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成长在课堂

时间:2022-03-20 04:55:24

生态成长在课堂

摘要:目前,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着“假民主”、“不自然”、“无创新”等问题,生态课堂的建构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有益的思路。生态课堂是以生态学的视野关注课堂中的每一生态因子,重构教育理念、师生关系、实践范式,并以此为基点建构出的新型课堂。构建生态课堂主要有以下策略:创建“生态式”教学环境,打好生态课堂基础;优化“生态式”教学内容,促进生态课堂的有效;创新“生态式”教学过程,建构生态课堂框架;强化生本化教学评价,促进生态课堂高效。

关键词:生态课堂;教学环境;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评价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3)01-0068-05

“生态化的课堂是充满着生机与活力的课堂,这样的课堂具有整体性、协变性和共生性等基本特征,发挥着滋养、环境参照、动力促进和制度规范等生态功能。”[1]生态课堂研究以生态教育理论为指导,以营造愉悦教学环境、创新教学内容、生成教学过程、构建生本化教学评价为抓手,全面探索构建生态课堂的途径和方法,采取各科联动,增强研究的实践性、参与的广泛性,全面展现了生态课堂全新的境界。

一、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自2001年国家教育部制订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正式颁布实施以来,课程改革已由理念的思考转入实践的探索,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提出了六个“改变”的课改总要求。这需要我们建立全新的教学观、学习观,需要我们去直面问题:如何让生态课堂回归?如何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如何创新课程体系?而面对当下课堂现状,我们不难发现:

(一)课堂存在“假民主”问题

现有课堂教师掌控话语霸权,教学本性的自主心灵对话严重缺失,预设代替了生成,学生在这样严密控制的对话中,失去了个性、情感和思想,特别是自主发展的权利,陷入精神上的单一与苍白。甚至,有些课堂,缺失的是目标的落实,展现的是肤浅甚至是虚假的学生主体性,失缺的是教师对价值的引导、智慧的启迪、思维的点拨等促进生态生成的职责。这种假民主违反了生态系统各要素自身自主发展的规律,造成了生态生成课堂的闭塞,抑制了学生创新的独立精神,使课堂失去了生命价值。

(二)课堂存在“不自然”现象

生态系统最突出的特征是其内部要素的自然运转,是各生命要素以自身索求为前提的自然发展。而现实的课堂却不够“自然”。受传统知识本位、考试本位的影响,目前课堂仍然滞留于传统教学的框架之内,未能摆脱服务于应试的惯性思维。课堂教学面对大量的矛盾和困惑,应试教育仍占领着我们的课堂,出现了六种课堂问题:应试课堂造成了三维目标的缺失,预设课堂造成了生成空间的闭塞,呆板课堂造成了营造氛围的忽略,“虚化”课堂造成了主体意识的淡薄,封闭课堂导致了学习资源的单一,陈旧课堂导致了教师生态意识的缺乏。这六大误区,影响了学生身心的健康,违背了教育教学规律,违背了生态系统生命发展的本真规律。因此,打造生态课堂便显得尤为重要。生态课堂的研究是教育改革的需要,是学生和教师发展成长的需要。

(三)课堂存在“无创新”氛围

课堂的变革必然是一种扬弃,教师是生态课堂实现的关键,而从教师目前状况来看教师对观念的转变,还停留在口头上,对生态课堂的理解还比较肤浅,再加上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方式穿新鞋走老路,对生态课堂氛围营造的忽略、角色转换的缓慢,使传统课堂还霸占着目前的讲台,课堂缺乏创新的气氛。为此生态课堂的建构必须从教师入手,加强学习,提高生态课堂的意识,加快步伐,做生态课堂的创建者,革新者。

综上所述,当前课堂的“非生态”现象,我们可以用如下一句话来概括:课堂学生有“人”无“权”,教师看似“有权”实则“无力”。教学目标模糊,课堂封闭、呆板、闭塞,课堂教学效率低下。进行生态课堂的构建,让课堂返璞归真,这是课堂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

