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建筑外墙渗漏的原因和防治措施

时间:2022-03-25 08:45:19

探讨建筑外墙渗漏的原因和防治措施

摘要:建筑物外墙渗漏不仅仅是施工问题,而是与设计、施工、监理甚至后期使用都息息相关。监理单位在进行施工过程监控的同时应注重协助施工单位切实提高其施工技术管理水平和人员操作技能,强化其质量自检、互检及工序交接检验职能。以此调动施工企业,充分发挥其自身质量保证体系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监理单位监控工作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建筑工程;外墙渗漏;原因;措施

Abstract: Not only the outside wall leakage of buildings is the construction problem, but with the design, construction, supervision and even later use are closely related. Supervision units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assist the construction unit to improve the management level of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and operation. At the same time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of monitoring, strengthening the quality self-inspection, mutual inspection and process handover inspection function. In order to mobilize the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give full play to its own quality assurance system; only in this way, can we ensure that the supervision unit monitoring work get twice the result with half the effort.

Key words: building engineering; leakage; causes;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TV697.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一、外墙渗漏原因分析

1.1墙体砌筑质量不高的原因

(1)砖层水平灰缝砂浆饱满度不足内容80%,竖向灰缝无砂浆(空缝或瞎缝),为雨水渗漏预留了内部通道。(2)框架结构中填充墙砌至接近梁底或板底时,未经停歇,即砌斜砖顶至梁、板底,以后随着砌体因灰缝受压缩变形,造成墙体下沉,斜砌砖体与梁、板间形成间隙,外墙抹灰或刮糙时,在此间隙处形成裂缝。(3)框架柱与填充墙间的拉接筋不满足砖的模数,砌筑时折弯钢筋压入砖层内,形成局部位置砌体与柱间产生较大的间隙,抹灰时该处易产生裂缝。

1.2外墙洞口处理不当的原因

(1)上料口封堵砌筑时,与原有洞口接搓不严。(2)工程竣工后,住户在墙体上凿取空调管洞、太阳能热水器管孔、排气扇孔洞等,造成墙体及外粉裂缝。由于条件的限制,住户及装修者,无法对此进行认真的处理。(3)剪力墙施工时的螺栓套管在内外粉前,未认真进行封堵或未封堵。

1.3不同材料膨胀系数造成的裂缝。

在填充砌体墙与框架梁、框架柱的连接位置,是比较容易产生裂缝和渗漏的位置,在这些位置产生的裂缝,主要是材料裂缝。这是因为框架柱和框架梁一般为钢筋混凝土构造,这就必然造成作为填充砌体的材料和钢筋混凝土这两种材料的温度线膨胀系数不同,变形值也不同,特别是在烈日暴晒又雨水冲刷的情况下,接缝处就会容易产生裂缝,而雨水就会顺着裂缝渗进墙体和屋内。

1.4施工原因造成的裂缝。

由于部分施工人员在砖砌体施工时未严格按照施工方案和施工规范进行操作,而现场施工员和监理监督不到位,使得砌体砌筑砂浆不饱满,特别是竖缝砂浆不饱满,容易产生密缝和透缝现象。根据施工规范,进行砌体砌筑时,应该将充填区域的框架混凝土柱。

1.5结构变形引起的应力裂缝。

由于原先结构设计不合理,导致部分承重墙及梁底、窗台位置出现由于结构变形引起的裂缝。还有部分是由于温度应力促发的变形,一般发生在楼顶或者西晒位置。这种变形比较容易发生在顶层墙体窗、窗沿边以及砌体与构造梁柱之间的不同结构材料接触界面处。

1.6外墙装饰层施工时破坏防水层。

在进行外墙装饰施工时,部分施工人员为了将砌筑材料牢固嵌套或者粘贴在表面,对防水基层进行打磨和挖凿,致使底层破损、空鼓、龟裂、结合不良。为保证全高垂直度,外墙装饰基层一次性打底一般会加厚,这样就会使得局部位置打底偏厚,而且而外墙大面积打底而基层又未设置分格线,使基层产生不规则收缩裂缝。这就造成了外墙基层质量不过关,直接影响了面层与结构层的结合,从而造成面层、基层离析脱落,导致渗漏。

1.7表层施工倒坡、面砖与砂浆层形成贮水引起渗漏。

在部分平坡屋顶设计中,未在窗台、遮阳板和雨篷等水平构件的表层设计及施工中设置坡度,甚至出现了倒坡造成积水,渗漏进墙体的砂浆层中,由于砌体砖铺贴空鼓或铺贴砂浆不饱满,就造成砖与砂浆局部脱离,砖与砂浆间空隙部分形成贮水容器,水从表面渗入室内。

1.8由于砌筑砂浆不合格,造成砂浆裂缝渗漏。

1.9铝合金窗框嵌入位置不合格造成裂缝渗漏。

在研究时发现,很多外墙铝合金和塑钢窗框四周,会产生温度应力裂缝造成渗漏,外墙窗框渗漏集中在窗框顶部、窗台和窗框两侧边与外墙接壤部位,尤其以窗台的渗漏最为严重,喷淋式试验检查渗水部位显示,外墙雨水是因窗框与外墙抹灰层之间的裂缝渗漏入内。

