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的域化与反域化:当代影视剧语言特质评析

时间:2022-04-02 06:08:09

语言的域化与反域化:当代影视剧语言特质评析

[摘要]本文通过语言学中的“语域”,论及到当代影视创作中的语言特质问},指出影视剧语言的杂糅和方言化是语言在“域化”过程中出现的“反域化”倾向、由于社会提供了相应的认知语境,其“反域化”受到了大众的语言认同。

[关键词]语域 语境 影视剧 语言认同

一、语域观:由语域谈及的域化

作为一个语言学术语,语域有着不同的定义。Bolinger和Sears认为“语域是不属于任何一个特定语言社区、而是与交际场合紧密相连的一种变体。”(《语言面面观》1981,P211)《朗文应用语言学辞典》(1985,P277)称“语域是一种被特定的群体使用的语言变体,这个群体通常共享一个职业或同样的兴趣。一种特定的语域常常通过一系列的独特的词语或语法结构来与别的语域区别开来。”而真正将语域观念发扬光大的是英国语言学家韩礼德(M.A.K.HaHiday),他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就提出了“语域”概念:“语域是一个语义概念。可以把它定义为一个与具有语场、语式、语旨的情景集合相连的意义集合。”并提出了决定语域的三个社会变量,即语场、语旨和语式。韩礼德认为,当意义进行交换时,通过这三个变量能够去解释意义发生的社会环境。简而言之,一个人说话时应该使用什么样的语域,由他所处的环境、与听话者之间的关系及语言渠道等来决定。不同的场合、不同的对象以及不同的目的决定了说话者应该使用的语域。

韩礼德的语域观实则探讨了语言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即语言的社会功能问题。所谓“域”(register),主要是针对语言在社会实际运用中的使用环境而言的。在各类运用语言的环境里,因不同文化语境而产生的语域,会反映出不同的文化个性特征。虽然在语域内部存在着相应的语言变体(Variety),但从整个语言层面上讲,语域可谓是相对固定的,如话语范围,话语方式和话语风格,以及由此形成的言语社区(Speech community)、社会方言(Sociolect)、个人方言(idolect)、性别方言等等,基本上遵循着域化的原则。现今我们还能找到不少语言域化的痕迹,如汉语和英语语言、各方言区词汇、各类行话等,均各自形成稳固的、差异性极强的内部语言系统,既相互干扰,又各自独立。

语域观有助于我们很好地理解社会中的各类语言现象,深刻的认识社会中各类语言成品的生成本质。时下风靡社会、广为大众喜爱的影视剧,其用语特色都可从语域观中得到合理的解释,本文特就此作一阐释。

二、当代影视剧语言特点与反域化

语言的域化丰富了语言系统,并在语音、词形、语义和语法等各方面显现出丰富多彩的特征。因语义情景类别的不同,人们选用词形和语义的域度也就有所不同,并由此滋生了多变的语言转换结果。

在当代社会,越来越多的社会用语现象,让人感受到语言正呈现出反域化的倾向。语言的反域化是指语言在社会运用中不再固守特定的语域,而是在极力突破语域的边界,造成一种社会语言的大融合,反域化倾向直接折射于时下的影视剧语言创作之中,并带来语汇杂糅和方言化的特质

被称为“异类武侠剧”的《武林外传》,在2006年掀起了一股从互联网到传统媒体的讨论热潮,热捧度一直不减。究其内因,语言的独特运用是其成功的重要因素。剧中语言使用涵盖了网络词汇、广告用语、流行歌曲、英语、综艺节目主持人台词、经典影视剧仿词等并通过人物方言化了的语言加以再现,融古代与现代、历史与现实为一体。正是巧妙借助了网络时代的思维对各种听觉符号进行了重新编辑和组合,从而满足了当代文化消费主义环境下特定人群的收视。试举几例说明:

①(一代绝顶高手姬无命就这样丧命了……秀才:他不会再醒过来了吧?老白:应该不会了。小郭:这算是什么说法啊)

秀才(整理仪容,摆好POSE):知识就是力量!

②我是郭芙蓉,我不会武功,我来自江湖,我与众不同。

③I m wrong,I m really wrong,I shouldnot married,if I m not married my husbandWill never die……

④您大人不记小人过,宰相肚里能撑船,月落呜啼霜满天,夫妻双双把家还。

⑤额服了you,额尊敬you,额的内心崇拜you。

⑥莫小贝:鸟牌皂角粉,洗出一代好掌门。

⑦曾经师父的一本武林秘笈摆在我的面前我没有珍惜,等失去以后才追悔莫及,尘世间最大的痛苦莫过于此。如果上天再给我一次重来的机会,我会对师父说3个字:“都怨你”。如果非要给这个怨加个期限的话,那将是1万年……

