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苦”孩子

时间:2022-03-17 06:45:31

阳光“苦”孩子

一夜之间他长成了大人

1994年,刘壮出生在河北省沧州市吴桥县北街村的一个特殊家庭。因为穷,再加上身体不好,刘壮的爸爸到很晚才成家,妈妈是外乡人,有轻度精神病。生下刘壮这一年,夫妻俩都是40开外的人了。

刘壮的到来给这个贫寒的家庭带来了无限的喜悦。刘壮刚出生那阵子,妈妈的病情尚轻,只是间歇性地发作。清醒的时候,和天下任何一个慈祥的母亲一样,她抱着襁褓中的儿子笑啊,唱啊,恨不得把无限的爱都加给自己的孩子。

刘壮五六岁时,妈妈已经很少有清醒的时候了,但偶尔清醒过来,母爱就立刻回归到她身上。这给刘壮儿时最早的记忆里留下了许多温馨的片段:夜里,妈妈给他盖被子,严严实实地掖好被角;大街上,妈妈一把抱起刘壮,对身边疾速而过的骑车人大声呵斥着;还有妈妈脸上的笑容,托住刘壮下巴的温暖掌心……这点滴零碎的回忆,使刘壮直到今天仍然认为,自己的妈妈只是病了,不然也是世界上最慈祥的妈妈。

转眼刘壮上小学了。村子就在县城边上,爸爸把他送进了城里的小学,每天骑自行车接送他上学回家。可这样的日子没过多长时间,站在校门口的父亲也成了刘壮记忆中永远的背影。

2003年,刘壮的父亲突发脑溢血造成半身不遂。一家人的生活立刻陷入了困境,首先面临的问题就是吃饭。以前,是爸爸一日三顿做给全家吃,处于病态的妈妈整天在街上游荡,吃饭都要去喊,更谈不上做饭。爸爸最初病倒的日子,是靠亲戚邻居送饭应付下来,以后怎么办?望着床上愁苦的爸爸,刘壮说:“我来做!”

第一次做饭,刘壮用了整整半天时间。做饭首先要生炉子,爸爸在里屋大声喊:“听我的,我说咋咋干,咱一步步来!”“嗯!”刘壮答应着。堂屋里,刘壮按爸爸的吩咐把废纸塞进炉子,用火柴点燃,然后放进蜂窝煤。但煤刚放进去,火就灭了。刘壮不知道点了多少次,脸被熏黑了,手上也烫了几个泡,才算把炉子生好。

望着满屋的烟雾,听着儿子的咳嗽声,爸爸几次想爬起来,刘壮跑过去按住爸爸:“你别动!我马上就做好了!”

当刘壮终于端着煮好的面条高兴地递给爸爸时,他发现,爸爸已是泪流满面!

除了做饭,刘壮要干的活还有很多,伺候爸爸吃药,给全家洗衣服,喊妈妈回家吃饭等等。以前,每天刘壮在被窝里一觉睡到天亮,等爸爸叫醒自己,吃完饭去上学。现在他要早早起来给全家做饭,伺候爸爸吃药,然后再走着去学校。一次,他起晚了,怕迟到的他抓起书包就往学校跑,结果那天自己和爸爸都没吃饭,回到家,他发现爸爸躺在床上痛苦地着,处于半昏迷状态。从那以后,刘壮形成了一个习惯:家里没有闹钟,但每天凌晨五六点钟他就会准时醒来,睁着眼盯着天花板,不敢再睡,一直等到天亮了就爬起来做饭干家务。

但病弱已久的爸爸没有坚持多长时间就去世了!在亲戚和村里的帮助下,刘壮给爸爸出了殡。刘壮常常想起爸爸躺在炕上的样子,想起爸爸满含泪水望着自己。一夜之间,9岁的他好像长大了,脸上多了同龄人没有的沉静和坚强。

自己的妈妈和天下的妈妈是一样的

爸爸走了,家里的生活要完全靠刘壮来维持了。

每天早上,刘壮起来捅开蜂窝煤炉子,熬粥或下半锅面条,洗把脸,急匆匆吃饭,把妈妈的饭煨在锅里,然后背上书包赶往学校。妈妈会隔一段时间才起来,吃完饭,她就手拿一个木棍走出家门,在县城几个饭店集中的地方游荡,胡乱捡垃圾。

中午,刘壮匆匆赶回家做饭。中午的饭一般比较简单,多是直接下面条放点盐油,或者买几个馒头吃咸菜;晚饭刘壮准备得丰盛些,他放学时会去菜市场买点蔬菜;做完饭,一边写作业一边等妈妈;吃完饭,妈妈跑累了倒在床上就睡了。刘壮收拾完后,一个人在昏暗的灯光下接着写作业。

经常有人问刘壮,“你妈妈疼你吗?”他总是会沉默片刻,然后回答:“不疼。”不过他会立即补充:“那是因为她病了,什么也不知道!”