二、“生态课堂”的内涵

“生态课堂是以生态学的视野关注课堂中的每一生态因子,重构教育理念、师生关系、实践范式,并以此为基点建构出的新型课堂。”[2]它以“直指学生”、“直通本质”、 “直需独立之精神”、“直连高效”为内涵本质,创建一种促进生命成长和完善的课堂教学环境,创造一个师生生命发展的生态空间,通过绿色、健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调动起自身的一切,转知为智、化智成能、知情互生,去不断地创造自我,改善和发展生命,从而取得课堂教学效益与生命质量的整体提升。

(一)生态课堂“直指学生”

一个生态的课堂,用美国著名教育家梅里尔·哈明博士的话说,应该是鼓舞人心的。在《教学的革命》一书中他描述了鼓舞人心的课堂可以观察到的五种品质:①清晰的尊严感——不管有没有天赋,学生们都昂首挺胸,大胆地发表意见,显得自信、无忧无虑,他们相信自己,也把自己视为有价值的、值得尊重的人;②流淌着轻松的活力——学生们显得生机勃勃、有活力、健康,所有学生都忙碌着、参与着;③自主性——学生们做出恰当的选择,主导并约束自己,持之以恒地自愿学习,没有被逼迫学习的现象;④集体感——共享合作、相互依赖、亲密无间,学生们彼此支持,也支持老师,没有对抗与拒绝;⑤觉察——学生是机灵又富于创见的,他们知道周遭正发生的一切,能驾驭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也能适应周围人群的思想和情感。[3]毫无疑问,这也是生态课堂必须达到的境界,这充分说明生态课堂是直指学生的,是为学生服务的。

(二)生态课堂“直通本质”

创建以学生为中心的环境并不一定能帮助学生获得他们所需要的能够在社会上立足的知识和技能,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帮助学生立足社会的根本。探究式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主要途径。生态课堂上,学生在探究式学习活动中,自然而又旺盛的探索精神和强烈的求知欲被有效激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激活了灵动的创造性思维,学生得到了全面发展。因此,生态课堂就必须抓住有效开展探究式学习这个难点,创建灵活多样的学习环境,给学生较多的自由,引导学生质疑,让学生对他人乃至老师的观点提出不同的看法,形成自由探讨、自由争论的氛围,让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发展自己的情绪状态之中,体验创造性学习的乐趣,使生态课堂直通“创新探究”的教学本质。

(三)生态课堂“直需独立之精神”

生态学教育观指导下构建的生态课堂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人的发展为第一要务的教学情境,是一种珍视“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教育氛围。它应具有生成动态性、环境丰富性、学习开放性、方法多样性的特征。它应给学生更大的空间,提升学生更精彩的生命价值。它更应遵循教育生态的原理和规律,把学生当作独立的生命个体,使课堂成为“让人成为人”的课堂,为学生的生命成长奠基,也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四)生态课堂“直连高效”

高效课堂是一种理想的教学形态,集中表现为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它是一种融学生认知建构与情感激活、教学控制与情境创设为一体的教学形态。我们追求的生态课堂与高效课堂一脉相承,生态课堂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必由之路,生态课堂建成之日必然是高效课堂实现之时,我们应把两个课堂的追求融为一体,以打造生态课堂之举,成为实现高效课堂之道。

总之,生态课堂是人本主义的课堂,直指学生,创建以学生为主体、人的发展为第一要务的教学情境;它直指课堂的本质,应给学生更大的研究空间,提升学生更精彩的生命价值,让课堂充满学生研究的风采。生态课堂又是一种珍视“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学习环境,满足学生独立发展的需要,使学生获得个性的发展,以实现生态课堂的高效化。这就是生态课堂的内涵所在。

