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呼唤有效教学实施中的“点”

时间:2022-04-05 06:05:39

新课程呼唤有效教学实施中的“点”

新一轮课程改革掀起教育教学“个性化”的“革命”活动,引领教师在素质教育的广阔空间拓宽视野、更新理念,打造赋予教师艺术特色与学生“个性”成长的教育教学发展策略,优化教学模式与转变学习方式让师生享受课堂生活的快乐。回眸应试教育时期的高原生活,教师墨守陈规,学生在定式中养成,显性的知识传授与关注成长的“星星之火”难以“燎原”学生的创新品质。而今的素质教育环境,赋予了“关注成长”丰富的哲理,创新教育的“理念”洗礼着教师从教的美丽,新课程呼唤有效教学活动的“点”的壮丽。结合课堂教学实践及对新课程的理解,浅谈实施有效教学的粗浅看法。

一、教师理念――是有效教学的立足点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念涉及培养目标理念、教师施教更新理念、教学模式及学习方式的转变理念等诸多因素,这些理念呼唤着教师持续发展、学生的认知过程与运用、学习品质及习惯的养成等方面综合素质的提升。素质教育的大背景搭建了创新教育的广阔时空,减负增效的时代构建师生个性化成长平台,教师理应接受、感悟创新教育“以人为本”的思想,从应试教育的误区中完全“解放”出来,积极主动地探寻有效的教育教学思路、模式与方法,在实践活动中洗心革面,打造崭新的教育教学艺术特色,以情激学、以情促学、以情评学,在完善教学环节的基础上凸显学生的探究需要,让教师走进课改使学生适应课程,主动参与,自主获取,尽而达成有利于学生成才与发展的育人效果。

二、教学目标――是克服教学随意性的支撑点

课程改革赋予教学目标新的生命,构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的教学价值取向,体现教学活动的多元化构建方式。多年的实践与反思,教学目标是克服教学随意性的有效支撑,是实施有效教学的重要保证。教学的预案设计要立足目标达成、教学过程要围绕目标实施,主导在“疑”上显“标”,探究活动在“标”上定“点”开展,真正让学生“身”在课堂“心”在探究中发散思维独立思考。通过对基础知识构建过程的展现,去引领学生感悟、认知,促进学生接受、探究与创造能力的提升,情感在互动中得到陶冶与达成。这样在教学环节上立足学生的需要,在目标上完善了手段,尊重信任学生,实现接受探究的平等性,目标达成的全面性,情感意志的多元性,让学生在求异思维中陶冶情操,在自主思考和合作交流中品尝学习快乐,让显性与隐性目标在实践中得以互补,为课堂教学活动科学有效提供保证。

三、创新模式――是落实新课程的立足点

创新教育的内涵十分丰富,涉及教材使用的创新;教学模式与学习方式的创新;教师的主导与学生主体活动的创新;考核与评价的创新等有利于生命课堂的宏观条件,他们受主客观条件的影响,导致教学模式、效果的不如意,诸多不如意的前提在教师。创新是教育发展的需要,是学生成人、成才的有效载体,也是教师专业能力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一是学校要健全创新管理长效机制。管理机制是引领教师发展的保证,通过创新机制激励教师解放思想,大胆实践,勇于创新。摒弃过去固化的“田园式”育人模式,丰富拓展“传道解惑”的思路与模式,积极探索构建实践活动课堂、交流互动课堂、有效问题引导课堂等有利于生命成长的课堂模式,让师生同在课堂中绽放异彩,实现教师奠基作用与提高学生的幸福指数;二是积极打造追求兴趣克服压抑的课堂空间。托尔斯泰指出:“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育人为本”的人文教育观是现代教育的核心价值,是“理”与“情”的结合体。因此在教学实施中教师理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实际能力探究教学策略与模式,从情感价值与能力培养等方面优化教学活动,实现教学“解放”和学习“心理解放”,将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营造课堂活力,在有效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的同时积淀求知欲望,让学生在愉悦的情境中享受平等、尊重,在关注中树立自信,在体验活动中发展。使学生的无注意意识与有意意识互补,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探究活动,让文本知识与自主实践得到有机结合,教学效果在创新中提升。

综上所述,对实施有效课堂教学的看法及“课堂教学”内涵的认识,懂得课堂就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多元化活动空间。认识了课堂,才算真正理解了教育;改善了课堂,才算真正落实了新课程。有效课堂是新课程实施所追求的重要目标,是从知识课堂走向生命课堂思维型教学文化,它赋予教师新的生命与发展空间,需要真实创造、真实探索、真实实践,这样我们的师生才能与新课程同成长。

上一篇:关于小学数学预习的几点思考 下一篇:创设情境,提高学生写作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