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加强高校辅导员职业素养的一点思考

时间:2022-02-22 06:27:22

对加强高校辅导员职业素养的一点思考

【摘要】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主体之一,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骨干力量。加强辅导员队伍素质建设,对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成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 职业素养

【中图分类号】G4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8)08(b)-0080-02

为加强我国辅导员队伍建设,党中央、国务院专门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央16号文)以及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教育部令第24号)配套文件,全面、系统地阐述了高校辅导员工作的重要意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保证。”[1]笔者认为,当前我国辅导员队伍自身素质是参差不齐的,从学生成长的需要和我国当前辅导员队伍现状两方面比较来看,我们有必要从政治素质、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心理素质等方面全方位加强辅导员自身建设,以便更好的满足学生成长需要。

1 高校辅导员应具备较高的政治素质

高校辅导员的工作性质决定了辅导员应该具有极高的政治素养,要干好辅导员工作,就必须树立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能够准确把握党的方针政策,落实好各级党组织的政治任务,具有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和洞察力,从而成为学生群体中先进思想的宣传者、推动者和落实者,培养出政治合格的有用之才。根据帕森斯的理论,“个体在扮演某一角色的过程中,总是努力使他在情境中传达出来的印象与实际赋予他的同角色相称的个人素质相同一致”[2]这让学生对辅导员角色有了更多的期待,而政治素质是辅导员首先要具备的素质。

提高高校辅导员的政治素质,一是要把好入口关。要把那些政治坚定、思想素质高、热爱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具有一定业务知识的人员选拔到高校辅导员岗位上来。二是把好教育关。要通过定期、不定期培训,通过集中学习和自我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对马克思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的学习,加强党在新时期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学习,加强党的教育方针的学习。通过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学习,充分认识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对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重要性,进一步增强做好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学习,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抵制资产阶级自由化、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思想的侵蚀。三是把好制度关。要建立辅导员的评估机制,定期对辅导员的政治理论学习进行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考评,从制度上督促辅导员加强政治理论学习的自觉性,激发其政治热情。同时,学校要重视辅导员的个人发展,畅通辅导员的发展出口,采取措施鼓励有志于学生工作的辅导员走职业化道路。

2 高校辅导员应具有良好的敬业精神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辅导员作为学生最亲密的教育者,必须要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具有诚实、乐观、积极、上进的精神风貌,以影响和感染学生。现实中,学生辅导员的工作是繁杂而艰苦的,他们的日常工作有些是有形的,更多是无形的;有些工作是在工作时间中进行的,有许许多多的琐事是在业余时间进行的。辅导员工作基本没有节假日的概念,一天几乎24小时,都处于紧张状态,难以量化计算,全凭敬业精神和良心。因此,要做好学生工作,辅导员必须具备良好的思想素质和崇高的职业道德。

目前,就大多数辅导员而言,他们对新时期高校德育工作的地位和作用有比较正确的认识,能把学生工作作为一项崇高而伟大的事业来做,在实际工作中表现出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具有较强的职业荣誉感和乐于奉献精神。但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经济成分、生活方式和物质利益的多样化,人们的价值取向呈现多元化的特点,价值追求的兴奋点也出现了由长远转向眼前、由精神转向物质、由集体转向个人的倾向。受其影响,一些辅导员对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地位和作用的认同开始动摇,对自己的身份和前途感到迷茫。并且,在新形势下辅导员工作的压力也很大,现在的辅导员工作至少面临来自三方面的压力:社会变革的压力,即辅导员工作能否受到重视;服务对象的压力,即能否得到学生的尊重和信任;自身的压力,即传统工作方式和辅导员自身修养能否满足现实需要。针对这些问题,一方面,需要政府和学校采取长效机制,确保高校辅导员队伍进得来、稳得住、出得去;另一方面,辅导员本人要对本职工作充满热心、爱心和责任心,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素质,把辅导员工作作为崇高的事业用心去做,那么,辅导员的工作就会有所进步、有所发展、有所作为,就会赢得社会的认可和学生的尊重。

