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会计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时间:2022-03-15 09:21:00

我国会计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会计监管已成为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加强会计制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为了保障会计信息质量,达到资源优化配置,应科学界定各监管主体之间的权责;发展和完善注册会计审计制度,加强行业自律建设;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加强会计监管队伍建设,提高监管效率。

【关键词】会计监管 监管主体 注册会计审计制度 完善机制

近年来企业会计造假非常普遍,会计信息严重失真,导致企业诚信受到普遍质疑,严重影响了投资者对注册会计师、上市公司、机构投资者和监管机构的信心。笔者拟对目前我国会计监管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一些完善会计市场监管的措施,旨在保障会计信息质量,达到资源优化配置。

目前会计监管存在的主要问题

法律制度不健全、法律的权威性和公正性较差。目前我国会计监管法规体系从实际效果来看仍存在着不少缺陷和漏洞:首先,虽然本世纪初实施的新《会计法》对于加强我国会计法制建设,规范会计行为,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但是与新《会计法》配套的相关法律法规却没有随之跟上,从而使得会计监管在法律上存在诸多漏洞,增大了企业与监管部门的博弈空间。其次,我国有些会计法规前后之间缺乏照应,存在相互交叉抑或抵触的现象,导致监管部门在具体执行时很难对会计造假行为进行准确定性。最后,我国对会计造假行为惩治力度较轻也是作为理性经济人的企业管理层屡屡造假的重要原因。

政府监管分散、监管效率不高。目前我国政府部门对会计市场监管的分工不够明确,多个政府部门都负有监督管理的职责,如目前有权对会计师事务所进行监督检查的部门有财政部门、税务部门、审计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证监会以及注册会计师协会等,这种监管模式虽然一定程度上适应了我国目前的市场经济形式,能较大地提高政府在决策资源配置方面的效率。但是,这种多头监管的模式一方面导致会计师事务所每年都要花费很长时间来应付多个部门的检查,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会计师事务所的执业,另一方面又容易造成各个政府部门之间职能重叠、协调困难,最终导致无效监管。

社会监管乏力、审计风险较低。首先,我国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结构不够合理,存在较为严重的内部人控制现象,会计师事务所的聘任与解聘实际上都是由公司内部管理层来决定的。这种不合理的公司治理结构致使会计师事务所不能代表所有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出具审计意见。因为如果注册会计师不按照公司内部管理层的意见出具审计报告,其将面临被解聘的风险,因此在注册会计师业务竞争异常激烈的情况下,事务所要通过提供“满足市场需求的审计服务”而生存。其次,会计市场的法律风险太低。会计市场不需要高质量的审计服务,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了注册会计师只能降低审计质量。但从会计师事务所的角度看,是否降低审计质量,主要取决于事后的法律风险程度。在美国会计市场上,如果事后发现会计师事务所出具低质量审计报告,投资者将会通过法律诉讼要求事务所承担巨额的赔偿责任。但在我国会计市场上,会计师事务所的法律风险,特别是民事赔偿责任风险近乎于零,因此作为理性经济人的会计师事务所自然容易提供低质量的审计服务。

内部监管薄弱、监管主体素质较低。首先,我国企业的内部会计基础工作薄弱。一些企业的会计基础工作薄弱化到了比较严重的程度。比如,会计机构设置不健全,会计岗位责任制不明晰,会计工作的交接手续不规范,缺乏有效的内部管理制度和会计监管机制等等,造成会计信息严重失真。当然,其中既有企业内部管理松弛的原因,也有会计人员素质不高、单位不重视会计基础工作的因素。可以说,脆弱的会计基础工作是造成内部会计监管薄弱的最根本原因。其次,内部监督主体整体素质较低。我国大部分企业内部审计机构规模较小、人员较少,使内审机构难以开展大规模的内部控制制度评价等方面的内审工作,并且由于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良莠不齐,造成部分内审人员实施审计后出具不了较高质量的审计报告,从而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内部审计工作应有的作用,无法引起企业内部管理层的重视,内审工作难以开展和提高。当然,内部审计人员在人事关系上受本企业制约也是造成内部会计监管薄弱的重要原因。

