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发展现状浅析

时间:2022-03-30 09:22:38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发展现状浅析

摘要:高职院校作为国家未来高级技术人才培养的摇篮,不仅要为国家培养出适应社会的专业型人才,更要培养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因此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发展引起人们的广泛重视。体育作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手段,在为社会培养出合格的人才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素质;现状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6-0107-02

近年来,随着全民健身热潮的不断涌起,“生命不息,运动不止”、“身体是革命的本钱”等观点已经成为很多人的生活理念。但是最应该重视的校园健身活动,尤其是高职院校的体育课却很少得到重视,很多院校的体育课几乎没人上,老师和学生也认为上体育课没有意义。这都违背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指导纲要》中“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指导思想,也将成为阻碍我国提倡高素质教育的一大隐患。试想一个身体羸弱的人,即使有渊博的知识,又怎么能担负起建设国家的重任呢?因此只有改革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完善体育教学的场地和器材,转变老师和学生的思想,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我国建设成为体育强国奠定坚实基础。

一、体育教学改革在高职院校中的重要作用

1.满足国家高素质人才的需要。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国家之间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只有拥有高素质的人才,才能掌握现代的前沿科学技术,才能促进我国生产力的飞速发展。因此使学生具备坚韧不拔的毅力、创新协作的意识、勇于奋斗的精神,是高职院校肩负的重要使命。从体育教育本身所具有的特征可以发现,体育教学具有培养上述品格的有利条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及内容,已经无法满足培养现代高素质人才的需要,因此必须对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体系和内容设定进行改革,才能满足我国不断前进的经济趋势对人才的需求。

2.满足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高职院校现有的体育教学体系和内容,都是为以前的经济发展服务的,而时代在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在发生变化,原有的统一课程、统一进度、一成不变的教学评价模式,已经极大限度地阻碍了学生的自身发展,所以学校也要不断地调整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要求,适时修订在教学体系上留下的时代烙印。当今的市场经济是多元化的,需要的人才也是多元化的,统一的模式、统一的规格生产出来的学生,是无法满足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的。高校应从社会的需求、学生的专长和兴趣、爱好角度出发,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在“健康第一”的基础上学有所长。

3.满足国家科技创新的需要。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迅速,新科技革命勃然兴起,相比之下,我国高校体育教学内容更新缓慢,教学手段单一落后,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教学目标在实施过程中没有落到实处,培养出的人才不能适应新世纪人才的需求,因此必须更新和改革。同时,现代科学技术为体育教学提供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与方法。例如通过利用多媒体提供快速反馈信息的各种视听、测试等手段,通过现代仪器进行安全、实效、科学的运动和训练计划等。因此,使教学内容适应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是现代教学理论与实践发展的必然结果。

二、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1.现代体育教学理念缺失。我国的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一直受到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只关注在校期间学生的体育教育及其效果,忽视了教育最为重要的终身“体育”的指导思想,使教学在时间和空间方面严重不足。很多教师及其相关人员本身的思想意识还停留在为教学而教学的误区里,只重视对学生进行体育运动技能的传授和训练,忽略了体育教育的功能及其内涵延伸和知识的传递,不重视教育的后期效应,而且对如何切实转变学生的思想,使他们牢固树立正确的现代健康理念关注不够。如果学生抱着消极应付的态度上体育课,不仅教育质量会大打折扣,很多高职院校的学生在进入社会后,也会在体育锻炼方面从此画上句号。

2.体育教学师资队伍建设落后。我国的高职院校主要是由原来的中专或技术学校升级而来,其中一半以上的教学人员是以前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师,学历结构、专业知识、科研水平、实践技能等方面都存在不足,教学模式僵化、教学内容单一、教学思路无法适应新的需求,并与其他专业教师相比存在较大差距。由于学校对体育教学的重视不够,以及每年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加,造成体育教师的老龄化和人员配置不足的现象严重。

3.经费投入不足,设施建设滞后。体育教育受其本身教学要求的特点,在教学场地和器材等方面重于其他学科,因此要开展学校体育工作必要的经费投入是保障。而当今我国高职院校的体育场馆缺乏,辅助器材的配备在数量上和质量上都远远低于国家标准,都无法满足正常教学的需要。一些为实现素质教育所增加的学生喜爱的项目,因场地器材等解决不了,而导致体育教学学生拥挤不堪,甚至根本没法开展。

