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金融供给与需求差异:临汾市个案

时间:2022-03-21 05:30:28

农村金融供给与需求差异:临汾市个案

摘 要:本文通过对临汾市农村金融的需求和供给的个案分析,提出了4L4,~农村金融服务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农村经济;信贷支农;金融创新

中图分类号:F830.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4392(2010)07-0031-02

一、农村金融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一)农村经济稳步发展

2009年末,临汾市第一产业GDP完成51.8亿元,比2008年增加2.94亿元,增长6.00%;农民人均纯收入4749元,同比增加384.6元。增长8.1%,农民收入的主渠道呈多元化主要有工资性收入、家庭经营收入、财产性和转移性收入。从调查的四县市情况看,县级以下GDP完成2009年末64.8亿元,较2006年增加18亿元,增长38.46%。农民人均纯收入2008年3640元,较2006年增加493元,县以下社会消费品零售额78.80亿元,同比增长22.3%。

(二)农村金融对农村经济的支持力度逐年加大

近年来,临汾市农业贷款投入逐年增加,增长速度逐年加快,农业新增贷款占各项贷款增加额的比重不断提高。截止2009年末,全市农业贷款余额179.68亿元,比2006年增加110.1亿元,增长158.24%%,比各项贷款增长快130.63个百分点,农业贷款增量与各项贷款增量的占比为0.41%,比2006年提高了0.39个百分点。从四县市调查的情况看,2009年末县级以下金融机构贷款余额3.3亿元,较2006年增加0.5亿元,增长17.86%。

(三)农村信用社农业贷款投向趋于合理

2006年以来农村信用社以服务三农为宗旨,转变经营理念,不断加大对农业的信贷投入。有效发挥了支农主力军作用。截止2009年末。农村信用社农业贷款余额197.28亿元,占全市农业贷款余额的99.78%,比2006年提高了0.94个百分点。占农村信用社各项贷款余额的64.64%。比2006年提高了28.54个百分点。一是对农业产业基地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近四年来,累计发放小额农户信用贷款和多户联保贷款95.59亿元,其中种植业贷款累放52.7亿元,养殖业贷款累放42.89亿元。如曲沃信用社支持农户建成了5000亩红提葡萄基地,堪称中国红提第一,产品远销太原、广州等地。二是对农业产业化发展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在全市范围内大力推广“公司+基地+农户”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二、多层次、广覆盖,农村金融的现实需求

1994年后,国家提出产业结构调整和实现“两个”根本转变,至此农村经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呈现出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由单一种植向种养加相结合的转变,由农户必须品的自种自用转向商品化生产,由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向一户一业,一村一品的区域性农业转变,农村经营方式大体形成四个层次:①传统的小规模经营农户;②有一定专业化生产水平的规模经营农户;③农村中小企业和龙头加工企业;④农村小城镇和基础设施建设、开发的各类业主。这四类不同的生产方式对金融服务需求显然是很不同的。一是农户对小额、简便、灵活的金融服务需求;二是农村中小企业、龙头加工企业对额大、季节性强的金融服务需求:三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扶贫开发贷款对期限长、需求量大的金融服务需求。从三个层面的金融服务需求看,农村金融的需求呈现出多层次、广覆盖的特点。

三、金融机构减少,服务层面狭小。农村金融供给不足

(一)农村金融机构的减少,与农村对金融服务需求增加不适应

农村经济发展需要合作性金融、国有商业性金融和政策性金融共同支持,但随着国有商业银行改制,《商业银行法》出台,商业银行把追求利润最大化作为其主要经营目标,开始对县及县以下营业网点进行撤并。农村金融机构减少,难于满足农村金融服务需求的增加。从临汾市的情况看,1999年至2003年共撤并机构221个,其中农行、农村信用社撤并机构122个。

