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数学课程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21 17:42:10

高等数学课程论文

高等数学课程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职教育;高等数学;课程建设

目前,中国的高职教育已进入“大众化”阶段,其发展状况如何将直接关系到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而高职教育必须至少抓好三项建设,即实训基地建设、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其中课程建设是基础[1]。高职院校的课程建设虽然是以“饭碗课”为主,但是高等数学是高职院校的一门主要基础课程,不仅为学生学习后继课程和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而且也有助于培养学生思维、分析解决问题和自学的能力,以及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对于日后计算机运用、数控机床和单片机编程能力等方面都将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功效。因此不管是从精品课程建设的需要,还是从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能力与素质的角度来看,可以说高等数学教学质量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后续课程的教学质量。因此,要培养高质量的人才,充分发挥高等数学课程在高职教育中的作用,就必须全面系统地做好高等数学的课程建设。

一、高等数学教学的现状

许多人以为,高等数学没有什么用。这一想法的由来是对纯数学和应用数学的认识不清。目前在高职中所开设的数学课一般都是大学一年级的高等数学,其内容和纯数学基本相同,仍然是变量数学。但在高职中需要解决的是工程与实践中的现实问题,是应用性问题,而不再是纯数学理论。例如,同样是讲述“函数”,高职中更应强调的是如何建立现实问题中变量之间的关系,即函数方面的数学建模,而不再是纯粹强调定义域和对应法则问题。但即便是高职中的高等数学也不是应用数学,它要求学生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数学结论的本质,了解概念、结论等产生的背景、应用,体会其中所蕴涵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以及它们在后续学习中的作用。其实数学教育在学校教育中占有的特殊地位是毋庸置疑的,它能使学生表达清晰,思考有条理,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思考方式解决问题、认识世界等。另一方面,目前的这种状况也给所有从事数学教学的同仁们敲了一次警钟,使我们认识到数学教学已经到了必须改革的时候了。

二、高职高等数学课程建设应注意的问题

高职院校在人才规格、人才培养目标等各方面的特殊性决定了其课程建设也不同于其他院校的课程建设,在建设中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岗位群要求综合知识多但不深

高职培养的学生一般是适合某一岗位或是岗位群。这一培养目标就决定了其对于知识的学习要多,但并不需要很深,这也就是平时所说的“必需、够用”。例如同样数控专业的学生将来并不都是从事数控编程,也可能是操作机床或是销售、维修工作,这些不同就导致了对知识的需求有所差别。因此为适合岗位群的要求,在学习中就必须涉及到该专业的所有可能知识。同时由于学生就业的凭证是“技能”,所以对理论知识不需要太深。

2.基础课学时少、训练少、习题少,但培养学生能力方面要求却很高

同样由于高职培养目标决定了对于基础课程的学时较少,由此带来的学生训练的机会较少,而且结合专业可供使用的实践性习题也不多,但是对于知识的要求却并不低。

3.专业需求对于知识点的要求不一,众口难调

不同的专业对高等数学的需求是不一样的,有些专业要求仅以一元函数微积分为基础,而有些专业则还需要多元函数的微积分,对于有些专业复变函数的知识比较重要,而有的则侧重于线性代数等等,众口难调。

4.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吃不饱和学不了的是两个大头

目前许多人对于高职院校还存在着看法,总认为其就业出路是工人,所以只有在上不了大学的情况下才会选择高职,造成高职院校的学生基础普遍较差。当然也不乏一部分对高职前景看好的基础较好的学生,这些构成了高职学生的主体,基础水平参差不齐。基础好的吃不饱,基础差的学不了。

5.要考虑少数人的需求

高职中有一部分学生的去向是专升本,虽然这部分学生数量较少,但作为培养单位的学校也同样应考虑他们的需求,因此开设的课程中,应考虑为他们将来的升本科打好基础。

三、对高等数学课程建设的几点建议

1.一纲多用,同时建立不同专业的课程评价标准

既然高等职业院校以能力本位教育为基础,而非学科本位为基础,就应该建立与人才培养方案相一致的教学大纲和课程评价标准。统一制订适合高职特点的教学大纲。同时根据不同专业的要求制订相关的课程评价标准,使一个大纲能为多个专业所用,而不同的专业又有不同的侧重点,即不同的课程模块。除此之外,高等数学要想真正建设好,还必须联合不同专业共同制订本专业的课程评价标准。其实课程评价已经不再是某一学校的事,在以市场标准取向的前提下,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鉴定应实现内部评价和外部评价的互动统一,也称为“内审与外审”。其中“外审”则是社会“第三方”或上级教育机构对学校的各种评估或检查,以确定其社会认可度;“内审”则要求学院建立相应的评价标准和监督机制对课程本身进行审核[2]。因此,一纲多用,同时建立不同专业的课程评价标准是提高高职院校内涵的一项实质性工作。高等数学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程,在统一的教学大纲指导下,各有侧重地建立该专业课程评价标准,以促进高等数学更好地为专业服务。

2.围绕课程评价标准大胆整合数学课程

课程评价标准是针对职业院校不同专业而建立的,其效用等同于具体的教学大纲,但是又比教学大纲更具有灵活性。由于作为基础课的高等数学教学大纲只有一个,但是课程评价标准是因专业而设置,而且一经建立,势必促使教师根据不同的专业需求对数学课程进行大规模整合。因为一方面各个专业对数学基础要求不一样,另一方面能力本位的指导思想不可能在基础课程上花太多的课时。而为了达标,必须对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数理统计等模块进行整合,使其能够满足不同的专业需求。而且确定的课程评价标准也限定了不同的专业有不同的教学重点。例如,“导数的应用”中经济管理专业应侧重曲线的单调性、凸凹性的特点以及利用导数分析边际问题和弹性问题的应用;而模具专业就应该侧重于曲线凸凹性以及利用导数分析曲率的相关问题上等。同时还应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所布置的作业同样应有所针对性,以满足不同的专业需求。

3.增设有关高等数学的公共选修课和讲座

以上提到一个大纲多专业使用,同时整合课程内容,使得不同专业的教学重点有所针对性。但是总的来说,不可能在有限的课时内将所有的模块都涉及到;而且高职学生的毕业去向中有一部分学生可能会选择继续深造,也有一部分学生基础较好对数学又有兴趣,希望能够学到更多的数学知识。鉴于以上情况,应该在基本的必修课程之后,继续开设这一方面的公共选修课,而且选修课程的范围可以覆盖所有高等数学的内容。部分内容较少的模块如傅立叶变换、曲率、边际与弹性等可以以讲座的形式进行,其他的内容一般来讲,一个模块设置为一门选修课,例如多元函数的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数理统计、复变函数等可独立开设。而且不管是讲座还是公选课,如果涉及到某个专业的理论基础,可以要求该专业学生限选,其他内容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需求选择不同的课程。这样既满足了部分学生的愿望,解决了部分学生专升本的问题,同时又丰富了高职院校的课程结构和学生的业余生活,而且由于公共选修课门数的增加也有利于完全学分制的实施。

4.培养“双师”型数学教师或鼓励数学教师进行“专业”培训

目前我国的高等职业院校大多都是从普通中专或高等专科学校套转过来的,作为高等院校的时间不长,其中的大部分教师都只有理论的知识和相应的教学经验,但对于实践这一块比较陌生,尤其是数学教师大都是从事理论教学的,对于实践几乎是一无所知,对高职中不同专业所需要的理论基础也了解甚少。要想真正能够适应高职的发展必须加强实践能力,进行“双师素质”培养。同时,也可以直接将数学教师相对固定到具体的专业,通过对其进行本专业的培训,使之了解本专业的理论基础,以在数学教学中更有效地发挥教学效果。其实,目前已有相当一部分院校都是这样做的,在引进人才时就直接引进一些本科专业为基础数学或者英语,硕士研究生专业为管理或者机械的毕业生,这样的人才在进校以后,既可以从事基础课的教学,又可以从事专业课的教学,而且他们在基础课的教学中,更能贴近专业。也可以引进学基础数学或是英语专业的本科生,在岗位上将其培养成能为具体专业所用的懂“专业”的“双师”型教师。

5.教学方式与考核方式的改革

传统的数学教学方式主要是讲授式,这种方式虽然比较节省时间,而且有利于教师组织教学,但是讲授式很难体现“教学”“双边活动”的过程,学生参与太少,久而久之,容易造成学生懒散、不愿意动脑筋的习惯,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事实证明活泼多样的教学形式如讨论式、竞赛式等更能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改革以往纯粹的讲授式教学方法,针对概念、例题、理论或应用等不同的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并结合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定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除此之外,考核方式的改革也是课程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目前高等数学的考核方式主要以笔试为主,该课程确实是一门理论课程,其考核历来也都是笔试,但在能力本位的高职院校是否可以像其他课程一样考虑不用笔试,即就不同的章节,针对不同的专业,设计相应的实践性练习,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完成,在整个课程结束之后,综合学习过程中的作业完成情况给学生一个成绩。在此过程中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动脑的习惯,改变了以往纯粹灌输式的死的理论;另一方面锻炼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在机械类学生学习误差理论时,便可设计一测量问题要求学生以单、双精度变量的不同方式来估计误差,同时还可以就两种不同计算方式所确定精确度的高低、所用时间的多少等方面来比较两种方式的优缺点;或是估计误差的可信区间(在给定的可信度下)等。

