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建筑大学生态校园浅析

时间:2022-10-16 08:10:25

沈阳建筑大学生态校园浅析

中图分类号:S891+.5 文献标识码: A

沈阳建筑大学由原来的位于市区的373亩扩迁到市郊浑南的1 150亩。浑南原有土地为农业用地,产出的水稻、蔬菜供应市区。这种大规模的扩迁活动不可否认对学校本身的发展是有利的,而且就其经济评价来说也是可行的。但就生态角度来说这种大规模大学城的建设是以牺牲大量农田、植被为代价的,其带来的整体效益是值得怀疑的。发展应是集约型的尤其是在基本建设方面,因为它所带来的生态影响是巨大的。那么就目前新建校园能不能以现有的科技结合目前已认识到的人与自然的关系中。

1关于生态

1.1生态的解释

传统生态学是研究包含生物圈、生态系统(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无生命物质四大角色)、生物多样性、生态平衡概念在内的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生物学的一个分支。“生态”本身并无褒贬之意,是自然关系的一种属性。人类自身掠夺性的发展带来的危机促使传统生态学与多学科交叉渗透,产生了城市生态学、建筑生态学、社会生态学、经济生态学、人类生态学、文化生态学、政治生态学等一系列学科。

1.2生态校园

整个校园几乎所有的房间都采用天然采光。建筑空间布局充分利用天然采光,通过直射和漫射阳光为建筑物室内提供光线。不仅有利于改善室内环境质量,还可以减少照明的用电能耗,节约能源,减少日常的运行费用。良好的自然通风,使由建筑材料、人和设备所产生的湿

气和室内空气污染物快速有效地排除;同时能补充等量的具有一定质量的室外空气,并且均匀地输送到每个房间。良好的自然通风,使身处其间的人们获得满意的舒适度,有利于人体的健康。使用可更新的和高效的能源供应技术,校区大面积采用了空调供暖系统,减少了采用锅炉设备对空气环境可能造成的污染,从而减少了因能源供应而付出的环境代价。

1.3建筑单体

在单体的设计中尽量减少能源消耗,减少不可循环利用物的应用是必须的。减少能源消耗首先要充分利用现成的绿色能源(阳光、风、地热等),良好的朝向历来是人们最方便也最直接的亲近自然的一种方式。冬季的阳光,夏季的风都是自然无偿赐给人类的珍贵礼物。建筑朝向45°这个折中的方向带来的是没有最好,也不是最坏。

减少能源消耗其次是提高建筑物本身的保温隔热性能。目前技术条件下良好通畅视野和优良的密闭保温传热之间有较大的矛盾,大指数的窗墙比以目前应用的塑钢窗来说带来的只能是冬季巨大的能耗。地域适应性一定要充分考虑。

混凝土材料的大量应用在满足现阶段发展,提供高强度,长耐久性,取材方便廉价的同时伴随的是建筑物寿命周期过后残骸无法处理的问题。大自然消化的速度赶不上人类贪婪的欲望。钢材在回收再利用方面要好些,当然最好的还是木材。

2关于景观

2.1景观生态概念的提出

近几十年来,人类生存的环境生态问题日益突出,人类开动地寻求解决办法。在这种大的时代背景下,景观生态学迅速发展。以麦克哈格为首的城市规划师和景观建筑师市规划及景观设计实践中开始了不懈的探索,其著作《设合自然》奠了景观生态学的基础。书中提出,在景观生态学中,景观空间格局是由斑块(patch)、廊道(corridor)和基质(matrix)镶嵌而成的。斑块是在外观上不同于周围环境的非线形地表区域,它可以是有生命的,如动植物群落,也可以是无生命的,如裸岩、土壤或建筑物等。它可能是自然的,也可能是人工的。廊道是指不同于两侧基质的狭长地带,如公路、河道。几乎所有的景观都为廊道所分割,又被廊道联系在一起。基质是景观中面积最大、连接性最好的景观要素类型,如广阔的草原,连片分布的森林等。

2.2校园生态景观

2.2.1中央水系

校园内的中央水系长300米,宽60米,面积1.7万平方米。水系中间有两座亲水桥,将水系分成三个区域。水系的南部端点为体育中心,西侧是依山傍水的图书馆,中央水系是校园的景观轴。水中有船,而且有自然生长的数万条鱼在湖中游荡。还有鸭子在水面上嬉戏。夏天可以垂钓,冬天是冰场。岸边还有芦苇。景观非常美丽宜人。这些设计元素放在学校内无疑是对自然景观的一种提炼,将大自然融汇于设计之中了。通过这些元素也可以使校园景观具有生气,值得推敲。

