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学生参与实习的国内研究评述

时间:2022-04-11 05:23:01

高校大学生参与实习的国内研究评述

【摘要】近年来,就业压力严峻,高校和学生把实习放在重要的位置上,很多用人单位也开始把实习当成重要的人力资源策略。本文总结了国内学者对于实习的概念、大学生实习的利益相关体、国内关于大学生实习的相关理论和实践的研究文献。希望通过对这些文献的概括,反映大学生实习研究的整体状况,总结研究收获,反思目前研究中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新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大学生;实习;高校;用人单位

在高校毕业生数量急剧膨胀的形势下,就业的难题变得突出。高校和大学生都已经认识到,只有提高大学毕业生的实际工作能力,才能提高就业的竞争力。因此,越来越多的高校和学生开始重视实习这一环节,大学生群体中出现了较为普遍的实习现象。

招聘、组织大学生进行实习也开始收到用人单位的重视。微软亚洲研究院在1998年就启动了面向亚太地区高校的博士生、硕士生和本科生的“明日之星”实习生项目。2010年IBM的“蓝色之路”实习生计划招聘的范围囊括IBM几乎所有的业务部门。新浪2003年起结合校园招聘项目,开始了面向在校大学生的实习生计划。目前,实习生比例已占公司整个招聘人数的20%左右。

如何协调和引导高校学生进行正确有效的实习,也成为国内高等教育教学研究、企业人力资源策略研究、大学生学习成长领域的新兴课题。学界关于大学生实习的研究在上世纪90年代才开始增多,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对实习的概念和利益相关体的研究

1、实习的概念及分类

实习,指在校学生通过在学校或者企业中的实践机会,接触到真实的工作环境,不断的学习和提升自己。朱绍禹等人在著作《高师教育实习指导》中,将实习定义为实习是专业教育的一种教育活动,是指导者组织学习者到事业、企业单位或其它现场,运用所学理论知识、从事实际操作活动,以获得实际知识和技能的一种实践活动。

2、实习的利益相关体

(1)参与实习的大学生。作为实习活动的主体,实习对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2)高校。由于学生实习对于其未来就业和职业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高校对学生实习的管理直接指导者实习活动。许多学校的课程设置和制度安排都为了更好的方便学生们参与实习,并积极的引导学生正确的参与实习。

(3)用人单位。实习项目对学生和用人单位来说应该是双赢的,对于用人单位,实习的作用包括:第一,实习生项目储备了未来发展所需要的人才。第二,降低经营成本。第三,提供实习机会可以大大增加用人单位的知名度,让学生们对其增加了解,在招聘人才的过程中增强了竞争力,相当于是免费的广告。

二、对实习的有效途径和模式的研究

实习主要有通过校内实习和校外实习这两个途径进行,学者在研究时也把它分为校内实践基地和校外实习基地这两个方面。目前,大学普遍重视建设校内的实践基地,尤其是在高职类院校,大力开始校内实习基地的建设。

朱英,耿绍宁(2005)提出高校在抓好校内实践基地的建设,做好校内实践教学的同时,也应当注重加强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以保证大学生的专业实践的需要。王松,李克华(2008)认为校外实习基地是前一种实习形式的活动场所。除了高校积极的寻求与企业的合作以外,学生自身也可以通过现在已有的许多渠道或者实习机会。黄倩(2009)调查研究表明目前在校大学生获得实习或者兼职的途径主要是通过社会中介机构介绍、校园的一些海报、网络信息、社会媒体、熟人介绍、学校勤工俭学组织等方式来寻找到兼职工作。

三、对实学生的权益保障问题的研究

随着大学生进入社会实习的人数越来越多,大学生实习期间合法权益受侵害时有发生。首先,用人单位规避与兼职学生签订劳动合同,出现问题时学生没有证据证明与用工单位存在劳动关系。其次,用工单位任意规定试用期,并在学生实习受到人身伤害时逃避赔偿责任。黎建飞(2006)指出由于在校大学生和同人单位不属于劳动关系则不适用《劳动合同法》中“非全日制用工”的规定,所以很多用人单位任意延长试用期,或者以此来规避为兼职学生缴纳工伤保险费用。最后,用人单位拖欠实习工资,任意解除同兼职学生的劳务关系。黄倩(2009)的调查研究中有23.1%的大学生表示在实习的过程中有拖欠或克扣工资的经历,有6%的学生认为被公司欺骗没有兑现工资承诺。

