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学校课程改革论文

时间:2022-04-06 02:27:56

农村学校课程改革论文

一、农村基层领导的教育教学理念是实施素质教育、新课程改革的关键所在

在农村,乡教委(学区)主任、校长是学校教育工作的组织者、管理者、决策者,他们的教育教学理念、管理水平、工作能力直接影响着课程改革进程。可是,在农村,整日繁忙、琐碎的日常事务,教委主任和校长们没有更多时间集中精力专搞业务,无暇学习新的管理理论和教育理论,更别说研究新的教育教学方面出现的新问题了。传统型、经验型的管理是他们手中唯一的“法宝”,最突出的表现为:“分”是管理的核心,“章”是管理的主题,“权”是管理的主基调。可这样的管理却出现了可悲的结果,教师和学生变成了分数的奴隶,管理变成了检查(教案、作业批改),严重扭曲了教学的本性,所谓的课程改革也就成为了追求高分的“遮羞布”,教改也只能是表面文章,搞形式主义。权力至上的管理方式泯灭了教师工作的独立性、创造性和个性。苏霍林斯基说:“学校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领导。”可我们的学校管理最为缺乏的恰恰是思想。因此,农村基层领导必须率先转变教育理念,把领导教职工创造性实施素质教育、新课程改革作为主要职责。一方面要坚决改变传统的落后管理模式和不合理的规章制度;另一方面要积极探索符合素质教育理念和体现新课程改革精神的新举措,认真学习和准确掌握素质教育理论好方法,勇于探索,大胆实践,努力提高自己决策和管理的科学性。

二、教师自身素质是实施素质教育、新课程改革的根本保证

面对新世纪的挑战,我们必须加快推进素质教育的步伐,而课程改革是促进素质教育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关键,受到了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新的课程理念、新的课程标准、新的教材和新的课程评价标准的突现,强烈冲击着现有的教育教学体系,对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教师在课程改革中能否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关键在于他们的素质。然而,目前农村教育还没有跳出“应试教育”的圈子,教师还在为“应试”而苦干、蛮干,他们的教育观念和人才观念,如重教书轻育人,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唯分数论,片面追求升学率,严重影响了素质教育的实施。“搬口喂食式”的陈旧教法,一本书、一张嘴、一支笔的教学手段,限制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死教书”“读死书”酿成了我国的教育现状:基础扎实,赢在起点,创新不足,输在终点。因此,在当今信息化的社会中,教师应自觉去培养适应时代需要的素质。这就要求教师自学新的教育教学理论,确立符合时代精神的教育观、教学观、人才质量观,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确保农村学校素质教育、新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

三、基础教育投入是实施素质教育、新课程改革的的客观基础

现代化的教育需要现代化的设施,当前广大农村的教学设备仍相当简陋,好多地区虽然实现了“两基”,但那只是低层次、低标准的,还远不能满足新世纪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由于教育投入的力度不大,办学经费捉襟见肘,学校又无力添置,以致于学校电教器材相对匮乏,绝大部分学校根本没有像样的电教器材,只有极少数学校配有复读机、电视机、影碟机等。这严重影响着农村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制约着新课程改革的进程。而教育部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中已指出要列出专项经费用于支持课程改革,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可比照部级专项,相应划拨地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项经费,并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基层政府应紧紧抓住这个难得的机遇,积极争取和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并做到加强教育经费的管理,堵死教育经费外流的漏洞,真正做到专款专用,不断提高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益。

四、良好氛围是实施素质教育、新课程改革的必要条件

素质教育、新课程改革是综合性配套改革,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一场深刻变革,是一项关系全局、涉及社会各方面的系统工程。素质教育、新课程改革光靠学校是远远不够的,社会各界都应认识、理解、关心和支持这一跨世纪的教育工程。现阶段农村还没有走出“应试教育”的误区,教师、家长的思想一时还难以转变,他们只认准学生的成绩。这就要求地方政府把握好正确的舆论导向,大力提倡、宣传课程改革。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尽快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改变以往以学生的统考成绩来评价教师、学生、学校的做法,积极探索符合素质教育要求、新课程改革精神的考试评价办法,特别是要把广大家长从“分数”的阴影里引导出来,使他们能客观面对学生的成绩,从而赢得家长的理解,使社会各界都参与课程改革中来,支持课程改革,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使课程改革能在农村顺利展开。

作者:何贵林单位:甘肃省秦安县兴国镇第一小学

上一篇:高职管理类专业课程改革论文 下一篇:炼焦工艺课程改革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