有。釉上彩瓷(五彩、粉彩、古彩)一般距今有一百年的,在光照下彩色的周围有“彩虹”般的光晕,有的仅隔六十年的釉上彩瓷也会出现此现象,但是年岁越久则越明显。第三,造型失去古物的风格。造型和轮廓线条比较生硬。纹饰方面的有些特征太强烈、过份,看上去极不自然。 仿品纹饰的绘画不自然,笔力拘谨,线条不流畅,有些不太好的仿品纹饰粗糙。在看看纹样的布局、样式、用笔等是否有当时的风格。瓷器和其他的艺术品一样,拥有地方风格与个人风格融合在时代风格之中,这就是时代艺术风格的构成因素。所以我们要把握好我国各时代各地方瓷器的总体艺术风格,对鉴定也是十分有利的。比如我国宋代瓷器造型挺秀精巧,纹样精美典雅,具有轻盈、俏丽、素雅的风格,在宋代的景德镇影青产品中体现了这一风格,我国元代瓷器胎体厚重,造型雄伟端庄,装饰豪放有力,在景德镇的元青花就充分体现了这种时代风格。第四,仿品彩色太鲜。比如:釉上彩色是否有当时彩色特征;纹样是否压着了釉面伤痕,有这种情况的必然是后加彩;真品的金色日久磨损,易变色,或者只留下痕迹,而仿品金色鲜艳,光泽耀眼。第五,款识对应着一些年号,我们在鉴定时,可以从中找出其规律性和特殊性。明清的款识最多,同样伪款也特别多。所以,在鉴定时要多比较,要注意每个朝代的字体、风格、每一笔划的特征,这样,才能准确的判断出真伪。比如:明清的记年款有一定的规律性。绝大部分的记年款,都写上国号和皇帝的年号。仅仅只有“隆庆”一朝写“年造”而不写“年制”。明代最早写款从永乐开始,但它的款识也仅写“永乐年制”四字篆书。从明宣德至清康熙的年号款,都是六字楷书款。但是雍正一朝楷、篆书款同时使用,有六字款(“大清雍正年制”)和四字款(“雍正年制”)。乾隆时款识,篆书盛行,楷书较少。嘉庆、道光两朝是以篆书款为主。但由咸丰至宣统三年,这四朝又恢复了楷书写款,篆书款已不使用了。这是明清款式的规律性。对古陶瓷鉴定,除了注意它的各朝写款的规律、风格和特征外,还要注意各朝写款的颜色。书法无力,字体做作不舒展自然,有些连边圈边框都明显不规整,线条粗细不匀。第六,对窑口的不同烧制出来的陶器也不同。元代以前的陶瓷的鉴定主要对窑口的判别,有较多资料,所以比较容易鉴别。明、清时期景德镇是官窑所在地,也是全国瓷业中心,景德镇官、民窑产质量高,数量大,民窑产品“器成天下走”,占领了全国市场。判定陶瓷器的窑口,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了解: 胎:古代各窑基本上是就地取材,有什么料烧什么,所以大体上是各窑产品各具特色。釉:各窑工艺技术往往形成传统风格,因而形成各自比较固有的特征。 装饰手法:各窑所处时代、地理位置、性质等诸种不同,便受时代、区域文化、地方风俗等影响制约,纹饰内容和技法工艺都有各自的传统特征。工艺:各窑历时长短不同,技术影响,原材料不同,窑场经营性质不同,反映在工艺上也大不一样。 器形:各窑性质不同,官窑产品器形单调,造型保守,少创新,而民窑产品器多样,形式活泼,创新多,变化多。

在不断鉴别古代陶瓷中,通过古代陶瓷真品,我们可以领略到古代工匠的精湛技艺和智慧,了解当时的艺术风格。这是当今社会中飞速发展的科技也无法表现,无法超越的。

作者简介:

赵小萍,景德镇漪澜轩。

上一篇:浅谈汽车内饰的仿生设计与情感传达 下一篇:文化站在社区群众文化建设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