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导学案对小学生课前预习作用的相关性研究

时间:2022-03-26 06:38:06

英语导学案对小学生课前预习作用的相关性研究

摘要:课堂是舞台,学生是主角,教师是配角,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引领教师专业发展,促进学生素质的发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的意识和能力,从而形成以导学案为主,实施问题导学、互动探究的课堂模式,我县各所学校积极开展了以导学案为起点的课堂改革。本文运用定量的方法,调查了我校的三至六年级学生,他们对课前预习的看法和他们使用导学案的策略,并就导学案对课前预习作用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英语导学案;预习现状;预习策略;预习作用;相关性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和落实及构建道德课堂理念的深入,近年来,全国各地都在积极深入地学习生本教育,学习杜郎口,学习洋思等学校的课堂教学模式,力求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深入践行素质教育。我县也展开了全面的教学模式的探讨和研究,每个学校都希望找到适合自己学校的高效的教学模式,而我们在研究的基本都是使用“导学案”教学形式。在探讨研究的过程中,每个学校都在编写和使用“导学案”,但编写和使用的情况差别很大,有的甚至没有起到使用“导学案”的作用。鉴于此,笔者对本校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旨在对学生的导学案使用情况以及预习的情况进行调查与分析,为新的教学模式的实施提供一些参考数据。

一、问题的提出

导学案是教师设计一种辅助和引导学生预习和课堂自主学习的方案,使学生通过借助导学案,在教师的指导下逐步达到自主学习和主动学习的目的。从预习抓起,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奠定基础,逐步提高学生的预习和自学能力,逐步由被动转向主动。但在导学案的使用中,我们不难发现还存在着课前让学生完成了导学案,在课堂上将导学案当作教学的主要内容进行一次简单的“复制”,或者只将导学案当成一种形式,仍然是教师引领学生进行学习,没有将导学案有效地运用。很有可能会使课堂变成以前的应试教育课堂,只训练笔头,一味在课上做题的情况。

二、研究结果与讨论

(一)学生课前预习的现状

要让英语课前预习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最终还是需要学生这一教学主体认识到英语课前预习的重要意义,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让学生的学习从被动变为主动。为了了解学生英语课前预习的情况,笔者采用了定量的方法,以我校的320个学生为调查对象,调查学生英语课前预习情况,同时对导学案的使用和课前预习作用的相关性进行讨论。

表1是对我校的三至六年级学生进行了一次五分量表问卷即影响英语课前预习的重要情感因素的描述统计,为了保证量表的信度,笔者利用SPSS对问卷进行了遗漏检测和同质性检验。全部320名受试者在5题共计1600次反应次数中,产生了192次遗漏,占1.2%。同质性检验结果表明,全量表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739,显示量表项目间具有很好的同质性。a信度分析所提供的是校正后项目总分相关系数。

描述统计结果表明,英语课前预习态度和观念的平均数在3.27—4.12之间,观念(2)的平均分为M=3.27,观念(3)的平均分为M=4.12,SD>1的有第1、2、5项,说明学生对课前预习的态度是肯定的,对课前预习能力、预习的价值、预习的必要性也持肯定的看法。

(二)学生使用预习策略的情况

学生在使用课前导学案时的确进行了一些预习。但是每个学生的预习策略有所不同,且不同的预习策略的程度也有所差异。使用频率最高的是浏览全文策略,其次是记忆单词和划出难句和长句,最低的是写文章的摘要。(见表2)

(三)导学案使用情况

我校英语组的所有教师,都认真学习了他校的优秀导学案,尽量在他们的基础上,做得更完善。表3为我校的每周使用导学案的情况统计。

从上述的图表可以发现,我校现阶段各个年级都能正常的使用导学案,基本达到每节课一份导学案的要求,从而形成一套独特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自学、交流、探究中学习新知。

表4是对我校的三至六年级学生进行了一次导学案使用前和使用后成绩变化的一个相关对比,成绩(年级平均分)变化的具体数据对比分析见下表:

统计结果表明,使用英语导学案后三、四年级的成绩变化较小,五、六年级的成绩变化较大,但是整体都是呈上升趋势,由此可见学生使用导学案后成绩都是有所提高的,说明课前预习的效果是肯定的。从表中也可以发现低年级学生预习能力稍微弱一些,高年级的学生预习能力稍微强一些。导学案可以指导预习,也可用于课堂教学,并且系统的学案还是一份很好的学习资料。学生严格按照导学案操作,可以极大地减少学习的盲目性。用好导学案可以使学生的课前预习和课后巩固有了凭借,从而大大提高学英语的效率。虽然有部分学生是为了预习而预习,但是笔者认为预习后对成绩有提高,说明导学案的使用对预习能力的提高存在着显著的相关性,是正相关。

参考文献:

1.桂诗春,《应用语言学》[M],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

2.胡文仲,《英语的教与学》[M],外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

3.王孝玲,《教育统计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4.胡庆芳,《加强词汇教学有效性的课堂实践研究》[J],《中小学外语教学》,2008.7

5.李唯,《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英语课堂体验性教学》[J],《中小学外语教学》,2004.8

【责编 金 东】

上一篇:浅谈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探究式教学 下一篇:对高中历史教学的几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