6.开展数学实验及数学建模能力训练

数学实验是利用实验手段和实验器材,设计系列问题增加辅助环节,从直观、想像到发现、猜想,从而使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的建构过程的一种试验。也就是在多媒体手段的支持下,把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变成一间功能齐全的“数学实验室”。在数学实验室里,学生从“听”数学的学习方式变成在教师的指导下“做”数学;数学实验中也将更多的探索、分析、思考的任务交给了学生。诚如有心理学家所说:“听过会忘记,看过会记住,做过会学会”[3]。这也是数学学习方式转变的具体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的有效途径。而开展数学建模活动与数学实验是相辅相成的,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体验了数学创作的快乐,通过建模活动进一步发挥其创造性思维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将数学理论与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且在平时的训练中,可以针对专业设置相应的建模练习。通过实际问题的演练,避免了纯数学理论教学的枯燥性,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了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同时也加强了学生的数学素养。除此之外,开展此类活动,老师必然要先行学习、锻炼、实践,因此这种方式也是培养数学类“双师”的有效途径。

7.注重对学生数学素养乃至综合素质的培养

素质教育虽然已经不同程度地被写进了教学大纲,但真正能够在实施过程中实现的却是非常少。教育部有关文件也着重指出,高职教育要“主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高职高专教育的需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树立科学的人才观、质量观和价值观”[4]。这一决定表明高职院校对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准确性和社会对高职院校学生的社会需求性。高等数学作为高职课程之一在教学过程中除了教会学生基本的理论知识和学会应用知识的能力之外,还有一项重要的任务就是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数学的完美与精巧,培养学生热爱数学、愿意钻研数学的精神和毅力。例如把问题数学化,可以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具有思维的逻辑性和方法的灵活性,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数学史上探索精神和思想方法对学生的熏陶会影响人的一生,使其受益终生。所以数学是一种文化,它不仅使人得到了数学方面的知识修养,而且可以全面提高人的素质。

课程建设作为专业建设的基础,它是高职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高等数学因其课程自身的特殊性决定了它也同

样应该受到高度的重视,而不再是可有可无的。高职教育要注意纠正学生在专业课程与公共课程中的一重一轻的倾向,避免因这种倾向造成知识的偏差、人格的移位。

[参考文献]

[1]李南峰,施复兴,罗芸红.高职院校课程建设问题探析[J].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17(4):14-16.

[2]苟建忠.谈高职教育课程的多元整合[EB/OL].[2006-12-16]./g-jxgg/kcgg/8255.shtml.

[3]殷堰工.试谈信息化进程中的数学教师专业素养[J].江苏教育,2005,(9):8-11.

高等数学课程论文范文第2篇

许多人以为,高等数学没有什么用。这一想法的由来是对纯数学和应用数学的认识不清。目前在高职中所开设的数学课一般都是大学一年级的高等数学,其内容和纯数学基本相同,仍然是变量数学。但在高职中需要解决的是工程与实践中的现实问题,是应用性问题,而不再是纯数学理论。例如,同样是讲述“函数”,高职中更应强调的是如何建立现实问题中变量之间的关系,即函数方面的数学建模,而不再是纯粹强调定义域和对应法则问题。但即便是高职中的高等数学也不是应用数学,它要求学生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数学结论的本质,了解概念、结论等产生的背景、应用,体会其中所蕴涵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以及它们在后续学习中的作用。其实数学教育在学校教育中占有的特殊地位是毋庸置疑的,它能使学生表达清晰,思考有条理,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思考方式解决问题、认识世界等。另一方面,目前的这种状况也给所有从事数学教学的同仁们敲了一次警钟,使我们认识到数学教学已经到了必须改革的时候了。

二、高职高等数学课程建设应注意的问题

高职院校在人才规格、人才培养目标等各方面的特殊性决定了其课程建设也不同于其他院校的课程建设,在建设中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岗位群要求综合知识多但不深

高职培养的学生一般是适合某一岗位或是岗位群。这一培养目标就决定了其对于知识的学习要多,但并不需要很深,这也就是平时所说的“必需、够用”。例如同样数控专业的学生将来并不都是从事数控编程,也可能是操作机床或是销售、维修工作,这些不同就导致了对知识的需求有所差别。因此为适合岗位群的要求,在学习中就必须涉及到该专业的所有可能知识。同时由于学生就业的凭证是“技能”,所以对理论知识不需要太深。

2.基础课学时少、训练少、习题少,但培养学生能力方面要求却很高

同样由于高职培养目标决定了对于基础课程的学时较少,由此带来的学生训练的机会较少,而且结合专业可供使用的实践性习题也不多,但是对于知识的要求却并不低。

3.专业需求对于知识点的要求不一,众口难调

不同的专业对高等数学的需求是不一样的,有些专业要求仅以一元函数微积分为基础,而有些专业则还需要多元函数的微积分,对于有些专业复变函数的知识比较重要,而有的则侧重于线性代数等等,众口难调。

4.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吃不饱和学不了的是两个大头。

目前许多人对于高职院校还存在着看法,总认为其就业出路是工人,所以只有在上不了大学的情况下才会选择高职,造成高职院校的学生基础普遍较差。当然也不乏一部分对高职前景看好的基础较好的学生,这些构成了高职学生的主体,基础水平参差不齐。基础好的吃不饱,基础差的学不了。

5.要考虑少数人的需求

高职中有一部分学生的去向是专升本,虽然这部分学生数量较少,但作为培养单位的学校也同样应考虑他们的需求,因此开设的课程中,应考虑为他们将来的升本科打好基础。

三、对高等数学课程建设的几点建议

1.一纲多用,同时建立不同专业的课程评价标准

既然高等职业院校以能力本位教育为基础,而非学科本位为基础,就应该建立与人才培养方案相一致的教学大纲和课程评价标准。统一制订适合高职特点的教学大纲。同时根据不同专业的要求制订相关的课程评价标准,使一个大纲能为多个专业所用,而不同的专业又有不同的侧重点,即不同的课程模块。除此之外,高等数学要想真正建设好,还必须联合不同专业共同制订本专业的课程评价标准。其实课程评价已经不再是某一学校的事,在以市场标准取向的前提下,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鉴定应实现内部评价和外部评价的互动统一,也称为“内审与外审”。其中“外审”则是社会“第三方”或上级教育机构对学校的各种评估或检查,以确定其社会认可度;“内审”则要求学院建立相应的评价标准和监督机制对课程本身进行审核[2]。因此,一纲多用,同时建立不同专业的课程评价标准是提高高职院校内涵的一项实质性工作。高等数学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程,在统一的教学大纲指导下,各有侧重地建立该专业课程评价标准,以促进高等数学更好地为专业服务。

2.围绕课程评价标准大胆整合数学课程

课程评价标准是针对职业院校不同专业而建立的,其效用等同于具体的教学大纲,但是又比教学大纲更具有灵活性。由于作为基础课的高等数学教学大纲只有一个,但是课程评价标准是因专业而设置,而且一经建立,势必促使教师根据不同的专业需求对数学课程进行大规模整合。因为一方面各个专业对数学基础要求不一样,另一方面能力本位的指导思想不可能在基础课程上花太多的课时。而为了达标,必须对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数理统计等模块进行整合,使其能够满足不同的专业需求。而且确定的课程评价标准也限定了不同的专业有不同的教学重点。例如,“导数的应用”中经济管理专业应侧重曲线的单调性、凸凹性的特点以及利用导数分析边际问题和弹性问题的应用;而模具专业就应该侧重于曲线凸凹性以及利用导数分析曲率的相关问题上等。同时还应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所布置的作业同样应有所针对性,以满足不同的专业需求。

3.增设有关高等数学的公共选修课和讲座

以上提到一个大纲多专业使用,同时整合课程内容,使得不同专业的教学重点有所针对性。但是总的来说,不可能在有限的课时内将所有的模块都涉及到;而且高职学生的毕业去向中有一部分学生可能会选择继续深造,也有一部分学生基础较好对数学又有兴趣,希望能够学到更多的数学知识。鉴于以上情况,应该在基本的必修课程之后,继续开设这一方面的公共选修课,而且选修课程的范围可以覆盖所有高等数学的内容。部分内容较少的模块如傅立叶变换、曲率、边际与弹性等可以以讲座的形式进行,其他的内容一般来讲,一个模块设置为一门选修课,例如多元函数的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数理统计、复变函数等可独立开设。而且不管是讲座还是公选课,如果涉及到某个专业的理论基础,可以要求该专业学生限选,其他内容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需求选择不同的课程。这样既满足了部分学生的愿望,解决了部分学生专升本的问题,同时又丰富了高职院校的课程结构和学生的业余生活,而且由于公共选修课门数的增加也有利于完全学分制的实施。

