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教学中美育的培养

时间:2022-04-08 12:27:14

中职语文教学中美育的培养

中职语文教学在美育培养方面可以说是得天独厚的。语文教材是美的载体,蕴涵着丰富的审美因素,教师在教学中认真挖掘其内在的因素,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人们认识世界的目的在于更好地表现美、创造美,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和应用能力,促进学生均衡发展。而在美学中,美感则是对审美对象产生的一种动情、积极的心理反应,这种效应是许多语文教师一直向往的追求和奋斗的目标,当然我也不例外。中职语文教材中很多文本就是美的宝藏,我总是希望在自主的课堂教学中,学生们的情感、思想、意念能够互相渗透,使他们的大脑始终处于活跃、兴奋的状态,从而达到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推动学习的进步。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情感,提高审美素质,调动学生的审美情趣,引导学生把语文课上的审美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并在学习中去创造美呢?

一、互动中体现“美”的新颖性

师生在阅读文本时,总是希望能看到奇葩、独特、独树一帜的东西。课堂教学中,学生与教师也都希望改变过去枯燥、无味的教学状态,破旧推新,这也是符合美是流动的,是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特征。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要多动脑筋,根据课堂需要,对于一些可利用的文本,设计出新颖、独具匠心的环节,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十八岁和其他》一课,这是一篇极富内涵的文章,为此我精心设计了本课的教学环节。我校是寄宿制学校,在“十一”放假前,我布置了学生回家与父母共同阅读文本,之后同父母一起交流读后的感受。

假期归来,在《十八岁》这一教学环节中,我让学生阅读文本并讨论如何看待自己与父母的代沟问题?有了代沟要如何解决呢?课堂最后,我加上了活动体验的环节,让学生谈谈与父母一起阅读这篇文章的感受,并让学生读读父母写给自己的信。有的学生读着读着不禁潸然泪下,听的学生也都沉浸在父母浓浓的爱里,文本的人文内涵在学生的感动与感恩中自然升华了,这样的课堂教学,在体现美的新颖性的同时,又增强了学生的情感,使学生的学习主体性、积极性得到大幅提高。

二、细节中品味“美”的形象性

语文教材是美的载体,蕴涵着丰富的审美因素,关于美的形象性特征,在唐诗宋词中体现得淋漓尽致。我们知道,情感是抽象的,然而满腹才华又兼具敏感之心的诗人们却将它们具体生动地传递给了读者。“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把抽象的愁情用具有江南暮春特征的一望无际的平原上烟火同雾中的草、风中满城飞动的柳絮、梅子黄时下个不停的如雾如烟的雨作比,形象生动地写出了闲愁之多、之广、之纷繁复杂、之缠绵不尽。细细品味,这诗中美的形象,岂不是件“美事”。诸如此类的诗句比比皆是,如“大江东去,浪淘尽”“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这些都融入了诗人们浓郁的情感,都是美的再现。其实在我们具体写作中也都在用,比如在描写孩子时,不能只写孩子的天真无邪、童真有趣,这谈不上美不美,只是对小孩子有一个大概的概念,无法令人形象的体验。如果有了具体的形象的描写,比如天气炎热,父母带孩子外出时总会给孩子打遮阳伞,避免了孩子被晒伤。当孩子在路上看到一只蝴蝶,追着赶着要给蝴蝶打伞遮阳,连连说:‘太热了,蝴蝶好可怜,我来给你打伞吧!”这样,人们立刻就能形象地感受到孩子们的天真无邪,这就是美的形象所在。

三、表演中领悟“美”的感染力

任何美的事物都能激发人的感情:美不只是具体形象,而且还具有极强的感染力。这正是我们在文本教学中寻求的“花朵”。由于我是位幼师班学生的语文课教师,针对他们专业的特点,我认真研读了相关剧目,把教材中的《雷雨》改编成舞蹈,让学生分别饰演周朴园、鲁侍萍等,并配上音乐,在学生惟妙惟肖的表演中,大家的目光被牢牢地吸引住,心弦也被强烈触动,大大激发了学生对本文的兴趣,有对文本一读为快的冲动。这样的教学,让表演与阅读互相推动,有机渗透,从而带来强烈的感染力,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文中人物的理解,又得到了美的体验,增强了学生的审美能力,这样的课堂是学生所热爱的,也是教师所喜欢的。

语文教学是一门美的艺术教学,课堂教学是追求美的一个过程,自然景物之美,社会生活之美,杰出人物的情操之美,平凡人物的人情美、人性美等,在这个审美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审美情趣都被激发出来。因此,我们师生应共同努力,蕴育课堂“美”的花朵,使之如期绽放。

上一篇:网络环境下对本科学生网上评教的研究 下一篇:育人功能在音乐教育中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