这些现象的存在促使更多的专家和学者开始研究实习生权益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周玉(2007)认为实习生受到权益侵害主要是由于我国还没有正式出台有关大学生实习期间合法权益维护的法律法规,同时部分用人单位缺乏社会责任感为获取利益,过于强调经济利益,最后大学生缺乏自我维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为此,叶坚华、陶书中(2008)在研究大学生实习权益保障的问题时提出我国应建立健全与大学生实习相关的教育和劳动法律法规,加大政府监管力度,健全政府、高校和实习单位管理和服务制度;通过社会共同努力,积极构建一套较完整的大学生实习权益法律保障机制。

四、影响实习效果的实际问题研究

在学者们对大学生实习和兼职现象的调查研究过程中,发现影响大学生实习效果的实际问题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实习与学业发生冲突,让学生在工作和学习过程中两头为难。2、学生选择实习较为盲目,缺乏对自身和企业工作全面的了解,工作不积极。杨莉莉、周莹莹(2011)调查研究表明,大多数学生对于自己从事兼职的原因都处于迷茫的状态,而只有5%的大学生表示关兼职与专业相关度大。3、用人单位实习安排过于单一,缺乏积极性,没有充分利用资源。

针对这些影响大学生实习效果的问题,很多学者也进行了整体的分析,提出了实习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针对性的建议。王林­(2006)认为在实习过程中用人单位与实习生期望的不一致是主要问题,这些差异让学生在实习过程中产生不适应。刘美君,陈哲(2008)认为学校和实践单位之间也缺乏良好的配合,对实习投入不足。

面对大学生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周其凤(2008)谈到改进实习的效果首先要用人单位需要转变企业观念,着眼于长远利益,逐步建立完善的大学生实习制度。对招收的实学生,应进行制度化的考核,重点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其次,学校应当在校内通过“实验教学+校内实训基地”实践教学培养模式,加强学生的实验教学。马晓红(2007)提出在政府方面,政府应尽快出台相关政策,加大对高校实习经费的投入。

五、文献评述

通过文献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当前关于实习的国内外研究已经取得一些成果,为未来的实习方面进一步研究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是相比国外的研究,我们发现,国内目前关于大学生实习的的研究仍有不少空白。

国外学者关于实习的研究很多是集中探讨实习对大学生的影响,早在1999年斯蒂芬和唐纳德-约翰通过实证研究证明了在校的学生通过实习利于改进其在学校里的综合表现。许多国外的学者对大学生实习的相关问题也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凯特和罗素通过对商学院的学生实习进行跟踪调查,研究了商学院的学生在实习中涉及到一系列可能出现的法律后果;克莱蒙斯和威廉针对大学里某一专业研究生的实习项目的内容、实施及作用进行了相关的探讨。

根据大学生实习的实践需要,和研究现状,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进一步拓宽针对大学生实习研究的范围。1、不但针对本专科学生的实习进行研究,也要研究硕士、博士研究生的实习;同时改变实习研究侧重师范类、工科类学生的现状,对于其他学科的学生实习研究也重视起来。2、加强对高校与雇主组织的合作,以及对学生新型培养方式的研究。3、采用实证方法,衡量大学生实习的成果,凸显实习当中的问题,并探索解决路径。4、深入研究实习过程中学生的心理过程和成长过程。目前没有针对学生实习过程中心理转变和压力应对的研究,然而这方面的研究却是十分的必要。

参考文献

[1]Clemens,Bonnie J.The Internship Program at the University of Georgia.Journal of Academic Librarianship,May1991,Vol.17 Issue 2,75.

[2]Knouse,Stephen B;Tanner,John T;Harris,Elizabeth W.The Relation of College Internships,College Performance and Subsequent Job Opportunity.Journal of Employment Counseling,Marchl999,Vol.36 Issue1,p35.

[3]Swift,Cathy Owens;Kent,Russell.Business School Internships:Legal Concerns.Journal of Education for Business,Sep/Oct1999,Vol.75 Issue 1,p23.

[4]董春美.论大学生专业实习对大学生思想教育的促进作用[J].成都:中国西部科技,2008(9):95.

[5]傅维利,陈静静.国外高校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的研究[J].北京:教育科学,2005(2):

52-56.

[6]黄倩,大学生兼职问题和管理策略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9.

[7]黎建飞.在校大学生的实习权益保护[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6(10):36-37.

[8]刘美君,陈哲,李昊显.大学生实习现状分析及对策[J].西安:时代人物,2008(3):

58-59.

作者简介:舒媛(1987―),女,苗族,湖南人,中央民族大学管理学院2009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企业管理。

上一篇:对高校大学生自我管理的探索研究 下一篇:高职应用电子专业顶岗实习与人才培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