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良好行为习惯 提升学生美德水平

时间:2022-04-12 12:47:07

培养良好行为习惯 提升学生美德水平

〔关键词〕 传统美德教育;行为习惯;榜样

教育;引导;讲评

〔中图分类号〕 G6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2)

07―0032―01

学生的美德,指的是学生在日常行为中显示的谦虚、助人为乐、勤俭等美好的思想品德及意识。这是中华传统美德在学生身上的体现。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美德是每一个中国人,特别是青少年一代的历史责任。可是近些年来,由于种种原因,学校道德和道德教育问题陷入困境。笔者认为,学生美德水平的提升,应从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做起。

一、重视榜样

教师之所以要为人师表,是由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的。教师的任务在于育人,不但用自己的学识教人,而且更重要的是用自己的品格教人,不但通过语言去传授知识,而且用自己的人格去感化、教育学生。为此,教师无论何时何地都必须在学识才能、言语习惯、生活方式和举止风度等方面“以身立教”,成为学生的表率。但是,以“言传身教”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它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由于现在的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养成了自私、任性、自由散漫等陋习,在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冲突时,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因此,在对学生进行美德教育时,教师要从大处着眼,以历史上的人物为榜样,占领制高点。

二、善于引导

开展丰富多彩的班队活动,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方法之一。组织灵活多样的班队活动,能使广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因此,教师应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开展各种教育活动:(1)国旗下演讲:我校利用国旗下演讲这一庄严时刻,由教师向学生宣读美德教育内容,同时选些美德小标兵作为升旗手,使其发挥模范作用,推动美德教育的深入开展。(2)开设专题广播:请学生介绍美德教育书籍、讲美德教育小故事,并进行广播评优活动。(3)开展好书推荐工作:学校图书室以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为重点内容,每月办好一期“美德教育图书介绍”板报。并在“小博士读书日”、“希望星读书日”中向学生推荐传统美德书籍,并组织学生之间开展美德交流活动。教师还可以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组织《文明礼仪伴我行》队会,达到如下目的:1.使队员懂得我们中华民族是世界文明的“礼仪之邦”,讲文明礼貌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做人的美德,更是一个现代文明人必须具备的品德。2.通过主题班会活动,使队员继承优良传统美德,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师还可将活动形式设置为“小品、歌谣、三句半、朗诵”等。通过生动有趣的表演,将文明礼仪小知识、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渗透进去。

三、及时讲评

在平常的教育教学中,教师应该抓住每个有利的时机,对班上出现的美德典型事例进行及时的讲评,以强化、巩固学生平常行为中符合要求的行为,促使其固化并成为个体的并能影响群体的行为习惯。具体在实践中,班主任和任课教师都应该有美德教育意识并及时对学生的良好行为给予讲评。特别要对表现好的同学给予赞美。这样对学生来说是一种激励,让他们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在喜悦中加深行为印象,变成以后的自觉行为;对其他学生而言也是一种鞭策,能让他们感到自己的不足。通过长期讲评,会强化学生的行为意识,美德行为也会随之成为自觉。去年第一学期开始,笔者发现学生浪费现象严重,于是倡导节俭,但收效不大,经过调查,才知道,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独生子女生活在幸福与安逸中。由于父母的宠爱,他们的要求基本都可以得到满足。加上许多传媒刺激学生盲目消费,导致越来越多的小学生对于别人的劳动成果不懂得去珍惜,过度地浪费学习、生活用品;有的甚至不顾家庭经济困难,盲目地去追求名牌商品。这些行为与认识都不利于小学生的成长。于是,笔者改变了做法,坚持利用每天放学前的几分钟时间进行教育,一个学期下来,大部分学生都有了明显的改善,渐渐地,节俭就成了大家的行为习惯。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作为一名教师,应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让美德成为学生一生的财富。

上一篇:重视群体效应 矫治不良心理 下一篇: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任务和教育学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