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经济已到万柳成荫时

时间:2022-04-04 11:09:16

民营经济已到万柳成荫时

最近,一则关于民营经济的“蛇吞象”故事将成为中国民营经济发展史上的一段佳话,那就是8月2日,民营企业的优秀代表――吉利集团在伦敦完成了对沃尔沃轿车公司1 00%股权的收购。在中国,民营经济已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最为活跃的一部分,蓬勃发展之势令人惊叹。

在提到民营经济发展时,我们不能忽略一个特殊的团体,它一直在为民营经济的发展奔波,为维护民营企业的权利呼吁,是联系民营企业与政府之间的一座桥梁,这个部门就是工商业联合会(简称工商联)。在首都北京,民营企业在多个经济领域独领,拥有16000余家会员的北京市工商联功不可没。日前,本刊记者专访了北京市工商联副主席李蒸平,就北京市民营经济的发展状况与他进行了对话。言谈之间,我们看得出民营企业对“三个北京”建设所做出的贡献;也深入了解到工商联如何致力于引导民营经济的健康发展,而更为可贵的是,我们求得民营经济何以立身的法宝。

为“三个北京”建设注入生机与活力

奥运会后,市委、市政府作出了建设“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的重大决策。民营企业如何更好地参与“三个北京”建设,这是北京市工商联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在‘三个北京’建设中,首都民营经济是一支积极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李燕平认为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体现在人文北京建设中,民营企业的企业文化不仅传承着北京优秀的人文思想理念和人文精神,也创造着新北京、新时代的崭新思想和文化。“现在,民营企业越来越重视企业文化建设以及建立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和谐劳动关系。在我们的会员中,有1000多家企业被评为北京市及工商联系统的文明单位。另外还有一批企业在全国和北京市的双爱双评(“企业爱员工,员工爱企业”和“评选热爱企业的好员工,关爱员工的好企业家”)评比活动中进入到先进行列。从企业劳动关系的和谐方面来看,北京当之无愧位于全国各省区市的前列”,李燕平说。

有乐业才有安居,从提供就业机会方面来说,民营经济也为人文北京建设发挥着重大作用。据李燕平介绍,截止今年6月底,北京市个体私营经济实体已占全市市场主体的88.2%,从业人员将近400万。没有成功的就业,就不可能有和谐的北京,民营经济的发展给北京带来了实打实的好处。

在科技北京建设中,民营企业更是响当当的生力军。在中关村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当中,民营经济占了80%以上。

民营企业参与绿色北京建设更是不甘落后,从事新能源,新材料及节能环保、绿色农业的民营企业,是建设“绿色北京”的骨干力量。“我们已经向北京市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推荐了好几个参与垃圾分类与减量化处理的典型企业。事实证明,这些企业在促进首都建设节能环保型社会的同时,也在身体力行地实现着企业本身的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李燕平高兴地介绍道。

努力为民营经济发展创造三种环境

1993年,李燕平调至北京市工商联工作,到如今已有18个年头,他见证了民营企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在夹缝中生根发芽到现在开花结果,万柳成荫的喜人局面。作为连接政府与企业之间的一座重要桥梁,李燕平认为,工商联的职责应该是积极呼吁,努力为民营经济发展创造三种环境。而作为人民政协的组成单位之一,工商联的特殊地位也为开展工作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第一是客观公正的社会舆论环境。“刚来商会时,对民营经济并没有深入的认识,民营经济就是投机倒把,‘无商不奸’的传统观念深深印在脑子里”,李燕平如实地说出当时对民营经济的认识,“当时的社会观念就是这样”,他的话语中透出遗憾。

令人欣慰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党对非公经济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从“允许存在、加强管理、兴利除弊、逐步引导”,到“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再到“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私营企业主和个体工商户在内的新的社会阶层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非公有制经济终于有了正式的名分,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的民营经济,也终于迎来了发展的春天。

“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让社会公众了解民营经济,给民营经济一个客观公正的舆论环境。”最近,北京市工商联组织了一次“走进民企”的活动,就是希望社会各界能够去民营企业实地参观,真正了解民营企业。“我们组织了一批军官去一个飞机科研制造公司参观,他们看后叹为观止。这家民营企业现在正在根据军方定制要求制造无人驾驶飞机,价格仅相当于美国同类飞机的十分之一,而质量相差无几”,李燕平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第二是为企业营造公开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高门槛”、“玻璃门”、“弹簧门”都是民营经济发展的瓶颈所在,难以与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享受同等的市场准入待遇,这是目前民营企业遭遇不公现象的集中表现。据调查显示,由于民营企业大多无抵押、质押物作担保,很难达到国有银行的贷款条件,所以我国民营企业的自我融资比例高达90.5%。“我们不能为企业营造一个公开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但是我们可以强烈呼吁政府来做这件事情”,李燕平坚定地说。 “过高的门槛准入制度,其实就是一种变相的垄断。而玻璃门是什么?你瞅着前面的目标伸手可及,可当你接近的时候却还”铛“地一声撞回来了,头破血流。”工商联积极建言市政府建立民间投资领域的指导性行业准入目录,利用合资、合作、联营、项目融资等方式,提升民间投资的参与度。令人欣慰的是这些建议都有所采纳。

第三是营造一个切实有效的法律保障环境。“北京的法制环境相较外地更健全,但若想让法律践行在每一个角落,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工商联被誉为民营企业的“娘家”,此言不假,李燕平的字里行间都吐露出对民营企业的关爱。

民营企业应树立两种意识

在过去的两年中,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毫不客气地冲击着我国的民营企业,它们不得不接受这样一个突如其来的考验。而另据报道,我国每年新注册民营企业15万家,但每年倒闭的有10万多家,民营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2.9年。除了政府的政策支持以外,民营企业自己又应以何立身,增强抵抗力?

“要想生存发展必须树立危机意识,而要想做大做强必须树立合作意识”,李燕平对民营企业提出忠告。

经济危机到来时,受冲击最大的往往是民营企业。如今国家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淘汰落后产能,对民营企业也是一个挑战。“原本是卖烧饼的,现在要去搞高科技,好做吗?”李燕平一个幽默的比喻道出了民营经济遭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求时的尴尬,“现在生产成本和人力成本都在不断提高,企业的机会是越来越多,但风险也越来越大,如果没有危机意识,对形势不够敏感,对政策不够了解,危机到来时、政策转变时,首当其冲受影响的还是民营经济”。

“另一方面要树立合作意识,企业要发展要做大做强,合作意识太关键了,北京民营企业普遍没有深刻领悟合作的意义”,李燕平一针见血地指出。杭州湾跨海大桥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全长36公里,前后建设只用了三年零七个月的时间。在感叹这个海上长虹的神奇魅力时,鲜为人知的是建造大桥总投资的1 18亿人民币中民间投资占了52%。大桥本身的经济效益是吸引投资者的重要基础,但政府的正确引导和企业的合作意识也值得称道。

采访接近尾声,记者希望李燕平对民营经济的未来发展做个预期,他的回答别有一番深意。“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一轮快速增长时期,民营经济也进入了再次腾飞的历史时期,但仍有一些障碍摆在民营企业面前,破除障碍关键一点就是思想解放,这是政府、企业、社会共同的责任”。

前不久《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新36条)的出台能否打开民资突围通道,是否预示着民营企业一次新的闪亮出航,我们拭目以待。

上一篇:非公经济:首都发展生力军 下一篇:统计揭秘人类生命图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