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成教育实施策略

时间:2022-10-10 01:04:02

养成教育实施策略

〔关键词〕 小学生;养成教育;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3.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2)

07―0027―01

小学阶段是人一生增长知识、接受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教育的最佳时期,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在培养他们形成良好道德品质的同时,应注意培养行为习惯。笔者根据从事小学教育二十多年的经验谈一谈自己的实践和看法。

一、制定班规,规范养成教育

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应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按照先入为主的规律,把开学的第一周定为常规养成教育宣传周,第一节课定为养成教育课,由班主任向学生宣读学校规范,提出新学期的新要求、新希望和新目标。并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制定班规。如,要端正学生的作业态度,老师必须首先向学生提出按时、认真、独立完成作业的具体要求。在进行学生作业规范化训练时,突出时间上的要求――按时,态度上的要求――认真,思维上的要求――独立。不能边写边看电视,书写作业不能赶急图快,只讲数量不讲质量,或当天完不成第二天来抄袭别人的作业。坚持这样的严格要求和持之以恒的考察,学生书写作业的良好习惯就能养成。

二、加强监督,保障养成教育

由于各种原因,老师有时说话随意性大。于是,学生也有了相应的对策,对承诺的事做不到,对老师的一些要求也毫不在意。所以,当老师警告学生的某种行为时,一定要考虑自己说的学生能否做到。如果觉得自己无法实现,就不要随意讲,否则讲的话将失去可信度,学生会应付差事。如果在行动上不加以督促,不要求学生认真去做到,或在遇到困难后就任学生打退堂鼓,这样不仅不能养成学生良好的习惯,反而会加重他们的惰性,养成恶习。

三、以身作则,引领养成教育

教师的每一个行动都能给学生以无言的教育,老师在言谈举止等方面都应起到表率作用。老师要关心体贴学生的生活,特别是对学习习惯不良的学生,多找原因,从源头上下工夫。现在许多学生卫生习惯差,果皮纸屑随手乱扔,教室里随处可见垃圾,可同学们都视而不见。老师严厉批评后也只能改变一天两天,时间长了又会重犯,因为他们在意识上不能根本改变。针对这种情况,我先通过班队会和思想品德课反复讲,使学生在认识上有所转变,但许多学生道理都懂,行动上却难以改变。因此,教师就应从我做起,在平时的小事中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平时发现地面上的纸屑就随手捡起来扔到垃圾桶里。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感到爱护环境的重要性,并在行动上也体现出来。

四、查找原因,强化养成教育

就拿认真完成作业这点来说,能做到的学生并不多,能一贯坚持的学生更是少之又少。这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那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原因有以下三点,一是有些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是在家长和老师的“逼迫”下学习,这样的学生在班级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二是还有的学生对学习比较有兴趣,善于动脑筋,但就是性子急,字迹潦草,错误率很高;三是一部分学生边学边玩,在做作业的时候玩得乐此不疲。

找到了原因,就要对症下药。对学习不感兴趣的孩子,除了要用各种方法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之外,可以给他们降低一点学习难度,比如,对那些被动学习的孩子,可以先让他们把课本中最基础的知识学好,不要提太高的要求,这样就可以增强孩子对学习的信心。等到他们把基础知识掌握好了,再视情况一点一点地提高要求,让孩子在自己的基础上循序渐进;对于性子急的学生,要比其他学生提更高的要求,决不允许他们在学习的时候马虎,更不允许作业本中的字迹潦草,应付了事,甚至可以让他们一遍遍地做,然后让孩子自己比较一下,哪种做法事半功倍,几次之后他们会有所改变,渐渐养成认真的习惯;对于边做边玩的学生,不能强行制止,对这样的学生除了要多花心思督促之外,还可以顺着他们的个性合理地帮助他们安排学习与玩耍的时间。比如,可以承诺孩子,如果认真完成作业,就可以自由活动,但前提是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作业,而且要保证质量。让孩子权衡利弊,作出正确的选择。当然,所有的做法都要因人而异,教师要分析孩子的具体情况,找出最适合的办法。

上一篇:学校管理要做好“人”的文章 下一篇:重视群体效应 矫治不良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