三、打造“生态课堂”的实践与探索

在构建生态课堂的研究实践中,我们以营造生态式教学环境、优化生态教学内容、改进生态教学过程、构建生本化教学评价为抓手,探索构建以人为本的,富有生机、充满生命活力的,生态平衡、能动发展的小学生态课堂的途径和方法,促进了教师专业素养和学生文化素质的全面提升,全面提高了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益,促进了和谐学校的提升与发展。

(一)创建“生态式”教学环境,打好生态课堂基础

郭思乐教授认为:“所谓教育生态,我们应把它看作是一种学生发展的条件系统或环境系统”。[4]生态式的课堂教学环境应力求营造一种和谐的、动态的、充满生命力的可持续性的教授知识和交流知识的互动“生态环境”。基于以上认识,我们创建了三大生态式教学环境,还学生学习中的权利、自由、安全、快乐、成功等需要,为实现生态课堂打好基础。

1.学初创轻松和谐生态式教学环境,给学生以安全

“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为了消除学生上课的恐惧感和无所谓的情绪,教师在上课前提前进入教室,走近学生,与学生交谈,了解他们学习情况,提前通知学习内容,分别给予鼓励和帮助。这样能达到安定学生情绪,融洽师生关系,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进入课堂情境的作用。

2.学中创四元生态式教学环境,给学生以发展

在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创建多元化生态式教学环境,主要创建四元生态式教学环境。首先要营造平等民主环境,创建自由对话的心理场;其次为学生建构自主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氛围;再创建合作交流环境,为学生搭建开放式舞台;最后设置探究创新环境,为学生提供探索式平台,让学生在生态式环境中自主发展,创新发展,展示学习智慧。

3.学成创生态式展示环境,给学生以成功

“课堂应是学生学习、成长的地方,是学生作为主体人的精神交流场所,是激发其生命活力、启动其自由天性、展示其多彩的舞台。”[5]生态课堂是学生最大的展示舞台。学生在学成后,教师创设多元自主展示和游戏快乐展示环境,给学生的学习结果提供才能展示生态式平台。这种展示与学习融为一体的方式,能让教师和学生在水融的展示活动中总结、矫正、促进和催发,达到“展学结合、以展促学”的目的,达成师生共同发展。

(二)优化“生态式”教学内容,促进生态课堂的有效

教学内容是课堂教学最根本的组成部分,也是完成教育教学目标的主要载体,因此,优化教学内容,使之呈现“生态”效果,应是教师孜孜追求的目标。教学内容的优化,涉及到内容筛选、典型材料处理、重点难点分解、相关内容拓展、生态课堂能力迁移等方面,以保证生态课堂的构建。其主要方法有:

1.吸收生活中的素材,丰富生态式教学内容

在学习“小数的加法”的时候,教师把平时购物的经验引入课堂,通过辨析和讨论,自然引出了小数加法竖式计算的方法。通过这样的尝试,我们明显地感觉到教材内容有很大的填充空间,所以,合理地引进生活中的素材,不仅增加了学习的乐趣,充实了教学内容,而且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意义的建构,从而保证了生态课堂的建构。

2.利用前后知识的联系,优化生态式教学内容

前面知识是后面知识的基础,后面知识是前面知识的发展,前后知识组成一个互相联系的整体,即“结构”。布鲁纳认为掌握了知识的基本结构,才便于迁移。因此,研究中,教师把学生作为出发点,把学生的已有经验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资源来利用,从知识的整体出发,指导学生会用“联系”的观点解决问题,巧妙引导课前辅导,规范预习复习,以此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优化教学内容,把知识结构有效地转化为认知结构,形成自能学习的生态式学习。

3.根据学生认知规律,重组生态式教学内容

实践中,我们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教师根据学生实际,对内容重组,实现教材的再创造,使教材变活、延伸和拓展,以保证内容更贴近学生,让学生得到最优发展。我们有时将同一课时的内容进行重组,使静态知识变“活”,有时将同一单元的内容进行重组,使内容得到浓缩和延伸,有时还将跨年级的内容进行重组,让学生个性得到张扬。

