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音乐创作的差异浅析

时间:2022-03-29 10:30:50

中西方音乐创作的差异浅析

摘要:中西方传统音乐各具特色,对中西方音乐创作进行比较可以为我们今后的音乐创作取长补短,创造中西方融合的多元化的音乐,为音乐创作提供更为广阔的视野。本文从音乐创作的几大要素出发,分析了中西方音乐创作的差异性。

关键词:中西方音乐 音乐创作 音乐织体 乐思手法 创作方法

音乐创作是音乐家为了表达某种社会精神气质,用旋律、语言、乐曲等表达那些富有创造性的意图。用音乐的形式记录某些思想、情感等,它是一种审美创造活动,它能将音乐家的内心的综合心理活动在创作过程中再现出来,表达其内心体验,所以音乐创作的过程实际上是作曲家将自己的审美经验付诸实践创作的过程,中西方音乐审美的差异,为音乐的创作方向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对中西方音乐创作进行比较可以为我们今后的音乐创作以提供更为广阔的视野,更深刻、更具体地理解中西方音乐的各自特色,取长补短,创造中西方融合的出多元化的音乐,为音乐创作道路的发展另辟蹊径。我们将从音乐创作的几大要素来展开分析中西方音乐创作上的差异。

一、中西方创作音乐织体的差异

音乐织体在这里指的是音乐写作的纵横结合的结构。织体感是音乐的时空关系和多声关系在人心目中所引起的心理反映和音乐文化意识。音乐织体也称为声部结构,是多声部音乐在各声部之间的纵横组合关系,即多声部乐曲的旋律进行组织搭配的方法或者规律,中西方音乐在这方面有着明显的差异性。西方音乐依靠发达的和声技巧形成疏密多样的织体,中国传统音乐则是取横向性的时间延伸所形成的单线型旋律为表现手段。从音乐创作的整体性构思来看,西方音乐在创做中,往往旋律与和声、复调往往交织在一起,旋律构思脱离不了和声和复调的因素。而中国传统音乐中的旋律则具有明显的独立性,传统音乐的旋律往往就是音乐的全部,西方音乐所采用音响手段和声、配器等手段渲染气氛,中国传统器乐在表现上往往追求含蓄的意境。

中国传统音乐在处理多声音乐的纵横向关系时,形成线性结构的多声音乐方法。中国传统音乐作品中的线性现象主要表现在横向的旋律线条的起伏变化。重视单一的演奏或演唱,多人演奏时,音乐形态也大部分是齐奏,几乎不涉及西方常用的和声的手法,中国音乐十分注重旋律的流畅完美和意境的营造,注重以旋律进行为主要运动方式。中国传统音乐中织体与旋律是重合的,其织体就是旋律作单声部的横向展开,其表现为线性思维模式的手段主要有旋律线条的上行、下行级进、跳进、旋律音的保持、延长,还有旋律线条的波浪形或拱形线等,它们都可能表现出不同的线性结构功能作用。

西方音乐的最大特征是多声而非单声,单声是多声的基础,单声音乐的形式构建原则完全影响到多声音乐。西方的音乐在处理多声部关系时, 特别注意主调,即旋律与其它声部的和声关系,是一种立体式的思维。一般说来,西方音乐只有一个曲调是主旋律,其它各和声声部都只对主旋律起衬托作用,突出其调性、加强其节奏、丰满其音响效果、渲染其情绪色彩和加强对音乐形象的刻画,在西方音乐体系中,音乐的织体思维主要是立体性的织体思维。

二、中西方音乐创作乐思的发展手法上的差异

西方艺术是建立在立体思维基础之上的,而中国艺术则是建立在线的思维基础之上,这种特点在音乐中是以旋律思维作为音乐思维的基本方式来体现的。西方音乐的发展乐思手法,为重复、装饰性变奏、展开、派生、对比,乐思可以作结构上的扩充和简缩。中国传统音乐的发展乐思手法,主要的是重复和装饰性变奏,在中国传统音乐的创作中,虽然没有像西方音乐的和声和复调理论,但却有移宫转调的技法,即在一音之中听闻无量数基音和泛音复合而成的立体和声。

三、中西方音乐创作方法上的差异

西方音乐作品的创作通常属于音乐家个体劳动,体现出浓厚的个性特征,这种创作方式具有一二度创作分离性的特点。一二度分离指的是作曲家仅仅是完成乐谱创作,要将乐谱变成音响,还须由歌唱家或演奏家进行第二度创作,才能最终将传达给受众,歌唱家或演奏家虽然在按谱演绎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要加入自己对作品的理解。中国音乐家作曲,一般都要先要熟悉大量前人的优秀作品,背唱或背奏若的前提下,将前人作品烂熟于心,再按照移步不换形的规律,依曲变奏而成,从而体现出方法和材料融为一体的特征。西方音乐家作曲,是先依据一定的音乐规则,也就是我们说的前人作品中抽象出的技术体系,然后才是创作材料的运用。

