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创新岂能“自我丑化”?

时间:2022-03-28 04:06:49

中国式创新岂能“自我丑化”?

于德清 媒体评论人

创新,在时下的中国社会几乎无处不在,却又散落在社会的各个旮旯里,经常被大家忽视。或许,大家都对这种创新习以为常,或许,大家觉得,比尔·盖茨、乔布斯、扎克伯格他们搞的才叫创新,这显然是一种偏见。

事实往往就是如此吊诡,中国人的创新就在身边却被视而不见,很多人为中国没有乔布斯而烦恼不已。甚至,一谈起创新,很多人总觉得中国的创新就是“山寨”、“抄袭”。中国式创新也经常在主流舆论场中被“自我丑化”。

确实,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有很大问题,不利于鼓励人们创新,却鼓励模仿。而且,中国经济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利用了“后发优势”,靠模仿、学习起家。也正如林毅夫所讲的,后发国家可以引进、模仿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而获得巨大的经济成功。

不过,中国经济走到今天,似乎也绝不仅仅是靠这个。近20年来,中国的劳动生产率增速一直是全球最高的,2011年中国劳动生产率增长 8.8%,低于2010年的10%,但增速仍居全球首位。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显然不只是靠政府基础设施的投入、劳动者素质的提高,也不只是靠产业转移以及学习模仿,这其中当然有创新。

来自权威部门的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的研发投入达到8610亿元,增幅为21.9%,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83%,仅次于美国、日本,居世界第三位,远远高于印度。与研发的高投入相对应的是,2009年,国内发明专利授权量首次超过国外在中国的发明专利授权量;2011年底,我国已拥有国内发明专利35.1万件,首次超过了国外在中国的发明专利拥有量。

据报道,华为公司每年坚持在研发领域的投入不低于当年销售收入的10%,2011年的研发投入为237亿元人民币,超过44%的员工(62000多人)专注在研发领域。2011年,华为的PCT申请量居于全球第三。同行业的中兴通讯在这方面的成绩也毫不逊色。现在,华为和中兴已经成长为世界级的电信巨头。

凡是中国人进入的行业和领域,总是能把这个行业的效率做到最高,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太阳能。为什么欧盟和美国都对中国的光伏产业举起了贸易制裁的大棒?最重要的不是别的,就是中国人在这个领域干得太出色了。保利协鑫的进入,使多晶硅的价格从2006年的300美元/公斤,降到了现在的23美元/公斤,6年间降了10倍多。这不但让国内一批早期的光伏企业陷入困境,而且也直接拖垮了一大批欧美的光伏企业。

而在更多我们难以察觉的领域,这种创新都无时无刻地不在发生。诚如林毅夫所言,中国仍然是后发国家,还仍然享有巨大的后发优势。创新确实意味着高投入、高风险,而后发国家靠模仿、改进就可用较低的投入而获得更大产出。但这并不意味着林毅夫就主张,中国人不应搞创新,他也从来没说过,中国人没有创新。对企业来说,模仿固然获益很快,但创新带来的利润永远都是最为丰厚的。

苹果、微软都是上个世纪70年代成立的公司,已经有三四十年的寿命,而中国的民营企业出现的时间比他们要晚很多,大量的高新技术企业都才只有10来年的历史。如果考虑到上个世纪90年代,基本上是中国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期,那么,中国的企业按照现代企业和市场的规矩做事,真正也就十多年的时间。

显然,只要市场是自由的,人们知道应该按照怎样的市场常识去做事,以中国人的聪明和勤劳,中国的苹果公司出现就是早晚的事情。

我们应该坚信一点,创新和自由一样,只要有了一丝缝隙,就势如潮水不可阻挡。尽管,在中国的环境下,有些创新者还成不了乔布斯,但是,不去创新则绝对没有可能成为乔布斯。

对政府来说,追求创新、鼓励创新当然是好事,不过,最重要的事情,还是怎样保护好知识产权,维护公平和自由竞争的市场制度。其他的事情,就交给市场和企业家去做就好了。

上一篇:解码并购基金投资路线图 下一篇:央地收入分配待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