高等数学课程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等数学;多媒体技术;旅游管理

1引言

高等数学是高等院校的一门十分重要的基础课程,也是专业教学计划中的一门主干课程。自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国内引进苏联教育的教材体系,高等数学课程逐渐形成了现有的、较为完善的教学体系。虽然经过1958年和1978年的两次高等院校教学改革运动,高等数学课程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进,但课程的总的教学思想和教学体系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而在20世纪80年代,世界范围内出现了大学数学改革浪潮,西方发达国家,也都争先恐后地对大学数学的教育体系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国家教育部于1996年启动了“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1998年10月教育部又在北京香山召集了部分大学数学教育的专家、学者,以及来自教学第一线的数学教师,举办了“数学教育在大学教育中的作用”的研讨会。此后,大学数学教育的改革受到各方面更加广泛的关注和重视[1,2]。

自1999年国家开始实行的高校招生扩招政策以来,全国的高等教育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出现了许多新的情况和问题。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各个高等院校的在校学生人数不断大幅增加,而教师数量并没有相应地得到同步增加,因此就造成高等院校的教学设施和教学人员的普遍短缺,数学教师尤为严重。为了保证学生有课上、课程有人讲,像高等数学这样的专业基础课,不得不采用大班来组织课堂教学,学生人数一般都在150人左右,有时多达200人。面对这样的困境,如何来保证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质量并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就成为一个值得高校有关各方认真考虑和研究的课题。

本文将借助当代教育心理学的一些理论和思想,从数学的教育作用、高等数学课程教学的现状和问题、以及多媒体技术在高等数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几个方面,来研究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改革问题,并结合我校的具体实际情况,提出一些能有效提高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质量的新建议。

2数学与数学教育

数学的发展历史是非常悠久的,大约在1万年前,人类就从社会生产实践中逐渐认识并形成了“数”和“形”的概念,但是真正产生数学理论还是从古希腊人欧几里得(Euclid,公元前300年)开始的。

2000多年以来,数学的发展大体可以分为3个阶段:17世纪以前是数学发展的初级阶段,这一时期出现了常量数学,如初等几何,初等代数;从文艺复兴时期开始,数学进入了第二个阶段,即变量数学阶段,这一时期产生了微积分、解析几何、高等代数;从19世纪开始,数学获得了巨大的发展,形成了近代数学阶段,这一时期产生出实变函数、复变函数、泛函分析、微分方程、近世代数、非欧几何、拓扑学、计算数学、数理逻辑、概率论、数理统计等一大批新的数学分支。到目前为止,数学已发展成为拥有100多个学科分支的庞大的知识体系。

恩格斯曾说过:“数学是现实世界中的空间形式与数量关系”。然而现代数学的内容已经大大超出一般意义下的“形”与“数”的范畴。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数学,特别是现代数学,在他们的印象中往往只是一大堆符号和公式,而并不真正了解数学为何物。为简单起见,我们可以用较为生动形象的语言来描述数学,数学是一切科学的共同语言,数学是一把打开科学大门的钥匙,数学是一种思维的工具,数学是一门创造性的艺术。不仅如此,数学还是一门内容丰富的知识体系,其内容对自然科学家、社会科学家、哲学家、逻辑学家和艺术家是十分有用的,而且对政治家和神学家的学说观点也会产生影响,它满足了人类探索宇宙的好奇心和对美妙音乐的冥想,甚至以难以觉察到的方式无可置疑地影响着现代历史的进程。

数学作为一门教育课程进入学校,可追溯到公元前的柏拉图(Plato,公元前427-公元前347)时期,至今已有2400年左右的时间。柏拉图曾规定不懂几何学的人就不得进他的哲学学校。他甚至认为:“如果说不知道正方形的对角线和边是不能用同一单位度量的,那他就不值得人的称号”。由此可以看出,那时人类就已经把数学与教育、数学与人的全面发展联系起来了。

1990年,联合国研究机构提出了“知识经济”的说法,1996年经合组织明确给出这一概念的定义,即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人才的首要标准是要真正有知识,联合国系统曾对高科技产业的研究者、决策者和管理者应具备的个人基本知识做过一个总结———高等数学;在研究与发展的某一领域中的实践;计算机的基础知识;现代管理方法;外语知识;社会科学的基本知识。值得注意的是在所列的基本知识当中高等数学被放置于首位,这从一个侧面充分说明了高等数学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事实上,数学教育在提高人才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分析能力和创造能力上是任何其它训练都无法代替的。

3高等数学课程教学的现状和问题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是一所以外国语言文学为主体学科,以旅游管理为特色学科,文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等多学科门类共同发展的教学型大学。高等数学是旅游管理学院和国际经济贸易学院的各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必修课,也是国际传播学院、法政学院以及外语类各系的本科生的公共选修课。教学内容涉及到微积分学、线性代数、概率论和数理统计4门不同的数学课程,教学计划144学时,实际教学课时约为120学时。

就旅游管理学院的旅游管理专业、市场营销专业、财务管理专业、会议展览专业而言,经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和研究,目前在高等数学课程教学中主要存在如下的问题:

(1)国内具有同类专业的一流高等院校大都设置250学时左右的大学数学课程,相对来说上述专业的数学课程存在严重的学时不足问题。

(2)由于大学扩招而兴起的大班课堂教学,以及长期以来所形成的重视课堂教学的传统,而导致了“注入式”教学方法更加流行。

(3)由于同一专业实行文理科招生制,再加上生源地的不同,造成学生入学数学水平的差距增大,这就给教师组织教学带来很大的困难。

(4)由于数学教师的缺乏,造成教学任务非常繁重,从而导致教师长期无暇接触科学研究,成为名副其实的“教书匠”,更严重的是数学教师看不到个人的职业发展前景。

(5)由于教学学时的不足,又为了完成教学内容赶进度,致使习题课名存实亡,只能在课堂上找时间多讲几个例题来代替。

(6)由于过分强调“专业教育”,而形成了对大学数学教育的片面理解,在人们的观念里,认为数学只是“为专业服务”的工具仍然根深蒂固,严重忽视大学数学在人才培养中的素质教育作用。

4多媒体技术在高等数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现在,从数学教师的角度出发,借助当代教育心理学的一些理论和思想[3],来研究多媒体技术在高等数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以便克服和改善在高等数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课堂板书教学是高等数学课程教学的一个特点。符号语言是数学的一个重要特征,如同音乐利用符号来代表和传播声音一样,数学也是利用符号来表示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数学符号语言与日常讲话用的语言是不同的,因为日常语言是习俗的产物,也是社会和政治运动的产物,而数学符号语言是经过慎重地、有意地和精心地设计的。借助于数学符号语言的严密性、简洁性和精确性,数学家们就可以表达和研究数学思想,而这些思想如果用普通语言来表达的话,就会显得非常冗长不堪。另外,数学符号语言的这种简洁性还有助于提高思维的效率。数学符号语言中含有大量的符号和几何图形,这些符号和图形常使得不懂其意义的人感到莫名其妙。因此,要想完整准确地表达和传递数学信息,仅仅依靠普通人类语言是不够的,还必须借助数学的符号语言才能办到。由此可见,数学课程的教学不仅需要大量的说,而且需要大量的写和大量的画。这就决定了数学课程的教学必须借助大量的板书来组织课堂教学。

创建一个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各个感觉器官的客观环境是高等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个起码条件。神经生物学家的实验研究已经表明,人类自然接受信息是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等感官来进行的,其中视觉和听觉起着最重要的作用。通过视觉获得的信息占83%,通过听觉获得的信息占11%,因此来自视觉和听觉的信息就达到94%。对于同样的学习材料,单用视觉,3小时后能保持所获得知识的72%,3天后下降到20%。单用听觉,3小时后能保持所获得知识的70%,3天后下降到10%。如果视觉和听觉并用,3小时后能保持所获得知识的85%,3天后下降到65%。因此从提高学生学习高等数学的效率来讲,创建一个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各个感觉器官的学习环境是十分重要的。

目前高等数学课程是以大班方式组织教学的,每班合计人数约为140人(4×35=140),这主要是由于专职数学教师数量不足而造成的。如果数学教师不能在近期内有效地增加的话,那么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继续使用传统教学法来组织课堂教学,由大课堂教学所引起的一系列问题,比如坐在教室后面的学生看不清黑(白)板上老师的板书、听不清老师的声音之类问题,就会更加严重。根据近年来的教学研究和实践,笔者认为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到高等数学课程教学中是走出这一困境的一个最合适的办法。

随着办学设施的逐步改善,学校已经建成一些多媒体教室,配置了计算机、多功能投影仪、视频展台、有线话筒、高保真音响、影碟机以及录像机,这就为开展高等数学的多媒体教学创造了必要的物质条件。对于高等数学课程来说,借助多媒体技术来组织课堂教学,会弥补传统教学法的某些缺陷,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良好的视听环境。电子教案经多媒体演示后,文字规范,字体可大可小,图形直观清晰,色彩丰富,并可设置动画,视觉效果较好且具有形式上的美感。另外,高保真的话筒和音响,更增加了声音的立体效果。这些优势基本上可以解决学生在课堂上看不清板书和听不清声音的问题,使学生获得了一个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