2.2.2稻田景观

对于稻田景观我们每个建大人都更为了解喜爱,位于体育场西侧。稻田,在人们的心目中是一幅永不褪色的风景画,微波荡漾的水面,稚嫩天真的秧苗,郁郁葱葱的秧杆,沉甸甸的稻谷,挺拔的稻茬,春夏秋冬,四季都是画。稻田能让人感受到大地的丰满、成熟和富有,能让人领略到辛苦、收获和成功。新校区当年就是千亩稻田地,当几十万米建筑在这里拔地而起的时候,建大人保留了这块神圣的稻田地,意在倡导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人与稻米的息息相关。将稻田做成景观,这在全国高校尚属首例。世界水稻之父袁隆平老先生为此题词:稻香飘校园,育米如育人。

2.2.3龙潭广场

位于办公楼西侧的龙潭广场,由原建设部如棠题词。一般的广场大多是平面构成,这

场是立体构成。由大小不同、形状不同、方的实墙分割了横向空间,由长短不同、高低跌落台阶分割了竖向空间,这里不仅造成的丰富,更有错落的音符。站在长廊的三层赏池底“龙”字的风采,而站在方形的亲水又可以欣赏滚水坝水瀑的流畅和激荡。这手法可以使空间更为丰富有趣,当人们走场景之中时候,散步,停留,小坐,观赏,交为乐事,这本身就是设计作为重要的一点。

3关于人文

沈阳建筑大学创办于1948年,是一所历史悠久的建筑院校。60年的风风雨雨,老校区的一草一木,早已与老沈阳的印象交织在一起,深深烙在老一代学校师生的脑海中。新校区处于新开发的浑南区,虽然有更开阔的校园、更具时代感的建筑,但是难免会给人一种缺乏历史积淀的感觉。全新的场所里,没有了记忆中熟悉的背景,人们自然会产生一种陌生的疏离感。怎样在新校区中唤起人们对老校区乃至老沈阳城的回忆,加强人们对新校区的历史认同感,成了摆在设计师面前必须解决的课题。于是,在新校园的规划建设中,特意移植了老校区和老沈阳的一些建筑符号,从而增强了新校区的历史文化韵味。

3.1铁石广场

铁石广场,位于研究生寝室B座楼前,大长廊东边的入汇处,广场内的主体雕塑是该广场的设计亮点,人物拖着铁滚轮奋力向前行走的神态,值得一提的这个铁磙子原是在西院老校区的操场上,多少届毕业生都曾与它相伴过,压操场,修马路,坐上聊天。如今,它也来到了新校区,要见证学校的过去、现在和将来。广场采用真实的物件作为景观的视觉中心,则主要体现了建筑大学的历史精神,齐心合力,滚滚向前,自强不息,奋斗不止的精神风貌。

位于长廊东侧铁石广场上有块石头。这地方放块石头干什么?刚看到时候我还问自己呢。后来才知道,这个景观叫“石落惊天”,该石头产于清王朝的发祥地———新宾满族自治县,原是在东院老校区的树丛中。如今,它好似从天而降,孤而不独,一鸣惊人。一块石头可以对景观赋予内涵,其实方案设计不可忽略一点小的细节,因为景观中的每一个部分都起到关键的作用,从每一处空间的设计直至最小细部的处理都是决定性的因素。

3.2旗帜广场

位于办公楼北侧。每个专业一面旗帜,排成一排,当人们走过时,会感知到这也是一种象征,因为旗帜本身就是希望的象征。也同时代表一种力量,一种向上的精神力量,也代表一种精神,学生入学和毕业时,都将集体在这里举行升旗仪式。今天,每个专业一面旗帜,热爱专业,刻苦学习;为了作为建筑大学的一员应该热爱自己所学的专业,为铸连自己不惜一切努力,刻苦学习,甚至明天…我们每个毕业生都将成为学校的一面旗帜,叱咤风云,走向世界。

3.3人文符号

继承文化人文景观特性,力争把历史的记忆留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如把原校园的大门柱用作现在大门的入口景观,把原校园的建筑剩余物用在现在建筑的装饰节点上,使历史和现

在的教学氛围结合起来,不形成断裂。

上一篇:浅议公路改造工程的路基拓宽技术 下一篇:市域铁路桥梁综合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