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服务业集聚的区域选择研究

时间:2022-10-19 07:44:10

现代服务业集聚的区域选择研究

现代服务业与制造业集聚的理论与实践有很大差异。由于城市中心区各种经济活动之间存在不同的关联性,这种关联性使现代服务业空间结构出现结点。现代服务业在城市中心区集聚是有其规律性的,它影响着现代服务业企业区域的选择,而区域选择又需要各种因素的支持。

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基础条件

现代服务业是在工业化比较发达的阶段产生的,是一个起点高、层次高、规格高的行业。没有对应的经济基础作保障,发展现代服务业就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本文认为发展现代服务业至少需要具备以下条件:

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根据世界银行提供的数据,随着收入水平不同,GDP中三次产业构成在各个国家间的变化呈现出一些明显的特征:随着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农业比重呈现出下降的趋势,工业比重则大致呈“U”形结构,而服务业比重在人均GDP1000美元以前则明显存在一个振荡期,在达到1000美元以后,才出现稳定上升趋势。服务业比重上升与工业比重趋于下降的拐点约在人均GDP1000美元左右出现。可以看出,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现代服务业需求水平,同时也决定了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水平。

较高的城市化水平。城市化水平的高低对服务业的发展有直接的影响。从现状看,城市服务业发展水平明显高于农村,在一定范围内有相对密集的人口,相对集中的企业群,相对收入较高的购买力强的人群,这些都是服务业发展的基本条件,而这些在我国目前的农村都不具备。此外,城市化建设也必然带动基础设施、市政设施建设,带来工业、商业、建筑业、金融信息等行业的发展,这样在解决大批人口就业的同时,也带来了人们收入的提高,从而奠定了服务业发展的物质基础。

较高的信息化水平。较高的信息化水平对现代服务业发展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使传统服务业发展成为现代服务业;提高商务运作效率和服务管理质量;带动新兴服务业成为主流;促使服务组织管理制度创新。

发达的商贸体系,相对完善的房地产业。发达的批发贸易和服务贸易,是发展现代服务业前提条件。合理科学的商业布局与结构,较大的市场流通规模,特别是连锁超市、专卖店、仓储式商场等新型商业业态的较大规模与较高发展速度,均直接影响着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具有较为成熟的房地产业,才能为现代服务业提供高档次的写字楼、优美的办公环境、良好的物业服务。

城市经济发展与现代服务业集聚

从上文发展现代服务业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可以看出现代服务业必须依托城市经济为载体进行发展,大中城市具有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天然优势。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以大城市为中心,向周围中小城市区域逐渐辐射和扩散的过程。

近年来,世界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数据显示,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1960年为61%,1980年为70%,2000年为74%;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1960年为22%,1980年为29%,2000年为39%。不断提高的城市化水平使城市在区域和国家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甚至已居于绝对主导地位,城市实力已成为一个区域甚至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的象征。现代城市大都具有较高的产业发展水平,以现代服务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是其经济的支柱产业。以国际大都市纽约、伦敦、东京、巴黎等为例,其GDP主要来自于高度专业化的现代服务业的生产。早在本世纪初,它们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均已达70%以上,纽约市这一比重更高,为86.76%。发达国家的发展进程已经表明,一个城市在世界城市体系中所产生的影响与控制力和“先进服务、生产中心和全球网络市场”相关,该城市通过生产和消费现代服务产品与全球实体经济、虚拟经济网络发生联系,从而实现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和控制。由此可见,一个城市现代服务业的发达程度不仅体现了服务业的发展水平,而且体现了该城市对区域、国家和世界经济影响力和控制力的大小。

目前,世界各国、各地方政府都非常重视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我国各级政府所做出的努力尤其突出。为促进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我国各级政府大都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努力为现代服务业发展营造出良好的政策和空间环境。但是大多数城市现代服务业发展仍不见起色,只有少数大城市的中心区现代服务业发展势头良好,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呈现出高度集聚化发展态势。国内外现代服务业发展实践和经验表明,现代服务业的空间布局具有高度集聚的特征,一般高度集中于经济中心城市的中央商务区(CBD),纽约曼哈顿、伦敦金融城、东京城市中心区、香港中环和上海陆家嘴等国际著名CBD无不是现代服务业高度聚集之地。一些CBD的研究也表明,各大中心城市的CBD迅速崛起的原因在于在这些CBD区域内现代服务业的迅速集聚。另外,一些国外学者研究表明,产业集群是现代城市经济的本质特征。中心城市相对于其他地区具有较有利的自然、经济和社会条件,这些有利条件使中心城市成为物资高地、资金高地和人才信息高地,成为区域的社会经济活动枢纽和增长极,这是中心城市集群效应产生的根本原因。

