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教师“服务意识”,落实“以生为本”

时间:2022-03-27 05:01:08

提高教师“服务意识”,落实“以生为本”

[摘要] 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落实到教育领域,首要和根本的任务就是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价值观,也就是要求教师树立起“以生为本”价值观。本文提出了提高教师的“服务意识”是落实“以生为本”价值观的突破口的观点。

[关键词] 教师 服务意识 落实

一、目前教师仍存在的主要问题

1.传统观念根深蒂固

由于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师道尊严”、“教师中心”等观念一直在一些教师思想中根深蒂固,他们渴望在学生中享有很高的威望,也渴望被社会和家长奉为师表。在现实中受这种传统观念影响的还不仅体现在年长的教师群体,也体现在一些青年教师中。更有许多人有这样的担心,认为如果教师一旦沦为服务者的地位,那教师就失去了权威,失去的应有的尊严,学生就有可能不尊重教师。在这种意识的支配下,他们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放不下架子,总认为自己的是高高在上的给予者,学生是前来取道的接受者,还是那种“命令――服从”式的师生关系,这样也就不可能把自己放在与学生平等的位置上,当然也就谈不上为学生服务。

2.扭曲的“个性化服务”和服务的功利化

在各服务行业都流行一种“个性化服务”,也就是根据不同的服务对象提供一些特别的服务,这样可以让每个服务对象都可以感受到更体贴的服务。但是现实中有不少教师却扭曲了“个性化服务”,在学校利用自己工作之便,经常是根据学生家长不同的背景,施以一些小恩小惠,利用家访等手段和一些有背景的家长搞好关系,利用家长的职务之便,来为自己牟私利,为个人行方便。还有一种表现就是把学生分成优劣,不能平等对待,对学习成绩好的学生疼爱有加,各个方面都特别照顾,而对差学生也是另眼相看,处处批评责难。更有甚者,表面上打着为学生服务的旗号,实际上却是在牟服务背后的“利”。以上这种扭曲的“个性化服务”,带给学生是伤害,让社会看到的是丑恶。

3.服务范围过窄

在学校,教师服务于学生,但是我们也应该知道,作为教师和学校服务的对象决不能仅限于学生,也决不能认为为学生服务好就完成了任务。其实,对学生家长、对社会的服务同样重要。实际中有很多老师在社会的影响力很低,不能有效地和家长沟通,主要原因是对家长的服务意识差,或者认识上根本就不到位,认为自己只为学生服务就够了,对家长态度的好坏只是个人心情的问题,不是分内的事情。

4.流于形式的服务

随着新课程的推进,大家认识到了服务意识的重要性。“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也不是什么新鲜的词汇,也有不少地方在这方面做了很多努力,搞了很多活动,但是真正做到实处的不多,搞形式主义的多。

二、教师提高服务意识的途径

1.彻底转变观念,提高职业道德素质

教师服务意识问题的症结主要在思想观念上,特别是传统观念的影响,所以也必须从认识上着手,切实转变旧的思想观念,树立新观念。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应该以现代教育社会学的学生观来重新认识和确立新的学生观和教师观。现代教育社会学认为中小学教师是受国家委托,按照社会的要求培养未成年人。学生是教师工作的对象,也是服务的对象。教师是国家法定的培养未成年人的从业人员。教师为了完成国家法定的义务,必须做好有关未成年人成长的教育教学及管理等服务性工作。只有意识到这种关系,才能真正意识到学校和教师都是为学生服务的,教师必须以自己优质的服务满足服务对象的需要,这是教师所从事的工作的基本要求。形成这种认识就有利于颠覆“师道尊严”等旧有观念,确立全新的“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的服务意识。教师为学生服务,不是给他们一种恩惠,而是应该履行的职责,并且通过给予学生服务的机会使教师的价值得以体现。

作为接受过专业化训练,有着较高专业素养的教育工作者,如果从专业工作人员的基本要求来说,就要注重服务理念和职业伦理,也就是要特别强调服务或奉献的专业道德。教师能否做到爱岗敬业、献身教育,是衡量和评价师德的重要指标,爱岗敬业就要求教师热爱自己的职业,视教书育人为自己的重大责任与使命,把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发展看作自己工作的核心。因此,从这个角度上,一个真正爱岗敬业的人必然是能够时时处处以学生发展为本,能够做到“一切为了学生”。

2.树立“理性权威”

为学生服务并不是不要“教师权威”,而是要求我们重新理解“教师权威”。新课程要求将传统的“命令――服从”式的师生关系转变为平等的“我――你”关系。在这样的关系中,教师由外在的专制者转变为内在的领导者,内在领导者的角色就要求教师在教育活动中体现出能为学生折服的伟大的人格力量、高尚的职业道德、健全的职业技能。这样,教师的权威不仅不会消失,而是更有力量,是一种更加注重内涵的理性权威。因此作为新时期的教师要树立理性权威,就要严格要求自己以成就伟大的人格力量,加强职业道德修养,提高和练就健全的职业技能。只有如此,才能成为学生心目中偶像,成为学生向上的榜样,树立起不可动摇的权威。

3.树立大服务意识

大而言之,教育是为了传承人类文明,推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不断发展。小而言之,教育是为学生、为家长服务,为社会服务。现实中由于教师对教育服务意识认识的局限,往往只把服务停留在对学生的层次上,忽略了对家长和社会的服务,这样打折的服务也就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发挥不了其功能。因此,我们的教师要有大服务意识,意识到服务的对象决不能局限于学生,更要做好对家长和社会的服务,发挥教育应有的社会公益作用。

4.给学生“选择”的特权

在学校要让学生成为真正的服务对象,让教师成为真正的服务者,必须给学生选择教师的权利,相信在这种选择的压力下,教师会被迫放弃那不合时宜的师道尊严,主动去关注学生的需求,关注学生的点滴成长和进步,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反思自己的观念、教育方式等,做出积极的调整。当教师在这种改变中收获学生的热情的回报时,也就会由被动转为主动,也就真正进入了服务者的角色。

三、结语

新时代的教育呼吁教师树立“以生为本”的教育新观念,把“以生为本”作为工作的核心。要做到“以生为本”就要求教师必须真正具有服务意识,也只有教师具有了服务意识,我们的教育才能真正实现“以生为本”,把“以生为本”的价值观落到实处,还教育本来面目。

上一篇:培养学生自我效能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下一篇:美术课改教学与校园文化建设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