生动形象的教学情景。传统教学手段难以表达的抽象数学概念和思想,借助多媒体技术可以生动形象地展示出来。如极限概念,从图形上通过计算机对极限过程的动画演示,学生就能比较容易地理解和接受这个抽象的极限概念。对于定积分和二重积分的概念,经过动画演示,学生很容易理解和接受分割、近似代替、求和以及取极限这个重要思想。

精确直观的空间图形。传统教学手段难以演示的空间图形和形成过程,借助多媒体技术可以精确直观地展示出来。三维空间的几何图形,如柱面、二次曲面、旋转体、曲面的截痕、球体被柱面所截得立体等等,这些特殊的曲面和立体的图形,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是难以想象出全貌的。通过计算机的三维动画软件,能够直观地演示这些难以想象的几何图形的形成过程,并精确地展示出来。借助图形的直观效果,有助于学生对于数学思想、概念和原理的认识和理解。

增加课堂教学的信息量。电子板书的合理演示,节省了数学教师的大量板书时间,使教师能够将更多的精力和时间用于教学内容的讲授上,进而有效地增加课堂教学的信息量,提高全面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多媒体技术带来的良好的视听环境、生动形象的教学情景和精确直观的空间图形,极大地增强了数学课程的趣味性和吸引力,特别是现代教育技术的引进,使学生在心理上产生一种积极上进的愿望,继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课程的积极性。

提高数学教师的业务水平。将多媒体技术引入高等数学的课堂教学中,对数学教师也是一种挑战,从认真备课到吃透教材,从钻研教学课件到制作体现自己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电子教案,都需要去做大量的课前准备工作。另外,对于一般的数学老师来说,熟练使用计算机和电子教案的制作工具也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这个准备的过程无疑会大大提高数学教师的能力和业务水平。

需要指出的是,多媒体技术是一种辅助高等数学课程教学的工具,它也具有两面性。如果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使用恰到好处,那么就能够成功解决目前高等数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部分的问题,从而极大地提高高等数学的教学质量。如果使用不合理得当,也会出现一些传统教学中的常见的问题,如满堂灌现象,特别是由于课堂教学的信息量加大和节奏加快,容易使学生眼花缭乱,难以真正吸收和消化教师在课堂上提供的数学思想和知识。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也是一种创造性劳动,要做好这项工作,需要教师的敬业精神,更需要教师对学生的爱心。

5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些建议

翻开国内的学术期刊,不难见到有关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研究文章,但这些文章大多数是从教师的角度去考虑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改革问题,很少有人从宏观的角度去思考。如何来有效地提高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质量,这是一项复杂的、艰巨的系统工程,需要教育部门、院校主管、数学教师、接受教育的学生,各施其职,各尽其力,通力合作才能够奏效。

具体需要以下几个前提条件:

一是有关各方对数学教育在大学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作用要有一个明确的认识,高等数学是学生掌握数学工具的主要课程,而数学工具可用来处理和解决本学科中普遍存在的数量化问题和逻辑推理问题;数学是学生培养理性思维的重要载体,而理性思维会潜移默化地在学生日后的工作中发挥作用;数学是学生接受美感熏陶的一条途径,而美学四大中心构架(诗词、音乐、造型和数学)之一就是数学;数学是学生从事一切科学研究的共同语言,而数学语言会促进学生在知识、能力和素质的综合协调发展。

二是各级管理机构要加大教育经费的投入,制定切实可行的相关配套政策,鼓励和支持大学教师积极从事数学教学改革的研究和实践,使从事教学研究的教师看到自己的职业发展前景,使通识教育真正落实到实处。

三是数学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自觉运用教育学和心理学的观点来指导数学的教学活动,敬岗敬业热爱学生,设法培养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们能真正地认识到学习高等数学对他们日后职业发展的重要性,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并培养学生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得学生能够不断地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进而树立终身不断追求学问的理想。

四是学生要积极向上,具有良好的学习动机,并能够认识到学习高等数学的重要作用,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不断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策略,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逐渐养成探求问题的习惯。如果这些前提条件能够满足或大部分满足的话,那么经过有关各方的努力,有效地提高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质量是完全可能的。

总之,为加快我校向多学科综合型大学发展的速度,跟上国家大学数学教育改革的步伐,尽快提高高等数学的教学质量,建议有关各方转变对数学教育在大学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作用的认识,更新大学数学的教育观念,大力倡导数学素质教育,健全大学数学教育的管理机构,明确管理机构的职责,加大对大学数学教育的经费投入,加强大学数学课程师资队伍的建设,制定切实可行的相关配套政策,使从事教学研究的教师看到自己的职业发展前景,调动各方面人员的积极性,保证大学数学课程必要的教学课时,设置数学课堂合理的学生人数,为数学教学改革和提高教学质量创造一个更加宽松的良好环境,努力为国家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萧树铁,谭泽光,曹之江,朱学贤.面向21世纪大学数学教学改革的探讨[J].高教数学研究,2000,3(3):5-9;2000,3(4):6-11;2001,4(1):4-12;2001,4(2):6-10.

[2]教育部高等学校数学与统计学教学指导委员会课题组.数学学科专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J].中国大学教学,2005,3:4-9.

高等数学课程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等数学”;士官;考核;评价;改革

一、“高等数学”课程考核评价方法现状

当前,士官学校“高等数学”课程采用“终结性考核×70%+形成性考核×30%=总成绩”的考核评价方法,其中,终结性考核指试题来源于题库的笔试,形成性考核指平时成绩、阶段性测验、平时学习表现、考勤。现行的这种考核方法可以说是对传统的“一卷定成绩”的结业式考试模式进行了改革,避免了期末考试“一锤定音”,避免了过分依赖于期末考试,但仍存在一些弊端。有部分学员平时从不缺课,但也不认真听讲,由于知道平时作业的重要性,故每次作业都交,而且作业做得非常漂亮,教员在做平时作业记录时往往会给高分,其实教员在后期发现他们的作业是抄袭的。现行的考核模式结合了学习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平时促学的功能,反映了学员学习过程中的态度,但无法反映学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二、“高等数学”课程考核评价方法改革的必要性

“高等数学”课程改革考核评价方法是在职业技术教育要求下实现文化课教学目标的客观要求。一方面,科学的考核评价方法不但可以评定学员的学业成绩、帮助和督促学员系统地掌握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另一方面,好的课程考核评价方法有利于引导课程教学改革、检查课堂教学效果、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

三、“高等数学”课程考核评价方法改革的内容和方式

1.改革作业方式

(1)增加开放题和讨论题。作业的布置增加开放题和讨论题有助于学员理解知识点之间的关系,也可以提高学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口头报告式考核。口头报告式考核指教员在教学的过程中提出能启发学员思考的问题,给学员几天时间去查资料、总结,然后在课堂上请有准备的学员“口头”陈述自己的想法,这部分成绩作为平时表现的一部分。这种考核形式可以说极大地挖掘了学员的学习能力,最重要的是刺激了学员深层次感受数学思想和方法,为其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3)撰写小论文方式考核。士官学校每年都举行“科技四小”活动,其中有一项是请学员撰写小论文,教员从中选择部分优秀论文编撰成“论文集”,由于学员平时对写论文没有经验,所以学员撰写论文的积极性一直不高。在接近学完“高等数学”课程时,教员可以在课堂上给学员讲解如何撰写小论文,选题可以是数学方法的归纳,可以是自己对某个题目的独特解法。这种论文形式的作业不仅能够考察学员的数学素质和数学能力,也能够拓展学员思维。

2.改革课程考核评价方法

长期以来期末考试的惯例使得学员认为平时不学没关系,快考试再抓紧复习就可以过关,考完了也就忘了。针对这种情况,可以增加阶段训练,采取阶段考试的方法。这种方法能促进学员改变学习态度,始终保持学习的积极性。阶段性考试并不是说学完一章就考一章,而是分模块,具体来说,可以分为极限与导数及其应用、积分学、微分方程、空间解析几何、概率论等五模块。学完一模块即进行阶段性考试,一方面可以督促学员平时认真学习,另一方面也为后续内容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基于以上讨论,学员课程最终成绩由三部分构成:课程期末考试(30%),阶段性考试(30%),形成性考核(40%)。考虑到士官学校纪律较严,学员不会无故缺课,因此之前形成性考核中的考勤部分可以忽略,具体来说:平时课堂作业占形成性考核评价部分的40%,数学小论文占形成性考核评价部分的30%,口头报告式作业占形成性考核评价部分的20%,课堂提问占10%。

课程考核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是学员学习的“指挥棒”,同时,全面检验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情况,也必须改革其考核的方式方法。因此,深入研究课程考核方法将极大地促进“高等数学”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和基础课的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蔡谋全.构建适应高职教育的高等数学课程考核模式[J].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01).