4.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活化生态式教学内容

教学中,教师积极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将课时内容化静为动,展示知识的层次,组织不同形式的活动,让学生共同投入、互相交流,帮助学生形成学习的图式,增强思维的灵活性和条理性。如教师在处理一些情景生动的阅读课时,常采用让学生表演的方式活化教学内容。这样将课本内容转化为短剧表演,学生潜移默化地把学习衍变为一种较为自然的交流活动,提高了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同时给学生创设了很好的学习情境,使学生产生极高的学习兴趣。

5.强化个性化教学意识,多彩生态式教学内容

生态课堂的构建在于能让每个学生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让每一个学生的个性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在实践中,教师建立起适合不同学生发展的教学内容。如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提不同的要求、提不同的问题,在同一个课堂上让学生完成不同的任务。再如在布置作业时,教师根据所掌握的学生的不同情况,规定某些学生默写,某些学生口头复述,某些学生改写,某些学生背诵,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让学生操练自己最需要操练的东西。这种层次分明的教学内容符合我们所面对的教学对象的不同需求,让每个学生获得个性化发展。

(三)创新“生态式”教学过程,建构生态课堂框架

“生本教育观念指导下的课堂教学模式是教师、知识、学生生命在生态课堂环境中的共振共生,整体提升……生本教育的生态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预示着课堂教学效益与生命质量整体提升的美好前景。”[6]生态课堂教学过程体现为生态课堂与生活的交互转化的同时,生态课堂各因素之间通过相互作用达到相对稳定的平衡状态,教师与学生和谐共进,人与环境相互应答,从而最大限度地实现学生个体的进步与发展。

1.创新“生态”教学方法,探索生态课堂模式

在构建“生态课堂”的探索与实践中,我们坚持“灵活运用、优化组合”的原则,采用强化反思,体会生态课堂教学方法内涵;撰写案例,感悟生态课堂教学方法与真缔;分段研究,探寻生态课堂教学方法规律;探索模式,优化生态课堂教学策略等多种的研究方法,充分发挥创造性,探索了生态课堂的教学模式,并促进生成,以取得优质、高效的生态课堂教学效果。

我们构建的生态课堂教学模式的操作顺序是按“乐学新知,构筑对话平台—研习质疑,引发自由互动—细学研讨,生生合作探究—自我展示,创建成功舞台—延伸拓展,开发学生潜能”五个环节呈现的,以此推进生态课堂教学规范化。

2.实现“生态”式教学形态,催发生态课堂生成

在生态课堂构建的实践中,我们力求创建六大教学形态,这就是教学内容讲究“疏”与“密”的技巧,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形成符合生命节律的生态课堂教学节奏,提高教学效率,陶冶学生的身心;创建教学方法新旧结合,切实保障学生学习的有效性;把握教学态势的“动”、“静”合理搭配,全力开发学生学习的潜在性;确保教学语言亦庄亦谐,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竞争性;组织预设向生态生成转化,创新生态课堂上互动对话,还生态课堂以真实、自然、和谐,再现师生“原汁原味”的教学生态情境,从而达到师生共识、共享、共进的教学高境界,使凝固的生态课堂场景变成一幅幅鲜活而生动的生态课堂画面,流淌出生命的活力。

(四)强化生本化教学评价,促进生态课堂高效

“课程评价在课程改革中起着导向与质量监控的重要作用,是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环节。”[7]教师的生态课堂教学评价对学生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在生态课堂教学中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而且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绪,更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从而让学生能从生态课堂教学评价中得到老师的赏识、同伴的信赖。生态课堂的评价秉持发展性生态课堂评价模式。在评价理念上,强调师生的生命发展,强调生态课堂是一个不断发展、创生的过程。在评价的主体上,强调多元主体的参与。在评价内容上,强调对生态课堂进行全程评价,既有设计评价,也有实施评价,还有效果评价。在评价对象上,既包括对学生的发展评价,也包括对教师发展的评价。在评价方式上,既注重即时的口头评价,也主张事后的反思评价。在研究中,形成一整套体现生态课堂理念的评价体系。

