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三辨

时间:2022-03-16 05:00:25

高考作文三辨

一、语言之辨

高考作文出现了过分追求语言美的倾向。

胡适先生在《文学改良刍议》中提出:“欲救此弊,宜以质救之。质者何,情与思二者而已”。刘勰的《文心雕龙》提出:“心定而后结音,理正而后摛藻”。语言有文采不仅仅是辞藻的华丽,还在于语言的内涵。华丽的辞藻空泛而无思想,唐代古文运动就是对汉魏六朝后华丽辞藻文风的批判。

引用诗词、名人名言是考生有思想的一个表现,但引用内容多是陶渊明、庄子、屈原等的诗句,其他经典名著引用较少,这让人感到心酸。作文在追求语言美的同时,应该追求思维的灵动。语言要表达出“情与思”,需要阅读大量的经典著作,培养自己的语感,但是现在的中学生读书吗?2011年湖北卷命题作文《旧书》,从考生的作文中可以看到,学生写自己看过的书的不多,写《旧书》谈自己阅读体验、阅读心得的很少。如一位考生所言:“直到有一天,有人问我:‘你有什么财富?’我说:‘我有旧书,满屋’”。满屋的财富是旧书,但是全篇没有提旧书是什么书。大量的学生泛泛而谈,谈旧书,将旧书与人联系起来,勾起了与奶奶的故事。一名考生的作文玩起了穿越,把旧书之中最为欣赏的还珠格格变成自己。一名考生“东瞅瞅,西瞧瞧,忽然,一本极为破旧的书被打开,只见红光一闪,眼前出现一幢雕龙画凤的房子”,“那小伙子更是帅呆啦,站在绝色美女中都显出鸡中凤凰的仪态”。一名考生这样写道:“不是吹牛,书我是不读的,但电影,电视里的大小明星没有我不认识的”。何其悲哉!

高考作文过度追求语言美是由很多因素造成的,其中不读书难脱干系。但是,当前的中学生确实没有时间读书。高一学生还有点闲暇的时间,但也是考什么学什么。高二学生忙于计算机、学业水平测试,语数外的学习受到影响,哪来阅读名著的时间。虽然江苏省文科加试考了名著,但是随之而来的是大量的压缩本,名著题典等考试用书,名著的阅读也是浅阅读。高三就更不用说了。终于,没有思想的文章只能在语言形式上动脑筋了。

二、文体之辨

2011年高考作文文体方面,大部分要求诗歌除外,福建卷、湖南卷、江西卷要求写成记叙文或议论文,山东卷要求文体特征鲜明。高考作文呈现出文体不限的趋向,但不是不要文体。江苏省语文考试说明符合文体的解释,“根据题目要求选择适当的文体,但要注意选定文体的文体规范”。考生选择的文体一方面自己适合写,另一方面符合命题要求和文体特征。曹丕《典论论文》:“盖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每种文体有自己的表达功能和文体特征,考生写出的文章文体特征一定鲜明。

高考命题写作的类型应该是文学类文本、实用类文本、论述类文本。现在中学的写作教学以记叙文和议论文为主,进行的是文章训练。而散文、诗歌、小说、戏剧等文学文体则是教学的点缀,“文章训练和文学训练的关系,是基本功训练与创新训练的关系”。文章训练与文学训练应该在高中学生写作训练时一起进行。2012年江苏省语文考试说明关于写作的文体要求是“能写记叙类、议论类文章”。通常的三大文体变成了两类。《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关于表达的评价做出了如下要求:“论述类文本写作的评价,应考查能否恰当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能用可靠的材料支撑观点。实用类文本写作的评价,应考查学生能否根据此类文本中常用文体特点和要求,完成常见实用文的写作”。评价提到论述类文本和实用类文本,没有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的表述,也没有记叙类、议论类的表述,参照阅读的评价标准,笔者猜测,新课标缺失的是文学类文本写作评价。

江苏省高考优秀作文出现了多篇优秀的文学类文本小小说,笔者看了以后感到非常喜悦,考生的语言功底深厚,构思巧妙。一考生以生活中父子的对话,串联起一个人的四段经历,“挤奶娃、放牛娃、木匠徒、卖报郎、总编辑”,不同身份同一追求,反映了拒绝平庸的主题。另一篇写“王小波随着业绩的变化,老婆、上司的态度随之变化”,情节曲折,一波三折。还有一篇《我是一块平庸的石头》,写了石头的一次经历,石头的最后形象竟然是石猴,在情理之中,在意料之外。我国是诗的国度,江苏省有《扬子江诗刊》,完全有能力制定诗歌评价标准,让诗歌这一文学体裁在高考中焕发光彩。

三、命题之辨

命题应该是开放性的,学生写作有自由的空间,考查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江苏高考作文命题趋势近几年是新材料作文,2007年“怀想天空”,2008年“好奇心”,2009年“品味时尚”,2010年“绿色生活”,2011年“拒绝平庸”,从文学思辨到关注时代,关注学生的生命体验。除江苏命题外,笔者认为,全国课标卷命题思路新颖,体现了新课改的精神,提出了中国崛起的话题,引导学生关注国家民族的命运,脱离了故纸堆里写作的俗气,引导考生意识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样的命题可以很好地考查考生的思维能力,不必再写出虚假的人生感悟,口号式的人生追求。命题列举出《中国青年报》和新浪网在中国网民的调查,列举出中国崛起的几个方面,并且提出“对于中国的这些变化,你有什么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优秀作文的考生大多运用的手法是以小见大,谈了自己的体验。实际上,命题开放性可以更大一些,在中国崛起的同时,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真知灼见,为了中国崛起,个人应该做什么,中国崛起了,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对待。

命题也应关注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哲学思辨能力。看了2011年6月美国SAT的作文试题,三道题目选其一,学生有选择的空间。命题分别陈述了一段材料,设计了三个问题,三个问题的设计思辨色彩浓郁,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考查。法国的作文考查的是哲理作文,分为文科、理科、经济社会科,每科出三道作文题,考生任选一道即可。题目难度大,如文科考生试题:⑴人们是否能证明一个科学假设。⑵人是否得对其自身抱幻想。⑶解释尼采《快乐的科学》中的一个段落。理科考生试题:⑴文化是否使人扭曲。⑵人们能否不顾事实而依然有理。⑶解释帕思卡《思想录》中的一个段落。社会经济科考生试题:⑴自由是否受到平等的威胁。⑵艺术的必要性是否小于科学。⑶解释赛那克《论善行》中的一个段落。考查学生关于哲学的思考,特别是直接考查哲学书中的一个段落,可以看出学生是否进行了阅读,给我们很大启发。

我国的自主招生作文从命题到内容与形式均已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尝试,体现学生对现实的关注,考查学生的思考深度。“华约”作文题考查学生对忧患意识的认识。要求“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想和认识。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不要编造虚假事实论据,不要套话,不得抄袭”。命题思路开放,考生可以正向立意,也可以逆向立意,有思辨色彩,可以很好地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丰县宋楼中学(221731)

上一篇:捕捉“上帝粒子” 下一篇:古诗文赏析型试题备考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