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教育

时间:2022-04-01 01:34:47

谈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教育

摘 要: 成功的交际除了依靠良好的语言结构知识外,还依靠有关的文化知识,也就是说,学习外语的同时必须学习与目的语有关的文化。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对外交往的日益频繁,国与国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广泛,跨文化教育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受到普遍的关注。文章从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出发,探讨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教育的必要性、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教育的原则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路径等问题。

关键词: 英语教学 跨文化教育 培养途径

外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习者掌握目的语(target language),并用之进行交际。成功的交际除了依靠良好的语言结构知识外,还依靠有关的文化知识,也就是说,在学习外语的同时还必须学习与目的语有关的文化。然而,由于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我国的英语教学强调听说读写的训练,认为掌握了一定量的语汇和语法规则就能在跨文化交际中如鱼得水,中西文化的差异是可有可无的内容。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对外交往的日益频繁,国与国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广泛,特别是社会信息化,使人足不出户便可进行跨文化交际。时代的变化和要求,使英语教学中的文化输入(cultural input)受到了广泛关注。因为英语不仅是交流信息的工具,而且有助于学习者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加深对外部世界的了解,借鉴和吸收外国文化精华,提高文化素养。本文具体论述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原则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路径等问题。

一、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教育的必要性

现代语言学家奠基人索绪尔把语言定义为表达观念的符号系统。随着社会语言学的建立和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语言的功能和语言使用的研究。以Halliday为代表的系统功能学派认为语言是社会语义系统的一部分,语言发展的过程就是人的社会化过程,而人的社会化是在跨文化交际实践中通过交际完成的。每个人都是社会的成员,每个社会都有其本身的交际准则和模式。语言之所以成为人类交际的工具,成为文化的载体,正是社会成员按照自己民族文化的模式对语言加以运用的结果。人们发现,“文化错误”(cultural mistakes)要比语言错误(linguistic mistakes)严重得多,因为语言错误至多是言不达意,无法把心里想说的东西清楚地表达出来,而文化错误往往使本族人与异族人之间产生严重误会甚至敌意。只有具备了一定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说话者才能有效地避免由于不同文化背景而造成的交际障碍和交际摩擦,顺利达到交往的目的,成功地运用第二语言进行跨文化交际。因此,外语教学不仅仅应该包括语言教学,还应该包括文化教学。美国外语教学协会在其提出的外语能力要求中,已经把它列入交际能力的内容。Hymes提出的交际能力的四个重要参数为:合语法性、适合性、得体性和实际操作性,其中适合性和得体性的实质就是语言使用者的社会文化能力。美国外语教学专家Winston Brembeck说:“采取只知其语言不懂其文化的教法,是培养语言流利的大傻瓜的最好办法。”[1]董亚芬(1997)指出:“任何一种民族语言都是该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载体。在语言材料中,篇章、句子甚至每个词无不包含着本民族的文化信息。”[2]语言是人类用来表达思想、传递感情的交际工具。语言不仅仅是在一定范围内社会约定俗成的语音符号和书写符号,还反映使用该语言的地域特征、经济发展、风土人情和社会风俗。因此,可以说语言反映社会文化,又同时受到社会文化的制约。把英语教学与文化教育相结合,有助于学生开阔眼界,扩大知识面,加深对世界的了解,借鉴和吸收外国文化精华,提高文化素养,最终促进语言应用能力的大幅度提高。

二、英语跨文化教育的原则

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教育首先应体现实用性原则,突出主流文化。所导入的文化内容与学生所学的语言内容密切相关,与日常交际所涉及的主要方面密切相关。文化教学结合语言交际实践,使学生不至于认为语言和文化的关系过于抽象、空洞和捉摸不定,语言知识与文化知识传授同步,使二者构成水融的完整教学体系。文化教学不仅要侧重介绍目的语文化的差异,而且要突出目的语主流文化的特点。

