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数学极限概念引入探究及极限求解方法

时间:2022-04-07 02:35:47

高等数学极限概念引入探究及极限求解方法

[摘要]极限概念比较抽象,不少学生理解和学习起来感到困难。在这里做一些探讨,结合个人教学过程中所使用的例子进行阐明。极限求解类型比较多,多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会或多或少遇到困难。本文将把经常使用和遇到的极限求解问题,进行分类和归纳。

[关键词]极限自变量因变量洛必达法则无穷小量

[中图分类号]O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3)08-0060-03

一、极限概念的引入

关于极限概念的引入,很多高等数学的教材采用求圆的周长的例子,这本身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但总是用同一个例子,缺乏创新性,并且,也缺乏趣味性,也非常“数学性”。教学过程中,本人发现,学生在理解极限的概念时,往往存在困难。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极限的概念,本人考虑了以下几个例子,通过多次的教学实践,收效不错。以下将这些例子详细陈明。

(一)超导体

一般材料在温度接近绝对零度的时候,物体分子热运动几乎消失,材料的电阻趋近于0,此时称为超导体,达到超导的温度称为临界温度。随着各国代代科学家的不懈努力,能实现超导现象的材料陆续被发现,发生超导现象的温度逐渐提高。超导材料的用途非常广阔,如超导发电机、磁流体发电机、超导输电线路、超导计算机、超导天线、超导微波器件、磁悬浮列车和热核聚变反应堆等。这里主要涉及两个变量,一个是温度,用T表示,另一个是电阻,用R表示,并且温度是自变量,电阻是因变量。通过控制材料的温度,使它的温度不断降低,在这个过程中,该被测材料的电阻不断改变,当温度降低到临界温度时,材料的电阻变为零。电阻为零是一个确定的数值,不再是变量,这是控制温度到临界温度时,所得的极限值。以上过程用数学符号表示为:■R(T)=0。R(T)是变量,但是加上极限符号■之后,■R(T)是一个确定的量,在这个例子中,极限等于0。

(二)配件组装

日本本田的摩托车和汽车配件是在零下十几度组装的,买来后,大多数使用环境都是在零度以上,金属热胀冷缩的属性使得本田汽车和摩托车非常牢固。这里主要涉及两个量,一个是温度T,另一个是金属的体积V。温度T是自变量,体积V是因变量,当环境温度改变时,金属的体积也跟着改变。装配时,零部件金属在零下十几度时,设此时温度为T1,受冷收缩,设此时的体积为V(T1),可以表示为■V(T)=V(T1);装配好的成品在常温下使用时,设常温为T2,此时,金属体积为V(T2),可以表示为■V(T)=V(T2)。其中T1<T2,V(T1)<V(T2)。V(T)是变量,但是加上极限符号之后■V(T)和■V(T)就称为一个确定的量,分别记为V(T1)和V(T2)。

(三)忍无可忍

每个人的忍受力是有限度的。再好脾气的人,也会有忍无可忍之时。设晓明受到小宝的欺负,晓明忍气吞声,就这样一天、两天,一个月、两个月……一年、两年.……,再好的脾气终有爆发的一天。这件事上,主要涉及两个变量,一个是时间,一个心情。时间是自变量,心情是因变量。设时间为t,心情为f。当晓明处于忍受小宝的过程中,他即便没有爆发,心情却不能说是好的,而是不断地在积蓄能量,这个能量当然是负能量,也就是f(t)是个变量。但是,当晓明忍无可忍而爆发的那一时刻,记这一时刻为t0,心情状态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原先可以看上去和气,但是这爆发的一刻,恐怕至少怒目相视了,甚至动起手脚,把这个爆发的状态记为F,可以表示为■f(t)=F。即f(t)是一个变量,但是加上极限符号■之后,■f(t)就是一个极限的状态,是一个确定的量。

(四)尺缩效应

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解释了物体以光速运动,在地面上的人看那以光速运动的物体的长度变短了,这就是著名的尺缩效应。当运动物体的速度不够大时,地面上的人用肉眼是不容易察觉到尺缩效应的,但是它却是真实存在的。这里主要讨论两个变量,一个是速度,记作v,另一个是物体的长度,记作l,速度v是自变量,物体长度l是因变量。随着物体运动速度v不断增加,l不断变小,即l(v)是一个变量。物体的最大运动速度是光速c,当物体加速到光速c时,其长度也达到了极限值■l(v),这个极限值是一个确定的数,记为l0,即■l(v)=l0。

二、极限的求解

以上对极限概念的理解有所帮助,都是通过控制自变量、因变量最终达到一个极限值。但是,要特别提出的是,极限有时存在,有时是不存在的。存在时,极限值是一个确定的量;不存在的时候,又有多种情况,有时是因为极限为无穷大,有时是因为存在两个极限值,即极限不唯一,有时是因为遇到震荡极限。下面将通过具体的例子来说明极限的求解。下面给出的例子,尽量简单明了,更注重的是方法的理解。遇到比较复杂的例子,只要把它们转化成下列各类型加以处理即可。

(一)连续函数求极限

1.特别地,常值函数

■c=c。(其中x0可以是一个有限量,也可以是无穷大量)