“那你疼妈妈吗?”别人又问。“当然,她是我妈妈!”刘壮回答得毫不迟疑。

有远房亲戚喜欢上了刘壮,托人来跟他说愿意收养他。沧州市有人知道了刘壮的遭遇,也写信来要收养他。对这些,刘壮都毫不犹豫地拒绝了,他说:“她是俺妈妈呀,俺怎么能丢下她不管?!”

他记得爸爸在世时妈妈爱吃饺子,正好有一次堂兄给买了一块肉来,他就试着包了饺子。他在同学家看过别人包饺子,就根据印象学着做。饺子真包成了,但馅里忘了放盐。那一次是蘸着酱油吃的,不过妈妈吃得很香,他也吃得很香。

去年春节,远在张家口的表姐来看他们母子,给他们带来了一台旧电视机,刘壮的生活里才有了难得的欢乐。

苦难生活里的阳光小男子汉

艰辛的日子并没有压垮刘壮,他没有变得忧郁、灰暗,相反他的心中充满阳光。在亲戚、邻居的眼里,他是个“懂事,有礼貌,天下难找”的好孩子;在老师的眼里,他是个心理健康,爱学习,爱劳动,孝顺母亲,也爱帮助别人的好学生。

在刘壮简陋的家里,只有四五件破烂的家具,有的掉了门,有的漏了面,这就是这个家庭的全部财产,不过,这个家有个勤快的小主人,他把一切都打扫得清清爽爽。

刘壮的衣服不多,一共就那么几件,但干干净净,浑身上下整整齐齐。“看不出是没父母管的孩子。”衣服都是他自己洗的,妈妈的衣服也是他洗,有时还哄着妈妈洗脚、洗脸。所以整天游荡在街上的妈妈,也看不出是一个没人照料的流浪者。

繁重的家务并没有影响刘壮的学习,他的成绩在班上属于上等,这在很多人看来,是一个奇迹。刘壮有他自己的窍门:很多时候,他要等到妈妈睡觉以后,才能安心做作业,遇到不懂的问题,没有人来辅导他,他就先绕过去,把问题细心地记在一个本子上,第二天去问老师。刘壮没有参加过任何一个课外辅导班,他的全部学习时间和学习精力只能放到课堂上,老师说,刘壮是班里听课最认真的孩子。

刘壮非常爱看课外书。在一次和外校同学通信的活动中,一位同学送了一本《自然百科全书》给他,刘壮如获至宝,珍藏在家中,没想到妈妈把这本书当“破烂”给卖了。几个同学看他难过,大家分头行动,找到城里所有的废品收购站,一个一个地找,直到晚上七点多,大家才在一个废品收购站找到这本书,又花钱把书赎回来。书失而复得,刘壮高兴得不得了。

刘壮的妈妈每月有300多元的病退工资,这是他们母子的主要生活来源。钱放在刘壮的一个堂兄那里代管,堂兄对这钱控制得挺严,他对刘壮说:“不敢都花了,将来你上大学,翻盖房子都用钱,我得给你攒着。”这钱目前已攒了四千,每一笔都有账。“我得对亲友们有个交代。”憨厚的堂兄说。

堂兄每隔段时间给刘壮几十元伙食费。刘壮就用这点钱来养活自己和妈妈,这使得他小小年纪就学会精打细算地过日子。菜市场里卖菜的、卖馒头的,很多人都认识刘壮。他总是拣最便宜的菜买,嘴很甜,能熟练地讨价还价。看他可爱,菜贩子们常常会多给他几把青菜。

尽管身处艰难,刘壮还会尽自己所能去帮助别人。去年春天,同学王飞的妈妈病了,他爸爸在外打工,那些日子,王飞每天穿着脏衣服,吃饭也是饥一顿饱一顿的,刘壮几次放学后跑到王飞家帮他做饭洗衣服。有个同学得了白血病,同学们为他捐款,刘壮把身上仅有的3元钱都捐了出去,他说,大家都给我捐过,那么多人帮助过我。

的确,这些年来,刘壮身边许许多多人向他伸出了援助之手,使他时时生活在爱的暖流中。村里每月救济刘壮母子100元,并负担了他们的水电费。亲戚朋友时常到他家里探望,帮他干买煤挑水这样的力气活。邻居的大婶常过来帮他生火做饭洗衣服。

很早以前,学校就免了他的学费。老师们担心这个孩子由于家庭的原因心理出问题,经常跟他谈心,问他家里的情况。老师们说,刘壮这孩子现在心理发育得挺好,他现在已没有自卑感,在大街上见到疯妈妈,当着同学的面也喊“妈妈”。和同学们在一起,他表现得完全是个正常孩子,他有很多好朋友。有意思的是,甚至有许多孩子的家长鼓励自己的孩子和他交朋友,因为“跟着他能学好”!

2006年4月初,河北省一家医院把刘壮的妈妈接去治疗,这让刘壮的心里充满了希望……

上一篇:魅力新柿槟 下一篇:给城乡百姓的健康筑个新“爱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