例①中,秀才说话引用了名人名言;例②中是对流行歌曲的改版;例③是佟掌柜口头禅的英语式;例④是古俗语和现代歌词的大杂烩;例⑤体现了汉英夹杂句式和方言特色;例⑥是对广告语言符号的借用;而例⑦则是对港台经典喜剧《大话西游》的仿效台词。《武林外传》就是这样在古时代背景下掺入了大量的现代元素,让人得到轻松、娱乐。据统计,该剧使用的地方方言达10种之多,典型的就有陕西、天津、河南、东北等地的方言,使此剧的收视完全跨越了地域障碍,为之增色不少。如佟湘玉的陕西话,白展堂的沈阳话,郭芙蓉的福建腔,老邢和燕小六则操着满口的山东话和天津话。其后续语言反映是产生出了一些流行的“粉丝”词语,如腐竹、香米、汤面、锅巴等。可以说,该剧正是借助了方言(如语音、词汇、语段等)和杂糅语汇,从而产生了娱乐化的效果。这种“大杂烩”式的语言表现形式,实际上就是语言的一种反域化现象。

比较突出的是,近些年来的影视语言方言化运用日益增多,已成为影视对话语言的重要构成元素,并形成了影视一大景观――方言影视剧。从早些年的《秋菊打官司》,到近几年的《手机》、《美丽的大脚》、《天下无贼》、《刘老根》、《东北一家人》以及《孔雀》、《心急吃不了热豆腐》、《炊事班的故事》、《追你到天边》等,我们都能看出方言化的语言创作形式已渐渐成为影视传播的一大内容。很多独具魅力的台词至今仍为人耳熟,甚至成为了社会流行词语,如巩俐用陕西方言说的“额要告你”《秋菊打官司》,张国立用四川方言说的“做人要厚道”、“审美疲劳”《手机》等,其它如倪萍的陕北方言《美丽的大脚》,王宝强的河北方言、尤勇的陕西话《天下无贼》,《刘老根》、《东北一家人》里的东北方言等。不仅如此,连近些年广为全国观众喜爱的春晚小品也更多地凸显方言特质。难怪有人称,方言影视剧正激起了当代社会处于“审美疲劳”时期观众的好奇之心。

一些地方文艺工作者,也加大了影视剧方言化的创作进程,涌现了很多富有地域特色的方言影视剧,并向全国推广。如川渝方 言影视剧就有较多的方言化了的经典作品,早期的就有《抓壮丁》,近些年的有《凌汤圆》、《山城棒棒军》、《傻儿师长》(傻儿系列剧)、《老坎客栈》、《死水微澜》(川语版)、《府河人家》、《下课了,要雄起》、《方脑壳外传》等,甚至还出现了模仿《武林外传》而将方言区内的一些变体方言“杂糅”在一起的影视作品和用方言配音改版的作品(如方言版《猫与老鼠》、“卓e林系列喜剧”)。可以这样说,在不同的方言区,就有不同的方言化了的影视剧作品,语域理论告诉我们,任何语言符号的生成,都会受到社会历史中来自经济的、政治的、文化的和心理等的影响。换言之,任何语言符号都需要在特定的环境和条件之中才能产生特定的意义与大众认同。方言化、语汇杂糅式的影视作品之所以受到大众的追捧,除了来自社会化的因素之外,还有就是社会语言已形成了一个开放的、为人共知的语境。社会的交流和语言接触,直接促成了方言(词汇、语音等)、语汇突破其固有的语域,并在大众传媒中表现出语言的反域化倾向。

三、语言的反域化倾向及语言认同

在韩礼德看来,被实际使用的语言表达形式,都是语言操用者从语言系统的意义潜势中所做出的选择,语言是属于一个集团的,是一种社会行为。只有认识、理解和暗合受众心中规则的符号,才能在传播行为上使受众产生选择性注意,进而选择性理解,最后形成选择性记忆。因此,对当代影视剧语言的变异研究,一定要将其语言放置在特定的社会文化范畴中去考证。

1,语言的反域化是社会的共性问题

当今社会,已呈多元化发展态势,伴随着电影、电视、商业广告、手机短信以及网络虚拟世界(网络广告、网上视频、网络资讯、网络游戏)等的发展,各类流行语、生造词、外来译音词影响着人们的学习和生活。在网络信息时代下,语言在社会运用中不再固守特定的语域,整个社会已呈现出语言的一种大融合。

以行话而言,本为不同的行业、阶层使用的内部用语,有其稳定的语域,但现今有部分行话正逐步呈现出反域化倾向。例如“老板”、“老大”、“穴头”、“牛”(神气)、“熊”(晦气),“品茗”等很多社会用语,其语义已发生了变异,进入社会成为大众用语。

