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实验室管理创新的新思考

时间:2022-04-06 01:18:13

高校实验室管理创新的新思考

摘 要:本文针对实验室对外开放力度不足、实验室队伍建设薄弱、实验室教学缺乏创新性、实验室管理体制和管理方法不完善等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实验室管理的新思路。

关键词:高校 实验室管理 管理创新

中图分类号:G4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1(b)-0000-02

随着当今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实验室管理无法满足培养优秀创新人才的需求。高校应抓好基础研究为前提,把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作为实验室管理改革的重要目标,并积极加强实验室开放、队伍管理、实验教学创新和实验室管理创新等工作。高校实验室管理的改革与创新对于一个学校在科学技术创新的发展及其重要。

1 加强实验室开放,促进资源共享

通过高校实验室的开放,能够有效促进学术、技术、科研信息等方面开展多种形式的交流与合作,提升高校科技研究水平和学术地位。实验室的开放是教学与科研方式的创新,为基础研究以及更高层次的科学创新研究提供条件。

1.1 实验室开放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实验室开放打破了传统的教育模式,提供学生一个自主学习的空间和条件,其教学内容、教学时间、教学方式等都遵循学生自身的要求,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在实验过程中,学生能够主动寻求学习方法与解决办法,将学生的被动地位起升到主动地位。其次,实验室开放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创新机会和实践平台,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学会理论联系实际,更熟练掌握实验操作方法和技能,更熟练运用实验原理,科研水平得到有效的提高。

实验室开放是高等学校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客观要求,对于全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1.2 高校实验室开放力度偏低,资源共享能力有限

高校实验室开放出现共用效果不理想,开放力度偏低,开放层次偏低等问题,具体表现在实验室管理的实验时间、实验内容、实验设备管理等方面。实验时间应安排的更为灵活,使学生摆脱教学时间安排的限制,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与机会进入实验室进行科研研究;实验内容包括实验课程、实验项目、研究课题等,不仅要求其实验内容开放更具有创新性,还要求教师不断更新知识,提高自身理论指导水平;实验仪器设备的使用率偏低的现象普遍存在,主要是由于相关学科仪器设备购置相同,仪器设备管理人员配备不合理,学校客观条件不足,课程设置不合理而导致资源浪费。

实验室应全方位、高水平、高层次和实质性的开放和交流合作,逐步实现实验室资源共享和开放,优化资源分配,充分合理利用学校教学资源,搭建教学实验室资源网络共享平台,实现资源共享,提高实验室资源利用率。

1.3 基于学校情况,完善实验室开放管理制度

实验室开放要求实验室在仪器设备方面更要注重管理,因此要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建立工作人员岗位职责制,及时记录设备维修及使用情况,建立起仪器设备管理登记制度,保障仪器设备正常使用,并制定仪器设备安全细则和操作规程。其次,根据实验室开放的时间、开放课程内容、实验的项目,进行实验室统筹管理,提高设备的利用率,极大限度地发挥实验室的综合效益,避免造成资源浪费,促进资源有效整合。第三,制定合理的预算经费方案,保障科研项目的正常运行,避免经费的浪费。第四,规范学生的实验操作规程,避免对仪器设备的损坏遗失。

2 加强实验室队伍管理,培养高水平实验师资队伍

实验技术人员是基础研究人才队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主要负责大型仪器设备和公共研究平台的管理,包括仪器设备的运行、维护、优化升级及对外开放工作。在高校,一般实验技术人员被视为辅助教学人员,得不到应有的重视,高校里还存在实验技术人员年龄老化,学历、职称偏低,不能更好的参与实验室教学等工作,仅能参与日常简单的管理工作,阻碍了学校实验室的建设与发展。高校实验室应确保具有相应的资格和能力的实验技术人员的加入,引进科学技术人才加强实验室队伍建设。

2.1 引进科技技术人才充实实验技术队伍

实验队伍的建设是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关键因素,对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发挥着重要作用。吸引、凝聚与培养一流的科技人才,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聘请高学历的优秀人员,引进相关学科的专家教授、培养一批专业的实验室指导教师、建立一支专业基础深厚、掌握先进的实验技能的人才队伍,才是实验室建设管理的关键。虽然实验教学在高等教育中处于辅助地位,但高校实验室管理同样需要专业的师资进行管理,不仅要掌握相关知识,还能授课、进行实验研究、指导学生实验和维护仪器设备等工作,保障以专业化、技术化、科学化的师资队伍开展科研工作。

2.2 提高实验技术人员的待遇

高校的实验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的知识和技术水平相对滞后,不能满足学生对知识的需求并很难进行创新研究,而且实验教学队伍存在学历和职称较低的现象,高校应提供实验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进修和培训的机会,从而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实验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相对于其他专职任课教师的贡献得不到肯定,在职称评定方面处于弱势,评定标准应与其他教师不同,实验教师和技术人员更侧重实验教学的效果、实验方法、实验室管理等方面的工作业绩,单纯从发表的论文篇数、科研成果不能全面的看待他们的贡献,应在评定职称方面给予肯定。在工资和生活待遇方面,给予专职技术人员编制,调动其积极性,更好的为学校和学生服务。

各高校应根据本校的情况出台相应政策措施,提高实验技术人员的地位,,在进修、培训、评定职称和待遇等方面给予平等机会和充分的重视,应给予优厚的生活待遇、宽松自由的学术氛围和充足的科研经费,吸引更多的高端人才进入这个领域。

