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化背景下的政务微博发展策略

时间:2022-03-27 11:34:36

网络文化背景下的政务微博发展策略

【摘要】政务微博作为网络文化的一种具体形态,推动着政治管理的现代化进程。但政务微博毕竟还处在发展时期,因此需要从网络文化建设入手,在明确自身定位的前提下规划具体内容,与政府网站互补发展,以法律和制度为保障,建立起科学的评估体系和长效发展机制,从而以科学的发展策略持续提升网络问政的实际效果。

【关键词】网络文化 政务微博 发展策略

随着网络的普及程度越来越高,政务微博作为各级政府部门实施网络问政的创新之举,得到了空前的发展。网络文化传播的开放性、及时性与交互性,在政务微博的具体应用中体现得淋漓尽致,极大地激发了人们通过网络参政议政的热情。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如何促使政务微博良性发展并借此提升问政施政能力,已经逐渐成为我国政治体制改革面临的一个时代课题。

政务微博呈现爆发式增长的原因

网络文化的迅速普及,是政务微博呈现爆发式增长的主因。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1年12月底,我国网民总数达到5.13亿,互联网普及率为38.3%,较上年提高了4个百分点。互联网的迅速普及,对政治的民主化进程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现实社会里,由于种种原因限制了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能够真正参与到政治生活中的人数非常有限。政务微博作为网络文化的一种具体形态,以其自身所具备的广泛性、及时性、与现实社会的交融性等特点,成为公众发表政治见解,反映各种诉求,进行民主监督的新途径,极大地提升了公众的政治素养和政治认知水平。与此同时,各级政府部门和施政者也借助这种互动的网络文化交流形式,主动相关信息,及时倾听民声,与公众实现实时互动,从而有效地推动着政治管理的现代化进程。

政府网站功能不全,是政务微博呈现爆发式增长的诱因。自实施网络问政以来,我国的政府网站建设发展很快,但网站的功能尚不能满足公众的实际需求,与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仍有较大差距。政务微博的出现让公众找到了与政府部门零距离沟通的工具,公众对政务微博的自主接受程度也越来越高。在一系列由网络舆论形成的群体突发事件中,政务微博显示出了其作为此类事件处置手段的先天性优势,给各级政府部门带来了工作上的便利。政府机构也愿意通过政务微博倾听民意民声,进一步拓展网络问政的途径。这种民众主动选择、接受在前,然后倒逼政府改进工作方法和工作作风的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也推动了社会管理方式的创新,从而使政府和民众的沟通进入了真正的互动时代。

政府部门、网民、网络服务商三方的合力推介,是政务微博呈现爆发式增长的动因。政务微博的推动力主要来自于三个方面:政府部门、网民和网络服务商。首先,政务微博作为行政管理手段的创新,确实有效地促进了各级政府部门的工作,很多地方还把它列为年终政绩考核的衡量条件之一。其次,公众通过政务微博参政议政,不仅彰显了个性,行使了公民权利,而且其个人价值也得到了体现。部分网民通过参与政务微博的话题讨论,成为公众的意见领袖,间接地提升了个人微博的价值,催生出了“经营微博”的理念和相关产业链。再次,网络服务商看到了微博给互联网经济带来的推动力,希望借助新的技术和应用形式来提高网站的经济价值。因此,当政府部门、网民、网络服务商三方产生共鸣,就形成了推动政务微博爆发式增长的强大动力。

在政务微博密集涌现的情势下,各级政府部门面临的不仅是机遇,更多的是挑战。政务微博毕竟只是形式,属于践行科学执政理念的一种技术手段,如何使其热度不减,进入良性发展轨道,形成长效的网络问政机制,才是最终要解决的问题。

政务微博发展策略的思考

从网络文化建设入手,为政务微博创造良好的网络生态环境。政务微博归根结底属于网络文化范畴,网络文化则是以信息技术为载体,以文化为核心,发挥着传播意识形态的作用。纵观政务微博的产生和发展,以及其在国内外政治生活中所发挥的作用,不难得出结论:必须站在维护国家网络文化安全的高度来审视政务微博的作用。在目前的网络文化传播中,我国时刻面临着西方自由主义意识形态的渗透和侵略。网络文化是政务微博发展的大环境,安全意识、网络道德和网民的价值取向直接关乎政务微博的运行效果。因此应该从网络文化建设入手,大力发展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为政务微博创造出良好的网络生态环境。