完善我国会计市场监管的对策

界定各监管主体之间的权责,加强法制建设,加大造假成本。首先,要进一步修改完善宪法和审计法,解决各监管主体之间职能重叠交叉的问题,对现行的财政、税务、保险、证券、工商等行业的有关法律法规与会计法律法规进行对比分析,从法律上统一会计监督权。同时,为了使会计监管真正做到有法可依,应进一步完善会计监管法规体系,加快建立与新《会计法》相配套的法规体系的建设步伐。其次,尽快建立民事赔偿制度。对参与造假者,无论是企业内部管理层、注册会计师,还是评估师、律师等,只要给公民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受害人都可以提讼,并得到相应的民事赔偿,并且对造假者的惩罚应该由目前的以行政处罚为主,逐步过渡到行政处罚与经济处罚并重,充分利用经济杠杆迫使造假者强化风险意识,提高执业水平。最后,应加大会计造假者的法律责任,加大对会计造假人员的惩处力度及执行力度,实行市场退出机制。

发展和完善注册会计审计制度,增强行业自律建设。首先,必须重新审视会计市场准入制度。为抑制会计市场恶性竞争现象,应通过提高会计市场准入门槛的办法,促使具有证券期货从业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兼并,净化执业环境,提高执业质量。其次,应将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和咨询业务分开。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开展管理咨询业务的时间还不长,应借鉴美国的做法,在修订《注册会计师法》的有关条款中,明确将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和咨询业务分开。最后,应当加快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自律建设的步伐。譬如,为了进一步推动我国注册会计师执业质量的全面提高,注册会计师行业应加强同业间的互查,以便及时发现问题,改进执业质量。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首先,建立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综合框架。虽然修改后的《会计法》已经明确规定各企业应当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如果不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则属于违法行为,并且证监会的《公开发行证券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也要求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应建立健全内控制度,并对其内控制度的合理性、完整性和有效性做出说明,但问题是许多企业并不清楚应该建立哪些内部控制制度,因此建议有关部门应出台内部控制制度范式供企业参考。其次,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与内控机制,在企业外部要不断完善资本市场,加强证券市场监管,大力发展经理人市场;在企业内部要形成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人之间的有效制衡机制。同时建立和完善独立董事制度,强化监事会的监督作用,保证监事会具有独立性,并给予监事会足够的监督权力。第三,建立健全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使管理者的个人利益与企业利益挂钩,使股东目标成为管理者目标,真正建立起有效的权力相互制约的公司治理结构,解决所有者缺位和所有权虚化问题,使各利益相关人有动力监督上市公司的会计行为,防范公司内部人利用权力进行会计造假。第四,进一步加强企业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如建立可靠的内部凭证制度和账簿制度,建立科学的预算制度和定期盘点制度,建立严格的内部稽核制度等,以充分发挥内部监管的控制作用,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最后,实行网络化管理来加强会计监督管理。一方面,可以采用网络财务软件在互联网上建立企业集团内部统一的会计信息系统,对分支机构的会计行为和会计信息进行统一的管理,有效地实施会计监督管理。另一方面,可以利用财务管理系统为核心的信息系统,提高企业业务处理的自动化程度,杜绝业务流程中的人为因素,保证会计系统按业务实际情况真实完整地进行记录、核算和反映。

加强会计监管队伍建设,提高监管效率。首先,应进一步提高注册会计师现有资格的认证标准,严格会计监管队伍的资格审批制度。2009年我国注册会计师考试制度进行了改革,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国当前注册会计师知识结构与我国市场经济建设步伐不能同步的局面,但是注册会计师队伍中还是有部分人员解决实务问题的能力有所欠缺,在此笔者建议应将原来从事审计实务两年以上工作经验就可以申请注册改为从事审计实务三年以上的工作经验才可申请注册。其次,为了保证注册会计师审计效率的提高,应强化其岗位培训和后续教育。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日益发展,企业间各类纷繁复杂的交易大量涌现,这无疑对会计监管人员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为了保证注册会计师具备完备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素质,从根本上提高审计效率,强化对经济警察的岗位培训和后续教育也是势在必行的。

加强诚信教育,建立良好的诚信机制。首先要加强诚信教育,加快建立信用记录工作,对会计造假的单位与个人要记录在案,还要便于公民随时查询,从而增强单位及个人的诚信意识。其次要努力建设诚信政府,各级政府要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减少对地方的保护,提高政府的诚信度,把诚信作为一个地区、一个部门的政绩考核指标。最后,推行诚信保险赔偿制度,通过市场行为进行会计监管。通过市场行为来对会计市场进行监管,可以提高监管效率,有效降低政府监管的成本。(作者单位: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财经系)

上一篇:扩大居民消费需求对策研究 下一篇:中国独立董事制度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