高等数学课程论文范文第5篇

高等数学课程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改革

高等数学课程是高职院校一门重要的公共基础课程,它不仅为学生学习后继课程和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数学基础知识和数学思想与方法,而且也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学能力以及为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素材。随着当今科学技术及其他学科的发展,数学应用的广泛性与可能性在不断扩大,数学的地位在不断提高。国内外的许多高职院校都在高等数学的课程改革方面做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改革方案,这对高职高等数学课程的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

一、教学内容由理论数学到应用数学的改革

长期以来,在高等数学的教学中,讲究严密性、系统性、抽象性。在教学内容上,重经典,轻现代,重理论,轻应用。由于学时少,内容多,经常是师生一起赶进度,没有或很少涉及数学在各专业学科的应用,即使一般的数学应用也不多,有也只局限与物理和几何方面,没有反映现代数学的观点在更多领域内的广泛应用。作为高职院校高等数学课程的任课教师,面对数学课程的新挑战,尤其是在职业教育不断提高的培养目标与本课程逐步压缩的教学学时之间相矛盾的情况下,笔者也越来越认识到,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改革应该从高职教育特定的培养目标出发,重视基本知识与基本理论的学习与讲解,注重与专业的结合,使教学内容更好的与专业相联系,为后继专业课程服务。

就我校而言,以往选用的高等数学教材是宣立新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等数学》,这本教材理论性较强,内容系统全面,倾向于本科内容的简单压缩,不适合我校学生的学习。因此,我们在2009年更换了教材,使用韩太鲁主编,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高等数学简明教程》。这本教材是根据教师多年的实际教学经验,参考当前比较成功的高职教材编写的,比较适合我校学生的学习现状。我们大胆取舍教学内容,争取做到重点突出。比如,函数、极限、连续、导数、积分是高职院校高等数学的核心内容,是后续专业课程学习的基础。因此,在教学过程,仍要加强对这部分内容的讲解,将一元函数的微积分作为教学的重点,精简传统多元函数微积分的教学内容。这样既能够保留传统教材的基本结构,同时又适当增删内容,更新部分概念和理论的表达形式,做到教学内容重点突出,在有限的课时内教给学生最重要的内容。为了更好地体现高等数学与各专业的结合,我们又进一步将高等数学教材分为理工类和经管类。教学内容体现专业性,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身边”“学习数学是发展的需要”,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二、改进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传统高等数学的教学更多的是关注教师如何教,忽视学生的学,过分重视知识的灌输,忽视了学生学习主动性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对高等数学课程教学采用研究型教学法,改变“传授式”教学模式,真正把学生做为教学的主体,引导学生去思考、去探索、去发现、鼓励学生大胆的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在授课过程中,采取多种学生易于接受的授课方式,如让学生自学、进行课堂提问和讨论,让学生到黑板上做题和讲解等,这些对于丰富本课程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都是很有利的。同时,在每学期不定期的布置几道简单的、和专业相结合的数学建模方面的题目,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分组完成,以论文的形式教给任课教师批阅。当然,任课教师也可以和专业课教师一起批阅,发现论文中的闪光点。教师可以从中选取独特的解题方法讲给学生,这比教师讲题更引人入胜,必要时可让学生讲解自己的解题思路。这样,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在领悟一种思维方法,学生这样学到的知识不仅扎实,而且能够举一反三,运用自如,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所在。

另外,我们还组织了数学课外兴趣小组,小组中的成员可以经常在一起讨论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及时向教师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讨论数学建模的方法与思路。这对带动全班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同时培养一支优秀的数学建模队伍都是很有帮助的。

在教学手段上,我们也做了一些改进。传统的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都是黑板,粉笔、教案三位一体的形式。在计算机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这种教学手段显然是不合时宜了。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将传统的教学模式与多媒体教学结合起来,通过多媒体课件将抽象的概念、定理通过动画、图像、图表等形式生动的表示出来,这样既易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又解决了数学课堂信息量不大的难题,形成了数学教学的良性循环。

数学实验也是高等数学教学的一种全新的模式,是一种十分有效的再创造式数学教学方法。数学实验有助于学生探究、创新能力的培养,加强数学交流,培养合作精神,强化数学应用意识。我们结合本校高等数学的教学改革项目和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在全校大一年级第二学期开设了数学实验课,介绍Matlab等数学软件的使用,让学生学会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解决近似计算和其他实际应用方面的问题,使学生边学边用,自己动手解决实际问题。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方式对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应用数学理论解决实际的能力是非常有利的。

三、考核方式的改革

考试作为督促学生学习、检验学习情况的有效手段,是必不可少的。以前,我校高等数学课程的考核方式是以期末一次性考试为主。这种考核方法造成了很多学生“突击式”学习。期末考试压力大,知识掌握的肤浅,没有学习积极性。因此,我们对考核方式进行了逐步的改革,加强对学生平时学习的考核力度。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到课情况和平时作业的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分别占有一定的比重。另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完成的数学小论文也列为考核范围之内。这样就降低了期末考试在高等数学课程成绩中所占的比重,避免学生学习的前松后紧和期末考试一次定成败的局面,减轻了学生期末考试的压力,从单纯考核知识过渡到知识、能力和素质并重。

高职院校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我校这一阶段的教改工作,在老师与同学们的共同努力下已圆满结束。通过这次教改活动,老师们得到了锻炼,同时也得到了丰富的经验教训,这对于我们以后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是有很好帮助的。我们还要继续努力,不断地探索,逐步推动高等数学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课程体系的改革,为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服务。

参考文献:

[1]杨宏林.关于高等数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数学教育学报,2004.

高等数学课程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 高等数学 能力培养 教学改革

高等数学课程是理工科院校一门十分重要的公共基础课程,在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生命科学、社会科学、经济管理等众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尤其对理工科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已成为处理工程技术领域专业问题的关键。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以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为代表的信息时代的到来,高等数学课程正在经历着深刻的变革,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方法都需要进行相应的改革。目前,针对学校以“培养学生能做、能说、能合作为主要特征,具备生存与发展能力的应用型人才”的目标,高等数学课程应该不断深化“以能力为中心”课程建设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以更好地适应这个目标。

学生由小学、中学到大学一路考过来,已经习惯于老师把题型和做法总结起来,然后“填鸭式”地“填”给他们,已经习惯于中学应试教育。他们更看重“老师的所讲内容期末考试考不考”,更关心“我的考试及不及格”,致使教师有一种“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向沟渠”的感觉。要真正提高教学效率,达到培养人才的目的,我们可以考虑从如下方面进行改革。

1.建设基础课教学团队

要加强基础数学教学,必须建立基础数学教学团队。以教授、博士牵头,热衷于教育改革事业并有牺牲精神的老师领队。定期进行教育教学研讨,交流大家在创新过程中的得与失,做到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并将每期好的经验形成文字保存下来,也可以作为研究成果发表出来;要注重提高教师的综合素养,团队老师要经常和专业课老师交流,因为高等数学是基础课,适用的专业比较多,也可以请外专业的老师给团队老师讲解他们专业需要用到的高等数学知识。总之,要了解学生后继课程中需要用到的高等数学相关知识,让高等数学教学满足专业课教学需求,充分体现基础课为专业课服务的宗旨。

2.着力教材建设,体现改革创新

组织教师编写高等数学教材,编写者要深入了解学校所设专业课程涉及的高等数学知识,要保留高等数学的传统精华,同时要加入专业细胞。比如说每一个知识的引入可以采用专业课程的案例,让学生不至于认为学数学无用与枯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学软件在研究与教学领域已有广泛应用。在教材编写中,增加软件MATLAB、EXCEL的使用内容,让学生初步掌握软件使用方法。一些较繁琐的数学运算和数据处理由计算机完成,从而增强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图形处理能力。将数学建模知识融入教材,选用“案例分析+相关理论+理论应用+案例”新型教材模式,训练学生运用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形成有“多板块、多层次、多接口”特色的教材,适合多专业选用。

3.加强课堂交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一些老师在高等数学课程教学中过于死板,完全按照书本进行讲授,语言不够生动,侧重于知识的讲授而不是学生数学思想的建立。教师应该充分做好课前准备,注重问题的引入背景,使学生学会对问题进行分析,抓住问题的本质,将复杂化为简单,树立学生学好高等数学的信心。课堂教学坚持“多教”和“多问”的原则,精讲与提问相结合,并优化习题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采取双向式教学,鼓励学生提出问题,从问题中反馈教学的信息,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把学生从被动变为主动,提高教学质量。甚至可以选择一些学生易学易懂的章节,由学习成绩好而且表达能力强的同学上台讲课,这样可以锻炼学生的能力,同时激发其他同学的表现欲。

4.考试制度的改革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改革需要与学校教学制度改革相协调,尤其是考试制度、教师讲授水平评价制度等。改革一次考试定输赢的方法,把课外作业、课堂提问、使用软件处理计算问题的能力和期末考试结合起来,平时成绩占30%的比例,使用软件处理计算问题的能力考核成绩占10%,期末考试成绩占60%,这样可以调动学生完成平时作业,回答提问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及软件使用能力的提高。对期末测验实行考教分离,闭卷统一考试,采用集体阅卷、评分等办法。最后认真对考试进行分析、总结经验,找出差距,为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依据。另外,对于专科班的学生,由于他们数学基础差,以本科生同样的考试制度致使挂科的人特别多,同时也打击了历届专科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对某些专业的学生可以采取让学生作论文的方式,让学生把对课程的理解、所用的方法及应用以论文的形式,用自己的语言、自己的例子、自己的思维进行阐述,让他们在立足课本内容的同时,学会用已有的信息资源帮助他们认识课本知识,这对他们以后的工作和学习都是大有帮助的。

