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局推进教育强市建设活动方案

时间:2022-03-21 01:32:59

教育局推进教育强市建设活动方案

贯彻落实《中共**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教育强省、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决定》和《中共**市委、**市人民

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教育强市建设六项重点工作的决定》精神,深入实施科教兴市、人才强市战略,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加快建设教育强市,全

面实现教育现代化,更好地促进教育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特作如下决定。

一、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始终把教育放在优

先发展的地位;以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创新人才为根本任务,进一步统筹教育与经济社会的互动发展、区域教育的均衡发展、各级各类教育的

协调发展、民办教育与公办教育的共同发展。到20**年,实现各级各类教育的规模、质量和效益最优化,形成科学合理的与江阴经济社会发展

相适应的教育结构和学校布局,建立比较完备均衡、以开放优质为特点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以学习型城市为特点的终身教育体系,大力推进

素质教育,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继续保持并努力提升省内领先、全国一流的教育强市地位。

(二)具体目标

到20**年达到如下目标:

——提高本市市民受教育程度。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达**0%。巩固提高义务教育成果,小学、初中的入学率、巩固率、升学率达**0%。普

及十二年教育,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98%以上。提高高等教育大众化程度,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55%。人均预期受教育年限达15年。

──促进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全市各中心幼儿园、中心小学、初中全部建成省示范性实验幼儿园、省实验小学、省现代化示范初中,规划

定点的普通高中全部建成省三星级以上高中;规划定点的职业高中全部建成省、部级重点职业高中,重点骨干学校在校生规模达5000人。学

生在各级各类示范、实验、重点学校(园)就读的比例分别达幼儿园80%、小学90%、初中**0%、普通高中**0%、职业高中**0%。

──办好具有8000人规模的江阴职业技术学院。

──完善社区教育网络,切实有效地开展职业技术培训、成人继续教育、老年教育等各类教育,提高终身教育普及率,老年教育普及率达

13%,企业职工教育培训率达60%,农民教育普及率达60%。

——提升教师学历层次。小学教师专科及以上学历达85%,初中教师本科及以上学历达75%,高中教师本科及以上学历达98%。

二、主要任务和工作重点

(一)加快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

1、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正确的质量观,把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

和接班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严格执行课程计划,严格控制学生在校活动时间,加大对学校执行“减负”规定

的督查力度。重视抓好学校体育卫生工作,建立学生体质健康监测体系,开展学生心理健康和青春期健康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2、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把德育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充分发挥学校教育在加强和改进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方面的主渠

道、主阵地、主课堂作用;着力建设一支高水平的政治理论课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队伍;开展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学校德育活动;努力构

建中小学纵向衔接、学校社会家庭横向沟通的学校德育体系;加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中小学生素质教育实践基地建设。

3、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深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加强校本课程建设,全面创新教育教学内

容和方法,创新教学模式,改革课程结构,改进教学方式,逐步形成课改特色。

4、不断完善教育评价体系。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创新教育评价体系,改革评价方法,完善省四星级高中招生指标分配与初中学校挂钩的

办法。不断强化以素质教育为导向的教育绩效评价,坚持办学水平的发展性评价原则,引导学校由生源竞争向办学水平的竞争转变。

5、提高教育信息化的效能和水平。着力推进“校校通”工程,进一步完善提高教育城域网和校园网的结构功能,20**年底前中心小学以上

学校都要建有校园网。坚持以应用为原则,追求现代信息技术的最大效益,促进技术优势向质量优势的转化,着力培养学生的现代信息素养和

能力,完善和提升全市教育信息化应用的整体水平。

(二)加快教育改革步伐,激发教育发展活力

6、推进办学体制改革,大力发展民办教育。义务教育坚持以政府办学为主,社会力量办学为补充,义务教育阶段的公办学校不得转为民办

学校。非义务教育实行更加灵活、开放、多样的办学体制,积极探索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体制改革的有效形式,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外

资投资新建幼儿园、高中、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教育培训和涉外教育等机构。通过市场引导和调节,激活教育市场,实行教育资源的有序整

合。

学前教育按照“存量不减保公平,增量放开扩资源”的原则,各镇(开发区)原则上要办好一所公办示范性实验幼儿园,其余公办幼儿园可

以通过资产评估、公开转让等程序整体转制为民办幼儿园;或按照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原则,委托给学校或具有相应资质的教育机构经营和

管理,学校资产所有权属国家所有;或在不改变公有资产性质的前提下,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教育行政部门为出租方,通过公开招标

和签订合同的方式,把学校有期限、有条件、有偿地交给承租者经营。积极鼓励个人独资、股份合作等形式新建幼儿园;新建住宅小区按照城

市规划和服务功能要求,公建配套幼儿园,实行产权与办学权分离招标租赁形式运作。积极鼓励现有公办高中阶段(含职业类学校、成人学校)

学校整体转制为个人独资、股份合作等形式的民办学校;或按照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原则,委托给学校或具有相应资质的教育机构经营和管