3 高校辅导员应备一定的文化修养

当代大学生思想敏锐、信息灵通,接受新事物快,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奋发向上的精神,他们敬仰和崇拜学识渊博、成就斐然的人。这就客观上要求高校辅导员应具有较渊博的知识和较高的人文素养。具体来看,辅导员的知识结构一般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3.1 要有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

只有学习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工作才能抓住重点,才能有的放矢,才能出成效。缺少正确理论指导,辅导员的观点、见解和主张就很难自圆其说,语言也会变得苍白无力,工作会陷入盲目性、被动性和随意性的状态。这直接影响到辅导员的权威性和思想政治工作的质量和效果。能否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教育学生、引导学生,是判断高校辅导员能否胜任本职工作的一个重要尺度。

3.2 掌握教育学与心理学知识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把他们培养成合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是辅导员应尽的职责。教育、引导学生不仅需要热情、需要全身心地投入,还需要掌握科学的工作方法。高校辅导员只有掌握了教育的规律、方法,了解了学生的所思、所虑、所求,并且能够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知识针对性地解决问题,才能使工作更加贴近实际、贴近学生;才能达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才能使学生心理上接受、口头上承认、行动上见效,才能引导学生朝健康的轨道上前进。

3.3 要广泛涉猎社会科学文化知识

如哲学、政治经济学、天文、地理、历史学、社会学、人际关系学、管理学、法学等相关知识,不断开阔自己的视野,丰富自己的知识面。宽广的知识面和合理的知识结构可使高校辅导员更易接近学生,缩短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找到更多的工作结合点,为学生的素质教育和全面发展提供有益的帮助。

3.4 高校辅导员要掌握一定的科学技术知识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网络已成为学生获取新知识的重要途径。所以,高校辅导员应学会运用网络开展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和互联网的特色进行“因势利导”与“造势引导”相结合的教育。

4 高校辅导员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如同所有的教师一样,高校的辅导员自身面临许多学习、工作、生活压力,同时还要充当大学生的心理问题的辅导者、心理素质的塑造者。因此高校辅导员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显得尤为重要。

心理素质应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4.1 坚强的意志品质

辅导员每天工作在学生工作的第一线,和学生接触最多,他们的一言一行对学生有直接的影响,因而辅导员应该有坚持不懈地克服困难、完成“困难学生”转变的艰巨任务的能力。并且辅导员还应具有高度的自觉性,有明确的目标,能够虚心听取同事和学生的正确意见,在工作中要有锲而不舍的奋斗精神,对待学生工作要耐心、细致、热情、充满信心。

4.2 良好的情感品质

经验告诉我们,没有教育主体对教育客体的全面准确了解,就不会有教育过程的开始,更不会有真正有效的教育。辅导员在平时的工作中应善于用自己的真情去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具有理解学生和尊重学生人格的良好品格,有利于排除与学生间存在的情感障碍,缩短与学生的心理距离,促进彼此间思想和心理的沟通,提高思想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4.3 要具有良好的情绪修养

在学生工作中能慎重对待自己的言行,善于支配和控制情绪,是辅导员有效影响学生的重要心理因素。因为辅导员每天要和许多学生接触,而大学生正处于情感丰富但情绪不稳定的心理发展阶段,在教育和管理中可能出现偶发事件,这时辅导员应能沉着、冷静、理智地对待学生,以诚恳的态度向学生讲道理、提要求,才能妥善处理偶发事件。

4.4 具有良好的性格

培养健全的自我意识和现代化的观念,科学地塑造良好的性格,不仅能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全面成功,而且将推动全民族心理素质的提高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培养大学生的良好性格是大学生自身和广大高校教师及青年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任务。辅导员的良好性格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并且还可以促进能力的发展。优秀辅导员的性格应具有以下特点:宽容大度、充满自信、谦虚谨慎、诚实、具有幽默感。高校辅导员集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于一身,在大学生成长过程中扮演着政治上的引导者、思想上的教育者、行动上的管理者和心理健康知识的传播者等多重角色,高校辅导员应明确自己的工作职责,并不断提高适应本职工作应具备的职业素养,才能跟上新形势、适应新要求、取得新成效。

5 高校辅导员应具有较强的综合能力.