例1.■8=8;

例2.■3=3;

2.一般的连续函数

例3.■(x2+3)=3;

例4.■(sinx+1)=2

例5.■(3x-5)=4

(二)自变量趋于无穷大时,多项式比值的极限

自变量趋于无穷大时,求多项式比值的极限,关键看分子和分母的最高次。当分子和分母的最高次相同时,极限值是分子和分母系数的比值;当分子的最高子高于分母的最高次时,极限值为无穷大;当分子的最高次小于分母的最高次时,极限值为0。

例6.■■=■;

例7.■■=∞

例8.■■=0

(三)通分法

两分式之差为无穷大减无穷大时,可以考虑先通分再求极限。

例9.■(■-■)

解:原极限=■■-■

=■■=-■■=-■

(四)消去法

当自变量趋于有限值,函数是零比零时,可以考虑用消去法。这可以和前面所述“2. 自变量趋于无穷大时,多项式比值的极限”做比较。

例10.■■

解:原极限=■■=■■=■

(五)分母有理化与分子有理化

当函数含有根式,极限又不易确定时,可以考虑分子有理化或分母有理化。

例11. ■■-■(运用分子有理化)

解:原极限

=■■

=■■=0

例12. ■■(自变量趋于0)(运用分母有理化)

解:原极限

=■■

=■■=1+■

(六)特殊极限

(1)■■=1型或■■=1型,x的位置可以是一串连续的函数表达式。

例13.■■=1

例14. ■■=1

(2)■(1+■)x=e型或■(1+x)■=e型,x的位置可以是一串连续的函数表达式。

例15.■(1+■)x=■[(1+■)3x]■=e■

例16.■(1-x)■=■{[1+(-x)]■}=e■

(七)无穷小量替换

当且仅当分子和分母都是乘积式的无穷小量时,才可以用无穷小量替换。下列给出一些常用的等价替换公式:

当x0时,x~sinx,x~tanx,x~ln(1+x),x~(ex-1),x~arcsinx,x~arctanx,■x2~(1-cosx),2x~[(1+x)2-1]。

以上x的位置可以是一串具有连续性的函数表达式。实际上,只要能证明两个量是同一过程(即自变量趋于相同的路径)的等价无穷小量,就可以进行等价替换。

例17. ■■

解:因为当x0时,x~sinx,x~arcsinx,所以■■=■■=1。

例18.■■

解:因为当x0时,■x2~(1-cosx),x~arctanx,所以■■=■■=0。

例19.■■

解:因为当x0时,x~ln(1+x),x~(ex-1),且当x1时,(x-1)0,x-1~ln[1+(x-1)],x-1~(ex-1-1),所以■■=■■=1。

例20.■■

解:因为x0,所以5x0,7x0,3x0,2x0,则:sin(5x)~5x,arctan(7x)~7x,tan(3x)~3x,(e2x-1)~2x,于是原极限=■■=■■。

(八)洛必达法则

对■或■的比值型极限,可以考虑用洛必达法则。前面介绍的“2.自变量趋于无穷大时,多项式比值的极限”和“7. 无穷小量替换”都可以用洛必达法则求解,对具体的例子可以选择相对简单的方法。

例21. ■■(也可以使用无穷小量替换)

解:原极限■■=■=■=■

例22.■■(也可以使用“2.自变量趋于无穷大时,多项式比值的极限”所介绍的方法,直接给出答案)

解:原极限=■■=■■=■■=■

例23. ■■

解: 原极限■=■

=■=■

=■=6

(九)对数法

对00型,a∞型(其中a是非零常数),∞0型等幂指函数求极限,可以考虑对数法。具体如下。

例24.■(tanx)2x(00型)

解:令:y=(tanx)2x ,则lny=2x・ln(tanx)=■

■lny=■■=■■■=■■=0

于是■y=■(tanx)2x=e0=1。

例25.■x■(2∞型)

解:令:y=x■,则lny=lnx■,于是■lny=■■■■■=2。

即■y=■x■=e2。

例26.■(■)x (∞0型)

解:令:y=(■)x,则lny=-x・ln(5x),■lny=-■■■-■■=0。

即■y=■=(■)x=e0=1

(十)极限不存在的情况

1.极限不唯一

例27.■=(-1)n=1,n取正偶数-1,n取正奇数,因极限若存在,则必唯一,可见,该极限不存在。

2.极限为无穷大

如前面的例7.■■=∞和例12.■■=∞,都是极限为无穷大的情况。

3.震荡极限

经常涉及正弦函数sinx、余弦函数cosx、正切函数tanx、余切函数cotx等三角函数及其连续的混合函数。

例28.■sin(11x) 和■cos■,当x∞时,两者的极限都是震荡的,不确定的。因此极限也是不存在的。

[参考文献]

[1]韩群,宋立温.新编高等数学[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9,(8).

[2]候风波,李仁芮.工科高等数学[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2006,(7).

[3]李娜.IT职业数学[M].大连:东软电子出版社,2013,(4).

[4]侯风波.高等数学[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9,(8).

[5]侯风波.经济数学[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9,(8).

上一篇: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倦怠及应对策略 下一篇:自我观察中的现代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