1.10给排水管道安装密闭性不足造成渗漏。

在目前使用的PVC管和UPVC管道施工中,部分需要进行孔洞凿墙或者业主在二次装修时进行改造,但是这些水电安装施工人员一般只重视管道本身的密闭性、安装的牢固性及外观整体美观性,对于穿越外墙的管道穿墙部位没有进行接缝修补和防水,导致接口处渗漏。

二、针对外墙渗漏的结构设计防治措施

针对以上外墙渗漏的原因分析,结合常年的设计及施工经验,提出以下针对性的结构防治措施:

2.1重视外墙防水设计,加设防水层设计施工详图。外墙防水设计疏忽遗漏是房屋工程设计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外墙防水设计一直被忽视,而且工程设计施工图中没有提及关于外墙防水方面的内容。在整个建筑物设计图纸中,既没有外墙防水构造详图,也没有有关这方面的施工说明。这就造成了设计单位疏于设计、施工单位无图可依、无法可循,最终造成出现渗漏情况后施工单位频频补漏补缺仍不合格的局面。因此建议从设计环节就必须加强施工工序的要求,从图纸设计上进行严格把关。

2.2采取多种设计措施增强建筑的基础刚度和整体刚度,减少结构性裂缝的产生。建筑物的平面应力求简单,规则整齐,尽量避免形状复杂,阴角偏多,避免建筑物显著的高差和荷载差异。

2.3材料选用对策

为解决材料因数引起的外墙渗漏,监理人员应建议选用经实践证明具有良好防渗性能的外墙材料,如:(1)选用经过优化配合比,因而具有较强抗渗能力的混凝土作为墙体材料;(2)选用掺有适量防水剂的防渗砌块作为砌体材料;(3) 外墙砂浆找平层材料,应使用防水砂浆,如掺入适量有机硅的复合水泥砂浆;(4)为防止开裂,同时提高墙面涂料使用的耐久性,应选用掺有适量杜拉纤维和减水剂的砂浆作为墙面抹灰材料;(5)选用延伸率大、与墙面找平层粘结力强且不影响外装饰效果的聚合物水泥基涂料制作墙面防水层;(6)选用抗渗力强,并具有一定弹性的合成高分子类饰面涂料,从而使外墙涂料层本身成为一道防水屏障;(7)选用可形成有机复合网络结构,能有效堵塞砂浆孔隙,因而具有粘结和防水双重功能的聚合物水泥砂浆,作为外墙面砖的粘贴与勾缝材料。

2.4施工监理控制

(1)监理工程师审核施工组织设计的点应放在:审查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是否将外墙防水项目明确纳入施工要求,有无制定专项控制标准和措施,对施工方案确定采取的施工工艺、方法、手段可导致出现渗漏因素的,有无提出切实可行的预控对策及处理办法。

(2)施工过程监控的目的在于:通过严控施工作业即工序操作质量,消除可引起外墙渗漏的各种施工影响因素作用。为此,监理人员应通过采取包括现场巡视、旁站在内的各种监督检查方式,及时发现和纠正施工操作的不规范行为,从而保证施工单位按事先审定的设计图纸和施工组织设计,依照施工工艺和施工操作规程的要求,严格组织施工。

三、防治外墙渗漏施工组织方案及措施要点

1.严格按照施工方案及施工规范进行施工,杜绝不合格的砌筑操作。首先要抓好墙体砌筑的质量,使得砌体的水平缝、竖缝中的砂浆饱满密实,从施工工艺和施工水平上杜绝由于认为原因造成的渗漏。

2.外墙装饰前必须检查墙体基层所有的缝隙孔洞,并进行最后一次防水堵漏和防水剂喷涂。特别是填充墙上口的缝隙、门窗周边的缝隙和脚手架的穿楞洞等,涂刷完毕待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外墙装饰施工。

3.分层进行外墙抹灰,必要的薄弱位置需布置加强网,使抹灰砂浆粘结牢固。为了增强抹灰层的抗裂能力,在砂浆中掺入一定量的聚丙烯纤维。

4.对于外墙的薄弱节点进行细部处理,减少温度应力产生的裂缝。外墙细部防渗处理包括给排水管道穿墙部位的洞口修补、外墙立管固定处的防水密封处理等。

四、结束语

为了解决建筑物外墙渗漏这个问题,不仅要从技术的角度分析渗漏问题的成因,抓住重点组织措施认真落实,更要求各方面对这个问题给与足够的关心和支持,才能更有效地解决渗漏这一质量通病。

参考文献

[1] 侯晓熙.建筑物墙体渗漏分析[J].科学之友,2012年01期.

[2] 杨小青,房屋结构知识与维修管理[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上一篇:浅析人类活动对地下水的影响及污染防治措施 下一篇:浅析数字化技术在水利工程测量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