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改革下的高中信息技术课堂的构建

时间:2022-03-25 02:52:18

课程改革下的高中信息技术课堂的构建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指出:“信息素养是信息时代公民必备的素养。”可见,信息技术课程的开展对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提高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本文就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如何构建新时期下的高中信息技术课堂进行概述。

一、实施任务型教学模式

任务型教学模式是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方式之一,所以,在授课的时候,我们要根据教材内容的需要有效地实施任务型教学模式,以确保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巩固所学的知识,提高应用能力。

如,在教学《利用图表呈现分析结果》时,由于图表是本章节的重点内容,所以,为了让学生了解常用的图表类型以及如何用相关的图表处理数据,我选择了任务型教学模式,首先,我向学生展示了“某公司第一销售部和第二销售部10-12月份的营业额”的相关数据,并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分析,并结合教材选择自己认为合适的图表。数据如下:

引导学生先带着任务进行解答,之后,我再根据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这样不仅能够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有效落实“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而且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以及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也有着密切的关系,进而大幅度地提高信息技术课堂的效率。

二、开展小组式学习模式

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充分发挥小组学习模式的价值,要让学生在教师合理的分组中互相学习、互相交流,进而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知识,同时,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如,在教学《计算机病毒及预防》时,我首先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然后,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接着,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主学习,并在交流中解决下面问题:(1)如果计算机染上病毒,可能会出现哪些现象?(2)如何避免病毒的产生?(3)计算机病毒是一个标记或命令还是制造的一种程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并在小组内讨论自己遇到的问题以及所要解决的问题,这样不仅能够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而且对加深学生的印象,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新课程改革下,我们要立足于信息技术学科,要选择恰当的方法,以确保学生在高效课堂中提高实践操作能力,进而确保学生成为一名具有良好信息素养的公民。

参考文献:

姜月华.浅谈如何构建高中信息技术课的高效课堂[J].学知报・教师版,2011(44).

上一篇: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探讨 下一篇:新课标理念下高中信息技术有效教学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