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话语中的情绪解读与伦理表现

时间:2022-03-18 04:14:30

网络话语中的情绪解读与伦理表现

摘 要 网民作为网络语言使用的最广泛主体,随着其行为方式、话语方式的不断发展、变化,催生出了一种新兴的语言形式即网络语言,网络语言在被网民广为乐道的应用、传播外,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社会大众对某些事件的看法,是社会情绪的集中表达,但是,在关注社会情绪的同时,也不得不担心其后的伦理现象。

关键词 网络语言 社会情绪 伦理表现

中图分类号:H102 文献标识码:A

网络语言作为的语言现象,越来越受到广大网友偏爱。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网络上存在许多问题随之出现,而作为传播载体的网络语言也逐渐的发生了变化,网络语言作为社会多元化思维模式不断发展的产物,虽脱胎于现代汉语,但超越了现代汉语的常用语法规则,除了语言形式、表达方法更加多变外,还体现了社会公众对新闻事件的情绪表达。

2009年起,随着通货膨胀向普通商品蔓延,大蒜、绿豆价格居高不下,价钱追赶一斤鸡蛋的价格,甚至贵过肉类。此种现象在网络上飞快的曝光,于是,2010年的网络,出现了两句极为时髦的流行语:“蒜你狠”和“豆你玩”,用以讽刺大蒜和绿豆价格的一路飙升。而此后不断出现的食品安全问题的相关新闻,也在网民的评论中不断升温,纷纷将自己比喻为“世界的小白鼠”,即表示自己面对食品安全的不安,也表达了自己对目前社会食品行业不良风气的无奈以及企业管理不当的嘲讽。

随着网络语言的不断发展,各类“哥”“姐”现象此起彼伏,陕西“微笑局长”杨达才再被众多网友围追堵截进行“人肉搜索”后,被爆出有近上千块昂贵手表,引起围观,被网友称为“表哥”。除此之外,还有广州局长蔡彬被网友揭露拥有上百套房产而被称为“房叔”。诸如此类称号众多,甚至很多内幕都是由网友先行揭发出来,再由相关部门介入调查,发现其中的现象,这些事件的发生,使众多网友在对待现实社会中权利的不平衡和的现象无法继续无视,而是要问一句:“@元芳你怎么看”,这种不满、无奈的情绪已经完全表现在网络空间内,并借助网络媒体达到共识。此外,社会影响较大的郭美美炫富与红十字不明关系事件,在社会上造成了极为广泛的负面效应。来自社会各个阶层的网络声讨不断扩大,共同质问这个年轻女孩与红十字的关系,甚至大量关于“捐的钱哪去了”的质疑话语出现在网络内,网民矛头纷纷从关注炫富转向款项,以至于到2013年的雅安地震,红十字会信誉度直线下降,即使做足倡议、呼吁,也丢失了大量客户。

网络语言是基于网络环境及网民文化背景创造出来的词语或用法,在一些新闻事件有意义的舆论对面,是网络娱乐化、陌生化使用对人们的伦理道德底线的挑战,过度娱乐化背后的无约束的言语自由,给社会、网络环境带来很大的危害。网络的匿名特征消解了特殊身份带来的“身份政治”权益,网民“生而平等”,意见评价标杆不再受身份、地位等外在因素作用。受后现代思潮的影响,网络语言愈来愈反传统、反权威、追求话语权平等,又把言语交际的自由权利与相应的社会责任进行了隔离,同时网络交际环境中,匿名性的特点又进一步加深了话语的自由度和平等性,语言的随意性,各种恶搞词汇、省略词汇、数字表达不断冲击传统语言规则,甚至在网友表达个人情绪时使用过激话语对他人进行攻击,而一些产生同情心里的网友则在感性的催使下无关事实真相,越级发动“审判”,进行“人肉搜索”,不仅严重污染了网络环境,而且对当事人造成巨大心理压力和不良影响、对社会产生危害。

拉扎斯菲尔德和默顿曾提出“大众媒介具有麻醉作用”,网络为大众构建了一个“虚拟社会”,在这个虚拟社会中充斥着各种诱惑,网络语言的过度使用更增加了这些诱惑对网民的吸引力,由于网络交流是匿名的,每个人都不再有顾忌,随时宣泄心中的不满和压抑。在网络空间随心所欲、冷嘲热讽,随意使用语言,颠覆传统主流话语,那些在现实社会中难以启齿的庸俗废话、五花八门的奇怪念头、生僻词语,均被堂而皇之地被贴到了网上,各种诱惑填补现实社会生活中的情感空缺和心理空缺,网络信息的传递,也大大降低了网络社会中的诚信度,更容易使群众关注社会的负面信息,并对其进行尖锐评价。

波兹曼也曾对大众媒介展开强烈的批判。娱乐成分的比重不断增加,严肃性的内容则呈减少的趋势,在娱乐快餐面前,大众没有了深入思考的时间,审美和艺术似乎成为了虚幻的东西,削弱了媒体的责任感与公信力,这对网络用户中大多数正需要规范语言、正确价值观引导的青少年来说,无疑是最坏的影响:他们这一群体,自主能力不强,控制能力较弱,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还没有形成,网络环境中充斥的各种语言对其影响很大,网络游戏、成人产品的过度宣传也经常使用敏感、诱惑性较强的语言,对青少年来说是极具吸引力的。网络语言在自身不断发展中同时向外渗透,这种渗透使网络语言从虚拟世界走向了现实世界,每个人都在面临着它的侵袭。

当前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各种社会矛盾不断增加,网络话语作为人们在网络上交流的载体,必然是各自思想意识的直接体现,网络话语的滥用已成为一种客观存在的事实,不良情绪充斥在网络空间内,会使现实社会中的矛盾在网络空间内激化,并形成大范围的仇官、仇富现象,网络话语暴力不仅冲击了传统语言规范,对青少年发展、社会的和谐进步都造成了不良影响。公众在使用网络表达情感应该适度,不要过激甚至超过自己、他人、社会的宽容范围,自觉提升自身素养,共同净化网络传播环境,将正确的网络民情民意传递给政府、社会和其他公众。

参考文献

[1]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2] 张淑华.网络对媒介民意表达结构的变革[J].当代传播,2009(1).

上一篇:浅谈职专英语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 下一篇:元评估理论在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评估中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