美国学者John Rannels对城市中心区内各种经济活动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John Rannels认为,城市中心区内各种经济活动间存在着竞争的关联、补充性的关联、辅的关联和商务上的关联等四种类型的关联,它们是服务业集中于城市中心区发展的动因。John Rannels还进一步指出,服务业的空间结构在客观上存在一个中心点,即城市中心区的中心点,在这一点上,服务活动的强度最高。这也再一次从理论上证明现代服务业倾向于集聚在城市中心。

中央商务区(CBD)对现代服务业的吸引

现代服务业具有于中心城市集聚化发展的特征,这种集聚在城市中的区域选择是怎样的――是倾向于集聚在城市中心,还是集聚于城市边缘等其他地区?从实践看来,城市中心区特别是中央商务区对现代服务企业有着更强的吸引力。

逐利的天性是现代服务业集聚的根本动力。产业集群的动力源泉,归根到底,是来自于企业为寻求自身的生存环境所形成的结盟。同样,现代服务业的集群化发展也是现代服务业追求利益最大化天性的一种外在表现。但是,与传统制造业不同的是,现代服务业是以满足选择最大化为目标,而不是以追求成本最低为目标,即以满足消费者需求比追求生产成本最低更为重要。现代服务业的这种天性使得其企业越来越向它的大客户群靠拢,即产生一种向心力,推动现代服务业向集群化方向发展。那么选择中央商务区作为集聚区域的首要因素就是该区域能给现代服务业带来最大的利润。

商业发展是现代服务业集群化发展的基础。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一般以商业的发展和繁荣为基础。在集聚效应的作用下,城市中心区凭借其他地区无法比拟的可达性和区位优势,成为以零售业为主,集办公、文化娱乐、政治活动等多功能混和的商业中心区。但是,随着商业的发展和繁荣,商业集聚区内的不经济逐渐显现,暴露出许多问题。商业中心区的空间过度密集,从而导致地价飞涨、供水不足、交通拥挤、污染严重以及犯罪率上升等问题。“城市病”的出现使得商业集聚效益开始降低。工业企业需要较大的加工制造空间、租金支付能力低、污染严重,不适合继续留在城市中。另外,公共交通的发展和汽车的应用及普及,也加快了工业企业外迁的步伐。制造业和零售业已表现出离心趋势,但投入少、产值高、无污染的以贸易、金融、咨询服务等为主体的现代服务业和高级零售业仍保持市中心集聚的优势,并在商业发展的基础上发展商务活动,城市中心区的主要功能表现为商务功能,辅助功能表现为商业功能,而且两种功能趋向于专业分区集聚的特点,这是一个商务活动功能专业化和空间独立化的发展过程。

现代服务业的自身特点促使其向大城市繁华地区集聚。现代服务业一般都是知识密集型产业,产品具有可储存和可快速、低成本转移的特征,产品的可贸易性是现代服务业在空间上集中的前提。现代服务业更加关注客户市场和商务环境等非成本因素,这种区位选择偏好促使其逐步向客户资源丰富、交通便利、信息充分、人才充足的大城市的繁华地区集聚,以此带来交易成本节约、可达性增强及业务机会的增多,由此弥补高的租金及专业人员薪水引致的高营业成本。

软环境、软服务对现代服务业集群化发展起着强大的推动作用。实践中,在引导产业集群合理有序发展、创造出一个有利于创新的良好外部环境以及防止产业集群走向衰退等方面,政府政策的作用与影响是相当关键的。实践也已证明,随着地区间竞争的加剧,地方政府积极营造良好的法律环境、高效的行政环境、公平的竞争环境、一流的人才环境等会形成一股强大的合力,推动现代服务业的集群化发展。因此,政府对中央商务区软环境、软服务的支持和提供对现代服务业集聚起着重要的作用。(作者分别为北京市CBD研究基地执行负责人、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院长、博导,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博士;本文系国家“十一五”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我国主要中央商务区现代服务业集聚研究:国际比较与中国特色》部分成果内容,项目编号:07BJY121,为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人才强教计划资助项目)

上一篇:农村民事纠纷解决的经济学解读 下一篇:扩大居民消费需求对策研究