素质能力是以人的生理和心理素质为基础,在认识和实践活动中形成、发展的完成某种任务的能动力量,是体力和智力的有机结合、物质和精神的动态统一。“辅导员队伍建设必须着眼长远、立足培养,给他们搭建实现人生价值的平台,建立有利于辅导员安心、用心、诚心工作的长效机制,真正增强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吸引力,使他们真正产生归属感和认同感,最终实现专业化培养和职业化发展的目标”[3]从某种意义上讲,能力是素质在一定条件下的外显。

高校辅导员的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5.1 调查研究能力

高校辅导员的基本任务是教育引导大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塑造健康的人格。辅导员对不同的学生进行教育引导要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就必须全面、深入地了解、掌握学生的思想状况和个性特点,以及学习、生活、家庭的基本情况,从中发现学生的思想变化和成长规律。而所有这些情况的获取都是建立在调查研究基础之上的。因此,辅导员调查研究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到工作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5.2 语言表达能力

辅导员要经常通过内容丰富、逻辑严谨、生动形象的语言艺术去教育学生,因此,语言表达能力极其重要。一个优秀的辅导员要能熟练驾驭自己的语言,做到表达准确、严肃、通俗、生动。要努力掌握谈话、对话、辩论的语言技巧,能够在公开的场所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善于作演讲和宣传。辅导员要善于把自己的工作思路准确地用语言或文字表达出来,以便向上反映问题,向下进行鼓动。要善于针对大学生思想实际和心理特点,进行个别谈心和说服教育。此外,对工作计划、调查报告、情况反映、信息简报、经验总结等常用文体的写作能力,辅导员也要具备。

5.3 沟通协调能力

学生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宽、环节多、费用少、任务重,“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因此,辅导员要善于协调上下、左右、内外等方方面面的关系,既要经常与领导、教师、班主任等保持密切的联系与沟通,更要协调好与学生、学生干部的关系。学生干部是高校学生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骨干力量,辅导员若能带出一支靠得住、想干事、能干事的学生干部队伍,就可以使学生工作做得有声有色、并且有成效。

5.4 组织管理能力

高校辅导员一方面要贯彻执行学校的各项决定和规章制度,另一方面又要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面对如此多的“规定动作”和“自选动作”,辅导员不但要具备从宏观和全局上进行决策和调控的能力,而且更要具备从微观方面和具体细节上进行指挥和引导的能力,要不断明确学生组织各机构的责、权、利,更要学会优化配置具体活动中的人、财、物、信息、时间等资源,实现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

5.5 分析判断能力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生活中的一些不确定因素逐渐增多,由简单原因引起复杂结果的事件随时都有可能发生。辅导员与学生接触最多,会遇到许多无法通过预案准备的突发事件。为此,要求辅导员通过在复杂环境中的实践锻炼,培养和提高自身审时度势、灵活反应、当机立断的能力。一旦发生重大灾害性事故、治安案件等突发事件,能做到处变不惊、沉着应对、果断处置,及时稳定学生的情绪,防止事态扩大。这也就需要辅导员在日常生活中处处做有心人,积累生活经验,敢于面对各种复杂局面,做到胸有成竹。在情况发生新的变化时,能够从实际出发,对原有的决策、方案和意见及时进行修改和补充,因势利导,把工作推向前进。

参考文献

[1] 中国青年报[N].2004-10-15:2.

[2] 帕森斯:社会行动论[J].北京:商务印书馆,1974:213-221.

[3] 桑秀国:地方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与管理问题研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124(4):43-44.

[4] 翁铁慈:高校学生辅导员行动指引[M].北京:中国福利会出版社,1991:132-142.

上一篇:西部研究生教育快速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思考 下一篇:论高校教材选用的几个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