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效率比较

时间:2022-03-26 03:26:22

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效率比较

摘要: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的效率差异一直是人们关注和争论的焦点之一。本文从企业微观效率和社会整体效率对国企和民企的效率进行比较。

关键词: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企业微观效率;社会整体效率

Abstract: Efficiency differences between state-owned enterprises and private enterprises has been a focus of concern and controversy. This paper compared the efficiency of the whole efficiency of the state-owned enterprises and private enterprises from microcosmic efficiency and social enterprises.

Key words: state-owned enterprise; private enterprise; enterprise micro efficiency; social whole efficiency

中图分类号:C2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不断地探索和推进国有企业改革,试图提高国有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竞争能力,并以此推动整体经济的发展。对民营企业,则是消除政策歧视,进行扶持,因此民营企业发展非常迅猛,成为市场经济中最有活力的组成部分,在推动经济发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一、企业微观效率

(一)国有企业与私营企业净资产收益率比较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进行计算可以发现,2003年到2008年,在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中,国有企业资产总额、主营收入和利润总额分别增长2倍、2。5倍和2。4倍;私营企业增长高达5。2倍、6。7倍和9。7倍。从效益指标来看,国有企业的净资产收益率在2008年之前的十年里的确有大幅度改善,由1998年的不到2%上升到2003年以后的10%以及2008年的11。71%;但是外资企业和私营企业的净资产收益率在各个时期都明显高于国有企业。特别是在2008年,由于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国有企业的净资产收益率下滑到11。71%,而私营企业继续上升,2003年至2008年,净资产收益率从14。97%猛然上升到25。12%,比国有企业高出一倍以上。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的净资产收益率低于私营工业企业。2006-2010年间,国有工业企业的净资产收益率(未扣除税收)分别为15。53%、16。97%、12。42%、11。42%和16。08%;私营工业企业则分别为22。12%、26。08%、30。06%、26。36%和32。59%。综合来讲,国有企业的净资产收益率低于私营企业。

所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所副所长张文魁就说过,“‘国有企业状况很好’是一种误判,国有企业发展质量不高、投入产出效率低下。”

(二)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在市场经济主体资格上的差异

国有企业产权不清,人格虚化,政企不分。仅从法律形式上看,国有企业产权主体是明确的,即属于国家所有。但在现实的管理过程中,作为产权主体应有的许多职能却被人为地分解并分属于政府不同部门进行管理,由此造成了长期以来难以解决的“政企不分”问题。同时,由于国有资产隶属关系不同,由某一行业或某一地方政府管理,这些管理一般也都应用行政手段,使国有企业的资产在行政体系内接受监督,这样国有企业就不能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经营效率低下,负债严重,制约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但也有文章认为,我国国有企业的产权制度、管理体制和治理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形成了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的企业制度和管理体制,建立起了以“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基本特征的现代企业制度。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的成立及国有资产分级管理体制的建立,明确了国有资产的监管主体。大多数国有企业实行了股份制改造,企业经营决策的自大大提高,国有企业的治理机制明显改善。

而民营企业从产生之日起就是产权明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其私有性质决定了它具有明确而统一的财产所有权和收益权,具有完全自负盈亏的硬性约束机制,它必须承担全部利益风险,这便使它具备了市场经济中市场行为主体应具备的品格。同时,在市场规律支配下,民营企业能较好地接受供求、价格等市场机制的引导,及时调整经营决策和要组合,改善投入产出比例,来适应市场瞬息万变,做到以市场为导向灵活运行。当然,也有人质疑民营企业存在着重新界定产权关系的问题。如民营企业所有者的个人财产与公司财产混淆在一起, 以及存在所有者与经营者的关系不清的问题。这种产权问题深深地困扰着民营企业的发展。

(三)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在管理模式上的差异

1.企业经营者及其选择者的利益驱动

国有企业和政府是“儿子和父亲”的关系。所以,国有企业产生亏损或面临破产时,常常能够从政府那里得到援助。也就是说,国有企业面临的预算约束是“软性的”,这造成国有企业的行为和决策难以受到竞争的压力,即使经营糟糕也没有被收购或接管的威胁,因此造成企业管理的低效率。在民营企业,企业所有者选择企业的经营者,所选择的经营者优秀与否,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盈利与亏损,关系到企业资产的增值与贬值,因此经营者的选择者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是显而易见的。同时,民营企业经营管理决策不受政府控制,而是由经营者依据市场状况自主作出,大部分经营者是企业的投资者,也是风险的最终承担者,必然有着极强的进取心和风险意识,对市场的反应灵敏,决策快,工作效率高,能够为企业的利益尽最大的努力。

2.应对风险的机制上存在差异

国有企业面临风险时往往只会等待国家给予优惠政策,而民营企业却迫于形势主动寻找出路,希望能通过提高自身的素质,抓住时机,化风险为机遇,缓解危机。比如在完全竞争领域,为应对市场价格的激烈竞争,就要控制成本方面,民营企业会利用一切手段从采购、销售等各个环节降低成本,国有企业则不计成本,管理松弛,浪费严重。

