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支撑建活力小镇

时间:2022-04-02 11:16:41

产业支撑建活力小镇

“这里一年前还是一片荒山,现在已经是一座城了。”在建设者的眼里,这是一个迅速崛起的新兴小镇;

“外来人口的增多带来了消费的需求,一个大排档一天就能挣好几百元。”在经营者眼里,这是一个充满商机的活力小镇;

“以产城互动、城乡统筹发展为目标,努力实现城在山中、房在林中、人在绿中、美在心中。”在执政者眼中,这是一个适宜人居的魅力小镇。

一年多的时间,普定县白岩镇的发展勾勒出一幅绮丽画卷:环境美、产业兴、百姓乐。

城镇建设重在示范带动

白山披锦绣,岩岭起新城。

白岩镇位于普定县东南13公里,是黔中城市群重要组成部分。全镇国土总面积75平方公里,辖8个行政村,人口41700人。2013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2亿元,公共财政收入2400万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7836元。

在全省“100个示范小城镇”中,白岩镇是42个省级示范小城镇中唯一一个新建小城镇。

2013年7月份动工建设以来,紧紧围绕基础设施、民生项目等36个项目建设,白岩镇已累计投入13亿元,建成了污水处理厂、中心幼儿园、讲义广场、商贸中心、扶贫生态移民工程、保障性住房、老年康体中心以及“三纵四横”的路网骨架,全新的小城镇已初见雏形。

“白岩小城镇本着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达标、高强度推进的理念来打造。”普定县白岩镇镇长罗艳说,这是在一张白纸上的一次成功试验。

记者在白岩镇看到,新建的五条道路分别取名尚礼、仁爱、讲义、崇德、智诚,赋予城镇更多人文内涵;道路绿化带种植有桂花、银杏、樱花、老人葵、红叶石兰等花卉苗木,营造了良好的人居环境;沿河而建的白族风情商业街,展现出小桥流水人家的美丽景致。

2014年,普定县委、县政府提出以“一个中心带动,四大产业支撑,多组团协调推进”的发展定位,以“巩固老镇,开发新城”为目标,把白岩镇建设成“小而美、小而特、小而精、小而富”的安普同城化“桥头堡”、安顺后花园和省级典型示范镇。

值得一提的是,占地20亩,总投资1400万元的白岩镇卫生计生服务中心,于2014年4月开工建设,现已投入营运并实现了医疗资源县乡一体化、医疗养护一体化、卫生计生服务一体化,使公共资源得到最大化利用。

“在小城镇建设方面,我们坚持以省级示范镇白岩新镇和市级示范镇马官镇作为主抓手,示范带动化处、马场、坪上、鸡场坡、龙场、补郎、猴场、猫洞8个小城镇加快建设。目前,全县10个小城镇各具特色,不断体现出小城镇作为城乡一体的纽带作用。”普定县委书记方东说,白岩新镇区是带活安普城市带的重要支撑,是普定推进城镇化发展的新动力。

发展后劲要靠产业支撑

小城镇的发展和壮大,不能简单地靠造城来实现,必须依靠产业来支撑。没有产业支撑的造城建镇,必然带来就业不足和城镇的“空心化”。

因此,白岩镇坚持把发展产业作为城镇建设的核心,依托区位优势、资源优势、产业优势,大力推进产业发展,不断增强城镇发展后劲。

“白岩新城是一个全新小城镇,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和完善的配套设施,公司员工可以享受学校、医院、交通、银行等带来的便捷生活。”黔中福达国际汽车城总经理潘先生说,公司选择落户白岩,不只是看中交通区位优势,更重要的是看中当地政府的优质服务和优惠政策。

作为白岩镇“8+3”的重要项目之一,集汽车销售、展销及相关产业配套服务为一体的黔中福达国际汽车城占地360亩,计划投资5.8亿元。公司建成后将增创税收近亿元,解决就业3000余人。

事实上,在对白岩新镇进行选址规划时,普定县就开始谋划产业发展,在引进福达汽车城的同时,还引进了思源农业有限公司,建起了现代农业观光园。此外,贵州邦拓建设投资有限公司还把湖南总部搬进白岩新镇区,小城镇也开始了总部经济的发展。

