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就业质量研究评述

时间:2022-08-30 10:56:03

高校就业质量研究评述

【摘要】当前,国内在就业质量方面的理论和实践研究还不完善。本文对国内外对于就业质量各方面研究进行综述,以利于进一步研究需要。

【关键词】就业质量 涵义 量化评价 影响因素

一、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涵义

在就业质量的基本概念上,国内学者已经形成了比较一致的意见,普遍认可的就业质量概念是:反映整个就业过程中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结合并取得报酬或收入的具体状况之优劣程度的综合性范畴(刘素华,2005)。在就业质量内容的层次界定上,多数学者是在纯微观层面上使用就业质量这一范畴的,即重点关注与劳动者个体就业状况相关的内容要素。如张桂宁(2007)认为就业质量包括了一切与就业者个人工作状况相关的要素,具体来说可分为以下8个方面:工作性质、工作条件、工作安全、尊严、福利、培训可能性、平等参与、晋升机会等。魏明凯、房保安(2006)则将就业质量的内容划分为4个方面:工作质量(包括工资水平,工作时间,劳动强度,劳动安全等)、就业稳定性、劳资关系、福利和社会保障状况;李军峰(2006)指出就业质量的内涵分为工作性质、工作条件、稳定与安全、个人尊重、健康与福利、社会保障、职业发展、劳资关系、机会平等9个层次。

除此以外,也有少数学者认为就业质量不仅可以从微观角度理解,而且可以从宏观角度探讨。刘素华(2005)指出,当谈到某个范围如国家、地区或行业的就业质量时,就业质量指的就是该范围内劳动者整体的工作状况的优劣程度,一般用反映该范围内劳动者工作状况的各要素的统计数据,如社会保险参保率、劳动合同签约率、平均工资等来表示。周平(2005)也指出就业质量一方面反映在政府促进和市场引导下社会充分或较充分就业的水平,另一方面反映就业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其宏观涵义不可忽视。

二、关于就业质量的衡量指标和评价体系

在构建大学生就业质量评价体系方面,史淑桃(2006)主张“体系的设计要体现大学生就业的心理倾向和价值追求,并认识、处理好资源配置和就业质量的相互关系,把人的幸福与发展作为就业质量研究的出发点与归宿。李斌则将构建方针分为6大原则,分别为:导向性原则、客观性原则、整体性原则、可测性原则、可比性原则和可行性原则。

除以上理论研究之外,也有从实践出发探讨有关就业质量评价体系的实证类研究,李颖、刘善仕与温赛珠(2008)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采用SPSS11. 0社科统计软件,了解大学生对就业质量最重视的因素,总结了大学生的就业状况;韦勇(2007)则运用了层次分析法进行定量分析,通过将复杂问题分解为若干层次和若干因素,计算出各项指标的权重关系,进而得出各项因素对新建本科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影响程度的大小。

曾向昌(2009)构建了一套适用于高校就业指导建设的评价体系,提出就业质量率概念,即符合就业质量定义、满足就业质量条件的毕业生就业人数占毕业生总数(应就业人数)的百分比。其次,李金林、应伟清与吴巨慧分别从就业单位及岗位层次与毕业生的自身发展途径上看,考虑“国际国内著名企业就业率、重要岗位就业率、上研率与出国深造率”;从毕业生就业心态上看,考虑毕业生“岗位与兴趣相适率,岗位自我满意率,岗位与能力相适率以及平均薪金水平与待遇”。

在就业质量评价体系中,定性指标与数据指标一样也被广泛使用。Lucie Davoine & Christine Erhel在其论文《Monitoring employment quality in Europe》中将指标分为:体面工资与工资不平等、技能与培训、工作条件以及性别和家庭因素。

笔者认为,就业质量基本内涵是主客观相结合、涵盖宏、微观的理论范畴。这一基本内涵决定了就业质量的评价指标也应当是主客观指标相结合、宏微观指标相结合。

三、关于就业质量的影响因素

1.宏观层面的影响因素:全球化

刘素华(2007)探讨了全球化对我国就业质量的影响机理,指出全球化通过强化资本、弱化劳动,使传统的劳资力量对比的平衡格局被打破,导致劳动者的就业质量下降。

2.中观层面的影响因素:劳动关系、学校特征

张桂宁(2007)从劳动者、资方以及政府的协调作用方面论证了劳资关系对就业质量的影响。实际上,劳资关系到底是就业质量的一个影响因素,还是就业质量内容的一个构成要素,仍然有待商榷。周少斌(2008)从高职院校的综合实力和影响力、专业设置状况、专业人才培养特色、高职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工学结合紧密程度、就业指导和服务的有效性等方面对影响高职毕业生就业质量的校方因素进行了分析。

3.个体层面的影响因素:社会资本、性别、家庭背景、人力资本、就业能力

叶金珠(2006)探讨了劳动者个体所拥有的社会资本对就业质量的影响,得出的结论基本是正向相关的。李军峰(2003)利用相关的调查数据,从多个维度对我国男女职工的就业质量作了定量比较,得出了女性职工的就业质量低于男性的结论,并指出这种差别是由男女教育程度的差别、社会性别观念的影响、劳动力市场中的性别歧视等多种因素引起的鉴于此,深入研究探索大学生就业质量问题意义具有十分必要的实践意义。这也将会是笔者继续研究的动力和方向。

参考文献:

[1]柯羽.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中国高教研究,2007(7).

[2]刘素华.全球化对我国就业质量的影响机理及走势分析[J].人口与经济,2007(2).

[3]杨河清,李佳.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与应用[J].中国人才,2007(15).

[4]F.Thomas Juster and GregDuncan,1975,Going Beyond Current In-come,American BehavioralScientis.t.

上一篇:试论案例教学在会计教学中的应用 下一篇:悄悄绽放的美丽――现代银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