5.办高等数学提高班

此班面向全校招生,对高等数学有深入学习的同学便可报名参加,时间一般设在周末,这样还可以让学习爱好者度过一个充实的周末。在这个班上可以介绍数学的学习方法、数学之美、数学故事、解题技巧、计算机编程中高等数学知识的应用、数学建模的案例,等等。但一定的时期必须参加提高班举行的考试,并且采取淘汰制,这样学生在竞争机制中不断奋发,积极参加各种竞赛活动,为考研做准备,甚至为学生在日后的工作中走向行业前列打下基础。

6.数学建模课程的层次化开设

首先,在低年级必修的高等数学课程中,部分章节穿插数学建模的内容,结合经典理论的模型背景和近现代高等数学应用有代表性的实例,向学生介绍数学模型的初步知识和建模的基本方法,从而引入数学建模的思想,特别是对提高班,在改革传统教学内容的同时,还着重增加有关数学建模和数学实验的教学内容;其次,面向全校学生开设数学建模公选课,同时数学学院开设数学建模专业课;最后,对有兴趣和意愿参加数模训练的同学,每年在暑期进行数学模型专题讲座和适应性训练,就经典数学模型问题给予讲解与讨论。这种逐层深入的层次化教学,使全校范围内相当一部分学生获得了数学建模的能力。

总之,这些改革可以使学生深入理解数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建立数学模型,应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行分层次教学与考核制度,可以提高大多数同学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实现以培养能力为主的教学目标;通过改革,可以推动数学系列课程的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全体教师的综合素质,具有较高的应用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李丹.培养能力,注重应用――经管类高等数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成果总结).四川天一学院新闻中心,2008. 11.21.

[2]深化高等数学课程教学改革.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2010.08.02.

[3]高等数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与认识.中华论文中心,2010.08.10.

[4]龙岩学院“高等数学系列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教学成果项目总结,http:///jxcg/sjsbcl/4-2.doc.

高等数学课程论文范文第7篇

【论文摘要】应用性本科院校乃至其它院校传统的数学教学,往往注重定理的证明、公式的推导及习题的演算,而忽视或轻视数学在实际中的应用。这对大多将来从事具体实际应用的工科院校的学生来说,是严重不足的。在教学上结合专业实例进行教学,通过问题,对学生了解学习的目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学习的主动性。

升为本科院校后,我院的发展和定位、人才培养模式、教学体系和质量保障体系都面临着新的挑战,特别是学校结合传统教育的经验和特点,将学校定位于应用型本科院校。在高等数学的教学中,学生往往能熟练地解题,却不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数学方法解决自己专业中的实际问题,即把数学课看成是纯粹的基础课,孤立地学习。就曾经不只一次地有学生问学数学有什么用。学生不明白为什么要学数学,也不知道数学课与本专业之间的联系。这样,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不高甚至有抵触情绪。可以说,传统的数学课教学与学生所学专业脱节、分离较严重,没有有机地结合起来。

1.现有的高等数学教学现状

1.1注重高等数学基础概念学习,缺乏技能性训在教学过程中强化了对基本概念、定理、公理的学习和推证,强化学生对高等数学的习题的求解方法和技能的学习和训练,但却缺乏对工程具体问题的分析能力的培养,特别是数据的处理。学生对具体的工程问题的数学化能力不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提高没有发挥作用,多数学生反映高等数学学习以后只会解题,不会分析实际工程问题。

1.2教学方法和手段与信息技术发展脱节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已经日益影响着现代人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虽然在教学过程中也曾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尝试,但现有的高等数学教学体系和知识下,多媒体教学的实践表明,教学效果远不及传统的黑板教学方式,在教学体系和知识不改变的情况下,高等数学的信息化教学改革很难推进。

1.3与专业的特色的形成不配套数学课程对专业教学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但在现行的教学体制下,多数情况下是将人学生分为工科、文科两个不同的层次虽然各专业对高等数学课程进行教学活动,至于专业特色和需求在这个阶段基本上不能兼顾的,这样就出现许多的高等数学的难题和内容,对专业知识的学习没有任何的帮助,不久也就遗忘了。因此数学教师要不断深入地了解专业,同时,数学教师要与专业教师经常交流,深入专业了解情况,在教学上结合专业实例进行教学,通过问题对学生了解学习的目的,学了有什么用,用在什么地方,学以致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学习的主动性。

2.应用型本科高等数学课程教学改革构思

针对上述的问题,作者在开展高等数学精品课程的建设过程,我们教研室走访各专业负责人和专业课程教师、学生、广泛收集相关的信息。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和反思教学中的不足和问题,结合学校应用型本科教学的需求,开展高等数学的教学改革实践和体会。

2.1应用型本科高等数学教师队伍的观念和教学思想的改革

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队伍的建设与传统的本科院校相比较,存在着一此先天性的缺陷和不足。首先师资队伍不完整,各专业教学队伍人员有限,对于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缺乏经验。以高等数学课程教师队伍为例,多数是一般院校的数学系数学专业的理科毕业生,对高等数学的学习和理解比较深刻,但对所培养的学生的专业知识理解就很薄弱,完个按照自己在本科学习阶段的习惯和要求进行教学,导致教学内容与专业人才培养严重脱节。因此,应用型本科的高等数学课程改革,首先要从高等数学的任课教师的改革入手,承担某专业的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师到相应的专业教研室进行调研,了解该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市场定位、就业去向、专业特色、知识构成、高等数学知识的需求等内容,改革自己的教学思想与观念,然后与专业教研室的老师一起准备该专业的高等数学的教学大纲。

2.2改革高等数学教学大纲,为专业特色的形成奠定基础

作为升为本科以后,原有的专科特色在本科教学的新的形势下,必须形成新的本科专业特色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取得立足之地。高等数学的改革首先从专业建设的教学大纲开始。根据各专业的人才培养要求,制定其专业知识结构和基础知识构成,拟定各专业的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基本内容,形成相应的教学大纲,强调高等数学课程为专业知识学习服务和奠定基础,培养学生专业工程问题的数学分析能力和技巧的训练,减少那此不要和繁琐的解题方法训练,做到学以致用,因专业施教的日的。基于此,在制定教学大纲时,要努力突破原有课程的界限,根据各专业特点灵活选用教学内容,达到数学与相关课程和相关内容的有机结合,使学生能在较少的学时内学到较多的知识,编写出符合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要求和具有专业特色的各专业的高等数学教学大纲。

2.3应用型本科高等数学教学方法的改革

现有的高等数学的内容体系是传统而完整的,教学方法几十年没有改变,老师课堂讲述基本概念、基本定理、推证公式、讲解例题。因此我们发现有85%的学生认为学习高等数学枯燥,教学方法呆板,学生被置于被动地位,学习被老师牵着走,课堂上昏昏欲睡,作业模拟和模仿例题,学生背公式和猜题,马马虎虎的学习,得过且过,完全尚失了高等数学课程学习的乐趣和意义。究其原因分析,我们发现传统的教学思想过分重视演绎法,重视对基本原理的推论和推广,而缺乏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现在的人学生思想活跃,观念多样化,强调自我和独立性,喜欢个性化。因此,必须针对学生的状态,改革现有的教学方法。同时课堂教学的例题应该选择与学生所学专业有关的工程实际问题。抓从数学的角度逐渐地将工程问题抽象为物理问题再转化为数学问题,在用数学的分析结果去解释相应的物理现象与工程问题,这样不仅将数学知识与专业知识相结合,同时也加强了学生对专业的理解和认识到数学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学生对高等数学课程学习的积极性,以体会到高等数学不仅是基础理论,更是解决工程问题的重要工具,增强数学教学的实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4利用Blackboard平台进行网上辅导、答疑高等数学的教学内容较多,题目灵活多变,为使学生能及时了解高等数学学习的效果,我们充分利用所建立的Blackboard平台高等数学课程网站,在校园网上进行高等数学网上辅导、答疑和自测。学生可以通过该系统对学习情况进行自测,通过自测查补自己知识的弱点,明确自己应加强和注意的知识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思维能力。

3.结论

教学工作中,我们还体会到要做好上述工作,要求我们数学课老师能和专业课老师密切配合,还要得到校教务部门及其它院、系的支持。此处,还要求我们要自身学习一定的相关专业的专业知识,花费一定的时间,投入一定的精力,工作量是比较大的。但通过这些工作,不仅使我们搞好了教学,也提高了自身的业务水平,同时认为根据专业特色和定位,有针对性地制定数学教学大纲,转变高等数学课教师的思想观念,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措施和专业软件相结合,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精品课程建设等手段,是提高应用型本科生高等数学水平和能力的有效途经,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放在高等数学教学的首位。

【参考文献】

[1]昊晓义.职业教育教学目标制定模式研究[J].职教通讯,2006.(4).

[2]沈玉顺.现代教育评价[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6).

[3]杨洪林等关于高等数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数学教育学报2004(13).

