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校大学生转专业现象的思考

时间:2022-04-09 05:16:34

对高校大学生转专业现象的思考

随着高校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 高等教育体制的发展不断完善,高校教育越来越尊重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利,教育以学生为主体的宗旨越来越得以体现,许多高校相继出台转专业政策,体现出教育观念的转变,有助于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一、转专业之现状

时下,转专业已成为高校转变办学思路的风向标,是教学自主、自由和自信的体现,是考生和家长选择学校的依据之一。作为高校教育改革的一部分,转专业成为备受关注的话题。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等重点大学近几年都相继出台了转专业的相关规定,规定了转专业的条件、比例、范围、时间、次数和程序等。四川农业大学去年有2241名学生转专业,是四川重点高校乃至全国高校中最大规模的一次学生转专业,正如该校教务处长所言:“允许学生转专业,让学生学其所爱、学其所长是该校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主要举措。”

我们也看到,转专业目前是部分高校所为,未曾在全国各高校全面展开,有其深层次原因。首先,教育观念比较滞后,思想保守,不愿突破长期遵从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管理方法。其次,高校存在压力,对高校教学条件和教学水平形成考验。转专业学生人数的动态变化和不确定性,使各专业的教学条件、师资力量、教学质量无法得到保证。再次,当今我国高校的竞争态势加剧,高考生源分化。同时,许多高校长期以来未对已有专业进行优化组合,而是热衷于开设新专业,专业结构不合理,如果允许转专业,会令许多专业没有生路,从而影响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学校不愿意冒险。另外,还存在一种更为普遍的消极心理,即有的高校领导和教师抱着不出事和少麻烦的态度,认为教学秩序管理优于教学质量管理,只要维护好教学秩序比什么都好,不愿意在转专业问题上花心思。

二、转专业的原因

转专业体现了高等教育对学生爱好兴趣与自由选择的尊重,使得高等教育更具个性化,符合培养具有社会适应性人才的需要。对于学生而言,转专业的主要原因在于:

1.高考填报专业的盲目性。学生对高校所开设的专业不了解,为了能够确保被录取,从各个专业录取人数多少、专业冷热程度以及高考分数判断,违心地选择易被录取的专业等,这是造成部分学生入学后对本专业不感兴趣,要求转专业的主要原因。

2.随着学分制在高校中的实施和逐步普及,学生有了自主选择专业的机会,转专业事实上成为贯彻学分制的衍生现象。

3.高校学生转专业热,是近几年就业困难所致。就业优先,兴趣让位于就业,是绝大部分高校学生必须屈从的选择,希望通过调整专业获得就业优势。

4.部分学生出于自身发展的需要,结合自己的兴趣和爱好,从接受知识的广度和深度要求出发,调整学习内容和目标,由此产生转专业的念头。

5.有些学生家庭经济条件差,尽管喜欢收费相对较高的专业,但无能为力,只好转入收费较低的专业学习。

三、对转专业问题的思考

转专业体现了对大学生权利与自由的尊重,向享有教育公平、教育自由迈进了坚实的一步。但是其制度需要不断完善。转专业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专业发展新的不平衡,有些所谓“冷门”专业如果完全放开,允许学生自由地转专业,就会面临生存危机。况且,一些处于学术前沿的基础学科有可能成为真正的冷门,这样势必造成国家需要的专业人才奇缺。有的院校以成绩作为转专业的唯一标准,限制了大多数需要转专业的学生。这种以成绩考核为唯一标准的办法有失公平。许多学校规定,新生入学一学期后开始转专业,大学期间只有一次转专业的机会。这种规定同样缺乏合理性,只有将转专业彻底放开,本科4年中任何一学期都可以申请转专业,才是对学生自主、自愿选择的最大尊重。要摆正就业与兴趣的关系。目前很多学生毕业后觉得学的东西用不上,纷纷改行,以寻求个人发展,这也说明选择专业必须体现自我需求,不能笼统地把就业作为指挥棒,关键要搞清就业的性质、方式和条件。否则,学非所用, 对个人、社会都是一种巨大的浪费。

四、促进教育改革

1.转专业是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的具体体现,是促使学生主动、积极学习的有效手段。体现了教育观念的变化,符合社会对人才的培养需求。使学生摆脱了过去被动学习和强迫学习的局面。

2.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学生从自我需求出发,充分展现个人特点,让课程和教学主动适应个性差异,给他们以选择的空间和机会。

3.把宽口径、厚基础、强调专业教育和通识教育相结合作为本科教学培养的基本思路。调整和优化专业结构, 淡化专业概念,开设社会急需的新型和前沿专业,满足学生就业和继续深造的要求。

4.破除长期以来形成的“均衡教育”思想和教育平均主义。在相同教育条件下,不可能使每个学生达到同样的教育效果,因为学生存在个体差异。均衡教育不像有的人认为的那样能够体现教育公平和节约教育资源,恰恰有违教育公平和教育资源的有效利用。转专业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优才教育”理念,使学生得到自主学习的机会。

综上,在大学阶段,学生应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在建构符合自身的专业知识结构的基础上,努力拓展专业领域。高校应通过各种方式让学生了解相关专业情况,避免学生因盲目转专业而影响学习。同时,要让学生明白,专业知识只是学习的具体内容,学习过程中批判精神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才是核心。由此,我们不要停留于转专业本身,应借此助推我国教育理念的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菲菲.四川农业大学2241名学生转专业[N].华西都市报,2011―10―14.

[2]刘雄,熊辉.对当前高校大学生转专业的思考[J]. 中华文化论坛,2008(1).

作者单位:西华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上一篇:数学解题思路是如何形成的 下一篇:论艺术家的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