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职语文课堂想象力的培养

时间:2022-03-28 09:54:05

论中职语文课堂想象力的培养

[摘要]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普遍存在阅读基础差、缺乏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弱等语文学习障碍,阅读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具有独特的优势。本文试从创设情境、领略内涵、彰显个性化解读文本,对如何培养中职学生的想象力进行逐一探讨。

[关键词]语文阅读 想象力 创新性思维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8-0187-01

目前,中职学生的语文程度都存在着理解能力差、语言表达能力差等问题,文学素养亟待提高。“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是教育的终极目标”,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培养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可是,传统的语文教育不得法,有意无意地压抑了学生的想象力。那么,在中职语文课堂中,教师该怎样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呢?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尝试从三方面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一、创设情境,场景再现,激发想象

语文教材对于学生而言仅仅是印刷的文字,若没有教师生动地讲解,学生不仅很难进入到课文所描述的意境之中,而且也难以理解作品的意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任务之一就是引导学生驰骋想象,透过文字看到图画,透过语言看到意境,使学生获得体验。如我在教授毕淑敏的《离太阳最近的树》时,不仅展示了极地寒冷、人迹罕至、飞鸟绝迹的图片,而且还让学生们自己表演乱砍滥伐红柳的小品,学生通过切身体会,不仅理解了作者忧患的环保意识,更体会到“红柳”消失的心痛,更能积极主动地投身到保护大自然、保护地球母亲的公益活动中。

二、架设桥梁,领略内涵,发挥想象

中职语文课本都是精挑细选过的精美文章,作者的情感体验与文学修养都与学生的理解层次不在同一层面上,这中间的距离简直难以逾越。所以,教师需要运用想象在这中间架设心灵的桥梁,让学生走近作者,与之“神交”。例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有一句:“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学生马上想到指的是“社会背景”,再一点拨,想到当时社会非常黑暗,革命者根本没有言论自由,而鲁迅为了唤起民众觉悟,揭露反动派的丑恶嘴脸,写出了一篇篇犹如匕首的杂文,引起反动派极度恐慌。他们千方百计地查禁鲁迅的作品,不允许发表,而且对他本人进行了残酷的迫害。进而深刻理解作者对鲁迅先生不怕挫折、不惧迫害的顽强斗争精神和革命的乐观主义态度的崇敬之情。

又如在学习《诗经》中的《采薇》时,最后一章“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被视为情景交融的佳句。可它究竟表现了怎样的情,写的景又好在何处,学生往往体会不深。我在讲授此课时,就采用了古今借用的方法来加深学生对此诗的理解。

古人的评价:资料一:方玉润《诗经原始》中评说:“此诗之妙,全在末章,真情实景,感时伤事,别有深情,非可言喻,故曰:‘莫知我哀’,不然,凯奏生还,乐矣,何哀之有耶?”又说:“末乃言归途景物,并回忆来时风光,不禁黯然伤神,绝世义情,知古常新。”

资料二:清人王夫之在论《诗经·小雅·采薇》这两句时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今人认知: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里,大陆在那头。

这样,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就很容易了。先用资料帮助学生从技术上理解表现手法,后用易懂的诗歌将共鸣的情感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使学生通俗地解读经典。

三、放飞思绪,彰显个性,创造想象

在想象的天空中自由翱翔,学生可以打开思维的闸门,由一人一事想到多人多事,由花草树木想到飞禽走兽,从一个思路跳到另一个思路,从一种意境跳到另一种意境。使狭小单薄的扩大充盈,使互不相连的聚合粘结……它渗透在学生生活的一切方面,是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必须具备的心理品质,特别是在发展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中,想象更是具有重要作用。

教育的目的在于让更多的学生去超越前人,成为社会的栋梁。所以,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地让学生放飞思绪,各抒己见,畅谈对作家作品的个性解读。例如,在教《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时,就充分让学生诵读体会诗人的创作情感,有同学就品读出幸福是平凡的快乐与存在,而有同学则读出了死亡的味道等,这时候老师加以细化解读,能帮助学生更充分地理解海子的人生轨迹和文章中悲情的告别。

同时,作为语文教师,还应该采取多种手段为教学创设情境、激发想象,如经常使用渲染性强的语言和朗诵,积极采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让学生进行创造性的表演以及适当合理的假设与延伸课文内容都能起到拓展思维、丰富想象的作用。

为了使学生的心灵从小得到美的陶冶、熏染,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结合课文内容和学生实际,在各种教学活动中帮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给他们广阔驰骋想象的空间,引导他们从多角度看问题、想问题,养成求异和创新的思维习惯,努力把他们培养成为敢于探索、勇于创新、善于思考的综合素质良好的跨世纪人才。

【参考文献】

[1]韦志成.语文教学情境论,广西教育出版社.

[2]彭天翼.语文教学心理描述,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上一篇:大学英语泛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下一篇:高校创新型师资队伍建设机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