高等数学课程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 职业院校 高等数学 专业特色 课程改革

近年来,随着高等职业教育“新课程改革”的大力推进,高等数学课程改革工作已全面启动。在高等数学教育中,关于高等数学课程改革的各种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都在不同程度地开展。全面、深入了解职业院校广大高等数学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的研究状况与研究成果,及时总结经验,寻找差距,有助于更好地为高等数学课程改革服务。

一、开展高等数学课程改革研究的主要内容、方法与成果

1.对高等数学课程的地位和作用已基本达成共识。

在推进高等数学课程改革过程中,大家对这门课程在职业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做了很多分析,如丁志清认为,经济类高等数学是财会、经管类学生学习微观经济学、统计学、运筹学和计量经济学的基础。不定积分与定积分,概率统计中的统计分析,参数估计,假设检验等知识都是我们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工具。高等数学是大学理工类各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理论课,在培养学生各种思维能力和科学处理问题方法等方面是任何其他课程不可替代的。郝军等人认为,高等数学具有“数学知识教育”(基础性),“数学实践教育”(应用性),“数学素质教育”(素质性)的特点,也就是具有很强的通识性、经验性、适用性和工具性。

2.对高等数学课程与教学的现状形成初步认识。

要推进高等数学课程改革,首先要充分了解高等数学课程与教学的基础与现状、优势与不足、疑难与困惑等情况,这样才能扬长避短,破旧立新。黄小青认为,当前经济类数学教材模式单一,内容体系基本相同,重理论、轻应用;重运算方法,轻数学思想等缺点。王素华认为高等数学课程与专业课程缺乏关联性;与实际生活联系不紧密;呈现方式呆板,对学生学习不利。吉耀武认为,教材内容抽象陈旧,继续改进;教学模式相对滞后,学习方法和学习指导的研究亟待开展。

3.对高等数学课程改革开展了实践和探索。

在高等数学数学课程改革全面推进过程中,高等数学课程在不同程度上进行了改革的实践和探索。归纳起来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转变教育观念和课程观念;开展高等数学精品课程建设;推行分层教学、模块化教学;项目化教学等。正如季桂德怀认为,既要为专业服务,更要发挥育人的功能;既要具有现实性,又要具有适度超前性。以“数学素养”为导向,以“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为要素,以“思想理念、师资队伍和模式创新”为依托。如艾艺红认为,高等数学应作为一门工具课来教;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

二、本校根据专业需求对课程改革的实施策略

1.课程目标的改革。

课程目标是对某一阶段学生所应达到的水平提出的要求。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高等数学课程改革的主要观点有:(1)更关注人的发展与数学素养的提高,(2)面向全体学生,(3)关注个体差异,(4)注重联系社会实际。结合专业特色,根据学生的需要教学,以“必需、够用”为度,为专业服务。因此,课程目标如下:(1)注重专业问题的解决,(2)加强与专业联系,(3)注重专业实际应用。

2.教学内容选择。

针对财会专业对教学内容进行选择,组织专业教师与高等数学教师共同研讨,针对财会专业开设专业课程如微观经济学、统计学、运筹学和计量经济学等课程对高等数学的要求,注重不定积分与定积分,概率统计中的统计分析,参数估计,假设检验等章节的教学。高等数学课内容与专业课内容可穿插教学,专业课要用高等数学知识,可以先学习再运用,加强两者的互动,既体现高等数学课教学的服务功能,又突出高等数学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例如要解释经济问题中边际成本的经济意义,可以由某一点处x■的导数f(x■)的定义出发,得出它的经济意义为:当产量在某一个值的基础上变化一个单位,成本会相应增加边际值个单位。高等数学教师要尽可能了解专业,多结合专业实例讲解数学,让学生知道学了有什么用,用在哪里,怎么用,通过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的自觉性。例如在讲解一元函数极限理论中的两个重要极限之一的■(1+■)■=e时,可以设计求银行存款利率(连续复利,也就是将利息连续计入本金重复计算)的实际问题引入。教师也可以积极创造条件发动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数学模型理解、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在“做”中学数学。

3.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实现职业院校高等数学课程改革的目标。

(1)充分发挥数学课程工具作用,提升数学为专业服务的观念,数学应该贴近生活,与专业课程紧密联系,贴近学生已有的基础和认知水平。

(2)在教学中尽可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参与度:①深入了解学生,解开学生对数学学习恐惧的心结。关注学生基础的差异,针对高中数学薄弱的状况,做好知识衔接。②采取多媒体辅助教学,把抽象的知识通过图片等途径直观地表示,弥补学生抽象思维的不足。③开展启发式和实践性教学模式,逐步培养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创设数学情境,引入专业或生活背景实例,进行高等数学应用方面的小调查小论文,鼓励学生将所学高等数学知识用于专业课程的学习、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中,做到学以致用。④实施分层教学,适当降低难度;面向全体学生,多层次、多角度设问,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信心。⑤教师多整合教学手段,创造物理环境;融洽师生关系,和谐心理环境。学生应积极调控学习心理,开发学习潜力,养成良好习惯,改进学习方法。

参考文献:

[1]丁志清.独立学院经济类高等数学教学的几点体会[J].科技信息,2011,12:124.

[2]于海波.应用型本科高等数学课程改革的探索[J].理论观察,2010,03:115-116.

[3]郝军,段瑞.高职《高等数学》精品课建设的研究和实践[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

[4]黄小青.经济类高等数学课程改革探讨[J].广西高教研究,2002,02:62-63.

高等数学课程论文范文第9篇

论文摘要:为了让高等数学课程教育对于人类文明的精神世界有着较大影响,对培养学生的创新动力起到积极作用。文章以社会需要和开发学生创新能力为出发点,对当前高等数学课程教育进行分析;把创新和渗透教育放在首位,阐述大学数学教育动态发展和希望;以教会学生将杂乱整理有序、使经验升华为规律、寻求各种物质运动统一的简洁数学表达为目标,对高等数学课程教育改革进行了探索和讨论

教育的本质,是使受教育的元素在新的领域中的学术、人文精神等方面具备良好的基础,支持发展和创新。而高等数学教育又灌以新的内涵,其目标是使得培养的对象在社会、科技等领域能有更多的发展和创造,于是给高等数学教学提出了适应当前形势需要的崭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文章以社会需要和开发学生创新能力为出发点,对当前高等数学课程教育进行分析;把创新和渗透教育放在首位,阐述大学数学教育动态发展和希望;以教会学生将杂乱整理有序、使经验升华为规律、寻求各种物质运动统一的简洁数学表达为目标,对高等数学课程教育改革进行了思考和讨论。

一、新的教育模式已经成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知识经济社会是一个崭新的社会形态,更是一新纪元的开始,在这个时代,知识是生产力,经济将依赖于知识生产、传播、应用和创新,于是社会劳动力的结构和素质随之发生了变化。必然对人类文化、伦理、观念提出严峻挑战;对学科发展和大学教育产生较大影响。高等数学面临挑战与改革的主要目的也就是要求教育者探寻一种能够让受教育对象在获得课程本身的基本技能的基础上,构建更加适应社会竞争需要的教学模式,其本质就是发展思想和创新能力。

二、高等数学教育的特点和目标

大学教育,在改革动力驱使下,已经是整合人文、社会科学教育、现代自然科学及技术教育相结合的综合性教育,体现了知识经济社会对高素质、高智力人才的要求。坚持人文精神、科学培养、创新能力的统一是现代大学教育的主要核心。

对于高等数学教育,由于计算机的出现和迅速发展,各门学科数量化的趋势更促进了数学与其他学科间的结合,在这种背景下,数学本身的统一性除了应体现于各门学科的相互渗透,还反映在连续与离散、线性与非线性、定量与定性、确定性与随机性的统一发展,从理工到社会人文对高等数学的要求有了普遍提高。课程本身从微积分到概率统计,从连续与离散、线性与非线性、定量与定性、确定性与随机性等方面构建了完整的高等数学体系,但是为了新的形式的需要,还必须在数学实验和模型处理等方面有所突破。这样就为高等数学教育的特点赋予了新的内容----创新能力。

高等数学教学应当适当增加基础知识内容,加强数学建模和创新发展,更多的通过教学体现数学的人文内涵,永远忠实提高教育者认识和处理数形规律、逻辑关系及抽象模式的知识能力,同时培养理性思维和审美情操。

三、高等数学教育与学生需要和社会结合

当今社会的大学生,要在复杂多变竞争激烈社会中立足发展,在学校里首先必须有意识的培养适应未来社会的素质与能力,大学只是他们终身学习的重要台阶,教师应当合适的知识载体不断提高与引导他们的学习热情、创新启发他们选择、吸取和整理知识与信息的能力,高等数学正是这样的载体,必须清楚认识到打好数学基础意味着初步掌握了一种现代科学语言工具,也学到了一种理性思维模式。大学数学教育也应该与高中数学一样突出反映抽取事物“形、数”属性的敏锐意识以及利用抽象模式和结构研究事物的思维方式。

