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篇.先行先试,用好“尚方宝剑”

时间:2022-04-10 07:31:28

政策篇.先行先试,用好“尚方宝剑”

将《纲要》的积极效应最大化

今年5月底国务院正式批准《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目标是:到2015年,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2020年,力争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

《珠三角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是在2008年12月国务院批复的,那时正是全球金融风暴吹袭之际。

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铸就中国经济发展的三大引擎。三地竞争,各展所长,而珠三角与长三角的优劣对比,更引来了一场“既生瑜何生亮”之议。

至今,《规划纲要》已经实施一年有余。先行一步的珠三角,发展绩效如何,引起世人的浓厚兴趣。

广东省规划纲要办5月26日公布了落实《规划纲要》的测评结果,珠三角九市平均得分为90.18分,省有关单位平均得分94.25分。省规划纲要办称,评分原则是:要求珠三角各市“蹦一蹦才够得着”,来确定各自的年度目标。

有关部门公布的数字表明,国务院批复《规划纲要》一年多来,广东省内特别是珠三角经济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实现率先突围、回升向好,全省去年实现GDP高达39082亿元、增长9.5%,提前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变“广东制造”为“广东创造”,全省创新经济绩效和企业创新能力指标居全国首位;广佛同城示范推动珠三角一体化,广州、深圳两个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先行先试”突破重点领域改革,深圳、佛山大部制改革成效显著,为全省乃至全国探索新路子。

省政府也不讳言,实施《规划纲要》仍存在薄弱环节和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例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力度要进一步加大,改革创新的办法不够多、探索的力度不够大等等。

何谓“十年大跨越”?

改革开放30年,珠三角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发展奇迹;下一个30年,珠三角能不能续写更辉煌的传奇呢?

珠三角曾是改革开放大业的最早实践者和最佳见证地,而《规划纲要》再次赋予其先行先试的“尚方宝剑”。

关键在于珠三角人能否强化排头兵意识、转型意识、改革意识和一体化意识,将《规划纲要》的积极效应最大化。

这也是中央高层明确用区域经济体概念观察大珠三角的用意,预示未来该区域将加快融合。

珠三角的奋斗目标是“十年大跨越”。定性描述是“珠江三角洲地区率先在全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定量的描述则主要涉及到三个指标:第一个指标,到2020年,珠江三角洲地区生产总值比2007年增长约2倍,达到72500亿元,力争赶上南韩;第二个指标,到2020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35000元(约折合19400美元),超过现在台湾地区水平,实现从上中等收入水平向高收入国家和地区水平迈进的目标;第三个指标,到2020年,城镇化水平达到85.0%,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2020年经济总量达到72500亿元,意味着什么?按照2008年全年平均汇率计算,这相当于10419亿美元,而南韩2008年的GDP为9535亿美元,排在世界第15位,因此这里所说的“力争赶上南韩”,指的是赶上南韩2008年的经济总量水平。从世界银行公布的各国经济数据来看,2008年,经济总量排在世界第14位的澳大利亚的GDP为10690亿美元,这是与2020年珠三角预期的经济总量最为接近的一个数字。

2020年人均GDP达到19400美元,意味着届时珠三角将达到高收入国家和地区的收入水平。具体地讲,2008年,台湾人均GDP17520美元,2020年的珠三角赶超2008年的台湾地区应该不成问题;而2008年葡萄牙人均GDP为20620美元,以色列为20880美元,南韩为20240美元,这三个国家的数据与2020年的珠三角的数据最为接近。其中,2008年的南韩无论在总量还是在人均水平上都是与2020年的珠三角最为接近的一个国家,理所当然地成为珠三角赶超的最佳标杆。

珠三角的五个“国家级”定位

《规划纲要》的颁布将排头兵意识推到了全新高度,其精神实质,就是“科学发展,先行先试”,“探索科学发展模式试验区”、“深化改革先行区”。《规划纲要》对珠三角的战略定位明确宣示:整个珠三角就是一个“科学发展,先行先试”的大特区。

在这份近3万字的纲领性文件里,“率先”、“先行先试”等字眼出现了近40次,明确授予珠三角的全国性试点有9个,示范区、试验区高达12个。珠三角由此获得巨大的探索和发展的空间。

按照规划,珠三角被赋予了五个“国家级”定位。北大政府管理学院教授汪玉凯认为,将“探索科学发展模式试验区”和“深化改革先行区”摆在突出位置,表明中央把珠三角的规划纳入国家战略范畴,并不是单纯地从经济发展出发,更重要的是担负社会管理和行政体制改革的“先头部队”。

以往的历史表明,广东能够很好地完成使命。

在经济转型方面,从“国际门户”、“世界基地”、“扩大开放的重要国际门户”、“世界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等词语,可知《纲要》的战略定位明确指向“国际”、“世界”。一头面向欧美、港澳、东盟,一头辐射大珠、泛珠、全国,在扩大开放的格局中,珠三角联系内外的“重要国际门户”的地位尤为凸显。

这充分体现了珠三角地区发展的国际性。改革开放以来,珠三角地区的产业体系已越来越大程度地融入到了国际市场分工体系之中,现阶段珠三角地区作为“世界工厂”的称号已得到全球学界与实业界的普遍认同。

此外,国家将统筹城乡发展综合改革试点、社会管理综合改革试点、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授予珠三角。中国人民大学行政管理学系系主任毛寿龙认为,珠三角相对于其他地方来讲,官本位思想少,改革的阻力更小。

30年过去了,该转换跑姿了

珠三角地区产业的国际化程度,在国内无出其右,对国际经济的影响力是其他地区所不具备的。

尽管现阶段的珠三角地区仍然处于国际产业链条分工的低端环节,主要从事加工组装和贴牌生产,大部分的核心技术、关键制造和品牌仍然主要掌握在国外跨国公司手上,但是,作为国际产业链中的一部分,它的任何一项结构调整与变动都会牵动整个国际分工链条的重新配置与调整。

如何在世界产业格局的重构中占据高点,从而形成新的竞争力,争食产业链高端的利润呢?广东一直在探索、实践。《关于争当实践科学发展观排头兵的决定》描述的广东新战略目标则回答了这个问题:坚持面向世界,服务全国,努力建设成为提升我国国际竞争力的主力省。珠三角产业布局“坚持高端发展的战略取向,建设自主创新新高地,打造若干规模和水平居世界前列的先进制造产业基地,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世界级的企业和品牌。”也就是说,要实现从参与国际低端竞争向参与高端竞争转变。

转型升级是珠三角人喊了多年的奋斗目标,但数十年的发展路径突然要转换时,部分人又不免踌躇。

在珠三角转型升级的重大关口,《规划纲要》催人猛醒:珠三角用同一种姿势跑了30年,是时候该转换一下姿势,提高一下“快跑”的技术含量了。

珠三角的改革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意味着中央已经从全国的战略高度来谋划珠三角的整体发展,以便将珠三角打造成带动全国发展的更强大的引擎。

从30年前的“特殊政策,灵活措施”到30年后的“科学发展,先行先试”,珠三角风帆重起,我们期待着新的神话在这块热土再度上演,珠三角都会圈在全球的经济版图上必将更具竞争力,在全球化的趋势上必将有更大的话语权。

上一篇:拷问陈光标,该STOP了! 下一篇:综述篇.志存高远,引领龙飞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