2.3 建立和完善实验人员管理机制

建立和完善实验室人员管理机制就要建立实验室人员岗位问责制、考核评估制度、奖罚制度以及实验室人员的培训制度。

建立实验室人员岗位职责制,对大型贵重仪器实行定机、定岗、定人的工作制度,记录设备维修和使用情况,建立起仪器设备管理登记制度,保障仪器设备正常使用,制定仪器设备安全细则和操作规程。

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考核评估制度,直接影响到实验教师和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定期对在职和应聘人员进行考核评估,将采取随机抽查、专家评估、综合测试等考核评估方式,考核评价其自身的业务管理水平、学术水平,科研技术水平等。根据评估结果建立奖罚制度。奖罚制度的建立可加强实验技术队伍建设,鼓励支持高水平的学术交流与合作。

对实验人员采取培训制度,提高实验技术水平,更新技术扩大知识面。能够通过短期培训和业余进修,让优秀的实验人员得到学习的机会,了解最新研究技术,熟练使用最先进仪器设备。

制度创新使各方面的权利和利益得到充分的体现,使实验室各种资源合理配置,发挥最大限度的效能。制度的确立,可作为实验人员评职晋级的重要参考标准。

3 实验教学创新,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实验教学是帮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必要途径之一,实验教学创新是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必经之路。长期以来,高校对实验教学重视不够,传统的实验教学一般是验证性实验,缺乏演示性实验、操作性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和研究创新性实验,高校应采取实验与理论教学相协调的实验教学方法。

3.1 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优化实验教学内容

高校应开展前瞻性、创新性、综合性的科技研究,实现人才培养、学术交流与合作,从跟踪研究向创新研究、原始创新研究发展。实验室的布局应从过去的单一学科向多学科、交叉学科以及新兴学科发展转变。优化实验教学内容与课程结构改革,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需要在实验教学中逐渐培养。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从而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教学内容应当与当前新的技术、相关学科、前沿学科相结合,将学科研究的最新动态和最新科研成果引入实验教学之中。

3.2 教学过程中,增加学生的参与性

课题研究是实验教学的一部分,课题研究工作需要老师的指导,还需要学生的参与,学生不仅能够帮助老师完成课题研究,还实现了教师与学生、教学与科研的互动。帮助学生尽早的进入课题研究对他们学习能力有极大的帮助,即培养了学生科研意识、提高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与创新能力,又在实验教学方面得到完善与创新。在实验教学中应多采用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信息化、现代化教学,使实验教学不再乏味,提高学生的兴趣与积极性,提高实验教学的效率与质量。实现网上教学资源共享,能够创造更多的学术交流、科研技术学习的机会,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

4 高校实验室管理创新,促进实验室高效运行

4.1 实验室管理体制创新

高校实验室管理体制的创新,需要建立建全一套规范、科学合理的管理体制,促进实验教学和科学研究的更好的发展。第一,高校实验室普遍存在规模过小、功能单一、不利于跨学科实验研究等问题,只有实现“共建、共享、开放”的实验室管理模式,才能极大满足教学、科学研究的需要。第二,建立实验技术人员考核评估制度,能有效直接反映实验室技术工作人员的教学、实验室管理、实验室建设等工作的业绩,有利于实验室教学与科研的顺利进行,定期对实验室人员进行考核与评估。第三,建立实验室监督机制,尤其重视监督实验经费、仪器设备的管理,确保经费的有效利用,提高避免重复采购和重复建设,监督机制的运行能够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充分发挥实验室管理部门的作用,深入基层进行调查,如实反映问题解决问题,做好实验室监督检查的工作。

4.2 实验室管理方法创新

实验室管理归根结底是为学生服务的,实验室的管理方法应遵循以学生为本,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能更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实验技能,积极参与科学研究。有效的管理方法能协调好学生与管理的关系,促进实验室高效运行。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建立实验室管理信息平台,进行网络化管理,网络化教学。学生可以在网上进行预约,针对实验人数、实验内容等情况做好仪器设备、材料等准备,确保实验有效进行。逐步实现仪器设备、实验数据、实验方法和经验的网上共享,提高了实验仪器设备的利用率和实验室的服务能力,极大满足学生的需要,而且网络化管理能及时得到学生对实验室管理的评价与监督。

5 结语

高校实验室管理是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的前提与保证,实验室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科学研究、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高校应重视实验室的管理工作,促进资源共享避免资源浪费,并加强实验室队伍管理,培养高水平实验师资队伍,培养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1] 陈六平.关于当前实验室管理及实验教学中若干问题[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01):152-156.

[2] 李伊荇,侯文海. 浅谈高校实验室建设的不足与完善[J].实验室科学,2007,(05):110-112・

[3] 林卉,胡召玲等. 高校开放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03):152-155.

[4] 张淑玲.浅析高校实验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6,(01):94-95+106.

[5] 朱健平.实验室建设的关键是实验技术队伍的建设[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4,(10):81-83.

作者简介:张谦舵,男,齐齐哈尔人,讲师,大专,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实验师。主持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课题,作为主要承担着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等所多项课题。

云南师范大学“地理学国家一类特色专业”和云南省一类精品课程“地理科学导论”成果。

上一篇:十年防疫记 下一篇:多媒体教学在拉丁舞教学中的优化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