冷静思考政务微博的定位,科学建设政务微博的内容。党政机构和政府官员在开设微博之前,需要冷静地思考一下开设微博的动机与目的何在,所属的单位性质是否适合开设微博,以及自己是否有过硬的信息技术专业知识和充裕的时间去运营自己的微博。所以,政府“开博”要提倡,官员“开博”应谨慎。政务微博定位的核心在于本单位、本部门的政务功能和业务范围,其最终目的是利用这一新型媒体工具来促进网络问政能力的提升。政务微博的内容建设,不仅要有丰富实用的政务信息,还要力求符合网络文化的传播特征,以积极诚恳的态度回应来自于网络上的各种声音,让公众欣然接受的同时,也使政府部门的亲和力和公信力得到提升。政务微博的内容建设不能搞形式主义,如果只图形式而不注重实质内容,那么最终只能是沦为网络服务商盈利的工具,这就背离了其作为网络问政创新手段的初衷。因此,政务微博在内容建设上要转向促进解决民众的实际利益问题上来,从而建立健全民众的利益表达和诉求机制,使之成为解决社会矛盾的通道,这样的政务微博才能称得上科学、有效。

政务微博应与政府网站共同建设,走互补发展之路。政府网站由于自身存在的种种问题,一直被公众认为是形式意义大于实质功能。虽然政务微博一出现就马上受到了公众的热捧,甚至让公众觉得政府网站已经过时,政务微博完全可以替代它的作用,但政务微博只是政府对外信息和收集民意的一种新型媒介,它只是有着140个字容量的信息载体。政务微博不是网络室,更不是网络全能办事处,它取代不了政府网站的政务服务功能,其信息容纳量也远不如政府网站。任何一种媒体都有自己的局限性,新媒体也不例外,不同媒体之间的互融互补才是解决之道。因此,必须走政府网站和政务微博共同发展之路,使各种不同的沟通渠道和表达形式相辅相成,才能有效地提升网络问政的实际效果。政府网站应致力于提高政务服务的实用性,扩大信息和服务的覆盖面,把政务微博纳入到政府网站之中,使其成为政府网站所能提供的功能之一,弥补政府网站互动能力的不足。同时,政府需要把握网络文化的传播规律,通过运用多种信息技术,尽量消除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使公众享有更加充分的政治权利。

以法律和制度规范政务微博的运作。目前我国的政务微博虽然数量众多,但是总体上还处于一种无序状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选址与命名无序。政务微博开设时的选址非常分散,命名更是随心所欲,无任何规律可循,因此权威性大打折扣。第二,意见管理失序。对于访问量较大的政务微博,往往是由专门的团队负责日常的管理工作,这样会出现针对同一件事有不同的回复,甚至关闭掉发言评论功能,对公众的诉求不闻不问,使互动功能完全失效。第三,安全机制缺失。政务微博是建立在网络服务商提供的外部平台之上,信息安全存在不可控因素,缺乏主动的防御措施。因此,应建立健全外部法律法规和内部相关制度,使政务微博的运作规范化。我国尚无专门针对微博管理的法律规范,对其管理普遍是用行政手段,更多的时候是靠网民的自律。所以目前迫切需要健全网络法制体系,加强对现有法律法规适用于政务微博的延伸及司法解释工作。除此之外,还应逐步完善内部相关管理制度,包括问责制度、安全管理制度、舆论引导制度、处理与反馈制度等。可以借鉴国外政府开设政务微博的经验,尽快出台权威性的指导意见或编制指南,促进政务微博的规范运作。

建立科学的评估体系和长效的发展机制。政务微博是网络问政具体实施中的创新之举,如何评价它的运营效果,对其今后的发展有重大意义。目前,政府部门内部还没有建立起科学完善的评估体系,主要是依靠网络服务商和第三方研究机构相关的评估报告,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政务微博最终目的是要解决公众的各种利益诉求,微博只是一种载体和手段,各种实际问题还需要在网下解决。因此,应当把通过政务微博最终解决的问题数量作为重要的评估指标,并在此基础上融合其它因素,建立起一套科学的评估体系。开设政务微博的各级政府部门,要真正把微博的运作纳入到日常工作当中,使其成为政务体系不可缺少的一环。同时,需要明确具体的负责人,配备专职的管理人员,逐步完善与之相关的各种制度,才能让政务微博形成长效发展机制,成为政府与公众进行有效互动的公共领域。

政务微博作为网络文化背景下的新兴媒体,给网络问政注入了前所未有的活力,正在改变着中国的政治生态环境。但政务微博毕竟还在发展时期,因此需要密切关注信息技术和民意表达的发展动向,制定科学的发展策略,从而持续提升网络问政的实际效果。

(作者为中共河南省直机关党校副教授)

上一篇:公共决策的民主原则及其限度 下一篇:精益六西格玛管理在公共部门中的应用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