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翻译新批评

时间:2022-03-17 09:35:34

诗歌翻译新批评

摘要:唐诗是我国文学的精粹,近几年来,国内外翻译家都竞相将唐代诗人的名篇译成英文。翻译批评作为翻译理论和翻译实践的桥梁,是翻译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在翻译批评领域,诗歌翻译批评在文学翻译批评中难度最大,对于诗歌翻译批评的研究却相对较少,其发展程度落后于其他形式的翻译批评研究。本文所讨论的主题是诗歌翻译新批评,通过分析李白《静夜思》英译的不同译本,旨在以一种更客观的方式给予译本相应的评价,并希望通过探索寻求一个汉诗英译的新批评模式。

关键词:诗歌;新批评;《静夜思》;译本比较

一、关于诗歌

诗歌是高度集中地概括并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它通过凝练而又及其形象的语言以及鲜明的节奏与和谐的音韵,充满音乐美地将诗人丰富的想象和情感充分地传达出来。

诗歌的独特形式体现在它以分行进行排列。这样,一首诗歌由并列的诗行组成,若干诗行组成一个诗节,若干诗节组成一个整体(胡显耀、李力,2009:286)。诗歌的这种形式的美,再加上音韵节奏的美、意境意象的美,构成了诗歌总体的美。

有人说,翻译难,翻译文学作品尤其难,而翻译诗歌更是难上加难。这从诗歌的特点便可以看出,因为诗歌翻译时翻译艺术的顶峰,它需要意美、音美、形美融于一体。因此,诗歌翻译是一门复杂的综合性艺术。

二、诗歌翻译批评

著名诗人闻一多在谈论诗歌时曾说:译诗是一种文学翻译,是把一种文学转变为另一种文学。因此,好的译诗第一就是要能够体现原诗的神韵,其次是要使译诗的文字醒豁,第三是所译诗歌的音乐要铿锵(袁锦翔,1990:273――276)。好的译诗就是将原诗中所包含的审美艺术与价值传递出来,并使译文读者能够获得与原文读者近似审美感受的诗歌,也是意美、音美、形美等三美密切结合的诗歌。

三、以新批评角度批评《静夜思》英译文

(一)、什么是新批评

新批评又称英美新批评,是英美现代文学中最有影响的批评流派之一,它于20世纪20年源于英国,30年代形成于美国,四五十年代在美国文学中取得主导地位。新批评认为,文学作品本身具有本源价值,在批评中必须明确作品的核心地位,因为从作品之外的角度进行分析,虽然可能有助于分析作品,但也有可能干扰它。新批评非常重视文学作品的语言,特别重视挖掘文学语言的意义。

(二)、《静夜思》英译文的翻译批评

中国唐朝诗人辈出,诗仙李白的诗歌毫无疑问是唐诗的一座里程碑。李白是中国文学史最杰出的积极浪漫主义诗人,他的作品大都通过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表现出来,而又包括了丰富的现实主义成分。他的诗歌风格热情,个性鲜明,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在李白众多的诗歌中,《静夜思》则显得独树一帜。

床前明月光,疑似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静夜思》是一首清新隽永、意味深长的五言绝句。其高超的写作手法,真挚感人的艺术魅力,此诗深受国人推崇,颇受译家青睐,英译本多达20余种。清人沈德潜评此诗时说:“旅中情思,虽说明却说不尽”。《静夜思》一诗多译的现象值得人们去探究。本文选取Herbert A.Glies,Witter Bynner和许渊冲先生三人的译文,通过分析进行比较赏析。

译文一:

Night Thoughts

I wake,and moonbeams play around my bed,

Glittering like hoar-frost to my wandering eyes;

Up towards the glorious moon I raise my head,

Then lay me down――and thoughts of home arise.(Tr.Herbert A.Glies)

我们知道,汉语是主题突出(topic-prominent)的语言,相反,英语侧重突出主语(subject-prominent)。原诗没有明显的主语,而语义明了。Herbert的译文每句句首主语均为I,凸显作者的思乡之情,由此可令人融情于景,引起共鸣。句尾bed,head,eyes,arise分别押韵,读来朗朗上口,还原了诗歌的音美。译文通篇使用过去式,营造了一种悠悠过往,浓浓乡愁的意境。笔者认为,不足在于,由于主语的限制,使得译文所引发的想象就略输与原诗。

译文二:

In the Quite Night

So bright a gleam on the foot of my bed――

Could there have been a frost already?

Lifting my head to look,I found that i twas moonlight.

Sinking back again,I thought suddenly of home.(Tr.Witter Bynner)

汉诗英译家宾纳的对于此诗的译文舍音似和形似而保意似,此译文可谓是貌非神是,尽显诗意盎然。译文通篇采用过去式,反映出作者对往事伤感怅惘之情。首句用so接形容词倒装的句式,起到了强调的作用,通过添加了汉语原文中没有的包含情感的表达“so bright”多么明媚;用“gleam”来译月光,设置了悬念;用“Could there have been”翻译“疑”字。这样,不仅写活了心理活动的动作思考,还加强了声音效果;尤其是自问口气的表达,把客居他乡月夜独处时思乡的幽怨刻画的较为传神;第三句点出“moonlight”,悬念取消,勾起读者无限的乡愁。

译文三:

A Tranquil Night

Abed,I see a silver light

I wonder if it.s frost aground,

Looking up,I find the moon bright;

Bowing,in homesickness Im drowned.(许渊冲译)

北京大学的英语教授许渊冲先生在中国古诗词英译方面自成一派,译著颇丰。他译此诗的特点是准确把握原作的意思,注重“神似”,兼顾“形似”并能传达“音美”。译文用娴熟的翻译技巧做到了保持了原诗的韵脚,light和bright;aground和drowned押的是全韵(perfect-rime),其英译的韵律和原诗接近,体现了原文的音美。格律严谨而不失自然;句式整齐而富于变化。

四、结语

诗歌是词义、词形、语音、句法、行法、节法、格律、韵律、比喻和意象等的综合。人类对于自身以及对与世界的认识过程还是相似和相通的,这使人们跨越了思维方式、文化背景和语言习惯的差别,使汉诗英译成为可能。诗歌“三美”(意美、音美、形美)是汉诗英译中极为重要的三个方面,同时更是衡量译文质量的重要标准。中英文两种迥然不同的语言体系,在对等翻译中要做到三者兼顾是很难的,但并不是完全没有可能,这需要翻译工作者对这两种文化更深入细致地去学习、融会贯通。

就翻译批评而言,新批评启示我们,翻译批评的核心应当是译作,因为它包含着翻译批评中几乎一切可成为“对象”的东西;同时,翻译批评应特别注意分辨不同文本的语言特色,加强语言分析的方法(如语义分析、话语分析等)在翻译批评中的应用,从而使翻译批评更加科学和客观。(作者单位:北华大学外语学院)

参考文献:

[1]Nida,Eugene A.Language,Culture and Translating[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1993.

[2]卞之琳.诗歌翻译问题[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9.

[3]林健民.中国古诗英译[M].北京:文艺出版社,2004.

[4]王宏印.文学翻译批评论稿[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

[5]温秀颖.翻译批评――从理论到实践[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7.

[6]许渊冲.翻译的艺术[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4.

[7]许渊冲.中诗英韵探胜[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

上一篇:人因、用户、无障碍 下一篇:济南市初级游泳社会体育指导员自学能力构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