四、充分体现高等数学的地位和作用

我们应当认识到新时代环境下的数学教育是学生掌握专业知识的重要工具的主要课程,是培养学生理性思维的重要载体,是学生接受美感熏陶的一条途径,要充分认识随着人类文明发展和科学进步,我们的努力目标是:教会学生将杂乱整理有序、使经验升华为规律、寻求各种物质运动统一的简洁数学表达,这对于人类文明的精神世界有着较大影响,更重要的是人的创新的动力。

大学高等数学知识体系及思想已经渗透到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形成了各领域的高新技术。因此作为大学公共课的数学尤其显得重要,那么今后的高等数学教育应该与学生专业的需要结合,以数学应用性思想为导向,在搞好学生基础的同时,加大学生所学专业中数学的应用的渗透。

参考文献

[1]同济大学《高等数学》第五版

[2]2001顾美玲,大学数学理论与方法.贵州教育出版社.1995

高等数学课程论文范文第10篇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大学教育不仅仅是面向少数的“精英”,而是日趋普及化、平民化。作为大学基础课程的高等数学,也不再仅仅是学习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为其它学科提供工具,更重要的是传授数学思想、培养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随着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和信息时代的到来,数学的作用日益突出,不仅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离不开数学,人文社会学科的许多领域中数学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社会对人的数学素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全国高校大部分专业的学生都在接受不同层次的数学教育。

由于数学是一种抽象符号系统在一定公理规则下的推演技术,造成了数学认知的难度,加上现行中学数学教育过分应试化,使得部分新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数学素质,对数学要么失去兴趣,要么视数学为畏途。学校由于师资等因素,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都是大班形式,近百人一个班,甚至更多,前排的学生尚能听清和看见老师的讲课,后排的学生则基本上是听不清也看不见,学生的学习热情不高。另一方面,部分数学基础好、能力强的学生常常感到吃不饱,影响了他们的学习热情,两极分化严重。

对教师而言,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高等数学的教学内容在不断扩充,而新课程的不断出现,又使得数学基础课程的教学时数不断缩减,加上教师自身教学观念的落后,教学模式的单一和教学方法的一成不变,使得教学效率低下、教学质量难以提高。

以上种种原因,使得高等数学课呈现出课程难懂、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三难现象,最终导致本课程考试及格率偏低。由于高等数学课程学时多,授课时间长,基础性强,所以高等数学课程教学效率的高低,教学质量的优劣,学生学习风气的好坏直接影响后继课程的学习和专业的发展,影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面对现状,继续按常规采用统一的模式组织教学,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1]。为此,我们开展了高等数学课程分层教学的实践与研究,本课题获得了学校的大力支持,成为学校首批教改项目。

二高等数学分层教学实施方案

1分层教学的指导思想

21世纪我国高等教育进入了大众化教育时代,高等数学不再是面向少数的“精英”,更多的学生成为了受众主体,各种层次、不同水平的学生都在接受高等数学教育。由于高考采用的是总分划线的录取方法,学生的单科成绩尤其是数学分数相差较大,在文理兼招的专业更加明显。学生中偏科现象较为普遍,期终考试的不及格率偏高,影响后继课程的学习,继续按常规采用统一的模式组织教学,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此,我们根据教学的量力性原则实行因材施教,在工科专业,高等数学课程实行分层教学,并逐步推广到文科和艺术类专业。

2分层教学遵循的原则

以人为本,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宗旨,充分体现学生自主性和量力性原则,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能力,量力而行因材施教。本项目实施的分层教学将开放性和流动性相结合,允许学生个性化发展。分层教学应以学生为本,根据学生不同的数学基础和能力,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分层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分层具有双向流动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提出申请择班听课,或根据自身能力申请参加另一层次的考试。两类班级的教学要求授课时间同步、教材统一、教学内容和授课计划基本一致。

3分层方法和教学要求

根据学生的高考数学成绩和入学时的数学素质测试,结合个人愿望,高等数学课程分为二个层次教学,第一层次(称为试点班)和第二层次(称为普通班)。其中试点班教学理论性强,注重数学思想、数学精神和数学素质的培养,注重学生数学应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允许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而普通班教学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的学习掌握,坚持量力性原则,适当降低减少理论性要求,加强基础训练,使数学基础相对较弱的学生也能学得扎实些,确保绝大多数学生顺利通过考试,进入后继课程的学习。两类班级的教学内容基本相同,但教学方法和手段有所区别,具有针对性。

4分层教学考核办法

采用“课堂讨论”、“课外练习”、“课程论文”和“基础理论、综合能力半开卷”等多样化评价方式,使考试方式从对知识量多少的评价向知识、能力、素质综合评价转变。本课程的成绩为:课程论文占20%,期终考试占60%,其他成绩占20%。而对于普通班,则采用“课堂提问”、“课外练习”、“到课率”、“期中测验”和“期终考试”相结合的考核方法。本课程的成绩为:平时成绩占20%,期中测验占20%,期终考试占60%。

三高等数学分层教学的实践

第一阶段:制定了第一学期的授课计划,两类班级使用相同教材,学内容,进行同步教学。但教学要求、教学方法有所区别,具有针对性。如对极限概念的教学,要求普通班的教师尽量采用直观的方法通过描述性语言使学生能较好地理解极限概念,而不要求出现ε语言。但是对试点班的教师,则要求采用抽象的ε语言进行教学,使学生真正理解极限这一微积分学的核心概念,为进一步学习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再如,对微分中值定理的教学,对试点班要求教师注重定理证明方法的分析和函数的构造,培养学生严谨的数学思维和创造能力。而对普通班则要求通过对几何意义的理解来掌握定理。两类班级的学生均可择班自由听课,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期中考试试卷相同,期末考试有16%的提高性试题不同。经考核,第一学期试点班80分以上的优等生占51%,中等生为32%,不及格率为17%。而普通班的及格率约为60%。

第二阶段:为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根据第一学期的教学情况,制定了第二学期的教学计划,第二学期两类班级授课时间同步,但授课计划有所不同,试点班的教学内容和难度均有所增加,并安排了课程论文写作。而普通班的教学进度相对减缓,教学难点相应减少。试点班的期中考试大胆地实行开放式考试新模式,强调数学能力和创新精神,考核结果是优秀率为27%、不及格率为14%,呈正态分布。而普通班仍采用传统的闭卷式考试模式,重点是考查学生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本次考试优秀率为10%,不及格率为22%。

第三阶段:为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优化教学内容,我们增强了试点班的数学理性思维训练和数学素质的培养,并安排了数学建模讲座。对普通班则加强了课后辅导。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允许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学生的兴趣和愿望,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根据自愿性、开放性和量力性原则,本阶段继续同意普通班部分数学成绩好的学生进入试点班听课,并可自主选择考试类别。经申请,试点班部分数学成绩不理想的学生也可进入普通班听课,参加普通班的考试。普通班和试点班期终考试统一试卷,但30%的提高性试题有所不同。考核结果是试点班优秀率为30%、不及格率为10%。普通班优秀率为15%、不及格率为30%。

四高等数学分层教学的几点体会

提高高等数学教学质量,教师首先要转变教学观念,树立以提高学生素质为灵魂的教育思想。第一点,我院是一所刚升格的普通本科院校,是属于大众化教育,不是精英教育,是培养应用型人才,不应以考研为目标。第二点,数学教育的目标除了传授给学生继续学习所需要的数学知识、培养理性思维外,还有人文素质方面的教育。尤其对理工科学生而言,人文教育往往是个薄弱环节。第三点,要承认学生个性差异,允许学生个性发展。通过课题研究的深入,我们总结出一个适合我校学生的教学理念:劝学、易学和好学。这一理念的重点在于对数学基础较弱的学生,采取温和的劝导、引导的教学方式,帮助他们逐步摆脱数学的焦虑情绪,激发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念,获得良好的学习状态,从而体现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教学思想。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是实现教学目标、落实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环节。针对传统的数学教学偏重于知识结果、解题技巧的讲授,不注重知识发生过程、数学思想方法讲授;重视应试能力的培养,而忽略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等问题,我们在实践别注重数学思想的教学。例如,为使学生通过高等数学的学习能较好地掌握微积分思想,我们将微积分思想的教学分成孕育、形成和应用三个阶段进行。通过多次孕育、逐步形成和应用发展三个阶段的教学,使学生牢固地掌握高等数学所要求的微积分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能自觉地运用微积分思想去解决问题。在教学中,我们坚持潜移默化、循序渐进的原则,采取以多种形式反复呈现的方式,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结合教材内容逐步进行数学思想的教学,从而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2]。

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为数学教学提供了一个崭新的教学模式。利用网络技术,不断建设和完善我们的课程网站,为学生获取丰富的教学资源,实行个性化学习提供一个自由的空间。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计划、兴趣和能力,充分利用课程网站提供的资源自主学习,构建个性化的知识结构,达到个性化人才的培养目的。但是我们发现,刚从应试教育走出来的大学新生,还不太适应这种现代教育模式。所以我们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转变学习观念,适应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带来的学习模式的变化,促使学生的整体素质获得全面、充分、和谐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凌明伟.关于提高高等数学教学质量的思考与实践[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05(4):29-32.

上一篇:量子化学论文范文 下一篇:化学成分分析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