西方作曲的关键在于专门的构成的特殊技术,偏重理性。中国作曲则重材料的积累和内心的感悟,偏重于感性。中西音乐创作的方法上表现出不同的特点,中国为一曲多用一一重再创,西方为专曲专用一一重原创。

四、中西方音乐形式上的差异

西方音乐对形式与技巧上有着高度地开发,而中国传统音乐的形式缓慢且并不完备,但却特别重视具体情境的表现,展现出另一面的价值。

(一)调式

调式是将音按照一定的关系组成一个体系并以某个音为主音。从乐学的角度看,中西方音乐体系的最大差别就是中国传统音乐的乐音组织形式以五声正音为基础的五声性调式音阶,音乐是以五声音阶为主,六声、七声并存的音阶体系。西方则是以七声音阶为主,西方音阶的本质是七声性.西方音乐中的调式类型为大调式和小调式,分别由7个高低不同的音组成,每调式又分为自然、和声、旋律三种形式。

(二)旋律

旋律是是塑造音乐形象最主要的手段,指的是按照一定的高低、长短以及强弱的关系组成的音的线条,是音乐的核心和灵魂。我们可以说西方音乐是和声音乐,而中国音乐则是曲调音乐。这是因为在音组关系中,中国趋向自然的旋律而西方传统音乐的旋律人工痕迹重。中国传统音乐的乐曲的进行是通过渐变形式,通过旋律实现乐曲的。而西方音乐则是通过和声,调性来实现。

1.中国音乐的单声体系

中国音乐如果没有旋律则不成为音乐,这与西方音乐是完全不同的。中国传统音乐是单声体系的音乐,以旋律为主要表现手段的单声音乐, 是中国传统音乐的主体。单声音乐的旋律,是划分不规则的、自由展衍的的旋律。西方音乐则是划分规则、结构对称的、段落分明的旋律。我们以叠奏为例,来对中国传统音乐的旋律发展进行分析。在古代对同曲变奏结构的称为“叠”。叠奏,是基于同一音乐轮廓的反复。它在重复的基础上,把局部性即兴性的变奏、展衍和发挥结合起来,在反复的叠唱叠奏中,既含音乐的可变性或即兴性发挥同时也有骨干旋律的支撑。

2.西方音乐的多声体系

西方音乐在多声部音乐比起单声织体要复杂些,音响丰满.有的是一条旋律加上和声伴奏,有的是各个声部是独立的旋律.西方音乐在对多声形式的开发上发了更大的精力,成了系统化的复调。

(三)节奏

音在进行时的长短和强弱关系称之为节奏,是旋律在进行由不同高低和不同长短以及不同强弱的音产生的自然的律动。所以节奏本身是组成旋律的一大要素,通过节拍的强拍与弱拍作轮回的交替节奏。是音乐构成的基本要素,也是是音乐的灵魂,对音乐的形象塑造和音乐情感表达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剖析中西方音乐节奏的不同特征,可以更进一步认识中西方音乐的差异性

1.中西方音乐节奏中“拍”的特点

在中国传统音乐的节奏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位感均匀规则,有板有眼并且能打出拍子的均分律动,一种是时位感不均匀、不规则并且不能打出拍子的非均分律动。中国传统音乐大多以二为基础产生的倍分节拍体系,西方传统音乐则是以二和三为基础产生的不同节拍系。

2.中西方音乐节奏中“散拍”的特点

“散拍”是中国传统音乐时间结构上的一大特征,散板是由于相邻两拍的拍值的不同,从而形成了非均分律动,例如在京剧的快板有慢唱之句。在中国传统音乐中,某板或某眼是强拍的情况下,也可以变成弱拍,而弱拍又可变成强拍。西方音乐中的拍则都是定值,周而复始的强弱拍的循环,不讲弹性节拍和强弱拍互易。

(四)曲式结构

曲式是音乐陈述的逻辑布局,曲式构成了人们对音乐特有的思维空间,中西方音乐曲式由于地域文化的不同呈现了各自不同的特点。

中国传统音乐的曲式结构以是在统一中求对比的多种形态的变奏体系和以联曲体为代表的多种曲式构成, 其音乐形态的表现以声乐为主的音乐体系。西方传统音乐则是多以奏鸣曲为代表,是在对比中求统一,其主要乐章由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组成的曲式结构。

参考文献:

[1]冯文慈.中外音乐交流史[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

[2]龚妮丽.音乐美学论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3][德]克奈夫.西方音乐社会学现状:近代音乐的听赏和当代社会的音乐问题[M].金经言译.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

[4]刘经树.简明西方音乐史[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1.

上一篇:浅析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本土化工作中存在的制约... 下一篇:音乐传播中关于流行音乐传播现状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