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文化建设的内涵及解决途径研究

时间:2022-04-01 07:49:04

高职院校文化建设的内涵及解决途径研究

[摘要]本文从高职院校文化建设的内涵和可能的解决途径方面做了研究。

[关键词]高职 文化建设 内涵 解决途径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8-0196-02

大学文化是一所大学长期以来在社会文化的影响下,在广大师生共同努力下,创造、传承和积累而成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总和,它包括大学的办学理念、办学方针、校风、教风、学风、文化氛围等,[1]是一所学校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它以大学为载体,是社会文化的组成部分。

一、高职院校文化建设的内涵

(一)高职院校文化内涵建设的立足点——专业建设

在高职院校文化内涵建设过程中,专业建设是立足点,而要做好专业建设必须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相吻合,即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因此,要做好专业建设,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合理的专业设置,与专业对应的岗位和行业发展相吻合的人才培养和与之相配套的师资队伍。

1.专业设置

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应该立足于与之相对应的行业企业的人才需求和岗位需求。在江苏食品职业技术学院这所全国唯一以食品命名的公立高职院校里,食品与营养工程学院的专业设置情况是与社会发展需要、行业企业人才需求、对应岗位工作需要密切相关的。在食品与营养工程学院,有六大专业,分别是食品加工技术、食品营养与检测、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食品贮运与营销、食品生物技术和饲料与动物营养专业。

这六个专业相结合,解决了食品美味加工与营养保存的问题,解决了食品安全和运输的问题,还解决了食品营销和动物性食品来源的问题,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符合行业企业的人才需求,当然也和行业企业部门岗位需求相吻合。

2.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要与时俱进。随着社会发展需求、行业企业人才和岗位人才需求的变化,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也应该发生相应的变化。比如,通过人才需求调研、岗位调研和行业企业职业资格的要求,江苏食品职业技术学院不同的专业都有各自的人才培养目标,而这个人才培养目标不是一成不变的,每年都在调整,每年都在完善,这种调整是基于企业、行业和岗位人才需求的变化而变化的,像江苏食品职业技术学院的食品加工技术专业,在不断完善的同时于今年提出了“六融合,六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3.师资队伍建设

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建设应与学生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教师是人才培养的设计者、组织者和实施者,成为高职教育内涵建设的重中之重,它是决定高职教育内涵建设成败的关键资源。

由于高职院校培养的是“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因此,为了达到培养目标,在师资队伍中,不但要有高学历、理论知识丰富的人员,也要有掌握过硬实践技能的人员;既要有朝气蓬勃的易于适应社会的,拥有先进知识和技能的年轻人员,也要有富于实践经验的、沉着稳重、有较强心理素质,能接受各种考验的老教师。尽量避免盲目追求高层次人才和盲目追求社会的能工巧匠,而要将二者有机结合,取长补短。既避免了高学历层次人才由于长期在学术研究的环境下思考问题,对于高职教育的基本理念缺乏较强的认同感的缺点,又可以避免有些能工巧匠往往能熟练进行岗位操作,但不能将他们的技能与经验恰到好处地传授给学生的缺点;但若将二者巧妙地结合,还能够顺利达到学院的培养目标。[2]

(二)高职院校文化内涵建设的基础——课程设置

合理的课程设置是达到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

江苏食品职业技术学院食品加工技术专业在开设以来,先后开设了许多课程,这些课程自开设到现在几乎每门课程都经历了洗礼,但食品加工技术课程始终作为一门传统的课程保留下来,最终还升级为国家精品课程。另外,结合地域文化资源,(“淮扬菜”是特色菜,“今世缘”酒是特色酒),为了将当地的文化发扬光大,学院开设了“淮扬菜班”和“今世缘班”,不但相关任课老师积极地参与了“淮扬菜”和“今世缘”酒制作工艺的培训和实践锻炼,而且还聘请了公司的主要技术总监作为学校的“外聘老师”,参与到实践教学和实训的技术指导过程中,不但提高了校内实训的教学质量,还为学生的“顶岗实习”提供了良好的实习场所。

所以,秉承自己学校原有的办学传统,结合地域文化资源对传统的办学特色加以提炼,融合到现代办学中,是高职院校特色课程开发的基本思路之一。

二、高职院校文化建设的途径

(一)高职院校文化的生命力在于坚持创新

在江苏食品职业技术学院,坚持举行一年一度的“食品节”。在“食品节”上,学院会选取动手能力较强的同学,在相关老师的指导下,积极投入到各种食品的制作当中(当然,所制作食品的种类和花样由学生设计完成),并可以将自己的作品拿到“食品节”上去卖,同学们看到自己所制作的产品能够得到大家的肯定并被抢买一空的时候,既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更增强了他们学习的兴趣,这还对其他没有参选的同学是一种激励,因为他们知道,只有努力学习,有较强的动手能力,才有机会在下一次的“食品节”上当选,并将自己的作品展现给别人,因此也就激发了学习的兴趣。

(二)高职院校文化内涵建设与企业文化对接

将企业文化融入学校文化,实现校企文化对接,营造特色学校文化,并将特色文化体现在学院的管理、教学中,形成被学校文化主体普遍认同的观念,是建设高职院校文化的重要途径。[3]

比如,“徐州正昌”引人思考的文化宣传横幅“找事做,而不是等事做”,“苦练内功求发展,挑战极限创新高”等,在我们大学校园里面同样实用。大学校园是一个小社会,不像在中学时代有老师天天、时时在学生的周围提醒“该干这了,该干那了”,在大学校园里,同学们有更多的时间可以自由支配,因此,必须去“找事做”,光等是等不来的,反而荒废了自己最为宝贵的青春时光。必须“苦练内功”,在以后步入社会的时候才能“求发展”“创新高”。这就是高职教育讲究“校企合作”的目的之一。当然,通过“校企合作”还要让学生了解企业,了解企业的制度文化、管理文化、锻炼提高员工素质的文化、作息时间文化等,从而使学生毕业后能很快地适应工作环境,工作得心应手。

上一篇:如何提高中职学生的计算机实践能力 下一篇:国办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差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