理,学校资产所有权属国家所有;或在不改变公有资产性质的前提下,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教育行政部门为出租方,通过公开招标和

签订合同的方式,把学校有期限、有条件、有偿地交给承租者经营。新建学校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可采用个人独资、合资、合作等多种办学形

式,并按民办机制运作。吸纳国内外资本,以合资、合作形式,发展民办高等教育。

7、深化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进一步理顺和完善“以县为主”的教育管理体制,全面落实市、镇两级政府在教育事业发展上所负有的责任

,进一步理顺幼儿教育管理体制。大力推进政事分开,逐步实现管办分离。遵循公办学校举办权、管理权、办学权分开的原则,转变教育行政

职能,逐步实现公办学校管办分离,促进学校自主管理、自主发展。

8、深化学校内部管理改革。全面实行教师聘用制度。新补充教师实行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坚持按需设岗、平等竞争、择优聘用、严格考核

、合同管理的原则,以聘用制和岗位管理为重点,建立“能进能出”的教师聘用机制。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提升教师综合素质。改革和完善分

配制度。建立与聘用制度相适应的分配激励机制,实行向关键岗位和优秀教师倾斜的分配政策。完善校长选拔任用办法。加快推行对校长的公

开选拔和公推竞岗制度、校长职务任期制、校长交流制;全面推行学校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和重要岗位轮岗制度。加强师德师风和学校领导班子

建设,切实提高廉洁从教、以法治教水平。

(三)加快扩大教育对外开放,提升教育发展水平

9、积极推进中外合作办学。鼓励和支持与国内外知名学校的合作,引进国内外优质教育资源合作举办高水平教育机构;鼓励国内外资本独

办和联办分校、专业,或合作共建学科、实验室、实训等基地。

**、不断扩大教育国际交流。采取政府与民间并举、双边与多边并行的办法,积极开展以学科、学术、学者、学生为主体的国际交流。要

继续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有计划地选派教师到国外一流的学校进修、访问、讲学和从事合作研究,积极鼓励留学归国人员来澄从

教。努力拓展职业学校毕业生海外就业市场和出国进修渠道。组织开展中外学生短期互访学习、出国修学旅行和赴境外开展夏令营等活动,拓

宽学生的国际视野。

11、切实解决外商子女入学。充分利用本市优质教育资源,努力为外商子女创造更好的学习条件和环境。鼓励有资格接收外籍学生的学校

招收在澄外商子女入学。积极发挥政府公共职能和政策引导作用,为外商选择学校提供更加便捷良好的服务。

12、积极推进“双语”教育实验。构建从幼儿园到高中纵向衔接的“双语”教育实验体系,到20**年,全市省实验小学、示范初中,以及

三星级以上普通高中普遍设立“双语”教学实验班。

(四)加快调整学校布局,统筹整合城乡教育资源

13、科学合理搞好各类教育规划。统筹整合城乡教育资源,全面协调发展各类教育事业。要根据城市发展的新规划和人口向城镇集聚的新

特点,科学合理地规划市区和镇区学校的布局,加大布局调整力度,优化资源配置,形成学校教育的规模效应,逐步形成与江阴城市发展规划

相衔接的、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现代教育格局。

14、完善幼儿教育布局。各镇(开发区)都要根据人口集聚、确保适龄儿童入园的原则,合理制订辖区内幼儿园布局规划,城区幼儿园规划

布局由**镇人民政府负责。幼儿园规划布局经教育行政部门论证后实施。

15、提高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各镇(开发区)的中心小学要切实加强对分部或办学点的统一管理,采取扎实措施,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

。初中以2001年行政区划调整时的镇域为施教区域,按“一区域一初中”的原则规划布局,可单独建制,也可以初高中校区分离,实施统一管

理。市区初中的设置,要根据城市发展规划和生源状况,科学合理布局,以满足入学需求。

16、构建高中优质教育板块。进一步加大高中布局调整力度,20**年始,对办学规模偏小的高中进行撤并调整,到**期末,保留

省三星级以上普通高中、省级以上重点职业高中。注重培育名牌高中教育特色,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加快创建省五星级高中1-2所。

(五)加快职业教育发展,提高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能力

17、优化整合中等职业教育资源。根据城市规划的板块结构、职业教育规模办学要求以及全市产业结构状况,优化调整职业教育资源。对

规模偏小的学校进行撤并调整,重点骨干学校在校生规模达到5000人以上。根据江阴经济和社会发展用工需求,合理制定和控制普高与职高的

招生比例。大力办好各级各类职业教育培训机构。根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大力开展农民培训,提高农民整体素质,促进农民增收致

富。

鼓励校企合作,推进订单培养。创新校企合作模式,有条件的可联合组建研发中心,把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办成劳动力后备资源基地,企业

人才培训基地。

18、优化专业结构。适应我市经济、产业结构需求,调整和优化专业结构,加大示范专业、特色专业、重点专业建设力度。至20**年,建

成一批省级示范专业、**市级特色专业和江阴市级重点专业,形成机械、电子信息、化工、纺织服装、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等与我市支柱

