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摔跤饮尽孤独

时间:2022-10-12 12:03:54

中国式摔跤饮尽孤独

就在雅典奥运会如火如荼进行之际,一群津门汉子却为了一项濒临失传的中国古老体育运动费尽心力。为了传承这一国粹,几位老人在海河边孤单守望;为了弘扬这一国粹,一些民企老板慷慨解囊。

然而,由于只能在纯民间的土壤里自生自灭,练习这项技艺的年轻人越来越少。中国跤,路在何方?

海河边,几位老人孤单守望

海河边的一块沙地上,里三层外三层围了百十人,叫好声阵阵传来。场中一老一少两位武者正在对峙。只见少年身手敏捷,抢上底手,背步拧腰,一招“叉入”紧接一个“回马勺”,都被老者一一化解。“不行,你这绊子不行,看我的!”话音刚落,少年已被老者摔倒在地,喝彩声四起。少年急了,一个鲤鱼打挺翻身而起,双手一晃抓住老者的褡裢,背右步撩左腿,又使了一招“钩子”。老者左脚轻点少年右腿,少年刚要还招,老者已撤回左腿变作底桩,拧腰甩腿,“假踢真钩”,又将少年摔翻在地。

海河边这块沙地,就是天津“顺达跤社”的跤场。跤社社长谷洪志说,我们几个老汉在此练把式,就是为了收徒传艺,不仅不收费,练习时还提供跤衣、跤鞋给大家使用,就是为了把快要失传的中国式摔跤发扬光大。

“我们每天在这河边玩儿两跤,一是活动活动身子骨儿,二是在吸引大家,盼着能有几个年轻人真喜欢上这项运动,我们也好把这一身的功夫传下去。否则,等我们这一茬儿人没了,中国跤可就真失传了!”56岁的谷师傅说。

郑国瑞今年63岁,是民国时期摔跤名将张鸿玉的嫡传。郑师傅是1960年到1966年连续7年全天津市比赛的冠军,在界内的口碑甚好。他收的一对孪生双胞胎徒弟因为练摔跤没有出路,改行说了相声,现在成了颇受欢迎的演员。这哥俩常来捧师傅的场,连摔带说,练的都是真功夫。

1999年代表天津体院参加法国巴黎市长杯中国式摔跤锦标赛并荣获季军的赵围是中国最后一代科班出身的中国式摔跤运动员。1994年第七届全运会取消中国式摔跤项目后,赵围就改练柔道了。“都为奥运项目让路了,我们练中国跤也没希望了。”如今,26岁的赵围在天津一所学校当体育老师。

65岁的时金刚是原天津队中国跤、国际跤和柔道总教练,现已退休,每逢跤社活动,时老总要来看一看。近几年中国式摔跤在国外很受欢迎,成立了不少中国式摔跤俱乐部,有的人还在此基础上加入手部动作,改名为“手搏”。而在国内练习中国式摔跤的人却越来越少。对此,时老激动地说:“再这样下去,恐怕要不了几年,我们就只能看着老外用变了味儿的中国式摔跤来摔中国人了!”

津门跤技源远流长

说起中国跤,“顺达跤社”几位老师傅神采飞扬。

摔跤运动古已有之。古代称摔跤为角抵、角力、相扑、争跤、掼跤、摔角,到了近代才叫作摔跤。《水浒传》描写的宋代燕青就是擅长“沾衣十八跌”的摔跤高手。元明清时期,融合了蒙古族、满族摔跤技法的中国跤日渐发展成熟。在清末,出现了高手云集、各具特色的四大“跤城”:北京、天津、保定和济南。

民国时期,天津卫摔跤行里有“四大张、一大王”之称,那就是张魁元、张连生、张鸿玉、张鹤年、王海兆五位著名的跤手。谷洪志师傅就是“四大张”里张连生的徒弟。鼎盛时期天津摔跤高手云集,跟北京、保定地区相比,天津的摔跤流派最适合实战,动作泼辣实用。

“大绊三千六,小绊赛牛毛”,天津津门摔跤高手技术全面,每个人都有绝活,因此双方对摔,考验的是技术,而不是力量。天津过去讲究“快跤”,两人见面用手互相一晃对方,瞅准机会一近身就出招下绊,吃招的一方已经倒在了地上。