3.激励机制存在差异

目前,在国有企业,对经营者激励不是通过资本收益的方式来实现,而是通过工资薪金收益的方式来实现。这样导致对经营者的激励不足。他们可能消极怠工,出工不出力,有效工时低,生产的产品成本高质量差,缺乏上进心。国企最终会因为员工纪律松弛,平均主义盛行而引发低效率。私营企业的分配关系比较灵活多样,基本上能够实现员工的贡献和报酬的紧密挂钩,除一般物质奖励以外,有些私营企业对有特殊贡献的员工还给予股票奖励,或委以重任等,能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而对于不合格员工,则可以采取果断的解雇措施,使得私企员工比国企员工承担更高的由于消极怠工或其他低效率行为产生的被解雇的风险。但也由于灵活的分配关系,员工薪资水平的确定随意性很大。由于公司没有形成人力资源制度管理的机制,员工的薪资基本上都由企业老板个人确定,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和模糊性,模糊的薪资标准侵蚀了公平、弱化了激励。在薪资标准的随意变动下,员工看不到其在公司的发展机会,对企业没有归属感,从而降低了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

(四)国有企业特殊的问题引起其交易成本高于私营企业

即使私营企业也采取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管理方式,与国有企业同样面临着问题,但国有企业的问题比私营企业更加复杂。由于国有企业产权的特殊性,作为真正委托人的全体人民难以有效履行委托人职责,委托人职责只能由政府代表全民履行,这便形成第一层委托—关系,委托人是全民,人是政府。政府是一种组织,没有自然人的思考和决策能力,首先要经过委托才能形成有效的治理机制,于是就有了第二层委托--关系,委托人是政府,人是政府官员。在政府代表全民行使产权的过程中,政府通过政府官员委派国企经营者,形成第三层委托关系。从这一角度讲,国有企业首先要进行政治的委托然后才能进入经济;私营企业中由于委托人是自然人,不需要政治的程序,其合约更为简化,这显然更利于降低交易成本。此外,国企经营过程中,覆盖中央政府到企业之间的多层结构状态,一方面使得决策的执行时滞延长,同时由于拉大了政府到企业之间的距离,也增加了政府的监督成本,使监督更加缺乏效率;另一方面,多层结构状态不仅会造成累积性的信息损失,而且增强了产权保护动机的衰减倾向。除此之外,国企殊的关系会导致政府规模不断扩大,这无疑会增加国有企业的交易成本。这些都是引起国有企业的交易成本高于私营企业交易成本的重要原因。

二、社会整体效率

我国国有企业广泛分布于能源、资源、交通、通信、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社会公共服务行业等国民经济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中,从而为国家对经济进行引导和调控提供了重要的经济基础,在实行宏观经济调控、保障人民生活、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等诸多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例如,国有企业“逆周期”的投资,成为了我国“熨平经济周期”的有力杠杆。国有石油和电力企业在保证能源供应和价格相对稳定中动技术升级和产业进步。从现实情况来看,国有企业无论在科技投入还是科技产出中的表现都优于其它类型的企业。

另外,国有企业也为我国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实现自主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事实表明,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要想实现科学的自主的发展,就必须从社会全局和长远利益出发,充分利用国有企业在制度、技术、规模上的优势,加速国内资本集中,加强对战略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推动重点部门和重点企业的迅速扩张,推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自主创新战略的实施,保持国家对关键行业和领域的控制力,有效抵御和化解跨国资本和国际风险的冲击。

民营企业则很难在这些方面发挥作用,而是以承担社会责任作为弥补。企业作为一个经营实体,在实现组织利润最大化的经营目标的同时,不能完全惟利是图,而要兼顾一定的社会责任。这些责任广泛到对员工权益的保障、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不仅保护社会群体的权益,也要保护动植物的权益,还要避免欺诈与偷税漏税等不良行为以及在自身财富增长的同时,还要为减少社会贫富的差距做出努力。

三、结论

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的效率问题是一个不断争论的问题,越来越多的人对国有企业持怀疑态度。在我国,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各自有其效率较高的方面,所以不能单纯认为国有企业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在控制国民经济命脉,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上国有经济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当前,要使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相互学习、竞争,在提高国有企业效率的同时,促进民营经济的发展,从而促进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文魁.“国有企业状况很好”是误判——“十二五”期间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和任务

[2]张宇、张晨. 如何看待国有企业的效率[J].传承,2012(23)

[3]赵昌文. 国企效率是“高”还是“低”?——国企效率问题透析[J].人民论坛,2012(15)

[4]迟树功.中国民营经济发展空间探析[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4(2)

上一篇:浅析人类活动对地下水的影响及污染防治措施 下一篇:探讨建筑外墙渗漏的原因和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