1.创设生本化评价环境

创设生本化评价环境是通过生态式激情语言,融洽师生情感,建立生态式评价标准,促进师生的心灵沟通,从而让学生获得关爱、机会、知识、方法、信心、帮助……教师获得享受、回应、提升、成就……师生共同获得的是欢乐、收获、信心,是生命的自由成长。

2.落实生本化评价机制

在创设生态课堂评价标准基础上,我们以学生在课堂中学习状态的主要元素建立生态课堂学生学习状态评价标准,并采用多种生本化评价方式,创造各种办法,随时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与反应,及时反馈、矫正、鼓励、导向,把即时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有机整合。做到评价反馈全程化,进一步促进学生“知、情、意、行”多方面的发展,有效地促进生态化教学的生成。

四、打造“生态课堂”的成效与收获

通过不断研究和摸索,检测和统计分析显示: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较大变化,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已成为学生的主要学习方式,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主意识、质疑水平、探究能力得到了大大提高。在和谐的、动态的、充满生命力的可持续性的互动“生态环境”中,学生享受着学习中的权利、自由、安全、快乐、成功,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

实践研究拓宽了老师们的思路,他们认识到生态课堂不再单纯是教学活动的场所或环境,生态课堂已经成为课程与教学活动的结合体。课堂中老师尊重学生生命价值,凸显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紧紧依靠学生的内驱力,发展学生的学习天性,释放学生的个体潜能,努力达成自主学习的目标,实现自我发展。通过几年来的研究,广大教师对积累的经验进行了总结和提升,撰写了许多的论文和案例,有近500多篇教育教学论文在各级各类杂志发表或获奖,近几年,我校涌现了近十五名无锡市、江阴市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和教学新秀,有三十多位老师在无锡市、江阴市课堂教学、学科基本功比赛中获一、二、三等奖。可以这么说,课题研究锻炼了教师,提升了教师。

五、问题与思考

生态课堂研究是一种实践性较强的研究,它的研究过程即是教学活动的过程。处在“转型期”的教师面临着新旧理念碰撞的现实,在建构的过程中常常会有一个“两难”的选择问题,在生态课堂实现高效还存在思想和行动上的阻力。因此,“理论”与“实践”常处在一种矛盾之中。如何构建高效的生态课堂,还需进一步加强研究,只有这样,我们的教育才能生生不息,可持续地和谐发展,我们生态课堂教学才会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参考文献:

[1]李森.论课堂的生态本质、特征及功能[J].教育研究,2005(10).

[2]袁军.遵循生态规律构建生态课堂[J].生物学教学,2006(7).

[3][美]哈明(Harmin,M.).教学的革命[M].罗德荣,译.北京:中国宇航出版社,2002:9-11.

[4]郭思乐.素质教育的生命发展意义[J].教育研究,2002(3).

[5]汪霞.我们的课堂生态了吗[J].全球教育展望,2005(5).

[6]朱开炎.生本教育的生态课堂教学模式[J].课程·教材·教法,2004(5).

[7]钟启泉,崔允漷,张华.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301.

Practice and Reflection on Constructing Ecological Classroom

WANG Yu-hong

(Jiangyin Huayuan Experimental Primary School, Jiangyin 214431, China)

Abstract: There exist such problems as fake democracy, artificiality and lack of creativity in current classroom teaching, which can be tackled by constructing ecological classroom teaching, based on ecology, focusing on reconstructing educational belief,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and practical paradigm with a view to forming a new style of classroom instruction. To attain the goal mentioned, effective strategies are as follows: creating ecological teaching setting to lay a good foundation; optimizing ecological teaching content to promote the efficiency; innovating ecological teaching procedures to forge the frame; enhancing student-based assessment to expedite the efficacy.

Key words: ecological classroom; teaching setting; content; procedure; assessment

上一篇:高职计算机基础课教学改革初探 下一篇:使用多媒体技术突破化学实验难点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