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思考

时间:2022-04-06 05:17:11

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思考

摘 要:辅导员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坚力量。目前高校辅导员自身素质及学校管理体制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高校学生管理的效果。因此,要从构建规范化的辅导员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辅导员的培养制度和支持机制,加强辅导员队伍专业化、知识化、专家化建设三方面入手改进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队伍 建设 思考

辅导员是大学生的“第一老师”,他们与学生朝夕相处,帮助学生直面学业、生活、心理中的种种问题,陪伴学生的整个大学生活,对学生的成长、成才有着相当的影响。辅导员队伍已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坚力量。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大学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独生子女比例越来越高,面对学业、就业、适应等成长中的一系列的困扰,需要有人引导、帮助,尤其是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辅导员需具备组织、沟通等专业技能,教给学生“做人”、“做事”,辅导员肩负的职责甚至比专业教师还要重大。因此,打造一支职业化的辅导员队伍并建立与之匹配的管理体制和评价机制,是当代高等教育发展的内在要求,同时,才能适应高校教育管理的新形势。

一、存在的问题

1.辅导员自身素质问题:⑴目前高校普遍缺乏一些理论水平高、经验丰富的资深辅导员,不能满足和适应新形势下学生工作的多层次需要。如果没有相关的专业背景和知识储备,在面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要求和各种复杂局面时,辅导员就会不同程度地存在知识恐慌和本领危机。⑵就业辅导应是辅导员的核心工作,而很多高校辅导员是刚刚毕业的大学生,自己没有真正去职场打拼的经历,自然无法进行切实有效的辅导。⑶研究表明,大学生中有近90%的人认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非常必要,缺乏教育学心理学知识背景的辅导员很难进行有效的心理辅导。⑷一些高校辅导员已经出现“职业枯竭症”(又称“职业倦怠症”)倾向。“职业枯竭症”是一种由工作引发的心理枯竭现象,是工作的重压下所体验到的身心疲惫,能量被耗尽的感觉,这和身体的疲劳是不一样的,而是缘自心理的疲乏。表现的症状有:对工作丧失热情,情绪烦躁、易怒,对前途感到无望;工作态度消极,对服务或接触的对象没耐心、不柔和;对自己工作的意义和价值评价下降。专家认为辅导员作为助人的职业当助人者将个体的内部资源耗尽而无补充时,就会引发倦怠。2.学校管理问题:⑴就现有高校的管理模式看,辅导员成了管理员、保姆、服务员。高校各部门的日常管理工作最终落实在辅导员身上,而主要应该做的思想政治工作却被忽视了。辅导员们普遍感到整天忙忙碌碌,感觉不到多少工作成果,看不到发展方向。⑵管理体制不清。辅导员工作涉及到学生工作方方面面,许多辅导员搞不清谁才是自己真正的直接领导者。多头领导,导致工作关系混乱,致使多部门在工作过程中对辅导员进行领导,而辅导员则成为“秘书”和“传话筒”,客观上加重了辅导员的工作负担,导致辅导员疲于应付和工作的盲目性。⑶制度不健全。目前高校辅导员职能职责分工的机制与条例不完善,相关的选拔、任用及管理制度滞后导致了辅导员队伍在操作、评价、考核等多方面环节中无章可依,形成了混乱的管理局面。⑷职责的不确定。许多高校辅导员职责的不确定,导致工作难以量化,考核缺乏必要的依据和标准,无法根据辅导员工作的实际形成奖惩体系,考评体系的不完善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辅导员的职业成就感。⑸辅导员待遇偏低。年轻教师可以从助教、讲师做起来,通过努力能做到副教授、教授。而辅导员做了几年,却只是个老辅导员,辅导员工作业已成为“没有前景的职业”,这势必造成辅导员队伍的不稳定。

