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的呼应

时间:2022-03-19 10:12:05

数学教学中的呼应

摘 要:所谓首尾呼应,是指与教学的起始相呼应,所回应的内容可以是开讲的悬念,也可以是开始的其他提问等。回应的实质是到结课时,化问号为句号或感叹号,并给以强调。数学教学中的首尾呼应让学生能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关键词:数学;呼应;效果

语文讲究对称,讲究首尾呼应,因为这样能使文章结构严谨,紧扣中心……那么在数学中,首尾呼应又有什么用处呢?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设计教学环节时,常常用到一个词“复习导入”,这是一个学习新课的好方法。有次听了一节数学课,忽然有个想法,先复习导入,再学习新课,最后来个旧知再现,这样首尾呼应,学生是否会学得更好呢?

这节课是分数应用题的练习课,针对学生在作业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对“学生在解答分数应用题时,分不清什么时候用乘,什么时候用除”这一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讲解,在此基础上学习一个新的内容――验算。课一开始便开门见山,老师让学生自己编一道简单的应用题,要求是出现2倍,但是是用除法做。这是一道二年级的应用题,学生如果掌握了原先在倍数应用题中学到的知识,便不难编出。果然,学生顺利地编出了一道题:“哥哥今年20岁,哥哥年龄是弟弟的2倍,问弟弟有几岁?”教师紧接着问学生:“怎么辨别?”这一环节,主要是回忆原先的知识,并且为下面分数应用题做铺垫。学生辨别清楚了,老师把2倍改成了分数,问学生怎么做?解题步骤是怎么样的。这些属于复习的内容,对应上面讲的复习导入,然后问学生,怎么验证你的结果。这是新课的内容,同时也让学生反思原先的思路,我这样做到底对不对?在验证之后,教师又来了一句:如果把题目改成除法,怎么改?这个问题和最先的提问是一样的,从一定程度上说是一种重复,一种呼应,但是,这样有一个最直接的效果,学生把刚学的知识和原来的知识直接联系起来,把新知直接融入了旧知,表面上是重复,实际上是一种复递式的前进,达到了知识螺旋上升的目的。

这样的学习是扎实而卓有成效的,把学生和已有知识联系起

来,新课不新了、不难了,学生容易理解了,这堂课的目的也就达到了。这样的首尾呼应,这样的复踏,让学生获得了数学学习的成功体验!

一堂课,如果能注意首尾呼应,前呼后应,有因有果,浑然一体,这样会使学生有完整的统一感。为了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教师常常在课的开始设计过渡题,导入新课。因此,在课尾小结时也应让学生运用新知识去解决过渡题,从而让学生明白“学以致用”的道理。

有些数学课的结尾可由教师设计出与本课时所学知识、所用数学思想、数学方法有关的问题,由全体学生讨论,用学生代表发言、教师补充的形式进行小结,这种结尾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体现了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符合启发式教学原则,通过这样的小结,可锻炼和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如学习“等式的基本性质”这节课,结尾时笔者设计了如下问题:

1.今天我们主要学习了什么内容?

2.什么是等式的性质?

3.为什么要学习等式的性质?

4.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我们可以解决哪些问题?

设计这几个不同层次的问题,实质上是引导学生用对比的方法认识新旧知识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促进学生深刻理解数学的原理和方法,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达到融会贯通、灵活运用的程度。

数学课堂教学,应力争达到首是首、尾是尾、不偏不倚,努力达到首尾衔接自然、知识层层递进、前后呼应有序、浑然一体的境界,从而使授课主题得到升华,同时也能给学生以不小的惊喜。

上一篇:素质教育下如何提高幼儿教学质量 下一篇:英语短剧表演在小学英语课堂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