在发展的道路上,白岩镇始终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突出特色、创造精品”的原则,牢牢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依托自身资源禀赋,释放生态资源潜力,加快形成生态产业优势。通过招商引资和土地流转的方式,先后建成环城千亩生态园、千亩菊园、万亩韭黄基地等一大批生态产业。

白岩镇名副其实的韭黄村,因其所产的韭黄粗纤维低、鲜香脆嫩等特殊品质而荣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全村韭黄种植面积已达8000多亩,年产量达2000万公斤,产值在5000万元以上。

随着韭黄产业的发展壮大,2009年,该村成立了白岩镇白旗韭黄种植合作社,围绕“做大韭黄产业,致富农民群众”这一主题,着力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完善合作社管理服务机制,形成产、供、销一条龙的产业体系。

白旗韭黄已成为白岩镇乃至普定县一张亮丽的名片。目前,白岩镇正整合各种力量,进一步擦亮品牌,将韭黄产业拓展到更为广阔的海外市场,让其成为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主打产业。

文化旅游助力百姓致富

文化是城镇的灵魂。白岩镇镇区所在的讲义村,环境优美,民风纯朴,白、汉、苗、仡佬等民族文化交相辉映,多元而奇特。

丰富的文化资源,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讲义村经济转型升级的助推器。昔日无人问津的穷乡僻壤,而今已发展成为景致宜人、游客云集的旅游新村。

看到家乡近年来的发展变化,常年在外忙碌的白岩镇砂锅村村民梅世平决定回乡创业。他先在离镇区不远的村里搞现代观光农业,白岩新城建起来后,又相继开起了超市和餐馆,整天忙得不亦乐乎。

在白岩镇,像梅世平这样的村民还有很多,他们搭上了小城镇建设的“顺风车”,创业的道路越走越宽广。

罗伟家庭农场被列为安顺市农业生产观摩会的参观点;邓双前村的核桃种植面积上千亩,现已进入收成期;中心村的阿妹山庄,依托全国乡村旅游示范点的优势,每年接待游客不少于5万人,解决周边100余人的就业问题;高管、兴农等村的黄金梨、金刺梨种植面积达1000余亩,每亩年产值5.5万元……特色农业的兴旺不仅帮助村民实现了“碗里富”,同时也壮大了镇域经济实现“锅里富”。

物质生活富裕了,精神生活也必须紧紧跟上。为进一步丰富文化活动,讲义村组织辖区的文化能人、民间艺人进行花灯、高台地戏表演,将特色文化与群众活动结合起来,积极推动白岩文化旅游蓬勃发展。

“以前,吃完饭大家都是在家看电视或找几个人打牌,邻里之间很少能聚到一块。现在呢,没事大家一起唱唱歌、跳跳舞、健健身,既锻炼了身体也联络了邻里感情!”村民罗大妈高兴地说,随着群众文化活动的兴起,文明和谐的社会新风尚正悄然形成。

普定县素有“花灯艺术之乡”美誉,历经近300多年的演变,花灯已经成为当地人喜闻乐见的民间艺术。

据考证,早在清朝乾隆年间,普定县已经有了花灯表演队――“灯班子”,花灯艺术在普定县由“灯班子”一代一代传承下来。

如今,这一古老的民间艺术不仅走出了村子,登上了舞台,还发展成了文化产业。普定县民族艺术团的前身是白岩镇一棵树艺术团,成立于2008年7月,由一群热爱花灯艺术的村民自发组织。

经过多年的锤炼,艺术团从一个文艺爱好者的民间花灯表演队发展成为小有名气的文艺表演团队,团队由村民、艺术专业人员、教师等组成,以花灯、地方戏、小品、民族歌舞等节目形式,把白岩镇民间艺术体现得淋漓尽致,并在各大文艺比赛中屡屡获奖。

“白岩镇坚持把发展产业作为城镇建设的核心,依托区位优势、资源优势、产业优势,大力推进产业发展,不断增强城镇发展后劲。”罗艳说,白岩镇将深入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依托“三线三基地”建设,力争在两年内将白岩新镇打造成为全省一流的示范小城镇。(责任编辑/吴文仙)

上一篇:吴军谈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贵州民族工作 下一篇:“全能纤维”碳纳米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