网络语言,本是网络虚拟世界里网民内部使用的一种特殊语言,其语域原很固定,主要存现于CMC(Computer-MediatedCommunication)里,如e-mail、聊天室、BBS以及Blog(博客)等,但现今也已出现语言的反域化倾向。一是较多的网络词语已进入社会,成为社会流行语,并为不同区域,不同职业,不同层次的人所使用:二是一些影视剧为求新、求变,在人物的台词对话中引用网络语言,并向社会广泛传播;三是网络语言频频出现在公开出版物,尤其是时尚类刊物中,形成一种印刷书面语言,网络语言由随意语体摇身变为正式语体;四是网络语言深入到校园,成为中小学生在日记、周记、甚至试卷中的常用词汇。网络语言的反域化倾向因划分标准不同种类也较多,如方言的反域化、语言接触的反域化、网络文本、影视对白、歌词等的反域化等等。反域化已成为社会的一个共性问题,影视剧创作中的语言运用自然也不例外。

2,社会为影视剧语言选择提供了共知的语境

语言学中说的语境,是指言语运用的环境。人类的一切活动都是在一定环境中进行并受环境所制约。狭义的语境指话语内部的环境,如对话时所处的场合、上下文等;广义的语境不仅指话语的内部环境,还包括话语的外部环境,如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和说话的具体场景等。任何话语的产生都离不开特定的语境,话语信息只有在特定的语境中才体现出实际价值。

语域观非常重视语境问题,认为语境对语言分析、理解、交流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一个人所处的社会性质以及他的文化教养、知识水平、生活经验、语言风格和方言基础等,都会导致语言交际产生信息增值。话语双方对话语信息的认知必须要建立在一些重要的前提上,诸如时代、社会、地域等宏观语境所形成的背景知识及信息等,这些是话语传递与理解的先决条件。影视剧语言的杂糅和方言化之所以深受大众欢迎,正是基于话语双方已建立的一系列共知的语言环境,如网络语境、广告语境、报刊语境、广播电视语境等等。

网络被称为当代社会的“第四媒体”,在网络环境下,人们对事物的认知非常快捷方便,电视、广告、手机等日常用语铺天盖地,每天都不停地冲击着人们的大脑,很多词(短语)、篇章已为大众耳熟口诵。可以说,社会已为言语交际中的话语理解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背景,语言的社会环境已经形成。在此情形下,影视剧语言就可冲出传统的语域桎梏,走向大众,并为大众接受。如前所述的《武林外传》中串用网络词汇、广告用语、流行歌曲、英语句子、综艺节目主持人台词和经典影视剧仿词等,在大众心目中,因已形成社会宏观认知语境,自然便可理解,不仅如此,大众会感觉在影视剧中如此“杂糅”社会语言,反而可带来新鲜、刺激的心理体验。

3,社会变革下的影视剧语言认同

语言是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无论是方言还是各类流行语汇,究其本质,是汉民族共同语在自身范围内所出现的既表地域特色又传民风民俗同时标榜社会化进程的语言现象。好的影视剧总是能借助社会语境、对话场合或上下文等选用通俗的、大众化了的、合理的语言(语音、词汇等),以此形成生动、丰富和有情趣的效果,同时也会带来汉民族共同语的和谐和发展并形成大众的语言认同。就方言化而言,推广普通话,也要尊重方言发展的客观规律,要给方言的使用保留一定的活动空间,这也是我国的语言政策所明确规定的。保护方言,以方言来丰富和充实普通话,不能不说也是影视传媒的一个重要责任。

但时下的一些影视剧创作,出现了一哄而上、跟风仿效语言杂糅和追求方言化的现象,可以说是良莠不齐,令人产生沉重的思索。如对方言辞藻的故意堆砌,让人晦涩难懂、不知就里;随意拼合流行语汇,哗众取宠;加上地域化浓厚的语音表现形式,其受众不仅范围狭小,也会将影视剧引入歧途。茅盾先生曾指出,“我们不反对作品有地方色彩,尤其不反对特殊题材的作品不可避免地需要浓厚的地方色彩。但是地方色彩的获得不能简单地依靠方言、俗语,而要通过典型的风土人情的描写,来创造特殊的气氛。没有这样气氛而仅仅用了太多的不必要的方言、俗语,其结果虽然有了地方色彩,可惜广大的读者不能看懂。”(茅盾,《关于艺术的技巧》)

语言的丰富体现出社会的丰富,语言的反域化体现出社会生活的多样化。语言属于一种社会行为,直接折射出一定社会的经济文化背景,当代影视剧的语言变异特质,让我们看到了社会的发展变化,也必将带来汉民族共同语的更加繁荣,我们也期待有更多的影视作品在语言创新上带给大众更高雅、通俗的精神享受。

上一篇:文学文本翻译中文化误读的发生缘由 下一篇:粤语方言区电视文化的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