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大学生就业心理指导模式初探

时间:2022-03-29 09:18:30

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大学生就业心理指导模式初探

摘要:随着我国高校招生数量的逐年递增和全球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大学生的就业心理问题日趋显著。传统的就业指导模式已经很难有效地帮助大学生解决日益复杂的就业心理问题。本文将职业生涯规划概念引入到大学生就业心理指导工作当中,初步探讨了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如何对大学生进行有效的就业心理指导,从而帮助他们顺利就业。

关键词:大学毕业生;就业心理;职业生涯规划

中图分类号:F241.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6(2009)05(c)-0114-01

一、当代大学生典型就业心理问题及其产生原因

当前大学毕业生存在的典型心理问题包括:自卑心理、自负心理、从众心理、攀比心理和嫉妒心理等。这些问题的形成与存在并非偶然的,而是有着各种各样复杂的因素的影响,这些影响主要包括:高等院校的不断扩招给大学生就业带来的压力,就业制度的不完善对就业工作和大学生的就业心理产生的冲击,市场经济的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等等。究其根本,主要是由于当前的大学生对于自身和社会没有充分和正确地认知。不能准确的定位自己最适合于做什么,自己所追寻的目标是什么;同时大学生对社会的就业环境,对各种性质的单位也缺乏应有的了解。因此对于大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帮助他们充分的认识自己、认识社会是排除这些就业心理问题的必由之路。

二、现行大学生就业心理指导方法及其弊端

目前我国高校就业机构除了忙于大量的事务性工作以外,很难再有大块的时间来开展针对性的就业心理指导工作。就业心理指导内容体系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多数高校不能形成贯穿于大学四年的就业心理指导和服务体系。大多只针对毕业生班级,就业心理指导的时间是学生进入大四以后,与学生的需求有很大的差距。(一)从事就业心理指导人员专业化、职业化程度不高。当前高校就业心理指导的工作人员大多是由德育老师、学生工作处的干部及其他热心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教学或行政人员担任,专职人员都很少,并且缺乏专业化、职业化。工作人员对毕业生就业管理工作有丰富的经验,但在心理学方面缺乏专业知识的积累,他们的指导还停留在经验层次,不能有针对性的对大学生进行指导,指导水平参差不齐。(二)就业心理指导的内容单一,指导的方法缺乏个性化和针对性。目前,高校就业心理指导工作指导形式比较简单,内容比较单一,多采取就业形势讲座、政策咨询、谈话等形式,缺乏以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理论为基础的全方位指导,对大学生就业心理未形成充分肯定的氛围。在指导的过程中,内容大多针对大学生共同关心的话题和就业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缺乏针对不同类别、不同要求、不同条件学生的研究和了解,更谈不上个性化辅导。(三)、就业心理指导和大学生的需求差距较大。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大学生对高校的就业心理指导的基本评价是:服务水平不高,对大学生缺乏应有的影响。大学生对个人职业规划的满意度整体水平不高反映了目前的大学生就业心理指导在大学生群体眼中处于盲区状态,也说明大学生对解决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所起的作用受到很大的限制。

三、新时期大学生就业心理指导模式的探索

(一)将职业生涯规划理念引入大学生就业心理指导。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人与组织相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生涯设计的目的不仅是帮助个人达到与实现个人目标,更重要的是帮助个人真正了解自己,了解社会,为自己定下事业大计,筹划未来,拟定一生的发展方向,根据主客观条件设计出合理且可行的职业生涯发展方向。(二)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心理辅导的具体要求。1、坚持长期性原则。职业生涯规划作为一个长期的延续性的事业,对大学生进行就业心理指导,不仅是某个时期或某个阶段所开展的工作,而且要贯穿于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全过程。要有计划、有步骤、分阶段的开展好就业心理指导工作,使大学生从刚入学就开始关心将来自己的就业;理指导工作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注重个体性原则。由于学生的生理条件、心理特征、所学专业、家庭状况、成长经历不同,所以在大学生就业心理指导过程中既要看到对所有大学生就业心理指导的普遍性,更要看到对具体学生指导过程中的特殊性。要按大学生的就业要求、期望、特点、条件等进行分类,并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进行不同内容、不同方式、不同程度的指导,具体做好每一个学生的就业心理指导工作。3、加强职业生涯规划心理辅导工作队伍建设。就业心理辅导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从事就业心理辅导的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才能胜任。这就要求高校选聘具有一定教育学、心理学、人力资源管理和职业心理学等理论基础的高学历人员担任此项工作,专兼职合理配置,通过培训,提高其业务素质、工作能力和敬业精神,使生涯心理辅导人员向职业化、专业化、高素质方向发展,确保就业心理指导的质量。4、贯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在我国,把职业生涯规划应用于就业心理指导的具体事例还比较少,因此单纯依靠现有的理论来解决现实问题还有许多困难。这就要求从事高校就业心理辅导的工作人员在以理论指导实践的同时,不断实践中探索并和总结,完善现有的理论,从而形成适合于当代中国大学生的就业心理指导方法,切实有效的帮助大学生解决就业过程中的各种困惑。

作者单位:哈尔滨理工大学

作者简介:付尧(1981―),男,黑龙江省哈尔滨人,哈尔滨理工大学计算机学院,辅导员,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参考文献:

[1]王建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异常心理分析及对策[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6.1

[2]郑洁.当代大学生就业意向现状调查,中国大学生就业[J],2005.14

[3]何晓红,白玲.职业生涯规划从大一开始,中国大学生就业[J],2001.10

[4]沈之菲.生涯心理辅导[M],2004年版,上海教育出版社

[5]韩翼样,常雪梅.大学生心理辅导[M],2003年版,浙江大学出版社

[6]韩丹.职业生涯辅导及对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启示[J],职教论坛,2004.4

[7]王剑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探讨,黑龙江高教研究[J],2003.6

上一篇:西北地区高校教育人力资源的管理 下一篇:中外教育差异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