张少华师傅介绍,“三年把式不如当年跤”。摔跤除了有很高的观赏价值,还有着很强的竞技性和实用性。由于没有套路,所以惟一办法就是实战,比起要练上十年八年的武术来,摔跤确实很实用。

谷师傅说,中国式摔跤讲究上、中、下三盘合拢,先要练熟基本功。上盘:支、横、盖、涮;中盘:崴、拽、走、胯、入;下盘:抽、踢、盘、跪、过。中国式摔跤与传统武术不同,武术注重套路的练习,而摔跤则没有套路可言,它是“土地的文章,当场的变化”,全凭现场根据形式随机应变,使出各种“绊子”。“绊子”是不计其数的,实际上没人能精通所有的“绊子”,只能练就一两下绝活儿。但要尽可能多地学习各种“绊子”,这样多加了解,实战中便知道如何破解。

摔跤不是单纯有力气就行的,而是力量与技巧的统一,“一巧破千斤,一力降十会”就说明了两者的辩证关系。张师傅说:“力量跤永远不延年,延年的是功夫跤,所以摔跤也要讲究技巧,它是个斗智斗勇的项目,要摔得寸、巧、脆,这样摔出来才叫漂亮,要是单靠蛮力,那摔跤的艺术性就大打折扣了,也就不好看了。”

几位老师傅说,中国跤的辉煌只能截止到20世纪五六十年代,至今复兴之路依旧艰难。期间全面禁止摔跤,10年的工夫,中国跤运动人才出现了断层,许多先进的技艺失传了。其实中国式摔跤深受中国文化的熏陶,在观赏性上是其他类别的摔跤不可比拟的,它典雅、优美而且具有东方神秘的色彩,完全有理由在中国乃至世界进行推广。日本的柔道和韩国的跆拳道都在全世界有了广泛的支持者,中国跤为什么就不可以呢?

用武德争夺青少年

“顺达跤社”成立一个多月,慕名而来的中国式摔跤爱好者已近百人。值得欣慰的是,一些十六七岁的大男孩也对这项传统运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参与到其中。

作为“顺达跤社”的赞助人,丁玺为跤社费尽了心机。他说:“中国跤是个好东西,除了强身健体,它更重视对意志品质的培养。我就是要用它来跟网吧争夺青少年。”

忌烟限酒、孝敬父母是摔跤行里最重视的武德。张少华师傅说,学摔跤,首先要尊敬父母、师长,爱护幼小。不能仗着会摔跤就去恃强凌弱,招惹是非,要“上场如老虎,下场如绵羊”。不能到处显摆,否则会遭同行夹磨,不受待见。摔跤行有三不摔:“老不摔、少不摔、回头佬儿不摔”,这就体现了公平友爱的武德。

20岁的小林子是跤社不久前招收的学员。入社前他在社会上晃荡了几年,沾染了抽烟喝酒的不良习惯。参加了跤社的几次活动后,他母亲给跤社打来电话:“现在这孩子烟酒都戒了,对人也有礼貌了。参加跤社一来身体练好了,二来有老师傅管着,不会到外面惹事。”

谷师傅告诉记者:“现在提倡全民健身,我们非常希望这项运动能够得到普及。本着强身健体的目的,摔跤其实是男女老少都能练的,老年人练些基本功不但长劲儿,还长精神。再说,我们根据人们的不同情况教授不同的技术,比如女孩子学,就会偏重教她一些技巧性的东西,比如一些摔法、打法,甚至一些逃法,这样不但锻炼了身体,还能够达到防身自卫的目的。”

“其实中国式摔跤完全可以在世界范围内发展,外国人对咱们这项东方韵味十足的运动很感兴趣,法国总统希拉克在观看了一次之后,就迷上了这项运动,因为他的推广,现在巴黎每年都要举行一次‘中国式摔跤巴黎市长杯’国际邀请赛,每年都有很多国家参加。现在法国、美国、意大利、新加坡、阿尔及利亚和摩洛哥等国都有中国式摔跤运动开展。”几位老师傅不仅对中国式摔跤在中国的发展了如指掌,对它在世界范围的发展也一直都在关注。

上一篇:经是好经,看怎么念吧 下一篇:老记者的吃住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