产业相适应的专业结构,以专业建设带动职业教育现代化建设。

19、建好公共实训基地。按照“市场导向、合理定位、功能互补、资源共享”的原则,整体规划、分期建设功能齐全、技术先进、国内一

流的面向全社会开放的职业技能公共实训基地,鼓励学校、企业、社会力量投资建设一批与我市产业发展相贴近的职业技能公共实训基地。

20、严格实施就业准入制度。加大就业准入制度的执行力度,逐步扩大实行就业准入的行业范围,凡技术要求高、操作规程严格的行业和

工种,从业人员必须先培训、后就业。完善职教毕业生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制度。取得职业院校学历证书的毕业生,参加与所学

专业相关的中级职业技能鉴定时,免除理论考核,操作技能考核合格者可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劳动保障部门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

发挥优势的原则,在具备条件的职业学校设立职业技能鉴定站(所)或职业资格考试机构。

21、加强农村成人教育中心校建设。进一步规范农村成人教育中心校标准化建设,力争在3年内全市各镇成教中心校达到省级建设标准。积

极实施现代农民教育工程、成人继续教育和再就业培训工程。

(六)加快完善教育发展保障机制,促进教育可持续发展

22、确保实现教育经费的法定增长。要按照建立公共财政的要求,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完善教育投入的稳定增长机制。继续把教育列

为财政支持的重点,按照国家有关法规予以优先安排。依法保证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生均教育经费逐步增长,教

师工资和学生生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财政预算执行中的超收部分要按相应比例安排教育支出,确保全年预算执行结果实现预算内教育经费拨

款增幅高于财政性收入增幅,征收的教育费附加必须全部用于发展教育事业。

23、建立中小学公用经费保障机制。保证中小学公用经费的投入,促进农村义务教育的健康发展。从20**年起,财政预算内拨付中小学生

均公用经费的标准按**市规定标准的上限执行,今后按中小学实际支出逐步增长。任何部门不得违反国家规定挤占、挪用、平调、截留教育

经费和学校收费资金。

24、设立市教育发展资金。从20**年起,市财政每年安排5000万元,加上教育统筹款1500万元,设立教育发展资金。用于教师培训、教师

体检、名特优教师奖励、教学质量考核奖励、新市民子女就学专项补助、贫困生减免、特殊教育发展、课改科研、中小学素质教育实践基地补

助、职业教育公共实训基地建设、示范专业建设、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成人教育培训、民办教育发展、学校基建、维修、设备购置补助等。

25、优惠教育用地鼓励企业捐资助学。凡教育用地中划拨土地按成本价、出让土地按评估价办理供地手续。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

公民个人捐资助学,凡通过政府部门或非赢利组织对教育的资助和捐赠,可在应纳税所得额中全额扣除。

26、完善各类扶困助学机制。根据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加快建立扶困助学保障机制,切实加大对弱势群体接受教

育的扶持力度。凡城乡持有民政部门签发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领取证》和总工会颁发的《特困职工证》家庭的子女;持有《残疾证》

在特殊教育学校就读或随班就读的学生;无生活来源、无法定赡养人或社会福利机构收养的孤儿,享有五保供养待遇的学生;革命烈士子女等

五种对象享受减免补助政策。教育部门要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档案,及时掌握情况,实行动态管理。金融机构要为接受高等教育的经济困难

家庭学生提供助学贷款。逐步建立和完善政府主导、学校联动、社会参与的扶困助学长效机制。

27、做好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收学杂费工作。落实省、市有关文件精神,从20**年秋季起,免收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杂费。免收的学杂

费由财政全额补足,用于学校日常公用支出。

三、坚持依法治教,营造教育发展的良好环境

切实加强领导。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加强对教育强市建设的领导,建立健全教育强市建设的目标责任制,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继续完善

党委、政府定期研究教育工作、党政领导联系学校等制度,及时研究和解决教育强市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各级党委、政府以及相关部门主要领

导重视教育、关心教育的情况,纳入领导干部年度政绩考核的内容,由市委组织部、市教育局、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联合进行考评。各镇(

开发区)政府要认真落实对辖区内教育发展所负有的责任,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市各相关部门要把建设教育强市工作列为本部门的重要职责,

研究和制定支持教育优先发展的政策措施,共同为教育强市建设作贡献。

强化依法督导工作。强化教育法制建设,规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多元化的办学行为和管理行为,提高全社会依法治教的自觉性。要

全面贯彻《**市教育督导条例》,进一步健全教育督导制度,坚持督政与督学相结合,形成对镇级政府和市相关职能部门教育工作评估机制

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新闻媒体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加强对教育改革发展成就的宣传,加强对广大教师敬业爱生、无私奉献的高尚品

德和先进事迹的宣传,在全社会积极营造尊师重教、推动教育优先发展、加快教育强市建设的舆论环境。

上一篇:劳保局创业培训意见 下一篇:教育局发展职业教育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