(二)农村金融机构的覆盖面狭小。服务功能单一

从临汾市四县市调查的情况看,农村金融基本上只有农村信用社一家,国有商业银行退出了农村市场,政策性金融、保险公司基本没有。2009年末,四县市各类金融机构(统计至储蓄所)134个,剔除在城区的97个,实际在农村的机构37个,平均两万个农民有一个金融机构:四县市县级ATM机55台较2006年增加23台,其中分布在农村的ATM机37台,农民手持银行卡30.6万张,平均8300人使用一台ATM机。

(三)政策性金融支农缺位。与改善农业生产环境的需求不适应

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必须改善农业生产环境,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综合开发和农业扶贫的力度。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周期长、效益低、规模大的特点决定了其资金的特殊性,即由国家财政和政策性金融支持。1994年前对农业的政策性信贷支农,由国家专业银行承担,1994年政策性银行成立,原国家专业银行承担的政策性信贷支农业务,划转给农业发展银行。但从1998年随着粮食流通体制的改革,农业基本建设贷款、农业综合开发、专项扶贫贷款、粮棉企业加工和附营等业务贷款划转到国有商业银行,自此农发行专一履行粮棉油收购资金职能,变成了专门的“粮食银行”,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综合开发和专项扶贫贷款无人问津。临汾市1999年以来农业发展银行粮棉油收购贷款余额平均占各项贷款余额的98.54%。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综合开发和专项扶贫贷款的信贷支持没有。

四、金融支农的对策建议

(一)完善农村金融机构体系

创新农村金融服务机制,必须完善农村金融组织机构,取消零金融机构和零金融服务地区即建立合作性金融、商业性金融、政策性金融、小额贷款公司合理分工。适当交叉的农村金融机构体系。具体操作:①健全国有商业性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为农村企业提供服务。国有商业银行要根据业务发展需要,在撤并机构时不搞“一刀切”。即要防止全面撤并造成对农村金融服务的“断档”,又要防止网点多、费用大、效益低的局面,条件成熟时,可将基层营业网点与城乡一体化程度较高的信用社整合为地方性商业银行。②健全政策性金融机构。为改善农村生产环境服务。农业发展银行应根据行政区域设置县级支行,发挥其政策性支农作用。③完善合作性金融,为农户提供金融服务。合作金融组织机构可按行政区域设置或按经济区域设置,把信用站建到村委会或信用村,充分发挥其贴近农户的地缘信任关系优势。④探索建立农业保险公司,保险公司可以集合分散风险,为其他金融机构提供配套服务。分散农业高风险对金融信贷资金安全的影响。

(二)探索建立便民服务柜台

在农村地区可为农民提供流动服务柜台,或是设立“两点两机”,即便民简易网点,定时定点服务:安装POS机、ATM机等。

(三)创新农村信用社组织形式

总的改革要求是通过产权制度改革,建立科学合理、归属明晰、权责明确的现代法人治理结构,增强服务功能,政府适当扶植,地方政府负责。在此基础上,可以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制定农村信用社的发展模式。中国农村区域辽阔。农村经济发展及不平横,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明显。针对农村经济的二元结构,对农村信用社组织形式进行创新。一是对农村经济落后,弱势群体相对集中的地区,农村信用社实行合作制,农村信用社为其提供小额农贷,体现弱势群体之间的帮组:二是对农村经济较发达地区的农村信用社,改造成股份制,由规模经营户、农村中小企业等农村经济组织入股,为其提供融资服务,三是对经济发达地区的农村信用社,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改造成地方股份制商业银行,

(四)为金融支农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一是改善农业生产环境,吸引国有商业性金融对农村的信贷投入。如每年可按财政收入增加额的一定比例增加对农业水利基础建设的投入力度,在遇到汗涝灾害时,确保农业收入。二是完善国家对农村金融的补贴机制,对农村金融机构的涉农贷款特别是对农业企业贷款和农户贷款,要根据其行业风险的特殊性,国家财政可在原减免营业税或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借的基础上,进一步倾斜扶持力度。

上一篇:农村信用社发展网上银行业务探悉 下一篇:我国商业银行存贷利差与发达国家和地区比较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