二、改进措施

1.构建规范化的辅导员管理机制:⑴高校要组织有关人员编写《辅导员工作手册》,使辅导员的日常行为操守有规可循,有章可依,从而提高辅导员整体队伍的规范性和工作的严谨性。⑵高校要制定切实可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员考核办法及实施细则。要坚持四结合原则,即:平时考核与年终考核相结合、领导与学生评议相结合、定性与定量考核相结合、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和工作成效相结合。通过建立严格的辅导员工作考核制度,明确职责,奖罚分明,可以充分调动辅导员的积极性。2.进一步完善辅导员的培养制度和支持机制:⑴设立学生工作专项研究经费和培养经费,支持辅导员开展理论研究和问题研究,提高辅导员的科研水平;定期组织辅导员培训并选派优秀辅导员进修、考察。⑵明确辅导员的“双重身份”,辅导员既是教师又是管理干部,这就对辅导员队伍提出了“双重身份”的标准,辅导员作为教师,要负有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责任,要提高师德和业务水平,以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风范影响和教育学生,用自己的知识、经验和感悟辅导学生。作为管理干部,辅导员工作在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第一线,要坚持以思想政治教育为核心工作,寓指导于辅导之中;以学生事务管理为基础工作,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同时,明确了辅导员既可以聘专业技术职务,也可以确定相应的行政职务和级别,使辅导员感到工作有要求,发展有前途。⑶坚持“三个同等对待”。一是辅导员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取得的成果与教学、科研方面的论文、成果同等对待。二是辅导员团课和带领学生社会实践、军训、指导社团活动等与专业课教师的课时同等对待。三是辅导员指导的受到市级以上表彰的学生社团、集体和个人与优秀科研成果同等对待。⑷有关部门要建立“辅导员园地”网站,旨在加强辅导员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形成辅导员队伍研究工作、交流经验、共享成果的互动、互助氛围。使辅导员在交流和沟通中互相学习,从而掌握更多有利于开展学生工作的方法理论,并且能增强辅导员工作的积极性。3.加强辅导员队伍专业化、知识化、专家化建设。建立辅导员终身职业制,加强辅导员职业化建设。安心辅导员工作、扎根辅导员工作、做好辅导员工作,是实行辅导员专业化的基础。通过多种途径增强辅导员岗位的职业吸引力,增强辅导员工作的认同感、事业感、成就感,激励辅导员岗位奉献、岗位发展和岗位成才。⑴加强辅导员的专业化培训,促进辅导员扩充知识,增强能力,提高素质,进行专业技能培训。辅导员的主要工作职责应是学生思想、管理工作,应想法让思想政治辅导员从班级琐事中解放出来,从事更加富有内涵的育人和咨询工作。对辅导员进行系统的专业培训,包括党团建设,沟通技巧、心理咨询、职业指导、教育基本理论等内容。提高辅导员的政策理论水平和对学生进行心理咨询的能力及职业指导能力,增强其职业化信心。同时,鼓励辅导员做关于教育管理方面的课题,建立辅导员论文库、案例库,使辅导员工作走向专职化、专业化。⑵制定辅导员专业技术职称评聘体系。职业辅导员与专任教师一样,可以评定职称,享受一定待遇。专职辅导员既可以按照辅导员职称评审标准,评聘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或其他相关学科的专业技术职务,同时可根据工作年限和实际表现晋升相应的行政职务。高校要将辅导员的岗位津贴等纳入学校内部分配体系统筹考虑,确保辅导员的实际收入不低于专任教师的平均收入水平。⑶新时期大学生的思想、心理、个性以及活动交往等因素的变数增多,加之社会转型、科技变革、全球化等方面的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诸多新课题,迫切要求辅导员要有知识、有水平、重研究、重探索,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知识含量和针对性。辅导员队伍的知识化、专家化应注重四个方面:强调辅导员工作的学科性,肯定辅导员工作;抓好岗前学习培训;抓好在职学习培训;抓好离职脱产学习培训,这是提高学历层次,培养和造就学生工作专家的主要途径。学校要根据学生工作专业化的方向,鼓励、支持、引导辅导员攻读思想政治教育学、伦理学、管理学、心理学、教育学等专业的硕士、博士学位,提高他们知识的系统性和科学性,为造就知识型、专家型辅导员创造条件。

陈鸿雁、李金华: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工作部。

上一篇:现代四川期刊与抗战文学情结探析 下一篇:大学就业指导取向模式的特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