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原因及对策探析

时间:2022-03-18 04:49:23

民办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原因及对策探析

摘 要:高校辅导员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学生日常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新形势下,高素质的学生辅导员队伍,对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重要的作用。然而,民办高校辅导员在实际工作中不同程度地存在“压力太大”、“精神紧张”、“情绪不高”、“前景模糊”等职业倦怠现象,直接影响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和辅导员队伍的稳定。因此,分析民办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原因,探索有效的干预对策就显得相当迫切和必要。

关键词:民办高校 辅导员 职业倦怠 原因 对策

一、关于职业倦怠和辅导员职业倦怠的表现

职业倦怠是指个体在工作重压下产生的身心疲劳与耗竭的状态。1974年,美国临床心理学家费鲁顿伯格(Freudenberge)首次将它使用于心理健康领域。1981年,美国学者诗(Maslach)等人确定了职业倦怠的三个核心成分:情绪衰竭(指个体情绪情感处于极度疲劳状态,工作热情完全丧失),去个性化(指个体以消极、否定或麻木不仁的态度对待来访者),低个人成就感(指个体评价自我的意义与价值的倾向降低)。

当前民办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倦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情绪上表现为精神不振,工作热情下降,对学生和学生工作缺乏耐心和爱心,对自身职业定位和职业前景模糊、工作信心下降;行为上主要表现为厌倦工作,甚至逃避工作,依赖“惯性”工作,被动工作,对工作投入不足,工作责任感消减,对学生活动不热情,缺乏创新的动力,工作方式简单乃至粗暴,工作效率降低;生理上表现为精神紧张、精力不足、容易疲劳、抵抗力下降,甚至出现紧张性头痛、失眠等身心疾病,使个体处于亚健康状态。

二、民办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原因分析

1. 职业角色定位模糊,工作压力大

辅导员的主要职责是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但工作边界不清晰,工作范围不确定,繁杂的学生日常事务性工作严重地干扰着辅导员的核心职责。有些辅导员自嘲为“催费员”、“督导员”、“宿管员”、“保安员”、“消防员”,有人甚至调侃自己为教育民工,“工作时间比民工长,压力大,风险高,待遇却和民工没什么差别”等等。

在传统认识中,大家认为辅导员工作主要包含了班级建设、学生思想教育(谈心)、职业规划指导、心理健康辅导、党团建设以及一些事务性工作、科研性工作等。然而,在民办高校中,辅导员的工作更多是学生事务性工作,只要与学生相关的事情都与辅导员有关。大量的学生事务性工作挤占了学生思想教育、职业规划指导、心理健康辅导、科研性工作的时间和精力。

2. 职业价值的矛盾性

无论是社会还是组织机构,对人才培养都给予了前所未有的关注。辅导员作为学生工作的德育教师,更是受到普遍关注,学校、社会都对这支队伍给予了很高的期望。然而,实际工作中“教学和科研为主”,普遍存在重视教学科研人员的现象,使得辅导员处于“边缘人”的地位。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问题时常存在。作为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辅导员,在工作待遇和学校重视方面远远低于专任教师,从而造成心理不平衡。大学生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和受重视程度之间的不协调,导致辅导员职业价值的矛盾性,这也容易引起辅导员的职业倦怠感。

这种矛盾性在民办高校中表现尤为突出。民办高校的生源是学校的生命线,为了保证生源,学校在教学教改、学生工作、后勤服务等方面为人才培养提供了尽可能多的支持,辅导员所承受的工作量和工作压力之大就不言而喻了。我校学生的缴费率、到课率、流失率、就业率甚至考证通过率等都纳入了辅导员工作评价体系中,还包括日常事务性工作、班级管理、宿舍文明建设、突发事件处理、班干部团学干部管理、团学活动等等。在种种压力之下,辅导员们长期处于紧张的应急状态中,势必导致身心疲惫,引发职业倦怠。

3. 职业发展前景模糊

民办高校对辅导员重使用轻培养,重实践轻理论。而在职称评定道路上,辅导员遇到的困难比专任教师难度大。辅导员普遍关注课时问题,但学校能提供给辅导员申报上课的课程严重不足,导致辅导员上课机会非常少。如果缺课时的瓶颈不能打破,那么辅导员在职称评定道路上必将受到极大的障碍。而在行政道路上,学校行政岗位普遍饱和,行政岗位的空缺和高一级职位的短缺,也使辅导员上升空间严重受阻。辅导员职业发展前景模糊,使得其觉得职业前景渺茫,从而导致职业倦怠。