其次,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育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突出文化教育的阶段性。文化背景知识是一个民族、一个社会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逐渐产生并代代相传的实践知识和信念。一种语言的文化背景知识是极其广泛的。鉴于外语教学的特点,文化教育有一个阶段性或层次的问题,我们可以把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育划分为文化知识层次的教学与文化理解层次的教学。文化知识层次的教学主要传授的是知识文化,即目的语国家的政治、经济、科技、教育、宗教、法律、哲学、历史文化、文学艺术等不直接影响交际的背景知识。文化理解层次的教学主要传授的是交际文化,即直接影响交际的背景知识和普通的文化模式。它包含的内容十分广泛,小到能见可闻的衣食住行、家庭起居、婚丧生礼、节日喜庆、禁忌讳语、风俗习惯、生活方式、信息传媒等,大至抽象的行为规范、伦理标准、人生信仰、价值观念等。[3]

最后,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育应强调适合性原则,一方面,根据学生的语言水平、接受能力和领悟能力,确定文化教学的内容,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现象到本质。另一方面,教师对文化内容的讲解要有选择。对于主流文化的内容,或有广泛性的内容,应该详细讲解,反复操练,举一反三。另外,由于文化内容本身就广而杂,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自己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和实践,丰富文化积累。

三、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路径

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复杂性和多面性决定了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路径众多。从已有的研究和教学实践中可以辨认出两种基本路径:第一种是独立或相对独立于语言学习的、较为直接的、较为系统的文化学习,我们称为“显性”的路径;第二种是融入语言学习之中的、较为间接的、相对分散的文化学习,称为“隐性”的路径。[4]

1.显性路径

最具显著性的跨文化交际教育是在语言课程之外开设专门的“文化”课程和文化导入。文化导入实际上也是一种显性文化学习,因为教授或导入的仍然是直接的、外显的、客观的、与“语言点”相对的“文化点”。显性文化教学的优点在于,它给学生以较系统、较确定的文化知识。而这种知识是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础,是不可缺少的,它可以为学生进行文化探索提供一个基本的认识框架[5]。然而,显性文化教学又有其局限性,它有可能忽略那些无形的、藏匿于生活各个方面、与个人际遇关系密切的文化因素和文化特质,忽略学习者实际面临这些因素和特质时的主观认识、思维过程和行为能力,忽略学习者自己进行文化探究的能力与学习策略,而这些正是对个体交际者在复杂变幻的跨文化境遇中很有助益的东西。

2.隐性路径

隐性路径的文化学习是伴随语言学习过程,与语言学习紧密联系和相互渗透的。主要指在疏通课文意义时对某个文化知识点的分析讲解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使学生了解某个语言现象后面的文化典故,丰富文化知识,从而让学生理解与把握其中所表达的思想主题及其现实文化意义。隐性文化学习的优点是有利于发展学生“无形”的文化领悟力和思考力,是一种对现实社会的关注与关怀,也是一种学习能力,一句话,是一种更能应付现实的、真实的跨文化交际情境的能力。然而隐性文化学习的局限是不可回避的:随课文内容零散和随机地学习目的语文化可能导致某些知识项目的缺失;此外,这种学习容易受到传统语言教学方法的冲击,例如在处理阅读课文时,容易走回重形式、轻内容、重表层信息、轻深层内涵的老路,因而使文化学习落空。有鉴于此,在我国特定的外语教学环境中,隐性文化教学与显性文化教学相结合、相补充是必要的。[6]

四、结语

英语教学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学生具有较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并能借助英语与来自不同文化的人们进行得体的、有效的交际,终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因此,英语教学应该以跨文化教育为主导,英语教师一定要有文化意识,结合所授内容,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文化输入,让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也学习文化,最终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也就是语言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戚雨村.语言·文化·对比[J].外语研究,1992,(2).

[2]董亚芬.修订《大学英语》为大学英语上新台阶作贡献[J].外语界,1997,(2).

[3]董晓波.以跨文化教育为主导的大学英语教学[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1).

[4][6]刘学惠.跨文化交际能力及其培养:一种建构主义的观点[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1).

[5]Chen,Shen.The Teaching of Cultures in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M].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9.

上一篇:演绎不曾预约的精彩 下一篇:构建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高职英语教学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