4.现代体育教学安排不科学。很多高职院校在体育教学的内容及其过程安排方面不科学,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体育教学内容单一。长期以来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内容多以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运动为主,这就把学生们的技能培养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缺乏更丰富新颖的体育项目引导,没有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和兴趣的培养,使学生处于被动的练习中缺乏主动性和新鲜感,限制了学生智能的开发和创新能力的发展,也降低了教学质量。(2)体育教学时间不合理。一般来说,体育教师们都是按照“准备活动、教师讲解示范、学生练习、兴趣活动”的模式组织体育课教学,其中前三项15分钟,最后一项45分钟。因此,学生们的学习练习的时间非常短暂,既无强度又无密度,很难真正掌握好教师传授的运动技能,学生边学边忘,又没有测试,缺少压力也就没有动力,教学趋于形式,没有真正做到实处。

三、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发展建议

1.转变传统的体育教学理念。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要想适应当代社会的需要,必须转变以前传统的体育教学理念,树立全新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式。不能把体育课和体育训练当成一项学校和老师的任务来完成,而是要通过体育课中的训练,使学生们深入地认识到体育的重要性,并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这不仅是为了适应学生们将来就业的需要,也是为了使高职体育教学融入教育现代化之中。

2.培养建立合理的师资队伍。目前,我国很多高职院校都很难配备足够的专职体育教师,来进行体育教学的工作。要改变这种现状就需要各院校各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广开渠道和途径,解决教师师资短缺的问题,有计划、有目的地调配和充实教师队伍,科学整合师资结构,为体育教育的未来发展做好规划。在吸收专业人才的同时,也要鼓励本校的青年教师深造,支持青年教师参加短期培训、在职研究生班、学位课程班等,为他们提供公平竞争的机会。而且对于骨干教师和学术梯队的建设,应有目的地积极加强培养,并以培养教师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手段为目标,为促进学科建设和发展奠定师资基础。

3.丰富体育教学内容及其形式。我国的高职院校中有很多都是从事专业技术方面的培训,学生毕业后从事的工作对体能的要求很高,学校在平时就应该加强对学生体能的训练。因此,教学内容要把终身体育的目标与学生未来职业需求相结合,这样既能体现当代职业特点,又能把体育教学落到实处。

首先,突破以竞技体育项目为主的教学内容和传统的普修课形式,吸收或引进有健身、娱乐、休闲等功能的体育项目和选修课形式,把具有时代性和实用性的体育内容列入到教学中,避免教学内容单一、陈旧。这将有利于学生进入社会后在高效率、快节奏的劳动竞争和职业转换中具有良好的体质基础和心理状态。

其次,学校教务部门应将考查科目的体育课重新划分为考试科目,已达到令学生重视认真锻炼的目的。同时要改革考核评定办法,考核内容要全面反映在进行体育课学习之后,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重点放在考核提高学生运动能力上。还要将体育过程评价与体育结果评价相结合,树立身心综合评价观,承认并尊重学生个体差异。

4.完善体育教学的配套设施建设。高职院校的领导及相关部门应结合校园的建设和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采用就地取材、自制器材等多种途径,加大投入力度,尽快改变原有场地器材陈旧、匮乏,跟不上规模发展的被动局面。既要逐年增加体育经费的投入,同时体育教学部门也要摒弃等、靠、要的思想,根据院校自身的实际条件,因地制宜、自力更生地开展体育活动,以完成国家关于《场地器材配备目录》的要求和满足学生们体育锻炼的需要。而那些已经具备完善的教学设施的院校,应更加重视场地器材的维护、使用和管理,应设有专职人员看管,进而提高场地器材的使用率,并且还可以增添一些挂图、课件、体育录像等多媒体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逐步完善办学条件。

参考文献:

[1]邓星华,谭华.新编体育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李军靠,李延.基于有效教学理论的课堂管理研究[J].教育探索,2009,(2):54-55.

[3]季克异.体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部主任培训班的讲话[Z].2004.

[4]姜本先,高诚.提高体育课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J].成才之路,2008,(8).

[5]龚正伟.体育教学论[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

[6]李谦.乌鲁木齐市高校少数民族体育师资队伍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2):241-243.

[7]刘成华.黑龙江省高职院校大学生体育消费现状调查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9,(5):148.

[8]邓星华,谭华.新编体育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S].新体艺,(2002)13号.中国学校体育[J].2002年第2期、第3期.

[10]陶柱.体育课效果浅谈[J].内蒙古民族大学报,2009,(2).

上一篇:高职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下一篇:就业指导者引导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意义和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