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无法净化中国互联网

时间:2022-03-26 12:23:57

道德无法净化中国互联网

互联网是一个婴儿,引导婴儿不能指望用道德,而更需要约束。

王哲玮 .cn

11月4日是“3Q”大战一周年,不管是巧合还是刻意为之,国内互联网业界各方,包括去年的两个主角腾讯和360在内,“庆祝历史”的方式是――接着互掐:UC召开新闻会,宣布将以“QQ浏览器不正当竞争”为由腾讯;酒店在线分销巨头携程,被曝利用垄断地位,封杀与“今夜酒店特价”手机应用合作的上游厂商;金山再度与宿敌360开战,指责对方利用技术手段诱导用户拦截、卸载金山的相关安全产品。

内容细节各有不同,但这些事件主调是一致的――以“道德”的名义,开打“反不正当竞争保卫战”。UC俞永福的“四问”腾讯,“今夜”任鑫对携程封杀的“无法理解”,最后是金山网络陈勇的“强烈谴责”360,另一方三大巨头的回应则均可总结为“我们没错,他们炒作”。表面上看两大阵营各有各的理,究竟谁在捣乱,谁真受了委屈,则是查无实据。唯一可以确定的是,所谓各家企业间的“大战”正在泛滥,俨然成为某些势力在利益角逐中,达到目的的一种手段。

原则上,道德是企业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但在当前竞争中,无论是互联网巨头不守规则胡搞,还是新贵们声东击西博取眼球,道德被频繁用作打击对手的“核武器”,这本身就是种道德缺失的闹剧。更何况,以道德之名的攻势,仰仗的是舆论压力,这种效应在去年的3Q大战中被认为已经到达顶峰;同样的剧本再次出现时,看客们显然已经没有之前的激情,这导致事件本身关注度看跌,道德的制衡作用也就逐渐消退,各种不正当竞争手段会失去最后的约束。本就缺乏平等开放的中国互联网竞争环境将进一步滑向深渊。

引申一句糙话:道德是内裤,应该穿,但是出门不能只穿内裤。互联网是一个婴儿,引导婴儿不能指望用道德,而更需要约束;所以培育健康的竞争环境同样不能仅仅依靠“德治”,也更需要“法制”这条外裤。在这一方面,国外有许多现成例子,虽然体制环境不尽相同,但是也值得借鉴参考。

最著名的例子,莫过于九十年代微软通过Windows垄断优势捆绑Internet Explorer,成功绞杀第一代互联网王者Netscape所引发的反垄断调查。结果是微软除了掏出巨额罚款之外,还差点被美国联邦法院分拆。虽然最终逃过一劫,但之后数年微软却时刻面临着美国政府的反垄断监管,直到今年5月才宣告结束。各方业界人士都认为,正因为有了反垄断法这一“紧箍咒”的存在,才使美国在此十年期间的互联网商业环境得以净化,先后诞生出雅虎、谷歌、Facebook这样的世界级公司。而新兴公司成长为巨头以后,同样将面临法律制度的约束,为随后的创新公司让路。当然,如果这些小公司只求快速发展违反竞争条规,也将受到重罚。

这样的例子有很多,翻开报纸就知道,国外的互联网竞争并不见得比我们更有道德,同样是纠纷不断。不同的地方在于,他们是在法庭上掐,我们是在私底下掐;他们赔十亿美元,我们赔几十万元人民币。

毫无疑问,道德现阶段还不足以制约中国互联网的野蛮增长,制度法律对于规范市场竞争环境、培育优质产业链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而相关部门也已经意识到这一点的重要性,去年3Q大战后颁布的《互联网信息服务市场秩序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至少这是一个好的开端。

上一篇:发展征信是信息社会的一件大事 下一篇:新ERP重塑国美电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