4. 个体因素

以岭南职院为例,大多数辅导员都是毕业不久的大学本科生。参与调查的68名辅导员中,本科学历的有59名,占86.8%,研究生学历或取得硕士学位的有6名,占8.8%,年龄在30岁以下的有64人,占94.1%。他们社会经验不足,与社会磨合度还不够,面对挫折的心理调适技能不多,因此面对巨大工作压力和自我实现需求频频受挫时,容易导致心理应激失衡,滋生疲倦心态,引绪衰竭,产生倦怠感。辅导员队伍的学历层次较专任教师队伍偏低,科研水平也较欠缺,这也导致上升空间的受阻,产生职业倦怠。

此外,育人工作是一个系统而漫长的工程,辅导员从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很难有立竿见影的实效,必须有一定量的积累才能看到质的变化。这种变化需要的周期相对较长,容易使年青辅导员对付出与回报的不对等现象产生困惑,降低了个人成就感,从而引发职业倦怠。

三、民办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对策探索

1. 明确辅导员岗位职责,认清角色定位

学校应该给辅导员的岗位明确定位和职责,制定岗位说明书,划定工作范围,强化工作职责,分清工作主次,将一部分不属于辅导员的工作分离出去,确保辅导员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用在学生的思想工作上。

2. 完善评优考核与激励机制,加强爱岗敬业教育

岭南职院为进一步调动辅导员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切实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正式实施了《辅导员等级制度》。这从制度层面肯定和保障了辅导员的工作价值,有效地鼓舞了队伍,促进辅导员队伍向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方向发展。《辅导员等级制度》很突出的一点是从辅导员工资及岗位津贴上予以制度保障。在工资等待遇方面,按照学生辅导员属于高校思想政治教师队伍的要求和有关规定,学生政治辅导员作为德育教师,寒暑假享受与专任教师同等的待遇。同时,按辅导员所聘任岗位等级享受与专任教师职称相应的工资待遇。在评定条件和晋升程序方面,在充分听取辅导员队伍意见建议和多次研讨的基础上制定,体现了极大的民主与公平,有力地鼓舞了士气,让广大辅导员工作有动力,努力有方向。在激励机制方面,岭南职院拨出专项资金设立辅导员“每月一星”奖项,每月评选辅导员队伍中学生工作成绩优秀、业绩突出的辅导员,及时颁发荣誉证书和奖金,树立典范,肯定价值,激励爱岗敬业,创先争优。

3. 学校应高度重视学工队伍建设,完善辅导员社会支持系统

学校和二级学院相关领导要重视辅导员工作,将其放在与教学、校企合作等同样重要的位置,改变长期以来辅导员工作“勤杂工”的观念。学校要给辅导员创造业务培训和外出交流学习的机会,加强辅导员的培训和考核,实现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要让辅导员工作有出路,给予新的发展空间和平台,条件允许的支持调岗。在职称评定上要与专任教师一视同仁,创造条件打破辅导员上课难的瓶颈,扫除职称评定“课时量”障碍,让辅导员看到努力付出后的希望,从而消除职业倦怠。

辅导员在工作稳定下来之后也要考虑个人成家的问题,而今房价高企是个不争的事实,买房供房就成为辅导员艰难逾越的大山。住房问题是困扰辅导员生存的主要因素,学校如能妥善处理好这个问题,为辅导员队伍提供性价比较好的住宿便利,必将很大程度上增强辅导员的归属感和幸福感,有效减少职业倦怠,降低流动率。

4. 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提升自我效能

辅导员要懂得加强自我心理调适,通过学习心理学、教育学的相关知识,掌握心理调适的基本技能.主要包括归因训练、应激训练、情绪转移等,提高自我心理调试能力,适时自行缓解工作压力。

辅导员应通过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新理念,创新工作方式方法,紧跟时展的需要,缩小与90后大学生之间的距离。通过参加各种学习培训,不断完善自身知识结构,全面提高工作技能,使自己能够从容应对本职工作,增强工作信心。

辅导员应继续深造,通过进一步提升学历层次,完善职业技能,开创新的职业增长点和增强竞争力。平时注重对工作的思考与总结,不断提高科研水平和业务水平,使自身具备较完善的知识结构体系、更为全面的工作技能,有效应对新时期民办高校的学生工作要求。

上一篇:小学数学练习题的设计五原则 下一篇:对高职毕业生到民营企业就业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